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千年之殇,国有内疾(月票6)

据后世统计,金融业利润占据所有上市公司总利润的一半。

纵观华夏两千年封建历史,金融业始终牢牢占据一席之地,而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放贷。

早在东周之时,便出现了华夏第一起“天子违约”的事件,便衍生了沿用至今的成语——债台高筑。

话说,公元前256年,秦国夺取韩国的阳城、负黍,逼近周王城。于是,周赧王起草诏令,分发六国,约定时间集中兵力攻秦。因当时周天子国库空虚,只好向富商大贾借债来筹集军费,许诺以灭秦后的战利品来偿还,并付利息。

后来,秦国派大军打进周王城,周赧王降秦,被赶到伊阙南边的新城。

众债主赶到新城向赧王讨债,已是穷途末路的周天子就只好逃进一处筑在高台上的驿馆内躲债,这处高台就被称为“逃债台”、“避债台”。

由此可见,放贷从封建社会产生便已经存在了,甚至成为很多当权者的敛财手段。

像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豢养了三千多位食客,其经济来源主要是靠放债赚取利息,而和坤的富有离不开金融产业的收入。

据《后汉书庞参传》记载,汉安帝刘祜永初四年,东汉帝国与羌人作战,军费大增,加上连年欠收,官方积欠私人的债款达几十亿之多。汉顺帝刘保永和六年,皇帝下诏向富裕的百姓借钱,诏假民有赀者户钱一千。

作为皇帝都成为了借贷者,可见放贷早已经融入了华夏的历史洪流之中。

到了元朝,放贷成为国家的恶瘤,为此元廷还推出了一项措施。

大定十三年,因为民间质典利息太高,金世宗完颜雍下令在中都、东平、真定等处设置质典库,称为“流泉”,抵押款照抵押物的七成估价,月息一分,过了二十五个月不赎回,就下架质押的物品出卖。

只是这种措施注定无法阻止民间放贷业的发展,而将金融业务推向顶峰正是大名鼎鼎的山西票号。

有数据表明,仅乔氏一家的票号,一年的流动资金就达到了白银八百万两到一千万两之多。乔致庸拥有票号、店铺等不下二百多处,总资产在几千万两白银以上。

朱元璋夺取天下的时候,亦是意识到金融放贷业务的危害,故而《大明律》明确规定: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收利不得超过三分,每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

只是这个法律阻止不了金融业的发展,单是明朝当铺的名称便有解库、解铺、典库、典铺、解典库、解当铺、当铺、质库、质铺、印子铺等十几种,而仅河南省便有230家当铺。

当铺最重要收入来源其实并不是利息,而是典当人到期没有将钱还回来,当铺便可以得到几倍乃至十倍的利润。

至于当辅和钱肆的现银放贷,这终究是治民不治权的时代,不然白银不可能成为最主要的流通货币,所以压根没有受限于《大明律》。

在《金屋梦》当中就有记载:新官取京帐,俱是六折,六两算十两,每月十五利。不消一年,只六十两,连本就该三百两。

时至今日,京债和当铺已经成为权贵阶层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朱骥、重庆公主和会昌侯便是其中的得益者。

只是让谁都想不到,刚刚登基一年半的弘治,竟然在所有人都没有防备之下,挥出一棍打向了京城最大的利益集团。

城东,驸马府。

“查封了?本公主这便进宫面圣!”

城东,襄城侯府

“怎么事先一点风声都没有?速速将其他几位侯爷请过来商议对策!”

城西,瑞安伯府

“快……快备轿,本伯即刻进宫,一定要太后做主!”

城北,尹府。

“老夫都退隐三年了,这是要翻旧账吗?”

城北,某座宅子。

“查封了?难道是杂家的小金库被陛下知道了?”

……

自己的金融店铺突然被朝廷查封,顿时震惊了整个京城的权贵圈,亦让这些人当即纷纷行动起来。

只是几个衙门秘密行动,又有十二营的统领亲自带人协助封查,致使京城最大的一百间金融店铺无一幸免。

一时间,整个京城显得哀鸿遍野,甚至有人选择即刻逃离京城了。

养心殿,一股檀香从铜炉中袅袅升起。

身穿龙袍的朱祐樘端坐殿中,虽然知晓外面的权贵们是人心惶惶,但对外界的骚乱显得完全不放在心里,正在认真地处理着手里头的事务。

原本心情还算不错,但跟那帮权贵的烦恼相比,在看到朝廷即将要拨付的一些开支后,自己同样感到十分的头疼。

很多人都以为只要管理好朝廷的税收,那么大明便可以开创一个全新的盛世,从而成为一代明君。

只是身处在农耕社会中,其实始终需要面对两个很现实的问题:一个是粮税和盐税的收入甚至连正常的朝廷开支都解决不了;另一个则是百姓的消费能力如何提升。

中兴、盛世,从来都不是文人写几首诗就行了,而是需要打造健康的财政,同时要切入到百姓的消费力中去。

像现在,即便自己已经将飞梭织布技术带到了这个时代,但不得不面临一个扎心的问题,底层的很多百姓仍旧穿不上飞梭机织出来的棉布。

至于大明财政,朱祐樘自认为去年已经做得足够好,但仅仅只有三百万两白银可供自由开支。只是大部分白银拨给天津皇家造船厂生产海船后,剩下的银两已经不多了。

虽然朝廷一年有三千万石税粮的收入,但朝廷虽然背负军饷、官员俸禄、宗藩禄米和勋贵的禄米等,同时还得负责水利工程以及漕运等。

由于冰河已经解封,去年的秋粮通过十余万漕兵正在运粮北上。

只是为了每年运送四百万石粮到通州粮仓,单是一年的成本便接近二百万两,达到了八成的损耗。

据朱祐樘所知,漕运系统的贪腐十分严重。像生产漕船的船厂总是偷工减料,致使漕兵的死亡率逐年走高,甚至漕船都要成为快速消费品。

另外,十几万漕兵遭到层层盘剥,不仅从漕运衙门拿不到该有的饷银,连过水闸都要花给水钱。虽然携带土特产前来京城赚点外快,但一些漕兵为了生计只能将漕船的船板进行变卖。

朱祐樘看到漕兵总督衙门请求拨付三十万两生产漕船,二十万两征徭夫维护河堤,眨眼间就要从太仓中拨付足足五十万两给漕运总督府。

身兼河道总督的漕运总督周鼐因漕运请求五十万两后,黄河方面亦是狮子大开口般请求拨款五十万两,共计需要发放一百万两。

朱祐樘从来都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只是看到进项像是挤牛奶,而开支像是打开水龙头,不由得暗暗感到肉疼。

只是事关四百万石漕粮的漕运不得不花钱修护,毕竟北方的粮食仍旧无法完成自给自足,却是需要东南漕粮供给京师保障百万军民的生活所需。

至于黄河更不容有失,这关乎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各地百姓的生计。

朱祐樘虽然感到十分肉疼,但这两件事关系京城和九边军民的粮食安全和水利工程,却是不得不将一百万两拨下去。

“陛下,各个大臣都来了!”刘瑾从外面进来,显得毕恭毕敬地道。

御书房,众大臣齐聚一堂,只是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谁都没有想到,皇帝竟然将京城一百家产业全部查封,这恐怕是有明以来朝廷对商户的一场最大打击行动。

万安和刘吉显得老诚持重,坐在前排闭目养神。

吏部尚书李裕和工部尚书贾俊虽然心里焦急,但更多是在揣测皇帝的用意,毕竟这一次简直是要跟整个京城权贵圈为敌。

不过从最新的消息是来看,皇帝仅仅让各个衙门进行封查店铺,但并没有做出查抄钱财的举动,所以并不知晓皇帝的真正意图。

户部尚书李嗣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虽然知道一些内情,但作为皇帝所信任的臣子,自然不会轻易开口。

工部左侍郎陈政等官员频频朝着门口张望,由于纷纷被人主动找上门,而今只想探知皇帝现在的真实想法。

若皇帝真要盯上这些当铺、钱肆和钱庄的财富,凭着皇帝现在牢牢掌握着十二京营,还真没有人能违抗皇帝意志。

终究而言,登基一年半的皇帝已经彻底掌握了朝堂,却是可以按着他的意图做任何事。

今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门口突然出现一道黑影,众臣纷纷站起来对着进来的朱祐樘行礼。

朱祐樘刚刚进门的时候,便已经将一些臣子迫切的表情看在眼里,却是知晓这查封的一百家产业恐怕跟这些人有干系。

他终究来自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却是知道在场的官员根本没有真正干干净净的大清官,甚至有头脑灵活的重臣像和坤那般早已经涉及放贷业务。

朱祐樘让大家归座,自己直接走向那边的楼梯:“王爱卿!”

“臣在!”王越出列,显得恭敬地道。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纷纷望向王越,而后疑惑地扭头望向正在上楼梯的朱祐樘,不明白皇帝为何突然让都察院参政了。

朱祐樘淡淡地扫了下面一眼,便一本正经地道:“都察院不属六部之列,按说是不能出席这场会议!只是王爱卿想知晓大明最新政策动向,这样便于他监察百官,故朕特允他前来旁听!”

旁听?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望向坐在边上的王越,这才恍然大悟地张了张嘴。

却是不得不佩服这位帝王的智慧,在给都察院莫大权力的同时,亦对都察院的权力进行了一些限制。

如今他们六部掌舵帝国的方向,由王越主管的都察院则盯着他们六部,这样便能确保大明顺利航行。

朱祐樘将目光重向王越,亦是认真地告诫:“王爱卿,你虽然在这场会议中,但今后不可参与讨论!”

“臣只带耳朵不带嘴巴!”王越深知自己能进来已经是天大恩惠,便认真地保证道。

朱祐樘知道王越是懂规矩的人,又是望向在场的官员:“朕在这里宣布一件事情!杜铭已经告老还乡,弹劾杜铭工程贪墨一事,那些捕风捉影的劾章可以停一停了。若没有真凭实据的劾章,朕不可能会查朕的重臣,更不可能无缘无故查抄家财!”顿了顿,又是认真地保证:“朕知道你们有些人在担心什么,总是害怕朕听信捕风捉影的劾章,便通过查抄家财来证明有无贪墨。朕现在不会这样做,将来亦不会这样做,你们都可以安心了!”

刑部尚书杜铭离开了,宛如树倒猢狲散般,不少科道言官纷纷弹劾。其实这种弹劾无疑带着一种试探,恐怕是想要看自己会如何反应。

朱祐樘不愿意用“人性本恶”去揣测这些大臣,但当年掌握西厂的汪直对宪宗说过:“天下文官不贪者只有杨继宗一人”。

一个不贪的官员就已经是大明第一的清官,这个门槛已经降到多低了?

朱祐樘相信杜铭在主持工部期间,很可能是从工程中拿了点银子,但仅仅因为这个猜测就查抄臣子的家。

不说自己做不出这种事,亦不能这样去做。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将大明打造成世界纺织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从其他国家获得资料,从而给华夏百姓带来实惠。

若一直专注于查抄官员的家财,不说抄了和坤一千万两的嘉庆并不能给国家带来兴盛,而且很容易导致下面的官员会离心离德而干不成事。

朱祐樘知道现在还不是大力治腐的时期,单靠这种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压根支撑不了自己想要的盛世,所以现在最重要是集结这帮臣子的力量一起推动大明王朝前进。

这……

工部左侍郎陈政和工部右侍郎刘璋默默地交换一个眼色,顿时感到一阵安心。

他们知道眼前这位帝王从来都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现在皇帝不因捕风捉影的劾章去查杜铭,那么将来亦不会无凭无据就查抄他们的家财。

像原锦衣卫指挥使朱骥,谁都晓得朱骥已经失宠,而朱骥明显存在经济作风问题,但皇帝在没有拿到罪证前确实没有无凭无据对朱骥严刑拷打。

一个讲规矩的帝王,无疑让他们安心不少。

礼部左侍郎刘健并不关心这种事情,毕竟他一直呆在清水衙门中,却是带着几分愤恨地望向查封妻弟当铺的朱祐樘。

“朕今天叫你们过来,实质是要跟诸位爱卿商议该如何整顿京城的金融业!”朱祐樘说出了自己的意图,而后对下面的刘瑾道:“将宋澄带进来吧!”

第111章 夜有巨银,之清通天。第350章 勋戚惧风,百姓爱金526.第524章 为政苛酷,蹄踏半岛第349章 国债无名,宋澄有忧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贵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第283章 鸾凤和鸣,帝欲养猫第345章 风波不止,内阁新貌第321章 出来混总要还?第457章 白银溺器,犬咬银主531.第529章 西欧路断,奇才命薄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第346章 新相为桥,百官挟君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龌龊事第9章 帝位未继,亲故上门532.第530章 唐寅遇墨,帝心无私。第52章 黑化就会变强?第146章 有殿养心,实干兴邦第217章 春种恶果,祸于南端第27章 臣有野望,君芒初现第404章 一年八亿两白银要到手了?第551章 海上归客第100章 文臣真容,王越杀王第192章 斩尽魑魅魍魉第338章 君臣佳话,万安有礼第415章 江南你是真该死啊485.第482章 一树千获的耕藉礼第167章 大风起兮,兴益之宗497.第495章 另辟蹊径的大明军第264章 悍臣还朝,喜有双至(月票3)497.第495章 另辟蹊径的大明军第15章 盐法虫害,天子挥棍第42章 皇家外戚,虎饱鸱咽第225章 好火逢直,狠人治夏第184章 万匹马骡南下意欲何为?第91章 终是陌途,波云诡谲第313章 紫禁城飞来“天灾”第218章 再无廷和,王越献策第433章 大话东西,豆中黄金499.第497章 皇帝会给我们奇迹对吧?第26章 千官听政,新帝敕谕第109章 有声金铃,新元弘治第435章 功败垂成,秦淮起风第191章 血珠现世灾难生第154章 妙笔喜恩,画中帝王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赐东海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35章 忽明忽暗,静候杀机第469章 独钓西湖,认知颠覆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将士第276章 难测帝心,恩榜现世第363章 帝生两忧,明远出航(求保底月票)第8章 国丧和新君第458章 双标帝王,血染陪都第265章 外谋钱银,内惩奸佞第409章 那就通通下地狱吧!第360章 王煜应劫,越刀指程第561章 西欧争土,明舰亮剑第465章 君民相惜,帝位不正513.第511章 苦头吃尽方知故乡好第110章 元旦宴仪,扬州胡爷第2章 何以治国第126章 箭来第560章 百姓向东,舰队朝西。第249章 水落石出第390章 弘治要开启货币战争第346章 新相为桥,百官挟君第437章 步步为营,内贼难防第568章 大明王朝的新底牌第153章 五国来使,帝宠朝鲜第230章 百家刊明,镇南檄文第339章 乔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第461章 帝血江南,尔香求血第267章 春雨知节,侯喝梦水第456章 疯狂知府,帝使问罪525.第523章 交通强国,十年首战第385章 道家的使命第337章 灵魂难触,兴盛不易。(加更,求月第326章 金路亦难,矿有血案第242章 富裕后的财政预算第63章 这顶帽子臣顶不住啊!第296章 君臣佐使,己酉工程第250章 抽丝剥茧(补更)第285章 利刃出鞘,一斩五连第266章 凶案落锤,暗处谋毕第319章 皇帝面临无可奈何二事第209章 帝遣使择,谁能为后?第378章 阴盛阳衰,重伤垂死第334章 万难唯钱,君臣苦乐第322章 化作春泥更护花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第279章 千年之殇,国有内疾(月票6)第297章 祸从口出,以血忠君第86章 科道营救,王相独支第366章 民情似火,公主如水第62章 朕的首辅呢?第158章 仁寿有月,王越奏官第179章 江西张,凤阳朱和我第88章 惴惴不安,眼疾玄机第233章 军魂(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