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

随着新任总督的下达最新的指令,各个卫所纷纷开始寻人。

当天傍晚,一只雄鹰从长城内的大同府城展翅高飞,而后很快翻越长城的边墙,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最后落到那片到处都是蒙古包的营地中。

虽然刚刚进关便退了回来,但自古都是“匪过如梳,兵过如蓖”,一些蒙古骑兵亦还是趁机抢掠了一番。

此时此刻,全然不顾自己的食物是从何处而来的,正在那里载歌载舞。

从大同府城飞出的雄鹰竟然降落下来,精准地落在了某个蒙古包外面的架子上,而后还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叫声。

一个养鹰人从雄鹰的脚上取出信筒,而后将信筒里面的小纸条取出,而后送进了汗帐之中。

陈坤终究还是大意了,亦或者还是太过年轻,在他下达整个大同府境内搜查伊克锡的时候,这个消息亦是传到了蒙古大军的营地中。

满都海在得知消息后,自己已经猜到究竟是怎么回事,当即便将所有部落首领都召集到达延汗的汗帐中。

达延汗最近显得十分的低调,一则军中其实一直都是满都海在掌权,而此次伊克锡丢失跟他当初劝说满都海允许伊克锡随使团南下有关。

“这明人太奸狡了,咱们现在便杀回去!”

“若是现在回去,他们已经找到伊克锡公主怎么办?”

“咱们总不能让他们如此戏弄,这样有失咱们大元的脸面!”

……

在得知是遭到明朝方面的欺骗后,很多部落首领直呼上当受骗,便纷纷怂恿着再度进入大同地道。

满都海在得知遭到大同方面的戏弄,却是没有做出过多的表示,却是将目光投向了北京城所在的方向。

虽然已经兵临大同,但他们真正的对手从来都不是眼前的宣大总督,而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

只有那位皇帝选择妥协,为了享受一时安稳而做出让步,这才是他们大元此次出征的真正“大胜”。

京城,西苑。

随着大同的军情经过塘报传来,京城的重臣纷纷聚集到养心殿内。

其实在大明选择拒贡的时候,很多人便已经料想到会出现这场战事,但没有想到满都海是举国之力而来,更没有想到其实还涉及到北元的一位公主。

只是事情既然已经发生,而他们现在又是这个王朝的最高决策者之一,自然是要尽快拿出应对方案。

“咱们岂可受鞑子的威胁,要战便跟他们战到底!”

“他们倒是打了一手好算盘,既想要回女儿还想要物资,简直痴心妄想!”

“据说伊克锡长得貌若天仙,甚得满都海宠爱,有此女在手可让满都海投鼠忌器!”

……

吏部尚书李裕等重臣面对大同目前最新局势,得知满都海所开出的两个条件后,便纷纷进行表态道。

虽然他们中有人心里还是向往和平,毕竟现在作为统治阶层顶层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但知道而今的弘治朝不会允许儒夫。

尽管现在六部尚书没有易位,但六部侍郎一级最近的变动十分频繁,一些平庸且安于现状的官员通常都是退休或外放南京。

何况此次满都海所开出的两个条件简直就是欺人太甚,一个尚没有完成统一的蒙古势力竟然逼他们大明低头,自然没有答应的道理。

正是如此,不管他们内心是多么渴望和平,甚至亦想要委曲求全,但都没有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表达同意满都海所提的两个条件。

刘瑾送来新的檀香,却是想要让这里的香味更浓一些。

“北元而今还是满都海当政,将伊克锡握在手里才是重中之重!”

“不错,现在不能将伊克锡还回去,咱们可利用伊克锡来要挟满都海休战!”

“伊克锡是满都海的心头肉,咱们以伊克锡为质,此后大明便能进退自若!”

……

户部尚书李嗣等重臣积极参与其中,而今将注意力集中到满都海的女儿身上,便是纷纷发现自己的看法道。

由于朱祐樘十分注重情报系统的建议,特别提高了派往蒙古细作的待遇,从而得到了更多有用的情报。

出于议事的需要,朱祐樘亦会时不时分享一些重要的情报。

正是如此,在场所有重臣都知晓现在仍旧是满都海当政,而不是被刚刚推到台前的十四岁汗廷汗。

至于伊克锡这位最受宠的北元公主,同样是逃不过大明情报系统的侦察,所以都清楚伊克锡在满都海心里有很重的分量。

朱祐樘知道作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却知道不能急于表态,而是要认真地听取这帮重臣的意见和看法。

自己的优势是拥有后世的眼光,但劣势是对这个时代仍旧不够了解,故而有必要适当听取这些重臣的意见。

“诸位大人,你们似乎都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正是这时,一直沉默的工部尚书贾俊突然间开口道。

万安等人纷纷扭头望向这位低调的工部尚书,虽然贾俊每次会议说的话不多,但似乎是出于督造工事上的严谨性格,却是总能够是一针见血。

朱祐樘同样来了一些兴趣,便扭头望向这位能干的工部尚书。

“据咱们的情报显示,伊克锡是失踪于关外。且不说更大的可能性是她并没有入关,而且咱们亦得先将人找出来,这样才好谈论将她扣为人质一事吧?”工部尚书贾俊迎着众人的目光,便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道。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不由得莞尔一笑,发现他们刚刚确实是过于乐观了。

既然人是在关外失踪的,那么更大的可能性确实是人并不在大同。即便陈坤在大同府掘地三尺,恐怕亦无法将人给抓回来,那么他们刚刚的方案便会变得毫无意义。

只是出于己方利益的权衡,若能将将伊克锡公主抓获,还真是一个很不错的筹码。

正是这时,一个小太监从外面匆匆走了进来。

由于现在正在召开最高会议,若不是十分紧急的事情,通常不会在这个时候打搅皇帝。

万安等官员注意到小太监手里拿着的是一报塘报,意识到边关出现新的军情,不由得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朱祐樘的心里一紧,当即猜测很可能是大同方面又出现了新的战况,但接过塘报发现是从宣府过来的。

宣府?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微微蹙起眉头,却是不晓得好端端宣府怎么送来了塘报。

“陛下,可是满都海偷袭宣府?”刑部尚书杜铭是一个急性子,便忍不住进行询问道。

朱祐樘轻轻地摇了摇头,迎着众臣子的目光举起手中的塘报公布道:“刚刚宣府巡抚李岳来报,他们在宣府境内抓获一个蒙古少女,此女声称自己是伊克锡。查李岳认真查验,这个蒙古少女服饰和谈吐都符合北元公主的身份,身上携带一把颇有来历的金匕首,特别长相如传闻那般生得花容月貌,所以李岳认定此女是满都海要找的女儿伊克锡!”

“哈哈……天佑我大明!”

“有如此明显的特征,此人必是满都海的女儿伊克锡!”

“既然如此,咱们便以伊克锡公主为质,直接逼迫满都海退兵!”

……

户部尚书李嗣等官员得知情况后,虽然这个事情还没有得出最终的结论,但还是纷纷显得乐观地道。

原以为他们早前是过于盲目乐观,不想上苍还是选择了他们,让伊克锡公主真的落到了他们手里。

不管是将伊克锡直接送回去,还是将伊克锡扣留充当人质,而今他们大明都已经牢牢地掌握了主动权。

朱祐樘相信李岳的判断,便认真地询问道:“既然满都海的女儿伊克锡已经落入咱们之手,而今该如何处置伊克锡,大家都议一议吧!”

朱祐樘抛出议题,由在场的阁臣、六部尚书和六部侍郎一起商议方案,最后由朱祐樘拍板,这早已经成为了固定的流程。

“臣以为即刻着令宣府将伊克锡公主送到京城为质!”

“此等做法不妥,伊克锡是满都海的掌上明珠,大同和宣府恐无宁日!”

“要战便来战,咱们何须顾虑满都海,将她女儿扣为人质量她不敢再放肆!”

……

吏部尚书面对这个议题,却是知道已经假定那位蒙古少女确实是伊克锡公主,便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道。

“陛下,臣有一策!”礼部尚书徐琼的眼睛微亮,当即准备献策地道。

朱祐樘端起刚刚送来的茶盏,便是淡淡地道:“说!”

“请陛下先恕老臣的罪!”礼部尚书徐琼小心翼翼地观察朱祐樘的反应,当即便是提出一个条件道。

刑部尚书杜铭顿感不爽,便是直接询问道:“徐大人,你这是唱哪一出呢?”

朱祐樘轻轻地吹了吹茶中的热气,便进行重申道:“朕早前便已经说过,在这里议事,只要不是对朕及先祖不敬之言皆是无罪!”

“臣这话似乎有些不敬!”礼部尚书徐琼咽了咽吐沫,显得小心翼翼地道。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不由得面面相觑,虽然他们知道朱祐樘一直很大度,但徐琼这是要摸老虎屁股找死啊!

朱祐樘的眉头微蹙,但深知徐琼这个马屁精应该是知晓分寸,便轻呷一口茶水道:“朕恕你无罪!”

“陛下,为了防止满都海出现过激的反应,臣以为您可将伊克锡纳入后宫!此举能堂而皇之地将伊克锡公主留在大明,亦能让满都海今后不敢再轻易进犯大明,可谓是一举两得!”徐琼在得到保证后,便是提出自己的建议道。

咦?

此话一出,在场的重臣不由得面面相觑。

倒不是说这个建议不靠谱,但让堂堂的大明帝王娶一个外邦的公主,这个事情听着怎么都显得十分古怪。

“徐尚书,你身为堂堂的礼部尚书,岂可提出如此有失体统的提议?”正是这时,突然一声暴怒传来。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纷纷闻声望过去,发现提出质疑的人竟然是礼部左侍郎刘健,不由得微微地蹙起眉头。

且不说动不动乱扣帽子的习惯很不好,而且简直就是以下犯上。

徐琼发现竟然是自己属官提出质疑,当即不屑地反驳道:“刘侍郎,本官是礼部尚书不假,但更是大明的臣子!此策既能堂而皇之地将伊克锡公主留在大明,又能令满都海不敢再进犯,终究有何不妥?”

“咱们今日聚在这里是商议国家大事,别动不动便提衙门名号,今各部衙门都不能有立场,一切当以国事为重!”万安对刘健其实心存偏见,当即便借题发挥地道。

咳!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轻轻地咳嗽一声,亦是纷纷面无表情地望向礼部左侍郎刘健,无形中向这位不安分的礼部左侍郎施压。

好的提议至今一条都没有,但扯人后退却是乐此不彼,当真不明白这位礼部左侍郎有什么底气说话这么大声。

刘健终究不是原先历史上那个在文官集团中如鱼得水的刘健,而今帝师的身份变得不值钱,甚至本人其实并没有太强的才能。

面对在场重臣施予的压力,他亦是只能心有不甘地认错道:“万阁老教训得是,下官今后定改正!”

“虽然咱们的会议是要以国事为重,但陛下贵为大明天子,乃万金之躯,娶外夷之女有损身份,刘侍郎的担忧不无道理!”礼部右侍郎丘濬是地地道道的词臣,却是突然声援刘健道。

咦?

户部尚书李嗣等人纷纷望向这个小老头,发现不论什么事情到了词臣这里,总是能够编出很多理由进行阻拦。

李裕正想要反驳,但突然注意到朱祐樘要说话,当即便将吐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朱祐樘其实并不热衷于政治性质的婚姻,但亦是知晓将伊克锡留下是有益无害,便是淡淡地表态道:“既然太宗能娶朝鲜女子,朕亦可纳蒙古女子,此举不算是折价!既然如此,你们便议一议徐卿此策是否可行,一切当以国家利益为先!”

第269章 能臣归位,线生祸端第35章 忽明忽暗,静候杀机第441章 大内遇火,寄情江南第392章 看到胜利曙光的襄城侯第10章 废储旧事,暗藏玄机第273章 帝出于谦,天意冥冥(月票4)第259章 京城暗涌,会考论雄第355章 帝亮重器,斩头有声第44章 帝有雄志,但求安眠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第297章 祸从口出,以血忠君第291章 夏象暴击,帝曰加一第157章 有刀雪枫,神盾将危第375章 九族齐寿,公主有报第410章 不作死或许真的不会死!第239章 大明的旗帜飘扬第406章 咱们一起拯救大明吧?第442章 忠将出动,叛国者死。第476章 五百万两的真正意图第19章 宵小刘瑾,帝临考验第46章 满朝滑臣,治之不易第299章 王越行正,脱罗计奇第129章 祸从天降485.第482章 一树千获的耕藉礼第91章 终是陌途,波云诡谲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当赏第214章 帝迎新婚,强龙出海第206章 赐号平反,佳丽三百第193章 逼宫?找死!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带钱,东方衙门八字开第51章 意料之中的廷推第174章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第265章 外谋钱银,内惩奸佞第167章 大风起兮,兴益之宗第300章 欲速不达,谋世君臣第275章 黑幕叠叠,帝望辽东(月票5)第261章 有宫长乐,锦衣出手(月票2)531.第529章 西欧路断,奇才命薄第65章 武勋点火,帝防夺门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贵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军犯边第275章 黑幕叠叠,帝望辽东(月票5)第192章 斩尽魑魅魍魉第310章 磨刀霍霍向猪羊第245章 家家有本黄经?第5章 漩涡外的太子府第81章 王越承重,内臣有害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213章 帝设新考,状元武魁第224章 大夏言烧,一语成谶第177章 吏治大坏而清名在第201章 湖广非明,狠人汪直第73章 余波5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谈判桌第175章 夷狄奉中国(月票加更)第394章 继承人是个大难题第470章 预言成真,帝国动荡第326章 金路亦难,矿有血案第557章 明版西部大开发第419章 皇帝这是要轰炸江南吧?(求月票)第266章 凶案落锤,暗处谋毕第86章 科道营救,王相独支第20章 晨起乾清,天心难测第26章 千官听政,新帝敕谕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第245章 家家有本黄经?第377章 皇命在天,红颜祸水第136章 孔有毒瘤,铃铛夜响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众第292章 万丈豪情,先建后朝?第356章 帝嗣由天,张秦常新第313章 紫禁城飞来“天灾”第186章 十三豹赵虎初显弓威第402章 悔之不及和第二方案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215章 东海之城,纷争在己第550章 南宫有禁,帝国有忧第43章 小我蒙蒙,大我帝王第460章 苏喜忠君,帝肋遇考516.第514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352章 文气在赣,命途多舛第121章 缩绳隐田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军犯边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谋害朕第126章 箭来第40章 美人迎归,君问何人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赐仓使第121章 缩绳隐田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357章 有道无道,福祸自解第335章 首辅已老,国债有阻第443章 苦撑遇霜,帝计深远第550章 南宫有禁,帝国有忧第122章 投石现窝鼠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第34章 考场多汗,良材两棵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观第243章 论政的严重后果第340章 王越出击,官滑如油第464章 冤呈天子,官官相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