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剑已经在陶老板的手上,火龙珠在球团厂。”黄毛老道语出惊人。
“天子剑会在我手里,我怎么不知道呢?”陶善仁问道。
“天子剑就在船上,就在程新明的那条船上悬挂着,那条被你收购的船。”黄毛老道说道。
“是吗?”陶善仁惊喜不已。“我火速打电话让人去取。”
从河底出土的一把锈剑就是天子剑,就是一把对付公主的剑,而且这把剑还是程新明亲手挖出来的,真是造物弄人。
“这把天子剑,已经在河底沉睡多年,早就没有了当年的锋利与霸气。这把剑,还得用七七四十九天的时间,用砂纸打磨,磨去剑身的锈蚀,然后再用七七四十九天,用酒精浸泡,除去剑上的阴毒。再用温火烤上七七四十九天,温暖剑身,慢慢培养,这样宝剑的剑气才会再出来,昔日的雄风和霸主地位才会再次激发出来。”黄毛老道说得头头是道。
“一切遵从道长的吩咐,只是这么多天会会不太长了?”陶善仁说道。
“必须得那么长时间,否则剑一点作用都不起。一把宝剑就象一个人,一个人没有了斗志,没有了上进心,就会象是一个废人。要培养出一个强者也得花上一段时间,循序渐进。宝剑也是一样,如同人一样也是有灵气的,只有慢慢培养才能让他由弱变强。”
“那么火龙珠又在球团厂的什么地方?”陶善仁问道上。
“那火龙珠在球团厂的龟壳里面。”黄毛老道说道。
“哦,有这等奇事,一只龟壳里竞有九颗珠子?”陶善仁瞪大了眼睛,真是不可相信。
"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那只巨大的龟壳并不是什么乌龟,而是一只龙。一龙生九子,九子不相同。一物克一物,一物降一物。生得象乌龟一样的龙叫做霸下,又名赑屃,是龙的第六个儿子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
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刻面石碑,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神庙之前形似龟背着香炉的就是它。霸下万年之后,身体缩小,就从龟壳里出来,游回东海。而它那巨大的龟壳留在一座孤岛或是高山的峡谷之中。也是上一次你们制造车祸,让程新明跌入无底深谷之中,竟是神使神差,让他拾得了至宝,他却还是浑然不知。”黄毛老道说道。
陶善仁面露尴尬之色,上次在公路上做手脚的事他也知道?
黄毛老道继续说道:“守护公主墓的是九条龙,分别是火龙、水龙、土龙、石龙、金龙、木龙、霸龙、道龙、厅龙。这九条龙各有各的法宝,各有各的利器。只有赑屃的九颗火龙珠方能将他们制服,只有天子剑才能将他们一斩两断。这九颗火龙珠各有不同的颜色,对付不同的龙。红色是火珠对付火龙。无色透明是水珠对付水龙。黄土色是土珠,对付土龙。各种颜色对付一种龙,如果弄错了就一点效用也没有。”
“我派人去把那乌龟壳偷来就是了。”陶善仁说道。
“这可不行,万万鲁莽不得,打草惊蛇,会让程新明起疑心的。倒是有一个人可已把那东西要了过来。”
“哦,是谁能要了过来。”陶善仁很有兴趣。
“就是他。”黄毛老道指着桌边坐的一个人。那个惊了一下。这个人一直就在他们身边,静静地听着陶善仁与道长的对话,一言不发,倒也是一位坤得住的人。就象是坐在主席台上,正襟危坐,听别人作报告,这个人慈眉善目,一看就是位当大官的。
黄毛老道一指这人,陶善仁脸色立刻就变了。那人也不焦不急,冲陶善仁摆了摆手。陶善仁毕恭毕敬地望着他。
黄毛老道眼中没有一丝尊重之色,轻轻说道:“这件事情也只有你亲自出马才能办到。你对程新明
有恩,他定会听你的话。巧言骗得来即可。乌龟壳是至阴之物,是补阴的最佳药品。对于阴虚火旺之人食之最有益处,与一些至阳的补品一同食用,会起到阴阳平衡阳的作用,补才有最有效用的。而且这乌龟壳燃烧驱蚊子又是最效。你只要说最近身体火气太旺,想把龟壳弄来治病,就会轻而易举地到手。”
“不知尊长意下如何?”陶善仁征求那人的意见。看起来,这人地位在陶善仁之上,又刚好管着陶善仁,不然以陶善仁新罗市黑老大的身份,还会如此地尊重这个人?
“区区小事,又有何难,我亲自去一趟就是了,一切都听从道长的安排。”长者安然地说道。陶善仁这才松了一口气。
”行动要快。”黄毛老道又补充道,“我担心我那师妹会抢在我们之先跟程新明说了那秘密,如果火龙珠落在了程新明手里,一切计划就都完了。”
“其实在道长没说这件事之前,我就知道那龟壳不同寻常,曾让我的手下人去试探过,程新明一口答应了下来,只是最近忙了些没工夫去拿罢了。明天我让秘书安排时间,亲自到程新明的球团厂去一趟,装作是视察工作,关心他球团厂的工作进程,顺便提起这事,把那龟壳拖过来。”
老者好象是早就知道这一切,怪不得坐得住,又沉得住气,是个干大事的人。还是比我要棋高一着。陶善仁暗暗地想道。老大就是老大,快人一步,敢为人先,抢占先机,才会步步为赢。
“道长只管按你的计划行事,一切我们都会强力配合,这件事情你我强强联手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早日除了程新明,你们也好早日让魔玉回到导师手中,除掉社会上危险人间的怪物,为民除害。我们呢,也正是借道长的力量,除掉我们的对手,眼中钉,肉中刺。恢复我们在新罗的霸主地位,一统新罗市的铁砂市场。只是我有一事不明,这程新明与佛教又有什么渊源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