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她不能管,我能管吗?

不等那几位官员指出明安公主在哪辆车上,党务礼已经越过他们,径直走到前面,对着马车高声叫道:“本官大清国永陵总管大臣党务礼,还请朝鲜国明安公主与崔判书下车一见。”

党务礼说这话时,神情很是倨傲,象征性的礼节动作都没有做,而且说得话很是有些无礼,听上去一点也没有尊崇明安公主之意。但那几位盛京将军府和都统衙门的官员却好像司空见惯一样,没有对党务礼的举动做出一点非议,就连那些已经下车的朝鲜使团成员听到后,也未在脸上显示出对这话有什么不满。

其实党务礼之所以这样,只因为这个使团并非是出使正团,而是别团。清廷礼部与理藩院呈请皇帝批允的属国使团来访折中,曾明确规定朝鲜与其他属国每年要派出五趟使团进京,即万寿、中宫千秋、皇太子千秋、冬至、元旦,但实际上中宫千秋与皇太子千秋之进贺使并未派行,所以除了三大节使加上年贡使,各国来朝的使团固定为每年四次。正使的使团规模通常很大,总人数少在200至300人,有时达到400至500人之多,使团中地位最为尊贵的官员是“正使”,即朝鲜国王的私人代表,清廷根据正使的品秩高低来决定整个使团的接待规格,并严格执行,不能有一丝错漏。通常由“大君”领衔的朝鲜使团是最高规格的使团,因为大君的身份通常都是朝鲜王室的男性成员,不是王子就是王弟,其次是“驸马”等王室宗亲“有君号者”,再次是“阁老”即议政府大臣,最后则是各曹判书(尚书)。

不过朝鲜与其他各国却不一样,他们除却每年向清朝派出四次固定使团外,又额外增设了“别使”,也就是因为某些特殊事情临时派出的使团。此次来永陵觐见康熙的使团就属于别使,虽是奉康熙之命前来,但却不在正使规格之中,也不牵涉国事,所以规制是最低级别的。党务礼是正三品的官阶,朝鲜国王在规制上相当于清朝的亲王,但也只限其本人,其他王室成员来访最高规格不过是按正三品接待,以下人等则依次降品,以显示宗主国与臣属国的等级差距。明安公主虽然在国内贵为王妹,但到了清朝却只能按崔秀林所享受的规格接待,大抵等同于四品官的接待规格。如此一来,党务礼大咧咧的让明安公主与崔秀林下车的举动就并不违制,那些清朝官员和朝鲜使团成员当然也不会对此感到奇怪或不满。

“党大人!”

让党务礼想不到的是,车内的明安公主却没有下车,倒是朝鲜礼曹判书崔秀林从第三辆车走了下来,然后朝他作了一辑道:“明安公主连日赶路,有些疲惫,容颜有些憔悴,不方便见大人,还请党大人能够谅解。”

崔秀林在三藩之乱时曾经出使过北京,当时党务礼尚在兵部任职,与其有过一面之缘,对于这个曾中过状元的判书有些印象,闻言微微顿首:“公主远道而来,自然是有些疲倦的,本官如何不体谅,我这就让人安排你们到总管衙门暂住,一应招待皆按三等使团筹办,不知崔大人意下如何。”

三等使团规格比崔秀林所享受的规格高了一级,党务礼这样安排自然是给足了崔秀林面子,崔秀林当即谢道:“如此崔某就多谢大人安排了,我这就去向公主通报。”

“好说。”

党务礼打个哈哈,转身吩咐进保速领使团车队进总管衙门,谁知刚吩咐了不到两句,却听见后面有人叫他。

“党大人!”

党务礼扭头看去,见崔秀林正站在第二辆马车下面,而那马车上的窗帘已被挑开,一位身着前明公主服饰的少女正面含微笑的望着自己,在她旁边坐着一名年纪不小的官员与一名仆妇。

“大人,我们公主有话要对你说。”

不用崔秀林说明,党务礼也知道这女子就是明安公主了,见对方让自己过去,党务礼心下有些恼。方才自己让对方下车,对方却以疲惫之名不见他,党务礼虽没说什么,但总归有些不满,现下对方更是直接让自己过去,他当然有些恼了。不过恼归恼,神情却是不变,依言往前靠近了些,郎声问道:“不知明安公主有何事找本官?”

明安瞥了一眼党务礼,用她那清脆的声音说道:“明安先谢过党大人的破格安排。”顿了一下又道:“之所以叫住大人,倒没什么事,只是明安见这营中悬挂着不少首级,还有人被绑在那,一时好奇,便想问问大人发生何事了。”

“噢。”

党务礼心道原来是为这事,伸手指了营中道:“公主有所不知,营中这些人都是吴逆旧部,本官征调他们来修缮永陵,谁知内中有些人却心怀不轨,所以监管将领便处死他们,将他们的人头挂在那以示警告。至于那绑着的人,却是做了些不端之事,有碍营规,本官也正欲将他处死。”

当着明安公主和崔秀林等人的面,党务礼自是不好说赵强是因为吃了自己的狗而要被处死,那样一来,此事传到朝鲜国内,不免让这些朝鲜人对天朝官员有些看轻。党务礼是旗人,又在京中为官多年,自然知道康熙不喜臣子在属国之中有什么不好的传闻。

明安听完党务礼所说,却道:“明安是属国之人,本不应对天朝之事多加妄议,只是皇上此次东巡曾大赦天下扶谕刑徒,让他们知天恩守其行。此次又亲来拜谒祖陵,足见天朝皇上是想以仁义忠孝教谕子民。故明安觉得将那些首级挂在营中,不免与圣意违和,而且明天皇上就要来拜谒了,这个时候再处决犯人,是不是有些不妥当呢?”

党务礼闻言脸色一变,虽知明安所言不错,但自己一个堂堂正三品的总管大臣,却被一属国之女如此说教,实在是挂不住脸面。冷哼一声道:“此是我天朝之事,公主管得未免太宽了!”

明安听得一怔,在朝鲜国内可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对她说话,心下有些着恼。她原也是好心,想提醒一下党务礼在皇帝来之前最好不要有血光之事,不想党务礼根本不领她的情,反而硬生生的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让她有些下不了台,不过却也无话可说,因为人家的事情本来就轮不到她来管,只好堵气似的扭过脸去。一旁的谢万长见了,虽也是心中不快,但碍于党务礼的身份,却也不敢出来指责对方什么。那几个盛京将军与都统衙门的官员自然更不会帮他们了,一个个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那冷眼旁观着。

崔秀林没想到明安会对党务礼说这样的话,有些暗自责怪她多事,但见自家公主生着闷气,党务礼却是不为所动,当下对党务礼的无礼有些生气,不过和谢万长一样,他也是不敢对党务礼所为说什么。只能上前为自家公主打圆场:“大人,我家公主并非是要管大人的事,只是随口那么一说,大人不必介怀.....不知我等是否可以往住所去了。”

见明安公主还在那发小女孩子气,党务礼有些好笑,暗道这属国女子就是不知道礼数,不教训一下就不知尊卑高低了。但人家主事的人来打圆场了,党务礼自也不会不听,遂挥手招来进保,吩咐道:“你这就带使团去总管衙门。”

“卑职这就领使团往总管衙门去。”

进保应了一声,挥手招来几名护军准备到前面带路,却见后面几辆马车旁边却有数人朝这边走了过来,为首一人一脸肃容,人还未走近就对着党务礼叫了一句:“明安公主管不了,我能不能管呢?”

.........................

猜一猜这人是谁?当然不会是康熙了。

另求收藏和红票支持,谢谢!

第二百一十三章 英宗故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四)第三十章 生是大清人,死是大清鬼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宁军团(一)第二十三章 尽屠 不封刀(上)第一百六十章 采购火器第六章 大清顺民第一百二十九章 定远作战(三)第十七章 大凌河第五十四章 何去何从第五十章 进攻吧,勇士!第一百二十五章 建设(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三)第十五章 贪官之利第十八章 热情的东方将军第二十二章 横行不法第一章 又见张大海第四十五章 清原保卫战(二十二)第五十八章 最后一晚第八章 血肉父母所赐 衣冠祖上所承第六十六章 杀俘第七十九章 奇袭北京(十)第二十七章 军魂第三章 新君登基(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九)第二百三十一张 取财有道第八十七章 血色京城(八)第二十六章 幸存者回忆录第十一章 义不容辞第一百三十三章 定远作战(七)第五十四章 切腹第三十五章 书房第一百二十二章 关宁军团(四)第二百零九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三十)第六十四章 关宁军暴行摘录第四十五章 清原保卫战(二十二)第十九章 种族隔离的“长城”第五十章 杀降第一百一十五章 兵临城下(五)第九十二章 水晶之夜(五)第十九章 兵进宁古塔第四十四章 清原保卫战(二十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劫粮(九)第七十三章 哥萨克雇佣军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远作战(六)第十六章 朝鲜公主(求收藏)第六十章 最后的疯狂(上)第六章 学士和太监第一百六十一章 额尔古纳城破第九十四章 水晶之夜(七)第一百九十七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八)第二十五章 尽屠 不封刀(下)第一章 又见张大海第四十五章 清原保卫战(二十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天才戴梓第三十六章 城下之盟(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南下劫粮(十三)第七十章 奇袭北京(一)第三十六章 清原保卫战(十三)第一章 松花江边第三十章 兵进尼布楚(五)第四章 虚惊一场第二十三章 清原保卫战(一)第五章 凶性大发的伍枫秋(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黄羊野人(中)第二十一章 松山堡(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兵进尼布楚(八)第二百一十六章 炸毁城墙(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兵临城下(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下劫粮(二)第五十九章 满洲人博物馆(上)第四十一章 解人之忧(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劝降失败第二十四章 绿营把总第五十章 刀枪不入(中)第三十三章 客官慢走第五十九章 人竞相食 大势已去(下)第七章 冲动(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 刘德的进言第一百七十九章 医院和翻译学校第十三章 突击强化第八十八章 水晶之夜(一)第四十二章 进攻雅克萨(二)第七十六章 阴魂不散的黄三第五十四章 保定屠官(下)第二十八章 浮肿病第四十二章 巴海之死(上)第二十章 遣返宁古塔第五十一章 刀枪不入(下)第六十一章 赎骨(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南下劫粮(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定远作战(二十三) 三更第五章 追逃第七十四章 奇袭北京(五)第九十二章 强征扩军(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炸毁城墙(下)第五十六章 血洗乌拉(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建设(四)第四十七章 朕只要粮食第七十章 拉人头来有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