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林婉儿舌战群儒

(今天突然接到桔子责编的上架通知,心情有些激动,扳着老公的肩膀将他摇的七荤八素,《恶女》也快四十万字,兰英加油!)

那文人又是一声冷哼,下巴微抬,语气不屑的说道:“小女子一枚而已,何足挂齿。”

林婉儿一笑,回击道:“你妈的,你妈也是女人呢。”不在现场很难体会林婉儿这句话的语气,前半句三个字的语调一直向下掉,直到谷底,充分展现了林婉儿对于眼前文人的感官,后半句是一个上升过程,特别是一个“呢”字,还蕴含着些许同为女人的得意。

其实这种骂人的方式是赵乾交给林婉儿的,按照赵乾的说法是“你妈的”实际上是个语气助词,一降一升才是重点,正是在这一升一降之间,尽显风-流。当时林婉儿很不屑,如今用起来却轻车熟路,可见为了诸阁一行,林婉儿私下也是做了不少功课的。

但是这句话落入众人耳朵中,无异于晴天霹雳,各个脸色异常,铁青中透漏着淡淡的红晕,像是……猴屁股?

林婉儿咳嗽一声,提了提身前裙摆,向前走了一步,开口问道:“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对面文人没有答话,林婉儿说的其实挺对的,那个人不是亲娘生的,谁家的亲娘不是女人啊。

不过读书人毕竟是读书人,思维活泛,那个被林婉儿将了一军的文人反应很迅速,破口大骂道:“满嘴污言秽语,胡搅蛮缠,有辱斯文。果真是南边来的南蛮子,未有教化,冥顽不灵。”

那文人名为张绣,原名张秀,年纪颇大,两鬓有些许白发,不论在学问上,还是在为人处世上,一直以诸葛正我马首是瞻,被人笑称为“诸葛门下走狗”。张绣听罢,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曾以一篇借古伤今的七言律诗入了小文榜,律诗颈联寥寥十四字,利用通假和互文,竟写了二十四种景象,皇帝陛下评这首律诗为“绣出了锦绣山河”,于是张秀便借着陛下的评价改名为张绣。今天林婉儿入诸阁,张绣第一个站出来充当马前卒,为诸葛先生出一口恶气。

张绣觉得自己用词已经很犀利了,但是落入林婉儿的耳朵中却不疼不痒,完全没有杀伤力。

林婉儿看着张绣,很夸张的只张嘴不出声骂了三个字“你妈的”。

张绣也算是有头有脸的文化人,何时受到过如此轻视,只觉得一股怒火从脚底板涌起,经过五脏六腑,七经八络,达到脑门,眼前景物天旋地转。

林婉儿轻轻“切”了一声,这群读书人真是架子大、脸皮薄,整日自以为是,孤芳自赏,但是吵起架来可能连宝玉和玉宝的水平都没有。

此时,一直沉默不言、稳坐钓鱼台的诸葛正我站起身来,摇摇一招手,就有下人将桌椅搬到林婉儿面前,开口说道:“老夫早就听说澶州林婉儿伶牙俐齿,才情出众,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林婉儿在心里又问候了诸葛正我的母亲一遍,明明前几天刚刚见过,还说这么冠冕堂皇的话,真实虚伪。但是林婉儿并没有将此时的心情表露在脸上,而是点头示意,款款坐下。

“诸葛门下走狗”的张绣站起身来,对着诸葛正我行弟子礼,开口说道:“诸葛先生,德才兼备,一手妙笔丹青闻名天下,左手行书,右手狂草,就连当今陛下也是赞不绝口。即使那行书天下第一的王书圣,在诸葛先生面前也曾言:余行书远超天下他人,唯独羞愧在诸葛先生之前。而且诸葛先生桃李天下,像是那上京城有名的才女陈诺诺就是诸葛先生亲手**出来的。今日趁着诸阁建成,我等济南读书人齐聚一堂,一来祝贺诸葛先生,而来也趁着如此时节,为诸阁写一篇序言,算是博个好的彩头。”

众位文人皆是纷纷点头称是。

只有林婉儿身后的杨二喜皱着眉头,听了半天张绣的话语,也没听明白,又是德才兼备,又是妙笔丹青,叽里咕噜一大通成语,鬼才能听的明白。杨二喜侧脸看了看身旁身形如剑的李慕白,低声问道:“嘿,老白,你听明白了吗?”平日里,杨二喜以“老白”称呼李慕白,林婉儿曾经提醒过杨二喜,李慕白是高手,你惹急了他,小心自己的脑袋,杨二喜梗着脑袋说,我才不怕呢。

李慕白没有侧脸,眼睛依旧看着前方,低声回答道:“在下……根本就没听。”

林婉儿听着两人窃窃私语,觉得好玩,还是青竹姐厉害,弄了这么两个活宝跟着来,若是古力等人跟着来,肯定站在身后一言不发,笔直的从头站到尾。当然,如果是赵乾来了,肯定是另一番情景,可能这时候脸张绣的鼻子都气歪了吧。

诸葛正我听到张绣的溢美之词,笑着摆摆手,说道:“张绣言重了,老夫一生做学问,不惑年龄之前,觉得儒家学问最深,那时名字为诸葛崇儒,但是过了不惑之年,方才觉得儒家学问禁锢了人心,转而推崇‘自由’的黄老之道,那时名字为诸葛逍遥,后来又觉得黄老之道太过狭隘,说什么‘人之初,性本恶’,实乃让老夫痛恨至极,到了花甲年岁,方才幡然醒悟,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是一家之言,老夫何不自创门派,所以改名诸葛正我。”

众人听了又是纷纷点头,不少人竖起了大母手指,赞叹诸葛先生的学问之深,不但已经掌握了儒家和道家的学问,还要自创门派,开门立宗。

林婉儿却再也忍不住了,一声嗤笑,冷哼一声,伸手拢了拢额头前的头发,不用正眼去看诸葛正我。

张绣又站出身来,冲着林婉儿喊道:“林婉儿,你目无尊长,诸葛先生博闻强识,你难道不服?”

若是林婉儿没有看到山西难民的惨状,可能不会嗤笑冷哼,反而会津津有味的嗑着瓜子,听这群读书人吹吹牛,但是山西难民吃不饱、穿不暖,而这群读书人却在这里吟诗作赋,听曲品酒,林婉儿肚子里有一团火气,不吐不快:“婉儿不懂学问,但是知晓这做学问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像是那儒家学说已经百年有余,不知多少贤者为其完善修订,自是有其独特之处,开宗立派一事岂是一人能够完成的,若真是有这种事情发生,婉儿想也肯定是那种不出世的天才,一生穷首皓经,埋于书籍之中。”林婉儿的言下之意是诸葛正我还不是那种能开山立宗的天才,起码在林婉儿严重还不是。

张绣听到这话比自己受了侮辱还要气氛,指着林婉儿责骂道:“小小女子口出狂言,诸葛先生气量宽阔,不与你计较罢了,但是我济南文人是有风骨了,定要和你说个分明。”

“哼,说个分明?”林婉儿小手重重砸在桌子上,说道:“那么便说个分明,读书人应该心怀天下安危,体谅民间疾苦,但是你们这群自称读书人的人,眼看山西难民进城无温饱,饿殍遍野,不管不顾,这也算是读书人,我看良心都被狗狼吃了。”

张绣双手颤颤巍巍,气恼的须发皆张,好像一口气喘不过来,便要晕了过去。

一面色如玉,举止优雅的文士站起身来,接话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等济南文人只需管好济南民众即可,无序越俎代庖,坏了规矩。若是如婉儿姑娘所言,读书人要管天下事,那岂不天下大乱了嘛。”

“胡搅蛮缠,天下人管天下事,有气骨之人比应该以天下兴旺为己任,婉儿不信世间多些爱管闲事的读书人真会坏了规矩。”林婉儿双眼直视面前的文士,嘲笑一声,说道:“我还以为是哪位先贤,原来是刘成先生,因为喜爱竹子,便命人从江南运竹,花费不菲,都说竹有气节,宁折不弯,竹子周围还种了不少芦苇,婉儿虽然没见过,但是也能想象得到此间的风情。可是刘先生可知道这世间最没有骨气的便是芦苇、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群文人皆是甩袖气愤,骂林婉儿不知好歹,只有济南府尹陈和面露尴尬之色,微微低头。

一头戴纶巾的文人打开折扇,轻轻摇了摇,摇头说道:“婉儿姑娘说的在理,但是文人应该有文人情怀,文人何以为文人,因为文人以写文章、写情怀、做学问为主,若是整日接济天下,以天下为怀,怎么能写出锦绣文章?”

林婉儿也站起身来,将双手背到身后,摇摇头,说道:“婉儿不知心怀天下的文人能不能做出好的文章,但是婉儿知晓文人不心怀天下不配叫作文人。”

诸葛正我点头起身,脸上带着笑意反问道:“按照婉儿姑娘所言,岂不是天下文人都不配叫文人?那么天下文人又将置于何地呢?“

林婉儿哈哈一笑,竟然用这种问题反驳,开口说道:“诸葛先生这话说的过了,天下当然有真正的文人、读书人,像是那工部侍郎宋应星写《天工开物》,将手工、水利描写详细,造福一方人民,翰林学士沈括著述《梦溪笔谈》,说开垦良田方法,写胆水炼铜之法,研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礼部尚书杨轩写《外训》,普及教育,教未开化、方外之人读书识字,兵部侍郎顾建堂著书《天下地理杂谈》,详细描述了天下州郡驻兵防线,特别是北方对抗匈奴的梁辽防线,综合一线,铜墙铁壁,为中原抵抗匈奴十余载。这群读书人虽然不能写出辞藻华丽的佳篇,但是一心装着天下,为民造福,婉儿佩服。”

林婉儿所说的几人在大魏国并不出名,远没有上了小文榜的众人来的更为家喻户晓,可能这群人自己都觉得不如能写出好文章的文人,但是在林婉儿心中却认为这群人才配得上读书人的称呼。

诸葛正我也动了真气,说道:“婉儿姑娘所言之人,不过是水利、工商、农桑的细致末尾之道,哪能和文人相比较,无异于沙粒和皓月争辉,侮辱了天下文人。”

林婉儿毫不退让,反驳道:“衣食住行是需求根本,文章学问是井上添花,试问若无衣食,文人如何能挥毫泼墨,若无水利,田地如何灌溉,粮食如何丰收。”

诸葛正我打断林婉儿话语,责问道:“谬论,反若是手脚健全之人农桑水利皆能胜任,但是文人读书人才是天下繁荣的春风细雨,自是应该好好保护。古语云:君为重,社稷次之,民为轻。贱民之命怎能够和天下读书人相提并论。”

林婉儿呸了一声,说道:“诸葛先生话语更是无稽之谈,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皇帝尚且在民之后,你们这群读书人更应该靠后。”

“大胆林婉儿,竟然敢将陛下放于贱民之后。”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王皇帝,江山社稷是舟,天下百姓就是水,养育天下的是民众,能使天下繁荣的也只能是民众。”林婉儿话语一转,字字如刀,句句似箭,说道:“但是你们这群人,头顶着文人称呼,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全然不把百姓放在眼里,骄奢淫逸,整日做些酸腐腥臭的无聊文章,还能津津有味的回头品味一番,却不知道让他人读起来恶心作呕。大魏国有你们这群所谓的文人真是丢了大魏国的脸。”

群情激奋,济南的读书人终于忍不住,讨骂之声此起彼伏。诸葛正我也是脸色铁青,重重一挥手,文人瞬间安静。

林婉儿又是一声冷哼,说道:“你们今天来不就是想和我林婉儿撕破了脸皮,好好羞辱我一番吗。既然想羞辱他人,也应该做好的被羞辱的准备,婆婆妈妈、唧唧歪歪算是什么男人。”

诸葛正我开口道:“既然婉儿姑娘小瞧我济南文人,那么敢不敢下笔写一写,看看你口中所言的‘酸腐腥臭’的文章是不是很好写?”

林婉儿伸手指了指前面众人,说道:“狐狸尾巴漏出来了吧,不就是想逼迫我写文章嘛,然后极力诋毁,怪不得陈诺诺不愿意继续认你诸葛正我为师,原来是嫌弃你度量小,自己丢不起这人啊。”

诸葛正我像是被人戳中了心中隐疾,双手颤颤巍巍,嘴唇哆哆嗦嗦,双手指着林婉儿,却说不出话来。

林婉儿接着说道:“写篇文章有何难,若是在座诸位有一人说我林婉儿所作文章不好,挑出一丝瑕疵,婉儿自此不再作诗写赋。”

“狂妄!”

“自大!”

“自以为是!”

“夸夸其谈!”

……

林婉儿不为所动,迎着众人的目光,轻踱了几步,开口诵道。

第180章 一次悠闲的离家出走第48章 你奶奶个腿第133章 伤离别第107章 我去上京,你去王庭(4)第109章 你的笑脸圆满我的剑心第84章 无题(1)第43章 带着三个大人玩,你一定很累心吧第145章 平静下的波澜壮阔(1)第189章 女人的宴会(1)第91章 死在星光下(4)第59章 谁说要娶她过门了第152章 活该讨不到媳妇第64章 背后一阵风第7章 御书房内见海棠(上)第171章 陈诺诺的惊天大秘密第123章 一碗酒,晚了好多年第1章 且行且珍惜第116章 两字歌第74章 赵乾找林婉儿有事第145章 洗脑?我再给你洗回来第38章 大将军一人战天下(2)第140章 插队还嚣张第78章 韩府故事惊奇(3)第156章 大开杀戒第127章 逃出生天第64章 背后一阵风第26章 有本事你也作一首第125章 当年襄樊也极美第88章 一剑碰眉心第95章 二哥,老三第134章 南边,怎么样了?第92章 家宴(2)第7章 陈笑笑的信第72章 长虹贯日第67章 何为治国之法第124章 王氏的幸福生活第105章 大魏祥符八年春第139章 请你们成全第173章 穿越的科学解释(2)第142章 有没有想过香菜的感受?第34章 《石头记》出版(4)第8章 御书房内见海棠(下)第58章 京城有大事第166章 一下,一下,又一下,第112章 三皇子真惨第162章 一个埋汰,一个赞扬第7章 御书房内见海棠(上)第97章 清明时节(1)第86章 绝代双骄第84章 无题(1)第58章 北陈南林第24章 不过死透的下场第44章 万寿节(8)第27章 留恋上京,却去西凉第33章 西施也不及万分一第32章 入凉起龙卷第67章 玲珑人配玲珑人第14章 雨天,床上多了一病人第62章 沏了一杯蜜糖水第5章 在清晨时分离开第65章 激怒你第64章 此话最伤人第65章 国子监讲学第12章 高手李慕白(6)第103章 兄弟第103章 卓实可爱第15章 镇北军南下(2)第125章 飞来一个茶壶第30章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第91章 又到清明时节(3)第34章 复姓夏侯第151章 平静下的波澜壮阔(7)第80章 极北之地观沧海(4)第98章 清明时节(2)第27章 天下高手,皆到上京城(1)第11章 连续回马枪第31章 天下高手,皆到上京城(5)第66章 大师和先生第146章 李慕白的灵机一动第64章 背后一阵风第60章 多吃点,存力气撮合人第11章 皇后第54章 可不敢再凶巴巴的了第61章 忘记了一个人第101章 他从上京城离去第151章 平静下的波澜壮阔(7)第106章 子不语怪力乱神第104章 哦,我终于又失去了你第76章 累赘第18章 林婉儿舌战群儒第96章 阳光小少年第168章 找个梯子爬上去第21章 书生从街头款款而来第78章 极北之地观沧海(2)第125章 当年襄樊也极美第52章 起风了第140章 林婉儿的救赎第17章 灶台之下有《西厢》第34章 银簪灭龙卷,西凉铁浮屠第11章 连续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