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御书房内见海棠(上)

林思哲的小命保住了,王定远一颗悬着的心算是落了下来,心中打定主意要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也不等林思哲完全清醒过来,对着众人拱手告别,掀开帘子,一提长衫出了画舫船,快步走出画舫街,坐上马车,督促马夫快点,快点,再快点。

澶州知州大人王启年是大魏四年科举中的举人,被朝廷分配到澶州做知州。王启年严以律己、为人刚毅,做事雷厉风行,但是绝对不迂腐刻板,比如对待富人和穷人官司的问题上,只要不是人命关天,有违道义,王启年会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偏向于富人,为什么?因为富人能够给朝廷带来税收银钱,税收银钱可以治理大坝,造福一方。而穷人呢,会向朝廷伸手要救济钱。

此外,王启年在教育子嗣方面是出了名的严格,虽然王家只有王定远一个子嗣,但是打骂也是经常的事情。

马车到了知州府,王定远快步下了马车,慌慌张张的准备敲门叫醒门房,但是当双手离着房门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停下手来,扭了一个头,向知州府的后门走去,因为心中实在害怕被父亲逮个正着,准备从后门进去。

王定远偷偷从后门摸进知州府,只要再神不知鬼不觉的走过父亲的书房,就算万事大吉了。王定远踮着脚尖,猫着腰准备从王启年的窗子下混过去。

王启年的书房内,灯光闪闪,知州大人坐在书桌前,时不时伸手捋捋胡须,时不时持笔书写一番。

知州大人的身影从房间内投射出来,看在王定远的眼中比之洪水猛兽还要的凌厉几分。

就在王定远马上就要逃出生天,顺利蒙混过关的时候,王启年威严的声音从书房内传出来:“站住。”

王定远一阵龇牙咧嘴,但是马上摆正态度,微微弯腰,对着窗子前的身影深深作了一揖,然后正色正声的说道:“父亲大人。”

王启年冷哼一声,语气不善的问道:“这么晚回府,去什么地方了?”

王定远心思急转,小心翼翼的回禀道:“和同窗好友切磋诗词去了,一时忘了时间,还望父亲恕罪。”

听到“切磋诗词”几个字,王启年突然被气笑了,心想就几个娃娃还能做出什么诗词,嘴上说道:“就你们几个还做诗词?这理由太过荒唐,传出去是要贻笑大方的。以后不准晚归,今天就算了,年轻人偶尔荒唐一下也可,去吧。”

王定远心里长长呼出一口气,说一声“谢过父亲”,准备转身离开。

父子俩隔着一个窗子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但是王定远却连背后的衣衫都湿透了。

王启年好像想起什么事情,突然间说道:“站住。”

王定远心里那是苦啊,苦得都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刚刚转过的身子再扭过来,小声问道:“父亲,还有事?”

王启年开口说道:“既然是作诗词,那就读几首说来听听。为父品品你们这帮小孩能做出什么诗词。”

王定远心里更苦了,这次是苦的都已经哭出来了,但是定定心神,想了想画舫船上的几首诗词,小心翼翼的诵读出来。

这不读还好,越读,书房内的王启年越是气愤,连捋胡须的力道也不近加大了几分。

站在外面的王定远都能看到父亲大人呼出的气息将烛火打得左右摇摆。

王启年忍不住大骂道:“狗屁东西,左右不通,上下不通,无异于牛嚼牡丹,焚琴煮鹤。”

王定远心里苦,这次是苦的连哭都哭不出来了。

“胡闹台,胡闹台。”

王启年将自己平时的口头禅都用上了,王定远心里明白父亲这是真的生气了。

“进来!”王启年喝道。

王定远心里苦,这次是苦的连怎么哭都忘了,小腿肚子打着颤,扶着房门进了书房,然后站在书桌前面,脑袋压得低低的。

王启年上下大量一番,看着自己儿子这个样子,恨铁不成钢,更是恼怒,快步走向前去。

王定远以为父亲要动手,慌忙举起胳膊准备抵挡一二。

王启年冷哼一声,看到王定远手中好像攥着一团纸张,伸手拿了过来,冷冷的问道:“这是什么?”

王定远知道自己失态,但是更没想到自己在画舫船上太过紧张,不知道什么时候将林婉儿做的诗词拿了回来,一路上竟然没有注意手里一直攥着一张纸,说道:“做的诗词。”

王启年将纸张展开,趁着烛火灯光。

“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遍读完,王启年心中大惊,虽然只有六句,了了三十三个字,但是这小令写法别致,曲折委婉,层层转折,步步深入,意境层层叠进,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委曲精工,含蓄无穷尽。

再读一遍,王启年心中更为惊讶,心思百转,能写出此等诗词的人必定大才,当然也不信自己儿子的那群狐朋狗友有这份能耐,问道:“这首小令是谁所写?”

王定远哪里敢隐瞒,老老实实的回道:“林家的林婉儿。”

“林婉儿,林婉儿?!”王启年仔细思考,突然想起几年前在林家那场大火被救起来的林家大小姐林婉儿,下意识的去捋胡须,然后想起林婉儿当时撤拉自己胡须的光景,脸色变得极为精彩,吩咐儿子下去。

王定远走出书房,颤抖着双手扶住柱子,终于躲过一劫,这林婉儿好像还救了我一命。

书房内的王启年将那首小令又读了几遍,越读越是觉得欢喜,最后重重叹了一口气,这首小令也是了却心中一桩心事。

大魏以武力建国,但不以武力治国,当今陛下励精图治,极为重视科举考试,此外,还有多种措施推举贤士。比如大魏每个季度一次的举国文章小评就是其中一项,所谓的文章小评,就是大魏七道十八州七十二郡每个季度都要向上京城交纳两到三篇文章,然后由翰林院的大学士评论,推举出十篇前十名,作为“小文榜”排名,昭告天下,等到年末再将每个季度推举出的十篇文章论资排辈,作为“大文榜”排名。文章题材不限,长短不限,能入榜者只要的家世净白就能入仕当官。当今陛下喜诗词,擅歌赋,曾以一句“气吞山河,胸纳宙宇”成为大文榜的榜首,当朝陈大学士的独女陈诺诺曾经以一首小令入“小文榜”便被陛下赐婚三皇子,成为一段佳话,其中一句“人到黄昏思念瘦,停笔听风愁也轻”更是被太后赞为“亘古说思愁第一句”,可见大魏对文榜的看重,凡是能入榜的皆是一方读书人的楷模。

但是澶州多商人,重利不重文,王启年虽然是科举出身,但是对澶州的“习惯”也是无可奈何,每个季度很难向朝廷的推举出一两篇文章,所以文评榜多年,澶州还没能出一篇能上文评榜的文章,连小文榜都没有,这让知州大人好生难堪,每次和同僚聊天,总有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有几次为了凑篇数,知州大人不得不亲自上阵,但是整日繁忙,哪有心情静下来写文章,哪能写出锦绣文章。

王启年自是有鉴赏水平和能力的,今天好不容易逮到一篇佳作,林婉儿做的这首小令说不定能扫澶州几年阴霾。想到此处,王启年心中欢愉,想着明早便让人将这篇小令送往上京城。

再读几遍,王启年改了主意,马上就将这首小令送往上京。

这首小令如同插上了翅膀,从澶州出发,一路向北,越过高山大河,最后到了那座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王定远的苦和哭,咂摸了很长时间,层层递进,有味道,我醉了。还有这也是俺当年对当老师的父亲感觉!)

第139章 磕头不过头点地第66章 活泼欢脱的越狱第56章 在你耳边喃喃自语第999章 吵架第15章 陈诺诺的小聪明第31章 深夜有人入营帐第111章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的前生今世故事第50章 今生今世的经过第51章 皇宫一战第32章 《石头记》出版(2)第52章 起风了第72章 我不要练剑,我要读书第35章 镇北龙雪骑,成平司马尺第1章 大魏祥符七年冬第55章 和你**的日子第90章 伟大生活源于生生不息的折腾第76章 认错人了第146章 平静下的波澜壮阔(2)第90章 又到清明时节(2)第102章 送你回去第35章 怪现象见怪不怪第112章 两场战第127章 逃出生天第109章 你的笑脸圆满我的剑心第28章 《西厢记》面世第57章 动荡第67章 何为治国之法第19章 老五回家的路第93章 他在笑,在狞笑第104章 哦,我终于又失去了你第139章 磕头不过头点地第35章 二皇子所做的事情第134章 南边,怎么样了?第190章 女人的宴会(2)第105章 大魏祥符八年春第5章 眼泪止不住又流了下来第98章 清明时节(2)第109章 你的笑脸圆满我的剑心第170章 大风,大雨,漫天惊雷(2)第64章 长桥之上面对面第150章 含糖量极高的一声呼唤第21章 心中已有喜欢的人第73章 当年故事另一半(2)第29章 终于去西凉第166章 一下,一下,又一下,第100章 那时便密谋第136章 生活真是艰辛啊第125章 飞来一个茶壶第28章 天下高手,皆到上京城(2)第132章 两件事让人恼火第110章 穿越前电视中常演的场景第94章 有点挤第146章 李慕白的灵机一动第17章 镇北军南下(4)第的056章 林家大灾难第30章 文学再加工第68章 场间有呼噜声此起彼伏第56章 在你耳边喃喃自语第96章 欧阳小兰第124章 有黑衣入院第135章 两杯酒第77章 解开你的马尾辫第92章 家宴(2)第153章 平静下的波涛汹涌(9)第74章 百丈澜干,霹雳弦惊第68章 巨型刺绣第97章 清明时节(1)第25章 陈笑笑怀孕的连锁反应第16章 送你几件礼物第23章 自己的女人自己救第74章 蜀山内部事务第119章 两师弟第30章 文学再加工第139章 磕头不过头点地第70章 皇子师第102章 好美第94章 有点挤第139章 磕头不过头点地第57章 动荡第142章 放不下,舍不得,得不到第47章 那青衫飘飘第169章 有钱之后的愿望第57章 宋端午的彪悍人生第9章 浮夸之处见真章第45章 前生前世的故事(1)第59章 陈诺诺的秘密第80章 雪拥关事变(1)第107章 义父,司马有话问您第10章 公堂之上诉凄苦第128章 相互制气第19章 《西厢记》暗藏杀机(1)第165章 我要改过从新第155章 平静下的波澜壮阔(11)第70章 杀人和打人都是不好的第89章 鬼气森然第149章 谢谢第18章 镇北军南下(5)第44章 你死了,我便无敌第52章 与村里无赖讲道理第170章 陈诺诺拜访林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