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竞争

把使者从大堂上赶出去后,蒋国柱又唤来几个卫兵,让他们去款待一下使者,留他吃顿饭再让他离城。

给使者准备的是上好的大米饭,还有一碗肉汤,吃饭的时候蒋国柱的卫士还不忘了和使者交代一下闽军俘虏的情况:“本来两江总督是要把他们都立刻斩首的,蒋巡抚觉得上天有好生之德,把总督大人拦住了。蒋巡抚还上书朝廷,替他们求情,说他们也是各为其主,就算要处死至少也要留个全尸,所以一直拖到现在。除了几位将军外,现在还幸存的福建人都是管提督留下的,觉得他们都是难得的忠义之士,虽然现在互为敌国,但是好汉人人敬佩,就是你们不交换,管提督本也想把他们都放了。”

吃饱喝足后,使者被平安地送出南京。从城墙缒下去的时候,送行的卫士还塞给他一串铜钱,说是蒋巡抚赏给他的跑腿钱。

使者回到明军营地的时候,邓名正在召开讨论会,他从李来亨那里请来了一批军官,让他们给浙军军官上战术课——伏击了清军的水师后,邓名就开始训练浙军的官兵。这些士兵经过连续的三场战斗后,勇气和信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军事技巧仍然让邓名很不放心。

这两天李来亨的部下已经传授给浙军军官一些金鼓、旗号的使用方法,邓名今天想让大家谈谈有什么心得体会,让浙军的学员放下顾虑、踊跃发言。

首先发言的是李天元。由于生擒郎廷佐的大功,现在他也成为一名军官,两天前满怀热情地参加了学习班,但这两天的学习内容让他有些失望。一听到邓名的鼓励,李天元就率先站出来发言:“提督,卑职觉得金鼓不一定好用,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响,容易让敌人发现我们的行踪。”

“金鼓当然要响亮了,不然大家怎么听得见呢?”李来亨派来的教官脸色一下子沉下来了。李天元总是不认真听讲,但是他是南京城下的大英雄,教官虽然心里有些不满,但也不好意思横加训斥。

邓名也有点奇怪,不过他挥了挥手,示意教官先不要插嘴,听浙军军官们把话说完。

李天元的话在浙军军官中引起了一片赞同声,马上就有人附和道:“旗令虽然重要,但是在战场上也很难用好,天色暗的时候看不清,混战的时候敌我混杂,一样也看不清。”

邓名愣了一下,隐隐约约意识到问题所在,追问道:“你们认为打仗该怎么打?”

“搜索敌人的营地,化妆成鞑子,潜行到他们营地附近,然后趁他们睡觉或者吃饭的时候发起进攻。”李天元不假思索地答道。

“对,正是如此。”浙军军官纷纷叫好,看起来他们已经对三场战斗进行了经验总结。

“不会总有这样的机会啊。”邓名有些哭笑不得。

浙江军官来自各行各业,本来就不是职业军人,以前由于缺乏装备和训练,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舟山,主要工作不是反攻江浙而是设法生存下去,走私活动比军事行动还要多得多。就算有一些人曾经参加过战斗,也都是游击骚扰、放火破坏或是暗杀满清官吏之类的行动。

李天元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很多浙江军官都认为偷袭吃饭和睡觉的敌人是非常好的战术,应该设法发扬光大。

“若是鞑子修筑了营墙,有严密的防范,就很难偷袭他们,”李来亨派来的教官指出,战争的常态是进攻有戒备的敌军堡垒,或是正面交锋的野战。

“若是鞑子有戒备的话,我们该如何快速消灭哨兵,突破营墙,在大部分鞑子惊醒过来之前就杀进营地里呢?”一个浙军军官追问道。听到这个问题后,几乎所有的人立刻都睁大了眼睛,等着教官的答案——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所有的人都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李来亨的教官们都无奈地摇摇头:“没有太好的办法。”

“大胜关之战,还有南京城下的这两仗,都是很罕见的特例,”邓名看到不少浙军军官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就出来替李来亨的部下解围:“所以你们要认真学习金鼓和旗号的使用,要掌握堂堂正正击败敌人的方法,不要老想着能够在敌人吃饭和睡觉的时候去打他们。”

这时有卫兵来找邓名,说使者从南京回来了,邓名就让教官继续讲课。除了给浙军军官授课外,浙军的士兵这些日子也被拉出来进行操练,同样是由李来亨的军官负责教会他们如何辨识旗号,根据指挥统一前进和后退。

听使者讲述了谈判的经过后,邓名和李来亨对望了一眼,邓名问道:“你怎么看?”

“好像他们不太愿意让郎廷佐回去。”一开始并没有领悟蒋国柱的意思,但是听完使者转述的卫兵的话后,李来亨也能看出南京是恨不得明军把郎廷佐杀了。

“我觉得也是这样,事情越来越有意思了。”邓名点点头,让使者再去南京一趟。

邓名和李来亨都不打算攻打南京。毫无疑问,攻克南京可以带来巨大的政治影响,但即使不算攻城的巨大难度,以现在南京城外明军的实力,就是能打下来,如何守住都是问题。

如果要防守南京,那么就不能仅限于这一座城市,最好能够向江北进军,控制江淮之间的土地,这样北京大举反扑的时候,明军能有预警时间和对垒攻守的空间;如果不能渡过长江,至少也要巩固江防,控制从安庆到苏州这一段的长江江面,不让清军大军轻松渡过长江。

以上两条邓名肯定做不到,凭着他和李来亨现有的兵力,想严密控制住南京这一座孤城都很困难:城内有百万人口,大批的缙绅拥有众多的家奴,一万多明军未必能够监视得过来。若是清军来攻,难保不会有人出卖守军——现在这些不安定因素是让管效忠和蒋国柱伤脑筋的问题,但若是邓名把南京拿下,就该轮到他头疼了。

如果守不住还要放弃的话,那么政治利益其实所得也有限,邓名觉得攻打南京风险、成本太高,所得有限。如果能趁着大胜交换俘虏,帮助郑成功恢复一些实力的话,邓名认为就已经可以满意了。

使者第二次见到管效忠和蒋国柱后,先请他们让旁人退开,然后单刀直入地问道:“邓提督让卑职来问蒋巡抚、管提督,是不是要我们把郎廷佐杀了?是不是要我们用郎廷佐的人头来交换延平藩的将领和士兵?”

在送走使者后,管效忠和蒋国柱也紧急商议过,现在二人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蒋国柱也不隐瞒,点点头:“只要邓提督把郎廷佐的人头送回,我们就可以谈谈该如何交换俘虏了。”

“只是要郎廷佐的人头吗?”使者追问道。他来之前,邓名和李来亨仔细研究了一番,向使者传授了谈判的技巧:“邓提督想得到准确的答复,是郎廷佐人头送到后,贵方就立刻交还我们俘虏,还是会有其它的事情?邓提督说,如果贵方还有其它要求,最好也都一起提出,我方也好及早准备。”

管效忠面露迟疑之色,刚才他和蒋国柱商量时确实想让邓名多办一些事,不过现在就提出来不知道是不是最恰当的时机。

蒋国柱也犹豫了一下,但最后还是摇头:“没有其它的事了,请邓提督先把郎廷佐的人头送回来吧。”

但这一瞬间的迟疑,让使者心里已经有了数,他马上提出反建议:“既然如此,邓提督建议你们先放还甘辉、余新等将领,我们见到人后立刻杀了郎廷佐,把他的首级送回南京,贵方验证无误后,再释放剩下的福建官兵,怎么样?”

“不可!”蒋国柱马上摇头。

“是不是蒋巡抚还有什么其它的事?”使者又问了一遍,不等对方再次否认,就主动说道:“要不将巡抚和管提督商议一下,把要我家提督做的事都想好,卑职可以先出去候一会儿。”

盯着使者看了几眼,蒋国柱点点头,让他先到外面喝茶。

使者出去后,蒋国柱冷冷地说道:“邓名年纪轻轻,心思还挺多。”

上次之所以请邓名的使者吃饭,就是因为蒋国柱担心对方太年轻,听不懂自己和管效忠的弦外之音,现在看起来那顿饭完全是多余的。

“是啊,一肚子的鬼心眼。”管效忠和蒋国柱刚才商量过,先让邓名把郎廷佐杀了,然后再帮他们去伏击梁化凤,只要把这两个人都解决了,清廷就只能依靠管效忠和蒋国柱守卫江南了:“如果我们吞吞吐吐,说不定邓名会起疑心,最后连郎廷佐都不肯杀,要不我们还是和他明说了吧。”

管效忠和蒋国柱研究了一遍眼下的局势,任谁都能看出来江南已经是岌岌可危。等马逢知叛变后,若是连梁化凤都兵败身亡,那形势就会变得更加严峻,这时只要他们两个人再次守住南京,那么朝廷还真可能赦免他们——毕竟顺治也要注意影响,两个革职留任的人任劳任怨地继续为朝廷效力,如果这样都还要追究他们罪责的话,恐怕其它地方大员也会寒心,将来也没人还会相信戴罪立功了。

“嗯,反正迟早的事情,告诉邓名,等他宰了郎廷佐和梁化凤后,我们就放人。但在此之前之前甘辉、余新是肯定不能放的,一个福建人都不能放。”

如果只是单纯交换俘虏的话,还可以考虑释放郑成功的部下;但是现在牵扯到了郎廷佐和梁化凤,若是邓名真的按他们的要求做了,那就绝不能释放战俘。因为蒋国柱担心交易内容有走漏的可能,收买敌人杀害长官和同僚,这种风声如果传出去,那他们两个人就不止是抄家的问题了,到时候顺治完全有理由把他们满门抄斩。

只要不释放闽军的战俘,那么无论邓名怎么说也无法取信于人。因此蒋国柱和管效忠打算利用邓名急于要回俘虏的心情,先让他帮自己干掉郎廷佐和梁化凤,然后杀掉所有的闽军俘虏,宣称是给两江总督报仇。

“就这么和邓名说。”管效忠完全认同蒋国柱的判断,至于邓名的反应没有什么可怕的,反正他们躲在安全的南京城中,朱元璋的都城绝不可能被城外那一万多名明军攻破。就算最坏的情况发生,邓名真的打破南京,把管效忠和蒋国柱都千刀万剐了,那样他们就是为国捐躯的忠臣了,顺治不可能再对他们的家人下手。

管效忠还不是完全确信这一点,毕竟有洪承畴的先例在。但蒋国柱让他不必担忧,说那是朝廷为了安抚吴三桂、赵良栋而已。只要郎廷佐、梁化凤两个人都死了,朝廷也就不需要再安抚谁了,反倒会表彰他们的节烈。

使者再次被叫进来,蒋国柱摊开了底牌:“除了郎廷佐,我们还要邓提督去打梁化凤。他眼下正赶回南京,我们会在他抵达前把他的行动路线和兵力告诉邓提督,沿途的哨探我们也可以帮助邓提督换上我们的人,保证可以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等见到郎廷佐和梁化凤二人的人头后,请提督撤离南京三十里以显示诚意,然后我们就放人。见到延平藩的人后,提督也就可以把我们的人放回来了。”

使者把蒋国柱的要求牢记在心,复述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就告辞离开。

回到明军营地后,邓名听完就对李来亨笑道:“还记得武昌的张长庚吧。”

“记得,”李来亨冷笑了一声,邓名当时打的比喻李来亨一直牢记在心:“这两个贼也把我们当驴子看,想用一根胡萝卜吊着我们。”

“嗯,只要我们杀了郎廷佐,就落入他们的算计了,到时候就还得替他们去除掉梁化凤。他们说得好听,事先把哨探都调开,那还不是要我们的人去拼命。等我们拼死拼活杀了梁化凤,幻想后撤三十里就能把自己的人救出来,到时候他们多半还有什么新花样出来了。”邓名不屑地摇头道:“这两个人太不会做生意了。”

“提督何出此言?”李来亨倒是觉得对方很精明,一点亏都不肯吃。

“因为他们一点亏都不肯吃,一点本都不肯出。做买卖不是打仗,一厢情愿是做不成的,要双方都同意才行。”邓名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不过他没有立刻说出来,而是问李来亨:“你觉得该怎么还以颜色?”

“唔……”李来亨眉头紧锁,沉吟起来。他以前的三十年就是认真练兵、勤学武艺,跟着义父李过打仗,除了打仗和经营领地外,从来没有接触过商业方面的事情。在武昌和邓名相处一段时间后,李来亨感觉邓名在自己眼前打开了一扇门,让自己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武昌和周培公谈判的时候,每次邓名都把自己的理由毫无保留地告诉李来亨,之后还让他与周培公针锋相对地打过几次交道。经过这些实践后,李来亨的谈判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之前他还暗暗得意,但今天李来亨又一次被难住了。

“若是我们说,只要他们不答应我们的要求,我们就攻打南京……”李来亨话说了一半,自己就摇头否决了。对武昌可以用这一招,因为当时明军看上去人多势众,武昌已经是惊弓之鸟;但现在面对的是坚城南京,城内的管效忠和蒋国柱有恃无恐,根本不怕明军强攻。如果说不答应明军的条件,明军就要强攻南京的话,不但管效忠、蒋国柱不信,李来亨自己都不会信。

“这么说确实没用,他们肯定会说请便、随时奉陪,到时候我们打也打不下来,或者说了却根本不敢去打,只会让我们在谈判中更被动。若是刘将军在这里就好了,说不定还可以吓唬他们一下。”邓名在边上叹了口气。

以前明军成功地爆破那些小城的城墙,但是绝对无法与雄伟的南京城墙相比。而且现在邓名手里也没有多少火药,多半炸不开南京的城墙。若是刘体纯带着他的爆破队,还有大批火药在这里的话,倒是可以让刘体纯炸一下试试看。若是能制造个豁口出来,一定能帮助明军在谈判桌上取得有利地位。

李来亨苦思再三,最后无奈地摇头道:“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希望他们不会毁约。”

“这就是垄断的坏处啊,一口价,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什么是垄断?”李来亨问道。

邓名给李来亨讲述了一些垄断的定义,以及它的危害,最后说道:“为了打破垄断,我们需要引入竞争机制。”

不等李来亨继续询问,邓名就用实际行动告诉对方,竞争机制到底是什么。

“来人啊,去把郎总督请来。”

第45节 队友(上)第10节 负责(上)第53节 齐射(下)第26节 兄弟(上)第25节 蒙蔽第59节 撤军第20节 康熙(上)第57节 轻取第59节 议款(下)第46节 脱逃(上)第5节 重整(下)第26节 告状第4节 生变第51节 救援第48节 提案第11节 实验第42节 中立(上)第30节 成长(上)第23节 波澜(上)第1节 转运第57节 轻取第8节 升级(上)第21节 追兵第27节 围攻(中)第47节 情报(下)第20节 康熙(下)第16节 龙骑(下)第49节 副手(上)第11节 优待第33节 孤注(下)第51节 诈败第58节 处罚第28节 盟军(下)第50节 误判(下)第7节 北上第21节 烟雾(下)第34节 问候(下)第4节 推荐(下)第49节 副手(上)第2节 VIP第59节 魔鬼(下)第36节 备战第14节 算账第20节 困兽第27节 围攻(下)第51节 梦想(下)第4节 推荐(上)第47节 证据(中)第19节 防区第8节 震怒(下)第23节 瓷器第40节 入寇(上)第18节 恐怖(下)第21节 风起(上)第15节 战象(上)第59节 魔鬼(下)第12节 专家第50节 误判(上)第54节 投机(上)第14节 强攻(上)第37节 刺客第19节 跋扈(下)第52节 决心第21节 烟雾(下)第65节 援助(上)第31节 胥吏第34节 攻势第7节 穷途第44节 中介第55节 死地第42节 说客第19节 感慨(下)第6节 亲征(上)第36节 宿命(上)第22节 殿下第45节 炼金(上)第59节 黄雀(下)第25节 骇浪(下)第53节 齐射(下)第25节 弃军第40节 入寇(下)第20节 相逢第18节 拒绝第54节 议和(上)第40节 拥立第33节 通牒第9节 送神(下)第45节 突破(上)第39节 都府第42节 中立(上)第15节 攻防第17节 政策(下)第47节 证据(上)第53节 冲锋第26节 生意(下)第19节 跋扈(下)第11节 拦截第27节 憧憬第36节 否决第53节 惨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