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焚书坑儒(中)

淡淡一句话,却满是杀意,袁世杰知道摄政王这不是在询问自己能不能杀,而是告诉自己他已经决定杀掉这些人了。

在国子监诛众生,古往今来还是头一遭,谁要做了,可是要留下千古骂名的!

袁世杰虽有投机从龙之心,但让他附和这等在青史留下骂名之事,他还是不敢的,权势固然重要,但这身后之名可不能不顾。要是关宁军真能成事,这杀儒之骂名肯定落不到他赵强头上,多半那些刀笔吏要把帐算在自己头上;若是关宁军不能成事,自己还是跑不了,日后下场恐怕比关宁成事还要凄惨。

成也不好,败也不好,袁世杰迟疑万分,心中害怕,但又不敢劝阻,只好在心中叹口气,低声说了句“王爷请三思!”尔后便不再言语。

“王…”

张玉书张了张嘴,想开口劝阻,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目光复杂的望了眼那些正激动着的士子们,微微摇了摇头,如袁世杰般也是暗叹口气,都是不敢劝阻。他二人不说话,其余的官员自然都不敢吭声,他们实在是害怕眼前这位摄政王,那后海里埋的十几万尸体可是让他们着实领教了一回什么是暴君,什么是屠夫,体验了一回史书中所描绘的那等暴虐之举。

以前光在书中看到,还不觉怎么,但真正亲眼见了,哪里能不害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这些监生们不上道,自己找死,那就怪不了别人。你们把脑袋读坏了是你们的事,跟我们可没关系。要怪就怪你们生错朝代,偿是生在大宋年间,或许还不会有事,但生在现今,也只好埋怨一句投错胎了吧。

赵强注意到了袁张二人欲言又止,知道他们不同意自己杀人之举,但却惧于自己杀人之威,不敢劝阻。这就好比当年董卓在长安城滥杀一气而百官无不胆寒,无人敢说一般。

想到自己在这些人眼中如屠夫般形象,赵强心中也不是滋味,时事压人,在此刻他想不到比杀人立威更好的办法了。满清入主中原已数十年,三藩又定,台湾也平,天下基本一统,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已经十分牢固,而自己只不过插了冷空,以暗箭伤人而致人于一时,但强大的对手只要稍得喘息,自己就要陷入百劫不复之地,故此时便应行常人所不能,以绝对的暴力控制所能控制的一切。若不如此,利于自己的优势将不复再存。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可是一条为各国奉行的真理。现在政权还没完全掌握,士子们要闹事,当然不能让他们闹,更何况是一群已经不知祖宗的酸丁呢。

不肯为自己所用,就当杀了,如杀周培公、陈梦雷等人一般。骨头硬得有,骨头软得却也有很多,只要杀了那些骨头硬的,利用那些骨头软的来控制局面,再施以安抚之策,天下读书人未必都是死心眼,总会来投的。

念及于此,赵强便不愿与袁张等人多说什么,挥手叫来从来国子监后就一直提心吊胆领着一帮司业、监丞立在后面的祭酒陆辅,问他:“陆辅,监里一共有多少士子在读?”

听到摄政王叫自己,国子监祭酒陆辅先是突了一下,尔后忙上前恭声道:“回王爷话,本监共有生员一千一百四十人,内中除高丽、逞逻、交趾等属国生员及百多名捐监外,便都是京师直隶及各省生员了。”他是国子监的祭酒,类似赵强后世时的中央党校副校长,对于校内的学生情况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不需多想,便能一一说出来。

“噢,监中还有高丽等属国生员?”

听说还有朝鲜和越南的学生在满清的国子监就读,赵强不由来了兴趣,问陆辅:“高丽、交趾等国学生现在何处?”

“各属国生员向不与我国事,他…他们…”陆辅指了指那些还在哭闹的生员,小心翼翼道:“这些生员不遵王命在此闹事之时,高丽等国生员并未随他们一起,现各在学堂听候。”

清国的学生闹事,朝鲜与越南等国学生自然不会参与,恐怕多半还会幸灾乐祸,持看热闹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中原王朝再乱,总不会有他们什么事,更何况朝鲜与越南这些国家在清初还是一心向明的,对于满清的好感未必能有多少。只怕这会那些外国留学生们心眼已经活泛起来,寻思是不是和关宁军攀上线,探一探情况,好向国内发回情报呢。

这些外国留学生们得好好的联络一番,等解决掉康熙后,如果朝鲜、交趾这些属国能够承认关宁军政权的合法性,那无疑对天下人是有极大憾动的,有利于北方稳定后南下的战事。想到这里,赵强微一点头,把这事又放下,继续问陆辅:“那些捐监生员们也多在此中了?”他说的此中是问陆辅那些捐生们是不是也和这些生员们一样,全聚在这太学门了。

“那倒没有。”

陆辅抬头看了一眼赵强,见王爷也正看着自己,忙迅速低下头,小心翼翼续道:“本监所谓捐监,大多是各省富家子弟,他们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一种,待学满后,大多各有出路,倒与大多生员不同。平日里也不大与生员们合在一起,大都各有圈子。”

“嗯,如此甚好。”

朝前迈了两步,扫视了一眼还在嚎哭的生员们,赵强似有所悟,回首问陆辅:“本王军务在身,今日来国子监本为使众生有所事事,不想他们却不领本王好意,心中只念鞑子之好,而不思自身血脉,使本王觉得十分可耻,当真是可恨又可笑而又可悲...陆辅,你是国子监的祭酒,这些人都是你的学生,本王且问你,你认为本王该如何办是好?”

“这…”

陆辅闻言一怔,犹豫不决,看摄政王脸色,知道他已是动怒,只怕今日这些监生们没有好果子吃。对这些不肯听话的生员,陆辅也是恼他们,若是他们真的是忠于大清,为何在关宁入城之时不与关宁军拼个渔死网破,玉石俱焚,反而在人家占了京城好些日子才突然闹起事了,这不是存心让他这祭酒难堪吗!现在可好,王爷生气了,问自己如何处置,自己又能怎么说?

“嗯?”见陆辅犹豫,赵强冷哼一声,却不说话,只看着他。

这一冷哼可把陆辅吓坏了,“扑通”就跪倒在地,颤声道:“腐儒焉知国事!臣以为王爷不必有仁慈之心,这些人心念满洲,要做他大清的忠臣义士,咱们也不必拦着,随他们愿好了。”

“你是说本王应该杀了他们?”

“是,王爷应该行霹雳手段,快刀斩乱麻,重律处戒这些心怀异族的生员,以示朝纲!”陆辅说得很坚决,相当的坚决。

“你们认为呢?”

监丞刘泰,司业孙德全没等赵强一一询问,就一起跪了下来,不约而同道:“悉听王爷处置,臣等不敢有异!”

“既然你们都认为该杀,本王自当从众...”视线从刘孙等人脸上收回,赵强便轻摆了摆手,顿时有侍卫上前听令。

“叫人把这太学门广场掀开,就地掘坑,使人问众生,有愿听命的活,不愿听命的坑埋。”

另又吩咐:“传令各部院衙门、各师团,即刻起遍搜城中,但有清修各书一律收缴,集于孔庙、翰林院焚毁。但有藏收不交者,以谋逆罪杀之。并告城内百姓,许相互揭发私藏禁书,责顺天府详细办理。”

“另调精于满文官兵,清宗人府、内务府、皇宫大内、各王公府邸,凡有满洲文字书藉,一律收缴统一焚毁,自今日起,京内不得见满人,满文、不得听满语、凡与满洲相关不问习俗、风化,皆予以禁毁。不遵者,杀。”

第七十九章 奇袭北京(十)第五十五章 雅克萨大屠杀(六)第一百九十九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二十)第五十八章 焚书坑儒(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南下劫粮(五)第三十八章 好一群汉子第六十章 威逼利诱第十五章 火器司与制造局第三十八章 清原保卫战(十五)第二百五十七章 儿女情长第一章 彭虎反正第二十章 丧尽天良(中)第五十一章 雅克萨大屠杀(二)第一百零八章 征服之血(七)第九章 加速同化发稿费了,请假一天第九章 营盘(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清原保卫战(十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九)第二百三十二章 尼布楚口信第六十三章 御驾亲征(上)第七章 满人不降者,照此办理第二百二十八章 防寒保暖第六十二章 南下!南下!第三十五章 书房第八十一章 血色京城(二)第五十四章 何去何从第十三章 贼眉鼠眼第二十一章 视察后卫师团第五十二章 恶战(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定远作战(二十九)第二十二章 杀尔如杀鸡!第一百五十七章 巴尔虎惨案第十三章 党务礼(求收藏)第九十章 水晶之夜(三)第五十章 满洲宗室第十五章 尚阳堡暴动(八)第二百一十五章 二百零九颗脑袋第四章 虚惊一场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口统计第五十五章 雅克萨大屠杀(六)第五十四章 保定屠官(下)第二十章 屠杀是会传染的第四十三章 清原保卫战(二十)第四十四章 渡江第十四章 尚阳堡暴动(七)第四节 跳江逃跑第九十二章 强征扩军(三)第六十二章 南下!南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兵临城下(五)第八十六章 血色京城(七)第四十四章 渡江第四十二章 清原保卫战(十九)第二章 诈取瑷珲城第十四章 狗是我杀的第八十七章 兔儿岭之战(三)第四十六章 北迁第五十一章 刀枪不入(下)第五十章 杀降第四十三章 进攻雅克萨(三)第一百零八章 征服之血(七)第八十七章 血色京城(八)第五十二章 正红旗副参领第九章 加速同化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静的尼布楚第二百一十六章 炸毁城墙(下)第二十九章 刑犯第三章 不冷不热第五十三章 保定屠官(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黄羊野人(中)第一百零八章 征服之血(七)第三十二章 狗眼看人低第四十九章 应战(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八章 定远作战(十二)第二十六章 清原保卫战(四)第二十六章 幸存者回忆录第二百五十五章 预备役师团第十六章 朝鲜公主(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留辫不留头第十九章 兵进宁古塔第二十一章 视察后卫师团第四十五章 演练第三十四章 清原保卫战(十二)第四十三章 鸟铳第八十八章 水晶之夜(一)第三十六章 城下之盟(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两银子一次第四十三章 进攻雅克萨(三)第三十五章 灭绝的理论支撑(外篇)第七十六章 阴魂不散的黄三第五章 重围第五十七章 人竞相食 大势已去(上)第九十一章 水晶之夜(四)第七十一章 留辫不留头第一百三十四章 定远作战(八)第十一章 尚阳堡暴动(四)第六十八章 护卫第十七章 捉拿叛党第九章 尚阳堡暴动(二)第六十四章 关宁军暴行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