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大野泽(三)

巨野,因大野泽而得名。

所谓的大野泽,是位于河水下游的一个巨大湖泊,也有人把这里称之为巨野泽。

这里,曾经是远古时,鲁西南的兖州,更是当时生活在齐鲁大地上,鲁民们的活动中心。

在巨野,东北望,可以看到巍峨泰山。古济水从旁流过,因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而形成了今日的广袤平原。古时,鲁人西出群山,见到这里有连绵的平原,于是把这里称作大野。

而巨野,就是大野的入口。

春秋时期,巨野曾经是西狩获麟之地。前汉大将彭越,也出生在这里。

曹操濮阳大败,可看上去却没有半点的忧虑。相反,在抵达巨野之后,他带着许褚曹彭,颇有兴致的观赏了巨野的风光……蚩尤墓,麒麟台,还有战国时齐鲁会盟台和金山秦王洞,都让曹操流连忘返。更让曹操着迷的,是这里临近圣人之故土,处处林立着名士的文碑。

曹操不着急,反倒是许褚曹彭感到了莫名的惶恐。

其中又以许褚跟随曹操的时间最久,也深得曹操的信赖,故而大着胆子问道:“丞相,何故有此雅兴?”

曹操嘿嘿一笑,“无他,苦中作乐耳!”

苦中作乐?

怎么看曹操的模样,都不像是苦中作乐。但许褚也不得不承认,由于曹操的这番作为,使得巨野原本恐慌的气氛,得到了不小的缓解。也许……丞相这苦中作乐的目的,就在于此吧。

“仲康,袁绍如今到了何处?”

曹操在战国会盟台下,看完了一个石碑上的碑文后,突然背着身子。询问起了许褚。

许褚一怔,“袁绍三路兵马,如今正在向济阴郡汇合。其西路军的兵锋。被子敬所阻挡,东路军也被仲德和元让拦住。所以,袁绍地兵马开始由两翼向中央汇聚,如今已抵达成阳廪丘一线……丞相,袁绍如今兵锋盛极,我前些日子听公达说,军中不少将领的心思,很浮动。”

曹操一笑,“患难时。方见真情!”

突然扭头看着许褚和曹彭,“你二人又如何?是否也和那些人一样,心思有一点浮动了呢?”

这一句话,令许褚曹彭满面通红。

“丞相怎可如此说我?若丞相不信,末将愿挖出心肺来,向丞相证明……”

“仲康,何故如此激动?”曹操连忙握住了许褚和曹彭二人的手。“不过一戏言尔,若连你二人都不信,这天底下,怕是再也没有我曹某人能够相信地人了。你二人之心,我深知之。”

若不是曹操的手脚麻利,许褚和曹彭说不定就已经剖心以明志了。

曹操用手杖,在地上画了一副弓的形状,轻声道:“仲康开弓满月之后,又会是什么结果?”

许褚一怔,眼睛顿时亮了。

“弓拉的越满。力量也就越大……只是丞相,我担心这张弓拉的太满了,会不会断了呢?”

曹操抚掌大笑,“仲康能深思,是乃我之幸事。放心吧,一切尽在掌握中。不过……”

说到这里,曹操的脸色骤然一沉,轻声道:“袁绍,不足为虑。我现在所担心的,有两件事。”

“丞相明言。”

“一是那许昌。s子孝有时过于刚愎,我总担心他不是关羽的对手。此次刘备调集重兵,显然是对许昌志在必得。可我现在偏偏抽不出手来……若许昌有失,兖州胜也就等同于失败。”

“何不请妙才接掌?”

曹操苦笑,“我何尝不希望妙才督战?只是一来。子孝心里会有疙瘩。弄个不好还会自刎明志。他的性子我太清楚了,受不得屈辱地人。此前吕布之事。已经让他感觉到非常的难堪……再说了,妙才镇守新郑,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又怎么敢轻易的让妙才和子孝换防?”

“新郑?”

曹彭愣着脑袋道:“为何要守新郑?有什么可担心?”

曹操说:“你们难道不觉得,自雒阳大战结束后,董这近五年的时间里,表现的太平静了吗?”

“平静,不好吗?”

曹操说:“若在以前,他平静倒是好事。可是现在……董越平静,我就越觉得不能放心。那鄙夫看上去粗鲁不堪,但实际上却是生了一颗玲珑心。他这家伙,不出手则已,出手必定是全力一击。仔细回想,鄙夫从出兵西域,占据关中开始,哪一次不是行闪电般雷霆一击?

他若是有些小动作,说不准还没事。可是往往就是在我们都忽视了他的时候,他猛然出击。

攻占关中如是,塞外一战如是,夺取汉中如是,包括在西川、在荆南,也都是这般。

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若只论用兵,鄙夫不在我之下。你们想想,那家伙可是个吃亏的主儿?他在荆南地水师大败,锦帆营几乎全军覆没,却偏偏一点反应都没有。如果是他没这个能力也就罢了,可他偏偏是有这个能力。他这么一动不动,反而让我感到不安……只怕,鄙夫又想要出花招了。”

许褚和曹彭听完这番话,也陷入了沉思。

“仲康,你立刻动身,前往陈留。告诉子敬,就说让他多留意京兆的关中军,一有异动,立刻抢先占领荥阳。”

曹操越想,越觉得心中不甚安宁。

许褚听令之后,立刻躬身领命,转身跨上马,带着一队人马急匆匆的离去。

曹操也没什么心情再观赏了,带着曹彭返回了巨野。巨野,正好是在济阴郡和山阳郡的交汇地。

如今已汇聚了十余万兵马,同时山阳太守满宠。也在源源不断的为曹操输送兵力。

曹操在府衙中,屁股还没坐稳,就见荀攸行色匆匆的跑了进来。一见曹操。荀攸就大声道:“丞相,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公达,何事惊慌?”

“董,董他……遇刺了!”

这本来是一个大好的消息,可不管是说这话的人,还是听这话的人,脸色都变得惨白如纸。

曹彭在一旁不免感到奇怪。

董遇刺了?

这不是好消息,怎么丞相和荀军师。都是这样地表情?

想问,又不知道怎么开口。只好看着曹荀二人,眼中流露出迷茫之色。

曹操地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手不由自主的连连抖动,片刻后问道:“是何人?在何时?”

“是谁下地手,还不知道。据细作回报,大概有六天之前。长安如今已经是乱成一片。风声鹤唳。”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

“袁绍兵马已经聚集的如何了?”

“与昨日,大将高览已经和袁绍汇合。只是其西路军,至今尚未抵达……据说,在两日前,董大将文聘,突然自河内出兵,占领了延津……韩琼辛毗二人被文聘牵制,未能行动。”

“河内出兵了?”

“正是!”

曹操听了这话,反而有些糊涂了。

就如他说过的那样,不怕董行动。就怕董不动。可现在董动了,他心里的不安越发强烈。

“公达……我们不能再等了!”

“臣下也如此认为。”

曹操沉吟片刻,突然一咬牙,站起身来,“立刻传令子和,命他在后日子时,发起攻击!”

与曹操的反应不一样,袁绍在得知董遇刺的消息后,呆坐在大椅上半晌,突然间仰天大笑。

“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也!”

袁绍站起来,挥拳大声说道:“如今兖州即将落入我手,曹贼眼看着就要灭亡。没想到,没想到……嘿嘿,董这一死。关中一定会大乱。待我收拾了曹操。再挥军攻打关中,天下可得。天下可得啊……”高览审配在听闻此消息后,却未曾露出笑容。

只是问那细作:“可知道,是何人下的手?”

细作说:“尚未知晓……长安现在很乱,整座城市,全都被兰池大营和董家长子所控的督察院所控制。不过听说,董家长子和兰池将军赵云之间,好像不是很愉快。二人发生了两次小冲突,但很快就被承明殿司空顾雍给压制了下去。至于刺客地来历,目前还没有消息。”

“主公……”

袁绍摆手,“二位莫要担心。以关中如今地声势,用不着行此诡计。以我之见,定然是刘备那边的行动。正南,你若是不放心,可派人前往徐州询问。刘备那厮,想必正在得意呢!”

审配还想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高览想了想,“主公,董虽然被刺,但我们还是要小心一些。最好让朱灵提高警惕,命牵招留心幽州并州的关中军动向……若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越是要小心。另外,辛毗二人来信说,董出兵占居了延津,我们也不能不防备。应该命辛韩二将,尽快和我们汇合。”

说完,高览又补充了一句:“兖州之战,当尽快结束!”

袁绍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河内有异动,也不能不多加小心。这样吧,让高干带三千人马前往酸枣。韩琼领大戟士,在封丘(今河南新乡封丘县)牵制住鲁肃地兵马……恩,三日之后,大军向巨野发动猛攻。战事一经展开,所属各部,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

三军齐动,定要把曹阿瞒地主力,消灭在巨野。”

高览想了想,觉得袁绍这计策,也算是不错。当下和审配插手领命而去,只留下袁绍一人,在大帐中冷笑不停。

这一次看你曹阿瞒,还能不死?

就这样,袁曹两军以大野泽为中心,拉开了阵势。一方是是要赶尽杀绝,一方是要做殊死抵抗。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两日过去。

高干和韩琼已经换防成功,而辛毗则奉命,坐镇于濮阳,守卫袁绍地后方。

夜,无声的将临。

秋蝉在草丛中鸣叫着,给寂静的夜色,增添些许生气。

袁绍布置完了人马之后,回到军帐中,和衣而卧,躺在行军榻上,思索着即将到来的大战。

已经过了子时,大帐之外的蝉鸣声越来越响。

远处荷塘里,青蛙发出连片的叫声,吵得让人无法入睡。

袁绍被那蝉鸣蛙叫吵得是头昏脑胀。忍不住从榻上起来,大步走出了军帐,“蝉蛙因何吵闹?”

担任袁绍亲卫大将的眭元进,急匆匆的跑来。

“主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今天晚上这蝉虫和青蛙,叫的特别厉害。小将已命人查探……”

“速速查明,这该死的东西,搅得人无法难以安生。”

眭元进刚要回答,却突然间听到一种奇怪地声音,由远而近的传来。刚开始,声音还不甚清晰,可渐渐的,就听见轰隆隆,好像万马奔腾的声响。

袁绍也听见了,脸色一变,“出了什么事?”

“主公,主公……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一名亲兵飞马来到了袁绍跟前,翻身下马道:“河水,河水决堤了,正在朝这边涌来!”

袁绍停了这话,先是一愣,旋即厉声喝道:“尔敢胡说八道,河水,河水怎么会在此时决堤?”

“不知道,不知道……”

轰隆隆的声响,越来越清晰。

眭元进脸色大变,一脚踹开了那亲兵,大声喊道:“主公,快快上马,往高处走,往高处走!”

袁绍这时候已经懵了,连忙翻身上马。

眭元进顺势从另一亲兵手中抢过一匹战马,一手拉着袁绍的马缰绳,迅速的朝着营外山岗上奔去。

月光如水,格外的温柔。

当袁绍和眭元进登上山岗的时候,整个袁军大营已经乱成了一片。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

只见从西北方向,一条白线翻涌而来。

水声轰鸣,巨浪排空。

眨眼的光景,自无数座营寨就被那汹涌地洪水所吞噬。

惨叫声,哀鸣声,在苍穹中回荡。袁军士卒拼命的向各高地上涌去,一座座土丘,很快就挤满了人。袁绍所在的山岗上也是如此,眭元进领着士兵,把袁绍牢牢的守护住,不断的厉声喊喝。

但是,用处并不大。

袁军已经彻底地乱了,那里还顾得上谁是主公,谁是小卒?

洪水汹涌地冲过来,撞击在山腰上,激起了冲天的水雾。水,很快地就漫过了袁绍的鞋面。

直到此时,袁绍仍没有弄明白。

原本好好的局面,怎么一下子会变成了这个样子?河水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间的决堤?

不过有一件事他清楚,那就是:几十万大军,完了!

第243章 雒阳一夜(四)第19章 绿漪心思(1)第272章 喜事连连第491章 蔡美人第468章 大野泽(一)第45章 巨魔士(二)第476章 四猛八大锤(四)第14章 杀戮(二)第167章 雒阳名士皆瞽目第499章 决战之殇逝第210章 雪鬼追踪第356章 诸侯乱,何去何从第300章 鏖战(三)第52章 再战黄巾第378章 请君移驾长门宫第441章 千里草第460章 科举第25章 黄河九曲第450章 阳谋(一)第427章 长坂坡第278章 雒阳烽火纪(二)第126章 一手黄金一手屠刀(一)第441章 千里草第102章 阴错阳差第15章 关二哥怎么办(2)第375章 长安之乱(七)第257章 董俷离京第495章 决战之襄阳第412章 老招数第372章 长安之乱(四)第273章 阴谋与背叛第310章 躁动的心之石韬第496章 决战之奇兵第190章 奉旨募兵第334章 大战起,谁是黄雀(二)第368章 各方云动第1章 重生(1)第364章 弹汗山(二)第111章 孟德登场第160章 韩与马(二)第224章 孺子心歹毒(四)第461章 宫孙乎?第397章 十年(七)第303章 大迁徙第228章 狼烟四起第467章 温侯(五)第159章 韩与马(一)第446章 无题第371章 长安之乱(三)第85章 南宫巨变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131章 野牛奔走烧当第332章 曹吕联姻第410章 董西平单刀赴会(一)第1章 重生(2)第20章 董卫联姻(2)第300章 鏖战(三)第25章 黄河九曲第268章 朔方大捷第414章 大乱第334章 大战起,谁是黄雀(二)第252章 忠奸难辨第324章 大决战第127章 一手黄金一手屠刀(二)第184章 雍水畔,董俷战三英(一)第436章 僧与帝(二)第104章 日趋严重第35章 破羌之难第487章 长安(六)第361章 小温侯(四)第17章 求官(2)第74章 飞燕南行第7章 金城破羌(2)第84章 董卓不立危墙下第185章 雍水畔,董俷战三英(二)第253章 董氏一门第25章 黄河九曲第269章 杀胡令第263章 鸡鹿塞(三)第277章 雒阳烽火纪(一)第81章 太平乱起第447章 覆没第67章 斩雷公第249章 一纸诏书诸侯乱第301章 陇西大会师(一)第407章 大军天降第72章 火烧盘龙谷(一)第96章 董卓会三英第20章 董卫联姻(1)第445章 庞统走阴平第342章 名士之殇(一)第339章 大战起,谁是黄雀(七)第121章 虎女营第103章 单福先生第318章 大决战(一)第401章 关中桥头堡(一)第286章 一念恶汉第150章 郎心死铁,风情不解第266章 金银决(一)第273章 阴谋与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