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御驾亲征(下)

“大军有了,朕还缺一位良将,嗯…对了,明珠…朕问你…”

王公大臣们争相报国让康熙很是激动,搓手连连,龙颜大悦,想到兵马有了,但这大将还缺,忙又问明珠:“找到周培公没有?朕急着要用他!”

明珠闻言,面露苦色:“皇上,寻周培公的布告都已经发出去了,但一时还没有音信。”

“还没有找到?!”

一听还没有找到周培公,康熙有些急了:“天下就这么大,他周培公难不成就真躲起来不愿见朕不成。”顿了一顿却是又道:“朕了解周培公,知道他不是那种计较名利,不愿替朕分忧的人,只要朕召他,他一定会来帮朕,明珠,你马上再派人找,朕相信周培公,只要他没死,肯定会来见朕!”

“是,皇上!”

明珠见康熙对周培公如此看重,心里有些酸意,但现在御驾即将亲征,那些私人恩怨还是先放一放的好,还是把周培公先找回来再说吧。

这边仍跪着的桂祥却突然开口道:“皇上,周培公的下落奴才倒是知道,只是…只是…”他不敢直说周培公已经被贼军拿来祭旗,犹豫之下拿眼看着康熙。

听桂祥说知道周培公下落,康熙惊喜之下便想知道周培公现在何方,但桂祥吞吞吐吐的,让他好不恼火,斥道:“什么只是不只是的,有什么话你直说便是。”

“是,皇上。”

桂祥不敢犹豫,但也不敢直说,便将贼军的檄文捧在手上,对康熙说道:“这是吴逆贼军造反所用檄文,奴才一并带了过来,还请皇上圣览。”

“拿来!”

贼兵还有檄文,康熙一怔,上前两步将那檄文取在手中看了起来。

“盖闻唐虞揖让,固称上古之圣人。而汤武征诛,亦系中天之景运。汉鼎已迁于新莽,刘文。亦复中兴。徽钦既虏于金人,宋康王依然反国…先帝大周昭武,仰观俯察,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之日也。率文武臣工,共襄义举,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奉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宝,建元周启,檄示布闻,告庙兴师….其有未尽事,宜另颁条约,各宜凛遵告诫,毋致血染刀头,本帅幸甚,天下幸甚。”

康熙看得很用神,几乎是一字不漏的将这檄文看了下来,看完之冷,冷笑一声,对众臣道:“反贼之中也有能人,知道为自己正名,立于道义高处,可惜,再如何粉饰,终是一帮无君无父的叛贼!”又问桂祥:“周培公呢?”

见桂祥眼神闪烁,康熙有些惊疑,沉声道:“你莫要告诉朕,这檄文乃出于周培公之手?”

“不,不是。”

见皇上误会,桂祥忙摇头咬牙实情禀道:“皇上,周培公已被贼军所害!”

“啊?!”

一听桂祥这话,殿中“啊呀”声四起,康熙也是脸色一变,失声道:“周培公死了?”

“奴才不敢欺瞒皇上,周培公已于数月前被贼军杀害!”

桂祥当下将贼军杀周培公祭旗一事详细说了出来,听得殿中众臣是唏嘘一片。明珠原本是惊讶,不敢相信,但听到后面,也是脸色一动,莫名之悲涌上心头。他虽不喜周培公之清高,但对其本事还是佩服的,否则当初也不会想着法子排挤他,皆因怕其威胁自己地位。现今阴阳相隔,人各东西,倒是对当年之事有些愧疚了,这会却是真心痛失周培公了。

索额图却是暗道难怪寻不到周培公,原来周培公已经被贼兵害了,倒是可惜了。转念又寻思,皇上要御驾亲征,那京里肯定得太子监国,如此一来,自己肯定要留在京里的,但那“良将”又要寻何人来担当呢。一颗心已不在殿中,而是飘到了不知哪里。

康熙震惊之下仰天大呼“周培公!周培公!”悲痛之音绕于大殿,震骇人心。

朕知道你不会负朕!朕知道你不会负朕!

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南书房初见时情形仿佛昨日一般那么熟悉亲近。

悲痛之下,康熙心乱如麻,久久不语,半响,方开口道:“传旨,授周培公轻车都尉一职,着湖北地方寻其子侄袭之。”

索额图掌着礼部,闻旨意忙应了一声:“奴才领旨!”

“朕出关后...”

周培公已死,康熙心伤之下却未失了分寸,强忍住心头哀戚,缓缓看向殿首的太子,轻声唤道:“太子,你过来。”

“父皇!”

太子胤礽见父皇叫自己,忙快步上前跪倒在阶下,极为孝顺。

群臣见皇上叫太子,都明白皇上要做什么了。皇帝出京,太子监国再正常不过,因此,除了明珠心里不是味,众臣都没有什么别的念头。唯皇长子,年方十七的胤禔妒忌难耐,又是委屈又是心酸。

康熙慈爱的抚摸着胤礽,和声问道:“太子,朕问你,朕走后,你能当得了朕的家吗?”

胤礽一惊,不加思索便脱口道:“儿臣已经长大,愿为父皇分忧!”说完将胸膛挺了挺,以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可以为皇父分忧了!

“好,不愧是我爱新觉罗子孙!”

康熙见儿子如此懂事,朕心甚尉,当下扬声传旨:“朕出京后,由太子监国。”说完看向跪在那的索额图,眼睛微微的眯了眯,续道:“着索额图、阿兰泰、张玉书留京辅助太子。”

索额图闻言大喜,忙和阿兰泰、张玉书三人出班再跪:“奴才领旨!”

康熙又宣旨道:“肃亲王富绥、简亲王雅布、明珠、佛伦、葛思泰、席珠、李之芳等人随朕出关!在京八旗各都统衙门骁骑校以上武官俱随朕出关平乱!”

“太仆寺速调良马,工部备精良军械,户部发八旗子弟饷,并责各地速征军粮于御前听用。”

“着平寇大将军、安郡王岳乐统土默特诸部兵马会科尔沁兵抵御准葛尔部。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统领察哈尔、喀喇沁、翁牛特、巴林诸部兵共抗葛尔丹!待朕平定贼兵即再征葛尔丹!”

宣完一系列旨意后,康熙下令众臣退下,责各王公大臣速发豪奴于通州大营,兵部遣良员统调,待三日后随御出征。

第四十八章 粮草大营第一百五十章 定远作战(外篇)第四十六章 毒杀第二百零八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二十九)第六十五章 二月惊雷第六十八章 护卫第九章 尚阳堡暴动(二)第五十章 杀降第五章 追逃第四十六章 养心殿第四十章 一文银难倒英雄汉第九十七章 强征扩军(八)第二十三章 清原保卫战(一)第一百七十章 黄羊野人(上)第六十三章 御驾亲征(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建设(四)第一百零六章 征服之血(五)第十一章 尚阳堡暴动(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南下劫粮(八)第四十五章 明争暗斗第一百四十八章 定远作战(二十二)二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定远作战(三十)第五十八章 最后一晚第二十七章 多谢英雄第九十六章 强征扩军(七)第六十七章 罗刹女人(求收藏)第七十四章 林娜(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九章 定远作战(三)第四十章 尼布楚援军的覆没第五十五章 北上第八十七章 兔儿岭之战(三)第六十一章 退婚书第十五章 贪官之利第二十一章 我们是关宁军!第八十章 血色京城(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定远作战(九)第一百九十六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七)第三章 龙颜大怒第四十一章 清原保卫战(十八)第二十六章 清原保卫战(四)第十五章 贪官之利第六章 学士和太监第八十四章 啃不下也得啃!第三十三章 巴海闻讯第一百五十章 定远作战(外篇)第一百零五章 征服之血(四)第八十六章 兔儿岭之战(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九)第三十二章 狗眼看人低第二百二十章 七杀碑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临城下(七)第一百九十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一)第二百零一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二十二)第八章 尚阳堡暴动(一)第四十八章 事到临头 明哲保身第七十六章 奇袭北京(七)第二百四十六章 南下劫粮(十三)第五十一章 刀枪不入(下)第九十三章 水晶之夜(六)第四十六章 夺取瑷珲城(中)第三十二章 好汉饶命!第一百九十四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屠刀下的归附第一百九十四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七)第一百零四章 征服之血(三)第三章 宁古塔第三十六章 城下之盟(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黄羊野人(下)第二十二章 熟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下劫粮(一)第九章 清算汉奸(二)第三十三章 巴海闻讯第五十九章 明掘永陵(下)第三十五章 城下之盟(中)第五十一章 为朝廷分忧第五十四章 何去何从第一百八十七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八)第七十四章 林娜(求收藏)第八十八章 水晶之夜(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额尔古纳城破第六十六章 杀俘第九十章 强征扩军(一)第三十九章 南征祭旗第七十八章 奇袭北京(九)第八章 血肉父母所赐 衣冠祖上所承第四十章 尼布楚援军的覆没第九章 加速同化第四十六章 北迁第二百零九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三十)第一百五十章 定远作战(外篇)第七章 南怀仁、火炮第九章 尚阳堡暴动(二)第十章 伪都盛京第二十四章 尽屠 不封刀(中)第三十四章 城下之盟(上)第二十一章 我们是关宁军!第七十五章 奇袭北京(六)第二十四章 尽屠 不封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