第75章 鸳鸯阵改

第75章 鸳鸯阵·改

有了兵,有了钱,各项条件也都已经齐备,朱瞻埈练兵的速度自然也就快了起来。

日常训练不用朱瞻埈操心,作为副将的樊忠做事非常的尽心尽力,比起他这个近乎甩手掌柜一般的指挥使来说,反而是樊忠这个指挥使同知更像是指挥使一点。

不过这也大差不差,毕竟朱瞻埈是皇孙,平日里这个卫所也还是交给作为副手的樊忠来带,他自己并不怎么插手平日里的军务。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朱瞻埈对自己手下的这个卫所不过问了。

士卒每日服用的玉药、修炼的碎玉拳,以及他们每日训练所使用的操典,都是朱瞻埈拿出来的好东西。

只不过朱瞻埈不像那些传统的名将带兵,可以做到爱兵如子,对普通士卒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罢了。

在朱瞻埈看来,作为统兵的将领,像霍去病那样就可以了,只要会打仗、能打胜仗,对士卒好不好并不影响他是不是名将。

霍去病当年带兵打仗,汉武帝还要专门派宦官给他送去几十车酒肉,以免他不好好吃饭,史记称: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

士卒都吃不上饭了,霍去病也没有把天子赏赐的酒肉分给士卒,甚至于在士卒已经因为吃不饱饭而没有力气的时候,还要士卒给自己修蹴鞠用的球场,这恐怕打破了很多人对于名将的想象。

对于朱瞻埈来说其实也是一样,只要把士卒训练的精锐,让他们在战场上做到令行禁止,能够准确且高效的执行将领的命令,对于统兵的将领来说便已经足够了。

像吴起那样和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士兵生了脓疮去给士兵吮吸伤口的,士卒固然愿意为他效死命,却也让一个将领没有了该有的威严。

所以朱瞻埈还是更喜欢戚继光那样的带兵方式,以严格的纪律和军法来要求士卒,让士卒在战场上是因为严明的纪律而奋勇作战,而不是靠将领个人施以的恩惠。

这也是为什么他用来训练士卒的操典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朱瞻埈不懂得其他的练兵方法。

不过虽然用了《纪效新书》作为操典,但朱瞻埈却也不是完全照抄,因为戚继光写《纪效新书》时,主要是用以对抗倭寇,因此无论是著名的鸳鸯阵,还是赫赫有名的狼铣,都是专门针对倭寇的特点而设计的。

比如狼铣,就是利用毛竹多枝的特点用来阻挡敌人视线,同时格挡倭寇利刃的劈砍,以便于狼铣手身后的长枪手或者火枪手歼敌。

而鸳鸯阵本身,则是一种非常强调团队配合的小队作战阵型,藤牌、狼铣、长枪、镗钯和火枪,多种武器的配合与灵活变化,才是鸳鸯阵的精髓所在。

所以朱瞻埈虽然也在让士卒训练鸳鸯阵,但他的鸳鸯阵里并没有狼铣和镗钯,而是增加了火枪和虎蹲炮。

明初的火枪还主要以三眼铳之类的早期火器为主,这种火器的攻击效率着实不太理想,而且操作非常麻烦,杀伤力业有限。

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三眼铳打完了可以拎在手上当单手锤使,不至于像火枪一样没法近距离战斗。 但朱瞻埈手上既然有工坊可以自行打造军械,自然也就不会使用这么粗糙的东西,而是在建造了一个小高炉炼出成品钢之后,直接上了定装纸壳子弹和燧发枪。

尽管燧发枪也谈不上有多高效,但在使用了纸壳子弹的情况下,一分钟足以打出三到五发,而三眼铳虽然在装填好的情况下可以快速的打出三发,但打完了之后的装填就非常慢了。

而且三眼铳的结构也决定了这玩意的射程非常进不说,威力也差强人意,以至于戚继光都评价这东西“远不及鸟铳,又手夹铳后,又必手发,远近高下势不由人”。

至于虎蹲炮,这个东西理解成早期迫击炮,射程大约在五百米左右,轻便灵活便于携带,一个小队带上一门,配合火枪手便可以形成相当可观的火力。

于是在这样的调整之下,朱瞻埈所使用的“鸳鸯阵”依旧是十二人一队,一人为队长持旗,两人为盾牌手持盾,四人持长枪,四人持火枪,一人携带虎蹲炮。

在作战时,队长会负责携带虎蹲炮的弹药,协助炮手进行装填和射击。

毕竟就算服用了玉药之后,士卒的身体素质大大增强,可以一个人抱着虎蹲炮行动,但还没法做到同时携带作战用的弹药。

而这样一支队伍在战场上同样可以和原版的鸳鸯阵一样分成两个五人队作战,而且比原本的鸳鸯阵要更有优势的是可以提供充足的火力输出。

按照明朝卫所的构成,十支这样的小队为一个百户,十个百户为一个千户,五个千户为一个卫所,朱瞻埈的这一个卫所如果都是这样的配置,便可以有至少五百支这样的小队,有两千支燧发枪和五百门虎蹲炮。

在明初来说,这样的火力已经够碾碎一切了。

当然,朱瞻埈并没有把自己的五个千户所都这么设置,他只是将其中的四个千户所这么配置,而剩下的一个千户所则是他早就计划好的骑兵。

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让杨溥在义乌招募到足够的兵员,也足够让朝廷从北方给朱瞻埈调来足够的擅长骑射的士卒。

对于骑兵,朱瞻埈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改动,除了让骑兵也装备和步卒一样的布面甲并服用玉药之外,也就是对战马的饲料做了一些调整,让这些战马跑的更快、耐力更好,同时也更能负重罢了。

毕竟,这些马都只是普通品种,想要有大的提升除了喂食特殊的草料让它们更强壮之外,还需要对血脉进行培养,至少两到三代之后才能培养出体型堪比夏尔马,奔跑速度能比肩阿拉伯马,耐力超过蒙古马的品种来。

而眼下,别说是改良战马品种了,光只是士卒的衣甲兵器,在工坊昼夜不停的打造下也才配齐了四分之一,五个千户所只有勋贵子弟的那一个千户和大约两个百户的骑兵配齐了装备。

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瞻基却跑来找朱瞻埈借兵了。

(本章完)

第53章 义乌兵351.第348章 交趾战事第211章 封狼居胥第226章第137章 听涛水阁366.第363章 成仙第144章 不修王府第305章 搏命还是躲灾第187章 坤载复魂第226章第75章 鸳鸯阵改第139章 徐滨349.第346章 朱瞻埈抵达349.第346章 朱瞻埈抵达第89章 青璃增阳丹第186章 我回来第136章 务实与国运第60章 户部衙门第234章 人选326.第323章 气运制约318.第315章 郑王党第26章 计将安出?第195章 千古第一汉奸世家第309章 忍者爬绳子第74章 勋贵站队365.第362章 收获第131章 控风之术第294章 朱瞻埈到来第173章 菱刈金矿第277章 合卺 洞房第313章 佛道两门第3章 洞天葫芦第53章 义乌兵第265章 选秀女请假条372.第369章 京都开城第300章 后续安排第128章 踏海巡卒第299章 重训锦衣卫第55章 修建码头第40章 不死药第230章 比试第187章 坤载复魂第91章 你将来也是要就藩的第132章 国运增长第275章 大婚前夜368.第365章 改天换地第61章 朝廷的信誉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261章发重了,内容已修改第147章 天津卫第174章第82章 黑土地第252章 曲阜县令第225章 日月所照361.第358章第193章 岷王世子第250章 笑看风云332.第329章 南洋战略第15章 袖里乾坤第137章 听涛水阁请假条第171章 临时凑合的管理368.第365章 改天换地第9章 天命变了第133章 海上强军第265章 选秀女第181章 最穷藩王第169章 检地第141章 再入诏狱第4章 胖老爹朱高炽第60章 户部衙门373.第370章 处置俘虏第201章 新军371.第368章 小兵卫第26章 计将安出?355.第352章 诛神第249章 锦衣卫指挥使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第271章 见公婆第98章 化龙丹第268章 交给太孙370.第367章 火龙322.第319章 神灵属官第199章 掏袖子第126章 征倭方略第53章 义乌兵第234章 人选第73章 五军都督府第279章 返程第193章 岷王世子第227章 威压草原367.第364章 锦绣前程第244章 全城大索第243章 刺杀323.第320章 锦衣卫第54章 修运河第301章 继续闭关第106章 纪纲的野心第175章 迁徙和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