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j鉴定

“请吧!”赵祥波真想看看周夏的本领到底如何,敢这样大放阙词,如果他真有那本领,将他的宝贝交给拍卖公司拍卖,他也心甘情愿。

光说不练假把式!

周夏也不想光放嘴炮,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拿出全部本领来,他现在可以利用赵祥波的轻视,来为柳玉晴和拍卖公司争取一些机会,以后想要再耍这招,别人可就不会给机会了。

为了稳妥期间,周夏这会也变得谨慎起来,把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也拿了出来,那架势,还有那么些专业的意味。

赵祥波看了他谨慎的样子,脸上也浮出淡淡的笑容,他也越发笃定,先前文房箱的情况,是柳玉晴在给周夏通风报信。

柳玉晴则是一脸的担忧,但木已成舟,她想劝阻,已经来不及,只得静观事态发展。周夏先前的鉴定水平她自然是清楚的,理论只是还算丰富,但比她来,还少了很多经验,更别说和赵祥波这样的老行家相比了。这里的几件藏品,换了是她,想要短时间内,全部鉴定准确,也是不容易,不知道周夏的表现将会怎样。

她担心的同时,心中有一份隐隐的期待。

这次赵祥波拿出来的五件宝贝,都属于文房用具,也就是文玩。在古玩收藏中,算是比较小众,术业有专攻,如果不是专精于此的,想要做出准确的鉴定,相当不容易,赵祥波敢和他打赌,信心也来源于此。他玩了大半辈子,也不过感觉刚入门而已。

周夏倒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首先鉴定的是一件黄褐色的笔筒。

为了辨别清楚笔筒的材质,他还拿鼻子凑近笔筒,细细嗅了嗅。很快,他就闻到一种非常淡,但却直接钻入他鼻中的香味,感觉像是丝丝散发出来的。他再用手仔细摩挲,这笔筒表面看起来很光滑,有层薄薄的包浆,但摸在手里并没有什么油油的感觉。

由此,他可以判断出来,这是件沉香木的笔筒。

沉香木的笔筒在文玩中并不少见,周夏在之前的拍卖会上,有幸见识过,并知道鉴定沉香木的一些小诀窍。要不然,光这最基础的材质问题,就有可能出洋相。

鉴定完基本的材质后,周夏才调转精神,鉴定笔筒的其他价值所在。

沉香木外壁用的是浮雕以及镂雕的技法,雕刻的是岁寒三友。

老梅两枝、幽竹几茎、虬松数株。松干和梅枝都枝繁叶茂,可竹茎太过纤细瘦弱,于是,雕刻者便别具匠心,专门雕刻数只蝴蝶相配。

在周夏看来,这件笔筒并不像一般沉香木雕刻那么精致细巧,但妙处在于设计大胆,充分利用这段沉香木本身的特点,抛弃陈规。整件作品粗犷大气,但也不乏细腻之处。

而且,他明显感受得出来,雕刻者对松、竹、梅、蝶等物象所包孕的精神内涵都作了恰如其分的表达,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沉香木雕的价值大部分就在这材料和雕工上面,当然,如果是名家雕刻,又有历史意义的话,价值也会更高。

可惜的是,这件笔筒并没有铭记,无法从铭记上判断雕刻者是谁,属于什么年代,想要卖出特别高的价格,也不现实。

对于收藏者来说,尤其这类没有铭记的藏品,鉴定起来难度就更大。因为想要准确判断笔筒年代的话,必须对各个时代的沉香木雕特点了然于胸,再根据实物的表现,判断笔筒创作的年代。对初入行的藏家来说,这要求算是相当高了,没有足够的阅历,没看够足够多的真品,想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何其困难。

周夏也属于这类纸上谈兵的,根据他自己观察揣摩的结果,在心底做出的判断是清中期的。

但他让系统帮忙,系统判断的结果却是,“该物品创作于公元一六七六年。”

这让周夏觉得相当汗颜,要没有这考古鉴定系统的话,这第一件宝贝,他就会鉴定错误。把清代早期的给鉴定成清朝中期,这其中的差距还是相当大,有上百年时间。虽然鉴定错误,对这整件笔筒的价值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在行家眼里,这就说明你水平不够。

眼下这件笔筒,虽不是名家之作,但雕工技法相当不错,有很的高收藏价值。周夏估计行价大约和他的那件玉镇纸差不多,也就是两万到三万之间。

周夏也在心底暗自感概,“赵老先生对市场的把握还是相当准的,早上能从他手里抢到那件玉镇纸,还是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看着他将笔筒轻巧地放下,早就在旁边等着的赵祥波和柳玉晴两人连忙投来关注的目光,赵祥波也笑着问他,“小周,你怎么看这件笔筒,可还入得你的眼?”

周夏立刻点评说,“这件清早期的岁寒三友沉香木雕笔筒相当不错。器型虽小,但画面境界不俗,粗犷和细腻结合得很完美,在众多的沉香木雕刻品中,也能凸显出它独特的价值来,是件意趣浓郁的文房用器。”

“哈哈,你这小子果然有点门道!”赵祥波点头,并不吝惜他的赞誉,他也不希望周夏这么快就倒在第一关,对他来说,越有挑战越好。

柳玉晴却是有些惊喜,她在旁边粗粗看过,但只辨认出是沉香木雕,雕工还算不错,具体什么年代倒还看不出来。周夏却是一口道来,而且还得到赵祥波的认同。

周夏放下笔筒后,她就拿起来细细观赏,看看他们究竟是从哪里判断出来,这是清早期的风格。既然和赵祥波约好了不出言提醒他,她就要遵守约定。眼下这会,对她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充实自己,增长经验的好机会。

周夏也不废话,接着鉴定下一件藏品。

这是一件相当漂亮的天蓝色瓷器,造型也很独特,是精致玲珑的五连山形,也就十来厘米长。玩瓷器的新手,可能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周夏却是明白,这是一件笔山。笔山也叫做笔架、笔格,笔搁等,是文房用品中架笔的小物件。

赵祥波最喜欢文玩,收藏的这笔山小巧,实用。既可以置于案上架笔,发挥它实用性的一面;也可以拿在手里细细把玩。

周夏看了几眼,给他的感觉是,这件笔山相当漂亮,通体施的是炉钧釉。

炉钧釉属低温窑变釉,以不同的窑内气氛烧成各种变幻莫测的窑变釉面,是清雍正朝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仿钧釉品种,盛行于乾隆时期。故以蓝、绿、月白色釉面为主,釉面流淌小,以蓝色釉点多见,造型更加丰富。

而这件笔山的底款也落着“大清乾隆年制”。

周夏在心底估量着,如果真是乾隆年间的话,价值应该不菲。虽然像这类比较小众的文玩,价格都不会特别高,但值个四五万块还是绰绰有余的。这和玉镇纸那两三万块的价格,还是有将近一倍的差距,以赵祥波的精明,断然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做折本的事情。

那就说明,这件炉钧釉应该是乾隆后的仿品,最有可能的就当属晚清和民国时期了,尤其是民国时期,各种仿古作品的品质相当高,市面上很多拍卖会上的瓷器,都是它们在以假乱真。

周夏自己只能做个大致的判断,他猜测最有可能是民国时期的仿品。

他让系统做出的鉴定也差不多,“此件物品创作于公元一九二零年。”

至于价值之类的,系统一律不做判断,除非是特别珍贵的文物会提示他。其他时候,都需要周夏自己去判断其价值和价格。

周夏又装模作样地仔细鉴赏一阵,这才赞叹道,“这件瓷器造型质朴,釉色清新素雅,天蓝与淡紫色相互浸润衬托,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赵祥波就笑着问他,“那你选择这件乾隆笔山来交换玉镇纸吗?”

“赵老爷子还真是会诱导人!”周夏心下暗道,马上在嘴上回答说,“赵老先生,我可没说这是乾隆年间的炉钧釉笔山……”

“那小周你觉得,这笔山是什么时候的?”赵祥波表情如常,依旧微笑望着他,看不出他心情有任何波动。

周夏这会倒是很谦虚,“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件五连山形笔山应该是民国时候的高仿品,确实相当漂亮,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相信赵老先生早就看出来,就不用我在这班门弄斧了。”

赵祥波只问他,“你确定?”

周夏微笑着说,“听赵老先生这么问,我现在确定以及肯定,这件笔山就是民国时期的作品!”

“哈哈,小子,你鉴定错误了。这笔山真是乾隆时候的!”赵祥波大声笑道。

周夏脸色不变,依旧呵呵笑着说,“如果赵老先生坚持这样认为的话,那我就只能说,是赵老先生你打眼了,这件笔山真是民国的高仿品。”

赵祥波吓唬不住他,笑得反而更开心了,“真是有意思,你这小子,这样都忽悠不住你!”

旁边的柳玉晴却被这一连串的变化给弄花了眼。

第175章 又是真品?第75章 杜鹃啼血第56章 刁难第59章 罪魁祸首第71章 节操何在第24章 气质第80章 逆市而动第135章 洋彩第53章 石破天惊第69章 血泪教训第153章 坚持第20章 打脸第94章 阉党第28章 j鉴定第106章 油滴盏第8章 旧不如新第3章 高科技鉴定第32章 百万年薪第171章 意外之喜第94章 阉党第12章 系统提示第84章 “双胞胎”第162章 不再相信基情第168章 劝说第34章 良好开端第180章 交流第167章 周夏万岁第31章 田黄印章第54章 好主意第47章 最好的贺礼第95章 遗憾第45章 画蛇添足第54章 好主意第35章 继续上拍第127章 成化出戟尊第78章 柳老爷子的邀请第33章 八卦第147章 冒雨赶来第125章 有芒第95章 遗憾第19章 赵老先生第148章 要出名了第30章 愿赌服输第15章 休闲一刻第154章 你懂的第67章 价值数百万第152章 缘由第57章 考验第31章 田黄印章第176章 欲擒故纵第61章 跟你混第89章 人人都会演戏第32章 百万年薪第33章 八卦第54章 好主意第39章 首秀第99章 倪瓒绝笔第176章 欲擒故纵第77章 旧友重逢第162章 不再相信基情第36章 震惊第141章 误会第4章 徐师傅第37章 质问第92章 出手第58章 逼宫第139章 暗号和秘密第111章 太阴险了第101章 青铜器第161章 来得巧第114章 惊喜第124章 疑点第39章 首秀第185章 诱惑第102章 分裆鼎第182章 看不透第一百四十四章第21章 是不是漏第83章 普通生活第21章 是不是漏第96章 艰难决定第75章 杜鹃啼血第89章 人人都会演戏第104章 千万富翁第152章 缘由第137章 宣黄釉第38章 败退第83章 普通生活第85章 电话第71章 节操何在第40章 心有灵犀第67章 价值数百万第61章 跟你混第111章 太阴险了第62章 隐藏福利第82章 新的合伙第181章 评价第47章 最好的贺礼第186章 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