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天人感应

按照蔡邕早先的算计,是让董俷把事情闹大。

事情闹大了,一个区区的大理廷尉,显然就不足以再审问此案。然后由汉帝接过手,一来不会给董俷小鞋穿,二来到时候蔡邕就能向汉帝求情,事情打个马虎眼儿也就过去了。

而在汉帝一边,也不是没有好处。

至少从某种角度来说,能让董卓更加忠诚于汉帝。

这本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却不想董俷居然把郗虑给杀了……

蔡邕感觉着,这事情似乎闹得有点太大了一点。

这边董俷叫喊不服,汉帝在沉默了片刻后开口道:“董俷,你有什么不服?”

“皇上,臣是杀了那郗虑,可是郗虑却是先公报私仇,将臣披枷过堂,还未审问,就先定了臣凶犯的罪名,要杖脊小臣。臣也是将门出身,对我大汉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什么过错。这二话不说就定了臣的罪名,分明是要置小臣死地,小臣不服。”

“就算不服,也不应擅杀大臣啊……”

“非是小臣先动手,是那郗虑先要杀小臣。鸾卫营军司马任红昌,还是皇宫里的女官。只不过站出来替臣说了两句公道话,那郗虑就要手下捉拿她……皇上,不是小臣大胆,而是那郗虑实在是目无皇上,连皇上的女官都敢捉拿,小臣一怒之下……”

“有这种事吗?”

董俷的最后一句话,正说到了汉帝的心眼里。

权臣当道,外戚专权……眼看着皇室的威严越来越低,士人的力量却越来越大。

那郗虑,说起来也算是士人的一员。

他的行为,是否也代表着大多数士人的心理呢?

何进突然开口,“那鸾卫营又是怎么回事?”

“大将军,您也看到了,是建春门的官军先出动……有人要置我于死地,连军方都打理妥当。鸾卫营死伤无数人,也是气不过,才全体出动,和官军进行对峙的啊。”

也是啊……

这建春门的官军,输建春门校尉所辖,按道理应该归何进管理。

为何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就擅自出动呢?何进眼珠子一转,不免有些疑虑。

“大将军,你怎么看?”汉帝隔着车帘问道。

何进想了想,“以微臣之见,先让鸾卫营回转营地,命羽林军严加防范,不得出动。董俷等人,应暂时收监。此事似乎颇有蹊跷,最好还是皇上另择人来审问。”

“另外择人吗?”

汉帝冷笑一声,“我看这满朝文武,都是同一个心思吧……朕决定,亲自主审此案。来人,把董俷等一干人收监,不得有半点懈怠。明日一早,嘉德殿朕亲自审问。”

“皇上圣明!”

董俷高呼一声,典韦、沙摩柯和任红昌等人也同时叩首。

自有金瓜武士上前,押着董俷等人离去。汉帝摆架回宫,一场闹剧轰轰烈烈的开始,却又无声的收场。可如此一来,却令得雒阳城的士子们,对董俷更加的怨恨。

由于有汉帝的交待,董俷等人的待遇显然就不一样了。

任红昌自认是董俷的侍婢,应该和董俷在一起。于是狱官把二人安排在一间牢室,而典韦等人,则被安排在另一间牢室当中,还有好酒好菜的伺候着,总之是尽心尽力。

那恶汉,连主审他的官员都敢撕了!

若是惹怒了他,蛮性发作的话,只怕……

董俷靠着墙,坐在榻上,看着怯生生在一旁的任红昌。

“红昌,我们现在都是犯人,坐下来,陪我说说话吧。”

说实话,在此之前董俷对任红昌总还是有一点点的心理抵触。可经过这件事之后,抵触的心理好像少了很多。这丫头能为了自己而咆哮公堂,甚至不惜杀人……这份心意,足以让董俷感动不已。

也许,在原有的历史上,她曾经害得董家家破人亡。

可现在,她已经跟着自己,历史上的貂蝉,还会再一次的出现吗?那已经是未知数。

任红昌坐在榻边,背对着董俷。

婀娜的背影,很动人。董俷突然生出了一种冲动,开口道:“红昌,能不能摘下面具呢?”

“啊……”

“此次之后,还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活着。”

董俷笑道:“若是死了,连你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那我真的会后悔死的……这里只有我们两人,能不能摘下面具,让我看看你究竟长什么样子?死了也不会后悔,是吧。”

“主人,千万别胡说,您不会死的。”

“呵呵,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谁敢这么肯定会不会死呢?”

任红昌沉默了……

许久,她伸出手,轻轻放在面具上,缓缓的取了下来。

起风了!

到了傍晚的时候,雒阳突然起了风,天色很快就变得阴沉下来。

汉帝坐在长乐宫中,看着漫天的乌云翻滚。

蹇硕把早间的情况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最后用了一句话总结:那董家子,实乃天下少有的悍将。若能为皇上所用,必然可以成高祖之樊哙,光武之马武等猛将。

对蹇硕,汉帝是了解的。

这个人不结党营私,不爱钱,不爱权,却极爱勇猛之将。

对兵事的兴趣远远大于其他方面,对汉帝,更是极为忠诚。蔡邕说董俷是猛将,或许还值得推敲一番。可若蹇硕也这么认为,那么就说明,董俷的确是一员猛将。

回头说:“母后,似乎要下雨了。”

“是啊,要下雨了!”

董皇后看了汉帝一眼,突然一笑,“不过依哀家来看,皇上这心里的雨,恐怕已经下了。”

刘宏苦笑一声,“母后明鉴,朕确实有些心烦。”

“可是为那董家子的事情?”

刘宏点点头,“这董家子可真是……居然把那郗虑生生撕了,不愧老师所说的虎狼之将称号。可这样一来,却让朕有些为难。今日回宫之后,那谏义大夫刘陶就带着一帮子人在嘉德殿上哭号,定要让朕杀了董家子……朕还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董皇后想了想,“那屠家子怎么说?”

“何遂高?他倒没说话。”

“袁太傅呢?”

“太傅今日托病未曾上朝……”

“嘿嘿,那皇上怕为难什么?袁太傅想必是不想掺和进来,何遂高也没有说话。只不过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挑人毛病是很擅长,可与皇上又有什么益处?”

“母后是说,不理刘陶他们?”

“不是不理,而是要视情况而定……皇上何不把事情引到那皇甫嵩身上?既然是他引发出来的事情,索性就在这件事上做文章。只要不是董家子杀了皇甫嵩,那么一切麻烦,不就没有了吗?郗虑无视皇家的脸面,公报私仇,擅自对大臣用刑,这也是死罪。只要董家子没杀皇甫嵩,那理就在他这边,刘陶他们又能怎么样?”

刘宏连连点头,“母后此言极是!”

想了想后,又说:“可万一真的是董家子杀了皇甫嵩呢?”

“那就要看皇上您是怎么想。您若是觉得董家子有用,那他就没杀;若是没用处,就是他杀的。反正这件事情的决定权是在皇上您的手里,董家子的死活,也是在您一念间啊。”

刘宏不禁有些犹豫了!

董皇后见汉帝不说话,眼珠子一转,突然笑道:“不过哀家听说,董家子把那鸾卫营打理的不错,连那些官军都不是对手?”

“那哪里是什么官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提到了这个问题,汉帝就不禁苦笑,“连一群女人都打不过,甚至连鸾卫营一个冲锋都挡不住,还能被称之为官军?不过,那董家子确实有一套,短短的时间里,把个鸾卫营打理的颇有章法……母后,您是说……”

刘宏不是傻子,很快就明白了董皇后话中的意思。

董皇后却好像是自言自语一样:“如此说来,董家子还是有用的嘛。”

刘宏也笑了,“没错,的确是有用!”

他看了一眼正在熟睡的皇子协,似乎下定了决心。

可就在这时候,宫殿外突然响起了一声巨响,轰隆隆,雷声轰鸣,一道闪电从乌云中飞出,正好劈在了嘉德殿的屋檐上。

熟睡中的皇子协,被雷声惊醒,忍不住大哭起来。

汉帝打了一个寒蝉,忙跑出大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发生了什么事?”

“皇上,雷神劈断了嘉德殿的屋檐……”

有小黄门大声的禀报,神色看上去格外的慌张。

刘宏顿时呆住了!

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蔡邕站在窗前,神色木然。

这一场大雨,来的可真是时候啊……

自西汉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说之后,就产生了谶纬学说。认为天和人类是相通的,甚至是互相感应。

特别是光武皇帝刘秀,曾经以符瑞图谶起兵,使得谶纬学说大盛。

倘若那些太学院的家伙以此为依据,非要说董俷该死,还真的是不太好说。董俷的生死,就要看这雷雨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万一出了变故,那麻烦可就真的大了。

“蔡安!”

“小的在……老爷,有甚吩咐吗?”

“立刻去皇城打听一下,看看刚才的惊雷,可有造成什么危害?”

“喏,小的这就去打听。”

蔡安答应了一声,急急忙忙的走了。

蔡邕心绪不宁的在书房里来回走动,而就在这时候,蔡琰匆匆的走进了书房中。

“父亲,刚才的雷电……”

“别着急,别着急……我已经让蔡安去打听了。只要没造成什么危害,就不会有问题。”

“可万一造成危害了,怎么办?”

蔡琰不禁有些急切的问道:“那阿丑岂不是就要有麻烦了?父亲,我觉得咱们还是要早作打算啊。”

蔡邕一皱眉,“能怎么打算?这种事情,乃是上天之警示,怎么打算?”

蔡琰嗤之以鼻道:“上天的警示没错,可如何解释,还不是要靠人来说?谁说的好,上天就是在警示什么。”

“你以为太史部的人,会说什么好话吗?”

这太史部,是执掌天时、星历的部门,大都是有太学院的人担任郎中。

蔡琰说:“若是如此的话,那就找个能为阿丑说话的人……父亲,您不是也精通星历吗?”

“我虽精通,可却不一定能令人信服啊。”

“那有没有能让人信服的人,而且还能帮我们说话?”

“这个……让我想想!”

蔡邕拍着额头,沉思不语。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蔡安匆匆的跑回来,轻声回道:“老爷,雷劈嘉德殿,小的刚才在北宫门前看到了一个熟人……他告诉我说皇上要招太史部的郎中去询问。”

怕什么就来什么!

蔡邕沉吟许久,突然一拍手,“我想起来了!若是那个人来,定能解阿丑的危机。”

“谁?”

蔡邕顾不得解释,连忙吩咐道:“蔡安,你立刻准备车辆,我要马上进宫去见皇上。”

“父亲,您说的,到底是谁啊!”

蔡邕轻轻的说出了一个名字。蔡琰闻听,眼睛顿时一亮,笑逐颜开道:“若是他的话,阿丑无忧矣。”

第313章 兖州巨变第353章 凤雏第一谋第51章 飞白绝伦第146章 月旦评第399章 十年(九)第205章 千乘万骑走北邙(二)第397章 十年(七)第117章 回河东(二)第112章 江东猛虎第6章 伏波遗宝(1)第382章 黑名单第293章 先秦大匠第99章 杀牛角(二)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2章 董卓幼子第172章 有女文姬第145章 雒阳城内大宅门三(上)第467章 温侯(五)第222章 大文章第49章 太平教徒第253章 董氏一门第162章 韩与马(四)第104章 日趋严重第173章 筹谋建新军第205章 千乘万骑走北邙(二)第110章 党人忧患第20章 董卫联姻(1)第191章 徐庶求学第268章 朔方大捷第343章 名士之殇(二)第167章 雒阳名士皆瞽目第212章 廖化怎能做先锋(一)第183章 雍丘之战(二)第207章 董卓二进雒阳第147章 董俷掌兵第57章 赴已吾第191章 徐庶求学第270章 董卓筹谋未来(一)第231章 群雄斗吕布第459章 乱局(三)第427章 长坂坡第255章 求贤令第14章 杀戮(二)第420章 煮酒(二)第416章 空城第269章 杀胡令第236章 荥阳大战(二)第213章 廖化怎能做先锋(二)第415章 偃师第35章 破羌之难第462章 没落陆家第77章 骑牛童子第48章 缘深缘浅第361章 小温侯(四)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233章 猛虎毙命第30章 身处险境(1)第248章 董卓亦有远虑第288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331章 凉州词第349章 南荣彧第470章 大野泽(三)第428章 谁可横刀立马,唯我锦帆将军第355章 孙刘联盟第11章 马奴小铁(2)第124章 敕勒歌第376章 长安之乱(八)第440章 暗藏杀机第203章 谁为虎狼将第417章 议和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319章 大决战(二)第251章 弘农王出马第489章 西行第201章 泰山贼(一)第136章 未雨绸缪第295章 并非那么简单(二)第300章 鏖战(三)第266章 金银决(一)第110章 党人忧患第66章 巨魔袭来(二)第86章 雒阳喋血第116章 回河东(一)第291章 南山桃花源(三)第492章 无题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234章 一个小人物第223章 那是谁?第82章 三丑结义第9章 擂鼓翁金锤(2)第347章 破长安第111章 孟德登场第28章 走马震金城(二)第433章 活字第286章 一念恶汉第406章 水淹七军(三)第309章 皆为汉民第11章 马奴小铁(2)第247章 一动不如一静第139章 请君入京为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