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钱粮征收手段

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南京城中一片风平浪静。

福王监国了几天之后,将各部各省的局势稳定了下来,让天下百姓知道,大明朝并没有灭亡。半个月之后,在诸位勋贵大臣耆岳百姓的劝进之下,福王殿下朱由崧,正式登基为帝。改元年号为“弘光”,明年便是弘光元年。

既然是改朝换代了,少不得要铸造新钱,大赦天下,等等施恩于四海的一系列措施。

但是,有关项目却是在朝堂上引发了一番争论。

往年的新君登基,少不得要有豁免天下亏空钱粮的举动。用来表示这位新皇帝是个不爱钱只爱才的仁厚君王。但是,当礼部提出这个名目的时候,却被首辅大学士兼凤阳总督马士英和大将军,已经在五军都督府开设幕府的李守汉二人联合否决。

“江山社稷正在危难之中,处处都是要用钱。如何能够豁免积欠钱粮?不但不能免,要饬令各处道府州县,加紧催缴历年积欠钱粮。”

马士英很是拉仇恨的将礼部提出来的收揽天下人心的举动给否决了。“不但不能免,各处官府还要加快收缴力度。长于催科的官员,当以考绩优等,提前有缺补用!”你们只要收缴钱粮收的快,收的多,我就给你们好评,提前升官!

“马大人,要请各处官员分清,清缴先帝二年以来十六年积欠钱粮的对象,是享受优免新例的官绅大户。而不是那些升斗小民。”总督讨贼诸军各路兵马钱粮事的李守汉,更是在官员们已经流血的心灵上狠狠的插了一刀。

为了让各地官员在同本地绅士大户们手中拿到多年来的积欠钱粮时更有动力,作为一个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子,马士英更是祭出了一个法宝。除了给官员们加官进爵之外,更是饬令户部、锦衣卫等衙门,将江南江北各省的钱粮数目做一个大致的摸底,地方官员们可以在本地的征缴过程之中从中提取一笔费用,作为伙食津贴等等名目发放。

这也就是告诉各地的官员皂隶们,好好的干吧!收上来的银子里面有你们的一份。而且这是朝廷允许你们拿到手里的。

对于征缴钱粮这种事,已经在凤阳总督辖区内悄悄的推行了一段时间新政的马士英也算是颇有心得。知道那些州县官员和胥吏们,你如果不让他们见到些好处,他们才不会去用心催缴。搞不好,还是要玩什么飞洒、诡寄之类的名堂。把那些本来就已经生计艰难的小老百姓更往鬼门关上逼一步。

那我就把两坨银子摆在你们面前,一个是勒索小民能够得到的各种灰色收入,一个是从大户们手中征缴可以获得的提成。你们自己选。同时还告诉你们一声,锦衣卫也要对催缴钱粮之事进行监督。在东林的笔下口中,锦衣卫可都是一些生吃人肉喝人血的恶魔。那本相便借助人们心中固定形成这种恶魔形象来办事就是了!

原本马士英马首辅以为自己的行为已经足以让朝中东林恨之入骨了,但是,还没有等到东林诸君子来得及做出反应,一句更加拉仇恨的话如同这春天里的一连串炸雷,在众人耳边炸响。

“首辅大人果然好心计!果然好手段!那某家便来相助一二!”一旁的李守汉见马士英决心如此巨大,当即便做出了表态。

南中商人这些年在江南江北沿着长江运河淮河钱塘江各地行商,对于各州府县城的富商巨绅家财情形也是颇有了解。哪位有多少水田,坐落何处,哪位有几座茶山,位置何方,不说是如数家珍掌上观纹,也是比起官府的鱼鳞册页来内容详实了许多。

当李守汉表示可以向内阁提供出江南江北数省的大致钱粮数目田亩山林情形时,朝廷上几乎有人要哭出声来制止了。“不行!绝对不能这么办!”

之所以历朝历代开国之初都能够丈量土地,清理人口,然后在全国局面稳定之后会在几十年内出现一个某某盛世、某某之治的局面,就是因为在大乱之后官绅世家的实力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皇权强大,能够拿出力量来进行天下土地丈量、清查。将隐瞒的土地人口清理出来。造成户口和土地的增加,进行形成了造就盛世的物质基础。

但是这种局面一般会在经历几代皇帝之后渐渐消失。原因就是官绅大户的力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了恢复和扩大。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李守汉居然波澜不惊鸦雀无声的把江南江北各地的土地产权坐落归属给摸了一个底儿掉!在场的官员们无不是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似乎站在这位大将军面前时,有一种一丝不挂任人上下打量的感觉。

这大概就是国朝之初那些大臣们的感觉吧?几位内阁大学士、侍郎们心中惴惴不安。

两个胆大包天的家伙毫不顾忌同僚们的感受,只管在昏君弘光面前大肆的邀宠买好。

“陛下,臣有本启奏。”礼部侍郎钱谦益手持笏板从队列当中站了出来。

“卿有何本章启奏?”朱由崧很是警觉,他的内心早已将世宗肃皇帝(嘉靖皇帝)树立成为偶像,不光是这位祖先也是藩王继位,而且,各种打击豪强文官势力的手段层出不穷。更为要紧的是,朱由崧也想像嘉靖那样,为父王争夺到一个皇帝的名号,以圆了父亲和祖母两代人的梦想。

这位世宗肃皇帝可是“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的评价的。

什么大礼仪、完善内阁(削减内阁权力)、整顿厂卫诛杀钱宁江彬、清查投献核实田亩、清理皇庄、藩王跟勋贵财产、平定倭寇、整顿卫所、改正孔丘的称号和典祀、平定安南等。加强了中央集权,狠狠整肃了一把太监。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为人君者梦寐以求的作为?

除此之外,嘉靖皇帝在后宫之中的那些作为,除了宫变之外,差不多都是朱由崧内心之中颇为向往的。如今,外面的政务、军务有马士英马首辅、李守汉李大将军在料理,朕只管在宫中受用便是了。

可是,眼前这个东林头目又跳出来,难道是要谈什么大义名分,同朕也要开始大礼仪之争吗?朱由崧内心的战斗警报已经拉响。

还好,钱谦益没有在这个时候提出什么大礼仪的争论。这个天巧星很会看风色,他知道,如果在此时提出这个争论来,皇帝朱由崧势必为了争取支持,更大限度的倒向马士英和李守汉这两个权奸。他现在绝对不能采取这样的下策,那样一来,无异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陛下,如今新君登基,海内人望齐聚,气象为之一新。臣以为,当效仿历朝列祖列宗,开恩科招揽人才以示君恩浩荡。”钱谦益的话,却是老生常谈的因循守制之举。历朝历代的皇帝登基,除了大赦天下之外,便是要开恩科,为天下读书人增加一次机会,也好收拢天下士子之心。

“以卿之所见,该如何开恩科?”

朱由崧对这件事,倒是颇为有些兴趣。

“今年各省可以开秋闱,明年陛下元年之际便可开春闱。到那时,南京城内人文荟萃,新人辈出,皆歌颂陛下之德,文治武功,岂不是一桩盛事?”钱谦益巧舌如簧,为朱由崧和在场诸位大臣描述出了一幅盛世景象。

这倒是件锦上添花的好事情。秋闱,指的是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因为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著名的唐伯虎就是因为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大概就是和现在的某某省高考状元一样。)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又叫做“春闱”,“春试”、“礼部试”。考中者称“贡士”,取得参加殿试的资格。殿试之后,便是各种状元探花出炉。

三代之下,无不好名。

想想自己登基之初便有如此一番盛事,朱由崧如何不欣然同意?不但同意,而且大发恩旨:“凡是被流贼为祸之地逃出之人,皆可以借地参与考试,有司及该管衙门要给予衣食住行的方便。”

“陛下圣德。臣等仅代天下士子叩谢君恩。”

仿佛像是事前排练好了一般,文官们纷纷倒身下拜,歌颂弘光皇帝的德行。

李守汉皱皱眉头,总是觉得像是一个陷阱在自己面前展开一样,但是又想不到这个陷阱在什么方向,什么时间。

回到了自己在五军都督府设立的幕府之后,稍稍休息了一下,李守汉便令公事房将江南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并溧阳一县的钱粮田亩分布情况抄录一份,送到内阁去,交给首辅大人。

“余下的各道各府钱粮田亩情形,告诉马大人,便在旬月之内送到。”

但是,公事房的人还不曾离开,门上的一名带班营官便急匆匆的跑了进来:“主公,内阁首辅马大人递名帖求见。请主公示下,见还是不见?”

内阁首辅到了,又是以如此大礼前来,怎么能不见?当即五军都督府大开中门,鼓乐喧天,鸣炮迎接。给足了这位首辅大人面子。

要在朝堂上仰仗李守汉这位大将军的枪杆子、钱袋子支持的首辅大臣马士英,自然对大将军亲临大门降阶相迎的礼数感激莫名。两个人顾不得大门和辕门外围观群众还不曾散去,便是携手而行,向外面释放出了足够的信息量。

“呸!两个奸贼!看你们横行到几时!”人群之中自然少不了有前来观看风声的各府眼线,见到这一幕,各位大人的心腹人无不是狠狠的朝着地上啐了一口浓痰,表示自己的蔑视。

花厅之上,马士英已经放下了茶杯,口中不住的感谢大将军这些年来对朝廷、对他个人的各种支持。

“不要说大将军历年来向朝廷供奉的钱粮,便是大将军为了拱卫皇陵,而支持本官在凤阳操演的新军,便是不惜血本的投入。钱粮、甲胄、器械、药物、火药弹丸等等不一而足。”

马士英在凤阳也是悄悄的推行了新政,不过,他的手段比起孙传庭来便是老道得多,也是有赖于凤阳地面较为贫苦,绅商大户没有那么多,所以,他在凤阳地区推行的而一体当差纳粮措施进展的还算不错。而为了筹措军饷,让这些大人先生们能够乐于掏出钱粮来,马士英很是灵活变通。

你如果不愿意按照一体当差纳粮的制度缴钱粮,那么,就以支持地方操练新军的名义捐出钱粮来,数目嘛自然差不多,不过,可以得到总督大人的褒奖,什么题词匾额,甚至是上奏朝廷,给你家请些荣耀也都是可以的。

倚仗着这些手段筹措到的军饷,马士英在凤阳编练了一支三四万人的新军,由京营总兵孙应元统领。在这个过程之中,马总督少不得厚着脸皮,写信向北面的济南、南面的广州李国公父子求援。求军械、求甲胄、求平价出售粮米以充军粮等等。

“幸赖大将军贤乔梓多次仗义慷慨援手,下官才得以侥幸练成这支人马,得保凤阳祖陵无恙。”

“首辅大人说得那里话来!一样都是大明臣子,所为的便是大明江山社稷。又何必分彼此畛域之见?”

几句客套话说完,马士英便话锋一转,直奔今日求见的目的所在了。

他此番前来,也是因为头疼不知道该如何办理催缴崇祯二年以来积欠钱粮的事,所以来向大将军问计。

“相国大人却是不必忧虑,某家这里已经命人将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并溧阳一县的钱粮田亩分布情况抄录了,这四府一县的钱粮若是能够收缴上来,相国的日子便好过了许多了。之后,江南江北各地的钱粮收缴一样可以进行。至于说江西、湖广等地,日前因为流贼作乱,某家的南粤军也有部队开进这一带,这征缴钱粮之事,整顿营伍之事,便由某家为相国代劳了。”

李守汉的大方也不是没有条件的。变相的,江西一省、湖广的偏沅地区,便要无形之中被南粤军控制。彻底执行南粤军的各项制度,地方官员,衙门,军队,钱粮税收,都被南粤军悄无声息的收入囊中。

“这个最好!上游之地自古重要。从来不曾有上游有事而金陵无忧的。大将军肯挑起这副担子,确实是朝廷社稷之福!”马士英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便将江西和湖广两处拱手让给了李守汉,反正这里你已经实际控制了,索性我就大方些,正式的承认一下。这样一来,长江上游的防务也就交到你的手里。而且,九江的那位左侯爷,部下的几万骄兵悍将也就都归你节制了。

作为回报,李守汉要帮助他找到收缴钱粮的途径和手段。

“首辅大人,某家在陛下面前上奏,要恢复世宗祖制,行优免则例。先生何不稍加变通一下,恢复神宗时期江陵相国的考成法制度?”李守汉笑眯眯的咀嚼着一块点心,看着眼前脸上阴晴不定的首辅马士英马大人。

所谓的江陵相国,就是历史上毁誉参半的张居正。

他将明代早期已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进行改革形成了考成法。依据明制,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均指考察)。但明代吏治*,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或者流于形式化,或成为官员们争权手段。张居正眼见了官场中的丑剧和制度变质,深切认识到不仅要对各级官吏进行定期考察,并且对其所办各事均规定期限办妥,执行“考成法”重要特点即所谓“立限考事”、“以事责人”。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

在万历元年提出的这个制度,到了万历四年,便又做了进一步朝廷规定,地方官征赋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山东有17名,河南2名的官员,因地方官征赋不足九成受到降级处分,而山东2名,河南9名官员受革职处分。

“首辅大人可以想想看,一手是乌纱帽,一手是白花花的银子。后面还有无数眼睛都瞪得发红的官员等着他们因为考成成绩不好被罢黜空出来的位置。换了你我是在任官员,该如何处置?”

第六十四章 历史的正义声音第七百一十九章 峰回路转第五百五十八章 石河之战第六百二十五章 自力更生还是两头在外?(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郑芝龙的计议第二百五十章 封赏,犒军第二百五十七章 归去第二百一十八章 拜访洪承畴(今天的更新送上,继续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议、封爵第四百五十四章 陈板大的新年贺礼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儿辈(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你行你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西征军前捷报至第四十三章 登陆马尼拉第五百六十章 决死时刻第六十八章 被烧的猴子和怕烧的鬼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金鸡镇战役(续)第四百三十章 川中乱战(中)第七十三章 公主来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日三折 (中)第五百九十八章 黄太吉的腹心之患第六百六十章 评论第二十六章 两白带来的又一白第六百三十二章 群魔乱舞第六百七十三章 潼关之战(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诱拐人口巴斯滕(又名:黄金水道(下)第三百零二章 各方选择第六百零四章 黄太吉的议和诚意第六百四十六章 远方的蝴蝶翅膀第四百一十三章 东林对策第五百四十二章 屌丝的逆袭(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张小虎的礼物(续)第四十四章 地狱三头虎第四百零一章 总攻厦门,开始!第六百八十章 黄太吉的生命倒计时!第七百九十六章 黄浦江中照天烧(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国之重器第五百四十七章 李华宇的善意,应对之策第六百零九章 最黑暗的一天之冬至祭孔第五百三十三章 破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广州街头的车祸第七百一十三章 天崩地裂(五)又名:捡黄豆!第二百二十四章 台湾战役(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川中乱战(下)第八十三章 吃醋的境界第五百五十八章 石河之战第五百八十六章 开封城下的土工作业!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城(五)第五百三十三章 千古忠奸谁人辨?第二十章 专利法条和匠师协会第三百八十章 报复手段第三百八十一章 子女战争的第一枪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个没卵子的领着一群没卵子的第五百二十一章 朱砂、烙铁!第五百九十二章 洪经略的统战工作!第三百四十三章 长清,刺刀突击!第五百五十四章 塔山绞肉机!(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税收风波第二百八十三章 军火大采购第二百一十九章 潼关之战(补更,还欠账,顺便求月票)第四百一十章 震惊第一百九十五章 抗粮!抗税!(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应对,兵力调整。第六百一十九章 万人坑(上)第一百二十章 如潮而来第三十四章 收获第六百三十六章 这一定是体制的问题!第八十二章 夜宴图天魔舞第五百五十七章 文武都要有一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黄金水道(上)百第七百一十章 奥斯曼的礼物。第一百四十九章 福无双至和祸不单行第二百四十八章卢沟桥畔卢象升第六百八十章 黄太吉的生命倒计时!第一百六十五章 就要在鲁班门前弄大斧第六百三十五章 币穷匕现(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破城(七)第六百八十四章 索尼的买树梢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涌动各自定计第一百七十三章 家宴上的明争暗斗第三百一十三章 岛原乱起第三百四十二章 吓坏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守汉的归守汉,芝龙的归芝龙(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佛爷?狗屁!第四百四十八章 儿女家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辽东风雪(二)第四百零四章 鼓浪屿,白刃战!(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一个人胜不过你,一群人还胜不过你?第四百九十六章 小儿辈(四)第七百零九章 天崩地裂(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风起江淮间第四百七十八章 决议第七百三十九章 怀璧其罪霍皮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自带干粮还要受气?第一百三十七章 钢铁之邦第六十六章 火力全开第六百零三章 臣不密则失其身第四百零五章 一触即溃第六百六十九章 黄太吉北伐!第三十二章 三足鼎立同南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