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崇文院

丹墀诏下拜轻车,千里雄藩独建牙。共道伏波能许国,应知骠骑不为家。星门昼静无烽火,雪海风清有戍笳。独臂秋鹰飞鞘出,指挥万马猎平沙。

部署完人口北迁及吴军旧部和滇民们的整编后,赵强让刘德以关宁军总制府的名义成立崇文院,地点就在宁古塔都统衙门内。

崇文院仿前明翰林院,一应官制皆同,唯职责不同。前明和满清之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皇帝顾问,而关宁军的崇文院只在于收纳关外各地的原清廷汉官及流配关外的汉人士子,并不参议军事政务,但入院之士人有出掌各地知事之责。也就是说只要入了崇文院,士子们就可以在关宁军控制下的各地出任地方官,优秀者可以入总制府参事,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开科取士有本质的相同,也给了这些士子们一个向上的阶梯。

刘德建议入崇文院者当应先考,根据各人真实才能再录,赵强却笑着大手一摆,说道不必如此麻烦,不过才这么点人,又不是开科举,只为人心而已。只要他们愿附,就尽择入院内再行安排。

刘德当仁不让的成为崇文院首任掌院院士,原满清吏部侍郎董国祥、兵部左侍郎张天植为侍读学士、河南学政丁澎、山东巡抚吴达为侍讲学士、以下修撰、编修、检讨等官皆由尚阳堡愿附之汉人士子出任。

宁古塔的攻陷除了在政治及军事上取得重大意义外,另一个重大收获是城内的一千多文人,且多是因为文字狱被发配在关外的。他们中有名的有大文豪金圣叹的家属,安徽方拱乾、方孝标家庭,浙江扬越,著名诗人吴兆骞,文人张缙彦等等。这些人因知名度甚高,所以关宁军入城后,刘德即奉命在全城搜寻这些人,统一看押在一起,等候赵强接见。

经董国祥、张天植等人讲述,赵强对宁古塔城内的这些汉人读书人大致有了些了解。与平常罪民不同,宁古塔的官吏及当地各族百姓十分敬重这些从关内发配过来的读书人,特别的高看一眼。所以这些流人在宁古塔,虽是刑余之人,尚且自由,从将军到副都统、协领、佐领大都与交结为友好,而文人们还可经常相聚。

其中最得旗人看重并且名气最大的吴兆骞虽有文才在身,但不会耕作,又无生存之道,初到之时意气消沉。后来,吴兆骞就利用自己的长处开馆授徒。他的文采被官方和同去的流人所看重,第一个教的是宁古塔第一个流人陈嘉猷的长子陈光召,他也是吴兆骞最钟爱的弟子。后来,巴海专门聘吴兆骞为书记兼家庭教师,教授他两个儿子额生、尹生读书。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流放在宁古塔的文人,时而相聚饮酒赋诗,时而又寻密探幽,登临山水。他们都撰有宁古塔的记述,以山川风土人情为最多,还为宁古塔的名胜命名。当中已经著成的有方拱乾著《宁古塔志》,吴振臣著《宁古塔纪略》,张缙彦著《宁古塔山水记》,杨宾著《柳边纪略》。

四书手稿已被送交赵强视阅,赵强看后,大为称赞,道这四人都是大有用之人,需好生礼待之。

与尚阳堡礼部给事中季开生、山西巡抚刘嗣美、湖南学政程学敏、工部主事周正光、江苏士子陆之文等六十多人以死相抗不同,宁古塔内的这些文人士子对于关宁军的到来大都持欢迎态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最大的原因便是宁古塔内的这些士子读书人大多是因为文字狱及因反清而被流配关外,因此对于反清的关宁军,他们本能的便感到亲切与欢迎。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宁古塔乃关外重镇,仅次于盛京,现在却被关宁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可见关宁之实力,如附之说不定真有重振华夏之日。

当然,在刘德奉命招揽他们时,从尚阳堡城头上取过来的陈梦雷等首级可是一一给他们验过的,内中意味,不言自明。

吴兆骞深得巴海看重,但却是第一个出列愿意入崇文院的读书人,在他的带领下,读书人争先恐后表示愿为关宁军效犬马之劳。

“文人,骨头轻,都是怕死的。说他们识时务亦可,说他们墙头草也可,总之,可用之但不能重用之。查一查,确系家主被杀,举族发配关外的可先行出任各地官职,其余的暂不要动,留在崇文院内观之后效。确实可用才用,心怀二心的就搁在院内,养着即可。”

赵强并不太相信宁古塔内这些主动归附的读书人,所以对刘德叮嘱了一下,当然,有一人的投附还是让他十分兴奋的。此人名杨越,素有游侠之号,有“五大”之称。这五大为:大个头、大脸盘、大眼睛、大胡子、大嗓门儿。可用“任侠慷慨”四字总结此人。

杨越乃浙江人士,有举人功名,但自幼习武,可百步穿杨,力举石狮。据传于抗清名将张煌言有亲戚关系,犯事原因乃是不满当地学政,公然提诗骂之,结果被学政陷害,查其诗作,说其有反志,判其流配宁古塔。

刚到宁古塔时没米下锅,杨越就在街头摆上地摊,拿自己的物品与当地人换粮食。杨越的妻子烹饪技术出色,夫妻二人在城西开了一座糕饼铺,生活也算有滋有味。当有人求艺的时候,他毫无保留,把从家乡带来的布帛、丝絮拿来与人交换,教当地人把人参、貂皮拿到市场上交易。见有不平之事,不顾其乃戴罪之身,常仗义出手助之,故在宁古塔流人之中,甚有威名。

杨越与吴兆骞是邻居,两人交往密切,“谈心夜夜入三更”,和其他流人也是“雪窖联吟,冰天共酌”。

此人可谓是文武双全,故而得知杨越愿附后,赵强即亲自接见人,一番面谈之后大喜之,授其卫队总旗一职,留在身边。余人如吴兆骞、方拱乾、吴振臣等人各在崇文院听用。

第一百二十章 关宁军团(二)十一章 清算汉奸(四)第四十一章 报名第四十九章 五万两第一百八十八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九)第二百三十二章 尼布楚口信第二十四章 清原保卫战(二)求票第四十四章 出堡第二十二章 横行不法第八十章 人要靠自己第十八章 她不能管,我能管吗?第四十二章 解人之忧(下)第五十七章 人竞相食 大势已去(上)第八章 人为刀俎(求红票)第一百六十九章 巴海的主张第五十六章 朕不亏待你第十章 尚阳堡暴动(三)第五十六章 雅克萨大屠杀(七)第一百五十章 定远作战(二十四)第七章 冲动(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毒杀第三十七章 画主第四十七章 朕只要粮食第三章 宁古塔第一百三十一章 定远作战(五)第三十五章 书房第二百五十五章 预备役师团第二十九章 不遵军令者杀第二十九章 兵进尼布楚(四)第三十九章 伪军的伪军第三十三章 客官慢走第四十六章 毒杀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宁军团(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个老人与辽东铁骑第二百二十三章 总结与整编(上)第二十五章 主子来了第四十三章 清原保卫战(二十)第八十三章 血色京城(四)第五十二章 崇文院第三十四章 疑惑第八十三章 血色京城(四)第五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定远作战(二十二)二更第二百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二十一)第五十一章 刀枪不入(下)第五十五章 雅克萨大屠杀(六)第十九章 兵进宁古塔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下劫粮(一)第八十九章 兔儿岭之战(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临城下(三)第十五章 尚阳堡暴动(八)第二百零五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二十六)第四十五章 夺取瑷珲城(上)第二十二章 横行不法第三十一章 俄国人第二百一十章 炸毁城墙(上)第六十七章 通州大营第一百二十九章 定远作战(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定远作战(二十八)第六十章 婊子有情第一百九十六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防寒保暖第二十五章 尽屠 不封刀(下)第二十五章 主子来了第二十八章 清原保卫战(六)第二十章 屠杀是会传染的第四十九章 火烧吉林水师第九十四章 强征扩军(五)第二百五十五章 预备役师团第三十章 清原保卫战(八)第十五章 剥皮开膛第八十五章 兔儿岭之战(一)第六十一章 满洲人博物馆(下)第二十五章 清原保卫战(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八)第一百九十八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九)第一百七十九章 医院和翻译学校第五十一章 雅克萨大屠杀(二)第五章 追逃第五十八章 鄂伦春人第四十五章 弹劾明珠第八十九章 兔儿岭之战(五)第一百九十九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二十)第一百八十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一)第五十三章 保定屠官(中)第一百三十章 定远作战(四)第八章 清算汉奸(一)第一百七十章 黄羊野人(上)第四十五章 夺取瑷珲城(上)第六章 同队皆斩第四十二章 进攻雅克萨(二)第五十八章 人竞相食 大势已去(中)第四十八章 莫名其妙第九十章 水晶之夜(三)第四十八章 粮草大营第三十一章 兵进尼布楚(六)第四十七章 变色第二百零四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二十五)第九章 营盘(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六章 兵临城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