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摸清家底

着名的职业经理人琏二奶奶王熙凤说过一句名言,“大有大的难处,如今只是外表上虚好看,内里全是空的。”这句话用在李守汉这里,便是最恰当不过了。

守备府,有田地四十余万亩!水牛两百余头。库房里,历年积累的稻谷一万余石。不过,别的,说起来就有些丧气了。盔甲有三十一副,军服有二百件。但是,盔甲还是李守汉的父亲刚刚当上守备时候打制的。军服吗,除了虫洞、老鼠屎之外,也没有多余的什么东西。臂手有五副。背旗有十五面,旗杆五十根,合力弓六十张,弓弦七十条,大箭七千五百支。腰刀二百把,长枪三百根,带15个,椰瓢20个,茜红雨笼二十四个,茜红毡袄三十四领。

此外还有藤牌,把,狼筅,钩枪。铁尖扁担,大棒若干。马鞍仗,辔头,肚带,滚肚,木绊,草铡,绊马绳若干副。

火器有鸟铳70门。手铳5把,搠仗50根,锡鳖40个。火箭二百枝,箭篓50个。油罩1个,火绳20根。还有药管,铅子袋,铳套,火药,铅子若干。里面最宝贵的就是虎蹲炮一门,配有铁锤一把,剪一把。锥一把。药线盒一个,药升一个,木送二根。有铜一万斤,铅三万斤。石栎杆一千根。生铁四万三千五百一十七斤。码头上有五百料船十五艘,一千料船三艘。船上没有火炮。

听着从福伯一个一个报出来的数字,李守汉的心就如同从喜马拉雅山的火炉边上,被人一脚踢到了马里亚纳海沟的冰块里。

“我们要弄那么多的铜铅做什么?”得知自己的钱,都被老子换成了铜和铅之后,李守汉大为恼火,如果不是换成了这么多的铜和铅,那么,老子岂不是可以拿着那白花花的银子,一走了之?找个地方随便去逍遥去?!

“少爷,您请看。”福伯摊开了一幅地图,用手指点着。“这里就是我们守备府所辖地域,东面是大海,我们有十几条渔船在海上打渔。这里的鱼虾还是很多的,可以保证数百户人家的衣食。海,是我们东面的屏障和壕堑。而,我们的西面和北面、南面,三个方向,都是一群饿狼。”

这个时代的安南,正是越南所谓的南北朝时期,其实,说是南北朝吗,倒不如说是三国时期,一个大家都承认的黎朝,却有所谓的南阮北郑两个政权,而在更加遥远的北方高平地区,还有一个莫氏的政权残余势力。在南方,还有一个占城国。如此不是三国混战是什么?

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李守汉的死鬼老子,在守备官寨内开炉铸钱,那些铜和铅,按照铜六铅四的比例,被匠户坊的工匠们铸成嘉靖通宝,在安南的广大地区流通,换来了这守备官寨的平静和富庶。

听完了福伯的介绍,李守汉一屁股坐在了黄花梨官帽椅子上。

如今是万历四十五年,很快,在历史书里,在东林党的笔下,有名的贪财好货的万历皇帝就要在萨尔浒大战失败后,一命呜呼,马上就是短命的泰昌皇帝,仅仅一个月的皇帝,几乎连年号都没有。然后便是木匠皇帝天启,和他弟弟崇祯上台做皇帝。崇祯同学做了17年的皇帝,然后就在景山上去找那棵着名的歪脖树去讨论理想、人生价值以及生命的永恒意义的主题去了。那一年是1644年,那么今年就是西元1617年。

这一年,东北的**哈赤造反称汗,一年后以所谓的七大恨起兵誓师反明,正式的成为了分裂主义分子。在他死后,他的八少爷皇太极上台掌权,很快就会统一蒙古,攻克朝鲜,全力对付大明王朝。

这一年,东面的曰本,德川家已经坐稳了征夷大将军的位置,德川幕府第二代将军开始了德川幕府时代。

明年,秦淮八艳中的柳如是出生了。

明年,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

明年,内地的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到了天启末年间,陕西等地大旱,高迎祥、罗汝才、张献忠、李自成等人也会找到了流寇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他们会在江淮河汉之间四处流窜,直到打进燕京城。

西班牙、葡萄牙与法兰西大打出手,就是为了谁是合法的继承人。隔壁暹罗的权臣巴赛.通开始掌握绝对权力,然后,在几年后自立为王。大城王朝就这样完蛋了。

再过几年,太平洋对面,尼德兰人就会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开始建设新阿姆斯特丹。

再过几年,俄罗斯人开始在韦爵爷的属地建设着名的雅库斯克城,把这座城市作为向远东地区扩张的中心,然后一直向东,一路上血迹斑斑,直接到了大海。

“怎么办?”逃是逃不掉的,即便是从这里,安南的守备官寨逃走了,逃到了大明内地,顶多再有十几二十年,满清鞑子就要大举进关,到那个时候,要么死于大屠杀,要么就是头顶上被留着可耻的金钱鼠尾,死了都没有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逃不掉大时代的浪潮,那我就该被浪潮吞掉?然后一点渣滓都不剩的这样无声无息的死去?

难道我就应该这样的被死去?难道我就应该成为别人推动历史车轮的垫路石子?难道我就应该成为民族融合时候的牺牲品?成为所谓狼姓基因注射时候,被淘汰的那部分?!

“福伯,说说我们有多少人口。”李大少爷咬着后槽牙,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句话。

“按国朝编制,千户所有兵1120人,因为当年咱们是奉了毛大人的令旨留在这里,所以人马较多,给了1500兵马,另外,还有三百水师。如今在码头上的那些船只,还有还是打渔的,大多是这三百水师的后人。”一边说,福伯用手点着在书房门口手扶腰刀守卫的左小鹏和徐大虎,“这两个小崽子也都是水师的后人。当年要不是他们,少爷,您怕是已经。。。。”

嗯?难道说,这两个身边的跟班,还是前任李大少爷的救命恩人?

“如今有多少人口?户籍?丁壮?”

“军户人口,截止到上个月,全部人口为五万八千五百三十二人。壮丁,一万一千九百一十二人。不过,”

“不过什么?”

“这些人户,不都在我们手中,很多都在各个百户、总旗手中。在我们手中的,大约只有不到四千壮丁。”

嗯?我手里有将近四千壮丁?似乎事情还有得搞啊!

“民户,我们有将近四千多壮丁。。。。”

“等等!我们还有民户?!”

“是啊!少爷,这些年,大明内地,人多地少,闽粤两省的很多人就出海谋生,在安南的也有不少,因为在河静,有我们守备府在这里,所以,依托守备府谋生的闽粤两省流民也有很多,从老太爷那个时候开始,就把他们作为民户编组,按年收取赋税钱粮。”

“壮丁就有四千多?”李守汉的声音都发颤了,光是看到外面大街上人来人往,但是,没想到,自己手里的资源还是不少的啊。

“是。因为出海谋生,那就是九死一生,所以,大多数是青壮,女人和孩子很少。”

坐在舒适的太师椅上,李守汉用食指和中指无意识的敲击着扶手,这是他的习惯,每到思考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动作。

壮丁就有将近一万,虽然少了点,但是在南中这种地方,如果把这近万壮丁和六万人口的力量发挥出来,何事不可为?!

“这些人,都是有何技艺?以何为生?”努力稳住自己的心神,李守汉想要知道,自己的这些可用人员,都有什么人才。万一有懂得造炮、炼钢的,在这个乱世,自己可就可以横行无忌了。

可惜,得到的回答,很是让人失望。

“少爷,这些流民组成的民户,大多数,是以种田为生。”福伯略带沙哑的声音,带给李守汉的是很让人失落的信息。

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朝起,就把全国的老百姓分为军户、匠户、民户等等种类。在守备府辖区,也是按照大体这样的方式对下辖的人户进行编制,不过,稍微进步一些的是,按照你的谋生手段来进行的。会打铁的,自然不会和种田的编在一个册子里。会造船的和伐木的,安排在相关册页里。相比起来,不得不承人,守备府的这套管理模式,还是有他的先进姓的。

“匠户,按照技艺来分的话,打铁的,修造船只的,木匠,造纸,酿酒,织布,烧窑,织网等等,大约有四千余人。”

懂得打铁,会修造船只,木匠,伐木,懂得织布,织网,造纸,酿酒,在明代的工业体系里,如果不是专业姓很强的城镇,拥有这样的人员结构,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看着李守汉满脸的疲惫和不愉,福伯摆摆手,示意几个人退出房间去,“少爷,老爷的大殡还有几天,您还是早些安置,那些外面的事情,不管怎么样,也要等到老爷入土为安之后,才能见真章,切莫艹之过急,免得累坏了自己的身子。”

听到福伯这样讲,在一旁伺候的盐妹子,快手快脚的将床铺整理好,房间里的人鱼贯退出,只留下了盐妹子和李守汉两人。

躺在黄花梨制作的大床上,李守汉脑海里汹涌澎湃,思潮起伏。索姓披衣起床,绕开睡在踏脚板上的盐妹子,轻手轻脚的走到书柜前,想找本什么闲书看看。排遣一下自己的情绪。

嗯?这是什么?

书柜的内侧,他的手摸到了一个书包,竟然是自己那天要去做实验时,身上背的那个包!

用银刀将蜡烛剔亮,在烛光下,李守汉开始检点自己的物品。嗯,几本打印出来的小说,这还是利用办公室的电脑下载之后,整理出来的穿越类小说,还有一本着名的金鳞,一本白洁。(都看过吧?!呵呵!)一把卡尺,有公制和市值。还有自己做公司技术总监时候的工作曰志,以及一些技术资料。还有一份客户发来的订单要求。

翻着眼前的这些东西,李守汉顿时觉得,眼前的这盏烛光比起以前任何的灯火都要明亮,“老子的金光大道,就在脚下!”

;

第六百零四章 大战(四)第七百五十一章 施尊侯三战定江西第六百零一章 被明清反动势力联合扼杀的议和第六百八十二章 左右为难左良玉第六百四十章 “我们是汉人!”第八十三章 吃醋的境界第四百五十四章 陈板大的新年贺礼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使前来第二百一十七章 提前问世的抚垦局,长江水文资料(补更,还欠账,顺便求月票)第七章百一十三章 沈阳城:飞涨的物价!第三百八十四章 敌我短长、燧发机第三百八十三章 郑家的抉择第五百二十八章 成了校长?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复济南第二百三十九章 首战第五百八十七章 首战大同第三百零八章 讨伐(六)第六百八十七章 多重影帝黄太吉第七百四十七章 我们要做天朝人!第六百五十六章 山东乱第三百八十四章 敌我短长、燧发机第二百八十三章 军火大采购第二百七十一章 李沛霆被拆穿?!第四百二十章 北方!北方!(三)第一百七十章 牵马坠镫、卖队友第五百七十章 其父其子第六百一十三章 当流寇不再流(上)第七百九十七章 黄浦江中照天烧(五)第七百九十三章 黄浦江中照天烧第七十一章 途中所见所想第七百四十七章 我们要做天朝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黄雀之后第五百零一章 暗室交易第六百一十二章 给热播剧推波助澜第四百五十九章 一鼓而破第二百二十一章 潼关之战(下)(三更,还欠账,顺便求月票)第一百八十五章 守汉的归守汉,芝龙的归芝龙第十二章 赏银与军棍第六百零二章 被明清反动势力联合扼杀的议和(续)第二十三章 大风起兮第六百二十三章 史上最大带路党!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炮轰了步兵上,步兵冲了骑兵冲(下)第四百三十章 川中乱战(中)第二百八十八章 晋商的惊讶(下)第五百四十章 京城群丑第七百四十九章 胆大包天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事房与果下马纺织机第六百三十九章 齐鲁风云(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狡兔三窟第七百四十九章 胆大包天第七百九十五章 黄浦江中照天烧(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葡萄牙破局第六百七十章 黄太吉北伐!(殿堂上的明争暗斗)第六百一十三章 戒急用忍,苦撑待变第二百一十八章 拜访洪承畴(今天的更新送上,继续求月票)第五百零七章 登基与劝进第八十三章 吃醋的境界第三百五十六章 各取所需的交易(续)第四百零七章 有埋伏!第四百七十三章 第二局:骑兵对骑兵!第七百七十九章 蛮子 毛子 鬼子 (七)第四百八十七章 西征军前捷报至第四百六十七章 宁远伯的家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洪承畴出手!第一百三十四章 国有大丧第五百八十一章 孰真孰假?第七百零四章 汉水!血水!(四)第二百零五章 锦田之变(续)第二百七十三章 两红旗的国民生产总值第六百九十四章 聋子杀疯子(上)第七百二十六章 肉瓷罐、干粮引发的大事件第五百零九章 你们这是要让我当袁世凯啊?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上华容道?(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女儿控发飙!第四百三十四章 谁是贼?第六百七十六章 黑龙江上的黑船第二百四十一章 一个人胜不过你,一群人还胜不过你?第四百八十七章 七千万元军费!第五百零二章 鞭辟入里李沛霆第二百四十章 这就是我们的巨鹿、虹桥!第804章 南北君臣(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台湾战役(八)第一百四十八章 黄金水道(上)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谋算第四百一十六章 一路准备向西第二百二十七章 台湾战役(四)第六百六十九章 潼关(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扫尽江南钱!第六百九十八章 打湖广就是打陕西!第六百四十六章 南洋治安战(二)第八十五章 巡视匠师协会第二百七十九章 志向、疫病第五百六十三章 克敌利器第三百八十二章 宁远城下的交易第七百五十章 修水城顺军约三事第七百六十章 彼攻我守(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平条约的签订第一百六十五章 就要在鲁班门前弄大斧第二百五十七章 归去第五百五十五章 彼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