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温侯(二)

吕布自泰平四年杀入南阳之后,纵横荆北三郡,斩将夺关,无人能够抵挡他飞熊军的冲击。

当然,吕布也非常聪明,没有去攻取大城市。

毕竟不是当年血气方刚的年纪,经历过许多挫折之后,吕布已经学会了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昔日的北地恶虎,也就变得更加厉害,至少在荆州无人能抵挡。

只取集镇,袭掠荆州的小股兵马,斩杀斥候,断劫粮队。

吕布本就擅长于骑战,如今又融入了流寇的战法,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和荆州军稍沾即走。

所以,荆州军的将领对此也非常头痛,却又无能为力。

部斥候遍天下,董自然是有办法和吕布联络。不过,董也清楚吕布的性情。放回山的老虎,怎么可能再蛰伏呢?吕布若来长安,就必须要放弃兵权,这一点董不说,吕布也能清楚。

董冀掌控督察院,和王买是搭档,自然有办法和吕布联系。

但董也可以肯定,吕布绝不会来长安。这是个顾家的男人,骨子里却流淌着好战的热血。

让吕布在长安做个富家翁,只怕比杀了他都难过吧……

泰平五年三月,春闺放榜,提点出一千六百多名进士,入长安秋试。

其中,有三成来自外地的生徒,剩下的全都是自三学毕业的国子。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所有应试的人,或者会有些失落,却没什么话好说。长安科举,自然是要依照着董设定的模式来进行考核。生徒之中或有文才出众者,可是比起三学有针对的培养而言,大有不如。

但是,经此一试。也让更多的生徒,感到了一丝希望。

年纪小的人,开始考虑入三学之中求学。毕竟,入三学只需经过考试,不需要任何地手续。

长安承明殿中,石韬笑呵呵的说:“此次春闺,虽然只有一千六百人通过了科考,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为我们吸引了大批来自关东的生徒。按照曾次大人《三学纪要》中所说,第一次科举。未必会有太大的成果,但是却能够是我们三学国子的质量和数量。获得极大提高。”

董端坐主位之上,却没有说话。

曾次,就是黄劭。这个当年在黄巾之乱时跟随自己的老臣子,已经故去了多年。他没有大本事。但是却能静下心来。琢磨出《三学纪要》这样的恢宏巨著。一辈子也没有流传什么诗词典章,但是对后世的影响,怕是谁也无法比拟。如今,春闺结束,董更加怀念黄劭了。

陈宫顾雍,还有刚调入承明殿的马峤梁习,在听了石韬的话之后,也陷入沉思之中。林雷

许久,顾雍一声叹息。“未曾想,黄劭声名不显,一介寒士出身,却能谋划出《三学纪要》这样地经典。有了他这一部书,却是让我们今后的取士。少走了很多地弯路……我不如曾次啊。”

顾雍那是什么人?

正经的世家子出身。在董的部曲当中,少有人能够比拟。今日说出这一番话。也算是一种认可。其实,在科举法令颁布之前,不论是顾雍还是陈宫,总归是有一点不太服气。因为,科举法令颁布后,董竟在长安太学院和国子监中设立了一座雕像,赫然正是黄劭的雕像。

陈宫捻着胡须,看着从各地送上来地名单,轻轻点头。

“曾次大才,实非我等可以比拟。春闺科考虽然只选出一千六百人,对目前地情况并无益处。但是,他让各地府衙中的小吏增加了两千余人,不但解决了乡里小吏的空缺,还为我们扩展了近万人的生员。待来年春闺再次开启的时候,只怕这天下生徒,当不远万里而来投奔。”

乡里小吏,全部以落榜的年迈生徒和乡学国子担当……

董沉吟许久,突然道:“黄荣如今学业如何了?”

黄荣,就是黄劭的独生子。如今刚考入了长安郡学,年十八岁。不过讲论资质,黄荣并不算太好。考入郡学的时候,成绩也相当的普通。不过,这小子有一股子钻劲儿,让人不得不佩服。

在这一点上,黄荣和他过世地父亲,非常相似。

石韬把黄荣的情况告诉了董。董在沉思片刻后,开口道:“广元,明日你命人通知黄荣,让他至我幕府效力……恩,就让他担当我的门下书佐吧。梁道的年纪也差不多了,跟随我也有年月,也是该外放出去,历练一下了……恩,就让他去西川吧,配合阎圃治理地方。”

这一席话,说的轻描淡写。

可是这承明殿中所有人却知道,李逵这是要大用了。而黄荣呢,也将从此变得不再平凡。

“另外,顾邵地年纪也不小了,我看也差不多可以让他出来做事。师兄,明日就让他去伯威那边做事吧。为这春闺之事,不晓得有多少牛鬼蛇神混入了长安。伯威那边现在人手严重不足,就让顾邵去帮他一下好了……还有,公台之子陈明文才出众,一并入督察院做事。”

此言一出,顾雍陈宫二人激动无比。

如今所有人都看得出,董在培养董冀。将来地凉王王储,若不出意外,就是董冀了。

顾邵陈明二人帮董冀做事,那就等同于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将来地成就嘛……怕是不俗。

董接连发出政令,一旁的马良都记录在案。

待这个事情说完之后,董又道:“如今汝南被攻破,曹仁兵退临颍至长平一线,徐州军怕是不日将会攻入颍川。曹操绝不会善罢甘休,想来对袁绍的反击,也不会再等待下去了……恩,公台你等当关注近期关中的战报……另外,通知陆逊,他的计划很优秀。可以实施下去。”

马良立刻在旁边撰写文书,奉到了陈宫等人的面前。

押上承明殿大印之后,董又把巨魔令印信交给了马良,在那文书上押好,自有宿卫领取。

“另外,三韩等地的战事已经结束许久,由谁前去治理,你们当尽快择一合适的人选,呈报与我。”

陈宫连忙回答:“关于在三韩置郡一事,臣下等已经有了主张……共选出品行优良。才行出众,且于凉王忠心者两人。丞相府长史赵戬。质而好学,爱恤于人,不论疏密。曾在大将军何进府中任职,后太师当政。赵戬虽多次顶触。不为太师所喜,但所奏言之事全都直指时弊太师死后,赵戬赴西川避难,此人足可以担当重任。”

董闻听,却摇了摇头。

这个赵戬说起来,却是有来头的人物。汉灵帝时被举为孝廉,才学出众,而且为人非常中直。

董倒不怪他在董卓死后,跑去西川避难。毕竟董卓不重用他。赵戬怕也是心中有了芥蒂。

“叔茂有大才,我早有耳闻……只是他性情儒雅,虽刚直,手段却太温和。三韩乃蛮荒之地,其族人多是冥顽不化之辈。我需要一能治理地方者。同时还要有铁血手段。方能放

言下之意是说:这个三韩太守,不仅仅是要能治理地方。还要能够杀人。

梁习开口道:“殿下,若说治理地方,且具铁血手段。纵观关中各地官吏者,唯有两人可以达到。一是凉州刺史臧霸,有勇有谋。然则其镇守凉州,同时又兼顾漠北,不能轻易离开……另一人,则是望北郡太守费沃。只是他刚把望北郡治理妥当,却到三韩,怕是心有怨言吧。”

梁习所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费沃地确是很合适。可论起资历,说起功劳,费沃足以担当三公之列。如今还是个太守,而且又要去三韩……说穿了,在许多人看来,去三韩担任太守,其实和发配的性质差不多。

陈宫点头,“臣下刚才所说的两人中另一人,正是载成。”

董再次摇头,“载成随我多年,劳苦功高,不应该再去那苦寒之地。我正拟将他调回长安,绝不可再去三韩。望北郡太守一职,载成也有推荐。可令原尚书裴潜出任……这三韩太守,我倒是有一个人选。马良,立刻拟文书送往右北平,命贺齐担任三韩太守,并在那里兴建新罗行营。

三韩不受幽州管辖,直接纳入承明殿治下。

原乞活军分为三个序列,郝昭为中军都督,张辽为右军都督,田豫为左军都督。三军……皆纳入巨魔士,由我直接统辖。另,命凌操之辽东海军加紧打造五牙战船,随时准备出兵作战。”

这一系列的命令,让陈宫等人不由得愕然。

乞活军的番号取消,倒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如今这乞活军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五十万人,实力太过恐怖。取消乞活军,另组三军……至少会刷下去二十万人的兵马。而这二十万人于望北郡而言,却是非常有利的补充。望北郡地广人稀,增加二十万人口,将能缓解这一情况。

倒是把三韩郡直接纳入承明殿治下,却是从未有过的先例。

不设州,而直接管辖……这又算什么呢?不过,贺齐治理三韩的话,以其手段,当没有问题。

陈宫等人先是疑惑,但很快就同意了下来。

承明殿外,已夕阳斜照。

董伸了一个懒腰,笑着对众人道:“诸公,今天是我那两个野小子回家,不如随我一同回府用膳?”

董口中的野小子,是董朔和董宥二人。

三韩战事结束,青年近卫军地任务也算是完成了。各将领的子嗣,将随着乞活军地重组而纳入三军序列之中。不过,有一些人却是没办法的安排的……比如董的两个儿子,比如典韦地两个儿子……所以在大战结束之后,董朔董宥,典存典见四头小老虎,都回转长安。

这四头小老虎在三韩创下了好大地名头。

四个人全都是用锤,被董戏称做四猛八大锤,而青年近卫军中,却称这四人为四猛虎。

金虎典存,一对八棱紫金锤,重一百八十斤。

银虎典见,一对梅花亮银锤,重一百八十斤。

铜虎董朔,一对青铜锤,重二百四十余斤;铁虎董宥,一对压油镔铁锤,重达二百八十斤。

如今四猛八大锤回转长安,董典韦自然要摆下酒席。

就在大家准备离去时,突然间就见董冀骑一快马来到承明殿门口,大声道:“父王,汝南急件,有要事禀报。”

董等人不由得一怔,疑惑的相视一眼。

汝南,又出了什么事情?

董冀急急忙忙的冲进了承明殿中,将一份公文呈上,“父王,汝南急件。温侯在汝南斩了张白骑。”

第454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406章 水淹七军(三)第226章 三公矫诏第493章 铁锁横江第480章 家与国第451章 阳谋(二)第100章 左中郎将第244章 曹孟德跃马汜水第290章 南山桃花源(二)第490章 野望第447章 覆没第6章 伏波遗宝(2)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121章 虎女营第336章 大战起,谁是黄雀(四)第336章 大战起,谁是黄雀(四)第494章 决战之前第394章 十年(四)第203章 谁为虎狼将第344章 名士之殇(三)第117章 回河东(二)第168章 辨王子(一)第183章 雍丘之战(二)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117章 回河东(二)第316章 西域暴虎(三)第59章 古之恶来第127章 一手黄金一手屠刀(二)第373章 长安之乱(五)第240章 雒阳一夜(一)第200章 堪大用者有几人第59章 古之恶来第466章 温侯(四)第60章 双丑会第397章 十年(七)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243章 雒阳一夜(四)第166章 兴盛不过三代第324章 大决战第76章 五溪蛮人第32 名驹象龙第3章 天生力王(1)第456章 两大钱第65章 巨魔袭来(一)第232章 贾诩毒谋第6章 伏波遗宝(2)第33章 进退维谷第155章 流言四起第445章 庞统走阴平第185章 雍水畔,董俷战三英(二)第9章 擂鼓翁金锤(1)第455章 泰平问对第7章 金城破羌(1)第67章 斩雷公第131章 野牛奔走烧当第254章 三韩献宝,中药变韩药第389章 沙门护法第454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113章 文台受辱第498章 决战之一子绝杀第56章 李儒之谋第282章 请主公上坐第425章 当阳(一)第392章 十年(二)第414章 大乱第182章 雍丘之战(一)第187章 桃园一诺,翼德全义第62章 圉城论太平第158章 天人感应第415章 偃师第283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第262章 鸡鹿塞(二)第97章 桃园三英第486章 长安(五)第443章 贾诩一谋蜀中第413章 杀虎第343章 名士之殇(二)第155章 建春门血案(一)第361章 小温侯(四)第369章 长安之乱(一)第80章 庞德公第443章 贾诩一谋蜀中第160章 韩与马(二)第157章 建春门血案(二)第266章 金银决(一)第122章 疑似梦中第247章 一动不如一静第380章 鲁肃献策合纵第32 名驹象龙第184章 雍水畔,董俷战三英(一)第392章 十年(二)第6章 伏波遗宝(1)第450章 阳谋(一)第365章 弹汗山(三)第348章 一场风花雪月事第238章 宿命相逢第30章 身处险境(1)第271章 董卓筹谋未来(二)第124章 敕勒歌第60章 双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