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首辅已老,国债有阻

国债,虽然是一个新颖的名词,但其实一点都不新鲜。

从古至今,朝廷或皇帝“举债”的情况并不是没有,但最终的结果几乎都是失信违约,甚至本朝还发生了本世纪最大的违约事件。

朱棣在起兵夺取皇位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兵力过弱,便向手握重兵的宁王朱权借兵,并亲口许诺宁王朱权事成后平分天下。

半个天下,这是一笔无可估量的财富,亦不怪当时的宁王朱权会动心。

只是朱棣攻陷南京城后,平分天下的事情压根提都不再提,甚至宁王朱权亦是不敢吭声,眼睁睁看着朱棣违约。

最终,朱权还被安排离开封地,改封南昌。

由此可见,高高在上的皇权即便失信违约,哪怕是亲王亦不敢吱声。在这个封建王朝中,一旦皇帝出现违约的行为,又有谁敢向皇帝讨债呢?

若是弱势的皇帝或许还有一点希望,但弘治登基以来无愧暴君的称呼,哪怕是皇亲国戚都没有留情。

一旦弘治帝选择失信违约,京城的所有富户只能自认倒霉,那辛辛苦苦积攒的三百万两只能是打水漂了。

“陛下是言而有信之君,我们朝堂重臣亦不是坑蒙拐骗之流,一年一分息已是恩惠于民!咳咳……若是户部无法完全发行国债的任务,那便是你们户部全体官员失职!”万安顶着年迈的身躯坐在这里旁听,却是给国债的事进行定性道。

声音传到阁楼之上,这里的茶香袅袅而起。

朱祐樘伸手端起韩幼英递过来的茶杯,轻轻地品了一小口。

他知道国债的调查结果是民众对自己信用的怀疑,现在看到万安如此庇护自己,心里亦是感到一点欣慰。

只是很可惜,万安现在的身体明显出了问题,哪怕自己想要一直重用这位老首辅,但奈何还得经由上苍的同意。

现在国债的问卷调查呈现不理想的反馈,虽然他并没有违约的打算,但亦是明白这些臣民的顾忌。

相对于那一分息的诱惑,作为借贷对象的皇帝和朝廷权势太大了,而他们损失本金的风险系数确实不低。

若是自己真的言而无信做第二个朱棣,这帮民众亦是只能哑巴吃黄连。

泥人都有三分火,何况户部一直尽心尽力做事。

李嗣面对万安的指责,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却是痛恨这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老首辅。

户部右侍郎吴裕知道弘治确实是言而有信的君王,当即进行表态道:“元辅大人所言极是,发行国债确实是恩惠于民之举,只是现在民众确实担心朝廷违约。单是户部一个衙门恐怕无法打消民众的顾虑,所以需要各个衙门一起配合造势,亦想请诸位大人献策!”

事情到了这一步,一昧推卸责任并没有用处,而今之计还是要商量一个对策,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

经过这么多次的最高会议,其实很多难题的解决方法未必是由本部官员提出,反倒是集思广益的结果。

正是如此,他选择先揽下一点责任,同时将所有人都拉进来。

咦?

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原本是高坐钓鱼台,却不想这个小小的户部侍郎将他们一起拖下水,现在这个麻烦事均摊到他们所有人的头上。

万安看到吴裕主动揽责,脸色顿时缓和了不少。

刑部尚书何乔新很讨厌吴裕耍小聪明,显得皮笑肉不笑地道:“配合?你干脆让我们六部官员一起认购得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道灵光突然闪过大家的脑海。

吏部尚书李裕的反应最快,当即便表态道:“咦?这倒是一个好方法!”

“若由我们带头,还真有示范的作用!”

“不错,何尚书这个办法着实是一个良方!”

“若是如此的话,我愿意认购户部发行的国债!”

……

工部尚书李嗣等官员思索“何乔新的提案”后,眼睛顿时纷纷亮起,却是知道由他们这帮重臣带头购买国债确实是一个好措施。

“这……我不是这个意思啊!”

刑部尚书何乔新看到周围人员的反应,顿时彻底傻眼了,心里显得无辜地呐喊道。

他刚刚明明是想要嘲讽户部右侍郎吴裕的小聪明,却是想要将他们一起拉下水,但谁知道自己竟然成了献策者。

王越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边,跟这帮六部官员似乎是格格不入。

他现在已经完全融入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角色,拥有一双无比锐利的目光,所有准备地捕捉到了何乔新的表情变化。

自从重返京城后,他便认真地履行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职责,故而能够很清晰地看到现在朝堂的状况。

虽然现在朝廷的官员看似一团和气,但他隐隐有一种感觉,这里的二十人并不齐心,起码这位刑部尚书何乔新便是一个隐患。

以他的观察,皇帝定然看到刑部尚书何乔新并非真正的忠臣,甚至一心想要扯后腿,却不知因何皇帝仍旧留着何乔新。

当然,这些事情都不归他来管,而他主要的责任是监督百官,将检查厅所搜集到的罪证呈交给皇帝。

外面的风雪已经消停,这一场财政会议已经接近尾声。

虽然这场会议的主题是解决三百万的缺口,但更重要是明年各项的财政预算,力争各个衙门都将钱花费在刀刃上。

礼部削减了部分祭祀的开支。

兵部着手清查各个卫所的账目。

工部叫停了一些不重要的祭祀工程。

……

六部衙门的官员都是有备而来,对自己衙门不合理的开支进行相应的清查,力争将一些漏洞给堵上。

至于明年朝廷的主要事项则是治理黄河、开发建州和致远宝船出航,当然还有只欠东风的吕宋采矿计划。虽然大明王朝仍旧存在种种弊病,如今王朝内部敌视弘治帝的势力很强,但整个王朝正在努力谋求发展。

“臣等告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看到事情已经差不多,当即恭恭敬敬地施礼道。

站在龙椅旁边的郭镛挥了挥手中的拂尘,而后传达旨意:“万阁老请留下,其他人可以离开了!”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羡慕地望了一眼内阁首辅,只是看到这个兢兢业业的老首辅至今带病上岗,心里亦没有太多的敌意。

抛开固有的成见,万安确实是一个十分称职的首辅。

朱祐樘看到下面的臣子陆续离开,这才将手里的茶杯轻轻放下,而后从舒服的躺椅起身,沿着楼梯走了下来。

“咳咳……老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安已经迎来楼梯口,显得十分激动地跪拜。

朱祐樘递给刘瑾一个眼色,亦是关切地询问:“万阁老,你这病都还没有康愈,今日不该过来的!”

刘瑾已经上前,作势便要将万安搀扶起来。

“老臣残躯不争气,愧对陛下的隆恩,还请陛下责罚!”万安此刻已经是老泪纵横,显得十分愧疚地仰着头。

朱祐樘知道万安确实是一位忠臣,起码对皇帝有着一种信仰,心里亦是暗叹一声:“你并不是得了不治之症,只需要配合太医治疗,定然能够痊愈!你无须担心你的位置,首辅的位置一直会给你留着,不过年后朕要添加一位内阁新成员,到时让礼部尚书徐琼入阁制衡刘吉。”

虽然他并没有打算将万安换掉,只是现在内阁全部由刘吉一人负责,这不符合自己的制衡之道,所以再添新员才是明智之举。

礼部尚书徐琼的才能比较平庸,但胜在对自己还算忠心,倒是最适合的内阁第三人。

“陛下,老臣怕是熬不住,所以老臣想向陛下献这一份治国和驭臣之策!”万安伸手从袖中取出一份本子,显得十分认真地道。

郭镛刚刚看得十分真切,万安方才都准备跟随大家一起离开。

若不是陛下出言让其留下,没准这个本子都不会上呈。当然,这是他的一种小人猜测,现在皇帝挽留无疑打掉了一切节外生枝。

朱祐樘看着上献的本子并没有欣喜,反而一本正经地望向万安:“万阁老,你希望知道朕的心愿。朕需要你辅助朕治国,所以你得好好地继续活着,而不是想着离开朕!”

“陛下,这本子先放在陛下这里!若是老臣康愈,那么请陛下原封交还给老臣,如此可好?”万安心里十分感动,当即提出一个折中方案道。

朱祐樘不是婆婆妈妈的人,当即将本子递给郭镛:“将这个本子封存起来,明年开春便还给万阁老!”

“遵旨!”郭镛知道这是这对君臣的约定,显得恭恭敬敬地道。

朱祐樘将万安留下是有要事相商,显得开门见山地询问:“万阁老,不知你对六部官员带头认购国债之法怎么看呢?”

“此法看似可行性很高,但效果恐怕要远逊于预期了!”万安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首辅人选,显得一眼窥破本质道。

由朝廷重臣带头认购国债,这个方法虽然很好,但这里其实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这帮重臣的认购额度究竟是多少?

就像某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回购股份,如果管理层拿出几亿资金回购,此举无疑对自己公司前景十分看好,自然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如果整个管理层仅仅拿出几万块意思一下,那就没有意思了,不仅不能刺激到股民的情绪,而且会市场当作一种看空的信号。

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六部官员却是很难出现大额认购。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官声,还是为了自己财不外露,他们都不敢做出头鸟,最大的可能是小小表示一下。

毕竟现在朝廷的俸禄很低,若是拿出成千上万两认购,那么这大笔银两究竟从何而来,很容易被人视作贪官。

偏偏地,京城的官员虽然没有直接贪污朝廷公款,但冰儆、炭儆和别儆拿到手软,却是没有真正一干二净的官员。

只是六部的重臣仅仅小小表示一下,那么别说带动民众踊跃认购,很可能会使更多的民众望而却步了。

朱祐樘刚刚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心里早有定策地道:“万阁老,朕打算让一位臣子重金认购,却不知谁人合适呢?”

“若是如此的话,最合适的人选恐怕只有刑部尚书何乔新。何乔新出身名门,其父何文渊是原吏部尚书,而何乔新在士林有清名。若由其出面,一则财产有源,二则可借其声名号召士林认购,何况这个方案还是他最先提出的!”万安略作思索,便给出一个名字道。

现在朝廷的重臣以普通家庭出身居多,由于他们过度亲近皇帝的缘故,致使自己的官声不佳,甚至留下了恶名。

只是何乔新无论是出身还是地位,在士林拥有极强的号召力,所以是六部诸多重臣最为合适的一位。

朱祐樘意识到何乔新确实是最佳的人选,亦是轻轻地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便由他出马游说,让何乔新出面重金认购。咱们先行树立好一个标杆,而后再设想将三百万两国债卖出去!”

虽然他并不喜欢权贵和清流,但现在的财富由这帮人掌控,而今想要筹集三百万两,其实主要还得依仗这个群体。

现实便是如此的无奈,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有时候亦得向掌握社会财富的群体做出一点妥协。

只希望这帮人能够卖自己一个面子,乖乖认购大明建国以来的第一批国债,从而实现一种共赢的局面。

由于离新年已经没几天了,而筹集资金开采吕宋金矿是刻不容缓,所以户部亦是正式推出了弘治国债。

每张国债的面额是十两,一共发行了三十万张,每张的票面利息是10%。若是明年到期,朝廷一共需要支付三百三十万两。

“利息挺高,但谁敢向皇帝讨债?”

“且不说能不能采到金矿,哪怕有了钱亦未必兑付啊!”

“不错,多少人到怡红楼说要赎身,结果上了床都不想认账了!”

……

面对朝廷突然推出来的国债,虽然给出的百分之十利息很诱人,但京城民众的反应跟户部早前所调查的那般,他们仍旧担心自己皇帝违约。

其实这种担忧很是正常,现在皇帝恐怕是愿意履约,但明年到期看到三百三十万两恐怕又是另一种态度了。

按着原本的计划,接下来由六部的重要官员掏出真金白银进行认购从而打消民众的疑惑,但事情突然出现了变数。

原本寄以厚望的刑部尚书何乔新,不仅没有扛起认购者的标杆大旗,反而仅仅只认购一张国债,当即给朝廷发行国债蒙上了一层阴影。

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齐奔海外第91章 终是陌途,波云诡谲第300章 欲速不达,谋世君臣第113章 死了就会变强?第361章 胜负难分?游戏初启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143章 收网行动5第380章 步步为谋,布局天下第63章 这顶帽子臣顶不住啊!第262章 帝陷规矩,放榜终至第366章 民情似火,公主如水第342章 弘治四年,风起元旦第387章 京城的米价正在飞第459章 运河暗雷,帝迷姑苏第353章 地产宰相,曾夺文运?第210章 东海新督,有刑凌迟(求保底月票)第19章 宵小刘瑾,帝临考验第162章 双管齐下,再现雪枫第262章 帝陷规矩,放榜终至548.第546章 恶疾缠相,帝终出击第281章 民不得生,帝祭重典第6章 太子入宫第173章 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第6章 太子入宫548.第546章 恶疾缠相,帝终出击第250章 抽丝剥茧(补更)第269章 能臣归位,线生祸端第101章 旧事西厂,助越惩贪第352章 文气在赣,命途多舛第468章 刀割王喉,生死不论第312章 弘治新年消一国第470章 预言成真,帝国动荡第435章 功败垂成,秦淮起风第326章 金路亦难,矿有血案第291章 夏象暴击,帝曰加一第281章 民不得生,帝祭重典第557章 明版西部大开发第253章 怀璧其罪,帝曰奸臣第228章 内斩汪直,外止刀兵第468章 刀割王喉,生死不论第375章 九族齐寿,公主有报第135章 新官铁面,帝治赣疾第383章 凶饥曰蝗,众臣争“相”第480章 陛下大将军与北元女俘第61章 臣为刀殂,君为鱼肉。第114章 养心莫善于寡欲?第268章 察院新观,越说正奇。第353章 地产宰相,曾夺文运?第24章 文有徐溥,弘治可兴第160章 陈案不公,旧人当诛第383章 凶饥曰蝗,众臣争“相”第429章 一场失败仿越计划第553章 君子不畏宵小第387章 京城的米价正在飞第61章 臣为刀殂,君为鱼肉。第555章 待其子孙与常人不同第378章 阴盛阳衰,重伤垂死第190章 科技兴邦第385章 道家的使命第572章 大结局(上)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创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326章 金路亦难,矿有血案第261章 有宫长乐,锦衣出手(月票2)第423章 不介意借人头一用吧?520.第518章 这个王朝的山寨味有点重第99章 滑臣难缠,知县有愚第21章 忠路难行,后宫暗涌第344章 百战缺钱,青霉初芽第105章 同盟翻脸,王子称汗520.第518章 这个王朝的山寨味有点重第552章 神秘青年男子的身份第253章 怀璧其罪,帝曰奸臣第128章 真凶523.第521章 这还是我们的祖国吗?第401章 天机玄妙的另一种解法第97章 神盾遇阻,叶淇献计第419章 皇帝这是要轰炸江南吧?(求月票)517.第515章 又是一年百姓欢乐时加隐忧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现第137章 旨降王府,圣人自荐第59章 京山风波6第468章 刀割王喉,生死不论第136章 孔有毒瘤,铃铛夜响第78章 治水求禹,风起南湘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第360章 王煜应劫,越刀指程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521.第519章 谁是那个背后捅刀之人?第68章 君相和,门党生。第292章 万丈豪情,先建后朝?第33章 有司十三,帝曰赏罚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101章 旧事西厂,助越惩贪第376章 语无伦次,九族累官第436章 女子有符,灭门有即第362章 计中有计,天意冥冥。第270章 帝欲同享,殿试减三第459章 运河暗雷,帝迷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