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这个嘛。我刚才也说了,李某的买卖是越做越大,所以大家倒也不拘做什么事,这主要看大家的兴趣与特长了,比如说我就知道周兄对农桑十分的在行,我希望能请周兄能在这方面助我一臂之力。”

“周家世代耕读传家,不才对如何摆弄土地倒的确有些心得,可是不知道大人怎么会和庄稼打交道呢?”

“这个,目前咱的买卖的确还没有涉足农业,不过富贵军的根基在苏北,可是苏北的农业发展的并不太好,大军根植于此,多少让我有些不放心,将来很可能需要屯田,还要请先生多多指教。”

“这个不敢当,光卓也只是从小务过农,养成了习惯,没事就喜欢琢磨个这些事,可是种地这种事情又怎么敢在大人面前卖弄。”

“我李富贵入了色目教,在色目人那里我什么都没学到,就是学会了什么叫务实,这种地说起来好像没什么了不起,不过要是真的想种好了,那也不容易,你们信不信一个人要是把地种好了能种上一百亩地。”李富贵说的高兴,开始随口把自己对于农业的认识悄悄的带出来了。

几乎所有的人对李富贵的说法都不以为然,可是大人发话,小人们是绝对不敢反驳的,不过有几个人因为修行不够脸上还是露出了一点,李富贵接着说道:”你们不信?就不说远了,英吉利你们知道吗,在他们国家就有很多人能种上一百亩地。”

“不知在英吉利他们都种什么庄稼,竟然如此好摆弄?”

“种草。”

众人互相对视,这个答案让他们怀疑这位李大人对农业究竟有多深的了解,说不定他连红薯和松鼠都分不清。

“恕在下愚钝,不知英吉利人种草干什么?”

“养羊啊,在他们那里羊毛很值钱,一块地拿来种草养羊比拿来种粮食赚头要大,所以他们就都开始种草。”说到这里李富贵自己也不觉好笑,这算不算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封建主义的苗。

在座的所有人都被李富贵讲的这个故事给弄糊涂了,”我们也养羊,不过我们养羊不需要种草。”有人好心的向李富贵解释。

“我们是在草原上或者山坡上养羊,那些地方种不出庄稼只好拿来放牧,可是在英吉利他们把上好的农田也圈起来种上草。”

难道英吉利人都是疯子吗?“可是把地都拿去养羊了,那他们吃什么呢?”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地当然不会都被拿来种草,随着羊毛产量的增多,粮食产量的下降,两者的价格也就会发生变化,种粮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而种草的利润会慢慢下降,最后就会趋于平衡。”

这一次众人才真正的从李富贵的话中听出了点意思,“就是说怎么赚钱怎么干,这样做真的不会发生饥荒吗?”

“好像没有, 他们也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

“可是我们没有办法进口粮食。”已经有人把这个例子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了。

“谁说不能,南洋那边就非常适合稻米的生长。”

众人真的开始思考李富贵所说的这一套农业思想,终于有人一拍大腿,”这不就是做生意吗?”

“对啊,我不是一直在说买卖嘛,国家正值危难之际,一梓一铢都要算计,所以我希望用商人的风格来作事,但是真正的商人恐怕挑不起这么重的担子,所以我还是想到了你们这些读书人,不知各位愿不愿意帮我做成这件事?我希望在以后的二十年里,在这片土地上,不管是种地的、当官的、做工的还是当兵的都像个生意人。”

在座的这些人大多数对商人并不报有太多的偏见,不过李富贵的这番话还是把大家弄得脑子有些发昏,这样大胆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实在是匪夷所思,可是这时候已经到了表态的时候,众人都没有让自己在震惊中停留的过久,一个接一个的他们开始在脑子里计算这件事的得失,虽然李富贵并没有说具体要他们干什么,但是瞧这口气应当是一些负责具体工作的下层位子,但这依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在这个时代缺比官要值钱,再小的官只要有实缺那就有向上爬的机会,更何况这位李大人勇冠三军,打胜仗就像吃豆子一样容易,在他手下好好干将来弄个保举应该不成问题。相对于可以得到的实利,损失基本上都是一些虚名,追随李富贵这一条还好说,李富贵在江苏和安徽的名声还是不错的,虽然士林中人对他替洋鬼子办事颇有微词的,但是毕竟身家性命还要靠他保护。 如果这些秀才是从湖南或者四川选出来的那情况肯定又有所不同,在西部那些保守的省份李富贵的名声很坏,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反正背后议论人又不用担责任。

可是如果让商业渗透到各行各业,那自己这些人肯定会背上一大堆骂名,比如唯利是图、见钱眼开什么的,虽然这样并不能抵御做官的诱惑,但是面子上还是要装作犹豫再三,虽然他们种的大多数也看不惯那些穷酸们自命清高,不过真的轮到自己头上稍微的装装样子还是有必要的。

最后所有的人都向李富贵表了决心,一个个倒也慷慨激昂。看着自己面前的这帮人李富贵也有些担心,这时自己第一次用一种制度成建制的使用老式的知识分子,虽然李富贵并不担心这些人的能力,但是他们的那些老式作风能不能完全被克服还是一个未知数,随着这个阶层人数的增多想依靠自己去纠正他们那是不可能的,既然选拔成为一种制度,那么监督当然也应该成为一种制度。究竟怎么做好呢?李富贵在心里苦笑了一下,看来自己今天晚上又要睡不着觉了。

第二天李富贵单独约见了周光卓,问了一下各人回去以后的反映,得到了正面的答复之后李富贵就直奔主题了,”以光卓兄来看,这次我请诸位先生出山帮我,每月给多少银子才能让大家不贪污呢?”

这话把周光卓震的半晌说不出话来,思虑再三才憋出一句,”我实在没听懂大人的意思,不知大人指的是什么?”

“哈哈,怪我,我把话说急了,我来解释一下吧,咱们做官的也好,幕友也好,薪俸都很少,所以呢从大家手上过的银钱呢,好像都有一个例规,每个人每月都能从里面抽一些,这叫养廉钱,至于更进一步的徇私舞弊也是司空见惯了,可是呢,在我这里这一套不行,在我手下只要是伸了手的被查到了那都是严惩,我这里时军法,不用什么邢部什么秋后的。不过呢我这个人也并非不讲道理,在我手下每个人都能得到与他付出相对应的回报,在我看来这种回报必须能够让人过上体面的生活,这样才能谈得上尊严、自重等等,所以我想问问先生,您觉得我应该付你们多少钱?”

如此坦白,简直可以称得上赤裸裸的言论又让周光卓愣了一会,虽然他从不认为自己迂腐,也从来没有在表面上装出视钱财如粪土的样子,可是像李富贵这样直白的谈论薪俸、贪污还是让他接受不了,而且他也不知道究竟该报一个什么样的数字,这个问题显然不是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回答的。

看到周光卓半天讲不出话来,李富贵只好来启发他一下,“看来周先生对算账还是不太在行啊,将来恐怕还要在这方面钻研一下,我来谈一下我的看法吧,决定价格的有这样几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成本,各位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出来的,这成本首先就是不低,其次还要看供需,这也很重要,我是需求方,你们是供应方,这个对比也是要仔细考虑的,最后呢就是行情,我们知道在外面作幕友除了薪俸之外,还能挣到一些灰色收入。总之这个数字第一要能让各位过的体面,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到在我手下贪污的风险,这个数字应当让那些踏踏实实工作争薪水的人得到比那些贪赃枉法的家伙更多的好处,当然是平均值,不知先生能不能算出这样一个数字呢?”

好家伙,昨天刚说过要用商人的方法来做事,今天就把别人都当作货物来计算,周光卓听到这里心中倒升起一股好强之心,”既然大人喜欢开诚布公,那我也就直说了,这个事情恐怕我一下子还算不出来,而且我也应该和他们商量一下,毕竟这也是大家的事,不过如果我们算出来的数字超过了大人的预期那该怎么办呢?”

“那也没什么,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也平常的很。”

第9章 诸世纪II第四十五章第120章 和平(上)第134章 菲律宾第5章 漕帮、王猛、罢工第四十一章第33章 广东战区(下)第156章 西出阳关第102章 广东的维新第七十九章第99章 入城第194章 东北军区第35章 外交礼仪第61章 个人传记第一百四十七章第12章 天京事变第12章 天京事变第一百二十二章第16章 战广州第144章 李叔的身世第一百三十一章第4章 假古董,传教第七十九章第一百零一章第六十三章第76章 大阪府第102章 广东的维新第177章 川鄂大战第四十五章第51章 平衡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二十九章第一百零六章第210章 废帝(上)第132章 平局第167章 封疆大吏第75章 虚晃一枪第88章 壬戌事变第210章 废帝(上)第七十五章第172章 谈判桌下的阴谋第96章 合围(上)第3章 入教、彼得、圣经第100章 高考第210章 废帝(上)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一百七十章第十八章第二十八章第184章 清室优待第二十章第二十三章第161章 螳螂捕蝉第105章 改革春风第七十六章第212章 远航第九十六章第65章 变法第87章 背主做窃第76章 大阪府第一百五十章第207章 巡游第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180章 两广第一百零四章第四十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17章 廷议第60章 李富贵的一八六零第六十七章第134章 菲律宾第139章 马尼拉海战第49章 活在北京第一百零九章第三十八章第164章 连环套(上)第202章 赏樱第二十三章第九十二章第一百零二章第81章 计划经济第104章 劝进第50章 北京条约情节发展梗概第七十六章第179章 神迹第208章 继承权第66章 下关的导火索第17章 廷议第157章 新的目标第24章 扶清灭洋第175章 倒幕之争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188章 攻克奉天第73章 增兵第33章 广东战区(下)第116章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