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纷乱

深夜,蒋国柱亲自带队悄悄来到城门前。看到部下将甘辉等六员郑成功的将领带出城后,蒋国柱就走上城楼,站在瓮城的最前沿眺望明军营地,脸上全是忧愁之色。今夜的行动,蒋国柱根本不敢通知管效忠,怕他倔脾气上来了,非要破坏自己和邓名的协议不可。

“木已成舟,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希望管效忠能够清醒过来,和我同舟共济吧。”蒋国柱在心里默默盘算着,这是他最后的机会,如果不能趁着邓名退兵的时候一举将郎廷佐和梁化凤击杀,那他就再也没有机会把所有的罪名都推给对手了。

与甘辉等人一起出城的,还有蒋国柱派去的一队骑兵,他们奉命严密监视明军的行踪,每当明军退出十里,就派一个人返回南京报告。蒋国柱很担心邓名会突然杀个回马枪,趁着自己火并梁化凤的时候偷袭城门,但他又不可能放过这最后的机会:“只盼菩萨保佑,让我渡过此劫。”

甘辉等人走到明军营地前时,只见对面灯火通明,一群明军官兵全身披挂,在营门前列队欢迎。看到几个憔悴的大汉走过来后,邓名身旁的闽军军官立刻发出欢呼,向邓名报告道:“没错,这位是甘将军,这位是万将军……”

邓名走上前去,向甘辉等人抱拳行礼:“甘将军,久仰大名。”

甘辉等人在大牢里吃了很多苦,已经被折磨得皮包骨头了。今天被蒋国柱带出来之前,清军还用胭脂给他们涂抹一番,让这几个延平藩将领的脸上能有点血色。

站在邓名身边的几个闽军军官都是昨天被放出来的,是那批人中间身体比较好的,其他大部分人现在都在营中休养,这几个人忙迎上去,给甘辉介绍道:“这位就是邓提督。”

作为郑成功的心腹,甘辉、余新二人都知道邓名的“少唐王”身份,因此甘辉楞了一下,不知道该如何见礼。此时他身旁悲喜交加的同僚已经纷纷向邓名深躬致谢:“提督大恩大德,让末将再世为人。”

余新走在队伍的最后,刚被俘的时候他曾经发生过动摇,甚至想投降乞命。虽然随后在甘辉的呵斥下恢复了勇气,但这段时间一直自感抬不起头来。见到少主就在眼前,余新感到更加惶恐,本来就已经摇摇欲坠的身体再也坚持不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提督,罪将是个懦夫啊,实在不值一提。”

邓名忙招呼担架过来,同时有些疑惑地看着甘辉。

甘辉看着跪地不起的余新,轻轻叹了口气:“老余差点就晚节不保了。”

听到这话后,万礼也猛地跪下了。当初看到余新有投降的意思后,万礼也跟着一起向郎廷佐下跪,但见甘辉呵斥余新后,心中有愧的万礼也急忙一起站了起来。现在万礼想起当时的软弱,也是惭愧得无地自容。

听甘辉简要叙述了经过,邓名心里顿时一块石头落地。刚才他生怕这两个人向清廷吐露过郑成功的什么军事机密,或是做出其它危害明军的重大事情——虽然在邓名看来,被俘期间的此类错误并不是完全不可以原谅,但若真有这种行为,以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他们二人就和叛徒差不多了。邓名好言安慰余新和万礼道:“两位将军不必自责,谁没有动摇过的时候?快快请起。”

“提督不但前来相救,还亲自迎出营外,真是羞杀罪人了。”余新被拉起来的时候,依旧不敢抬头看人,只是一个劲地赌咒发誓:“罪人以后一定拼死杀敌,将功赎罪。”

“只是几位将军的亲人,我实在找不到她们的下落了。”邓名带着一丝歉意说道。被俘闽军的家属都被清军瓜分,郎廷佐也说不清到底是谁带走的,更不知道她们被带往何处,因此邓名虽然想讨要回来,却根本做不到。

和昨天被放回来的那些闽军军官一样,甘辉等人虽然也有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噩耗,被打破全部的希望后,他们都神色一黯。

“快送几位将军进营休息。”邓名吩咐道。

甘辉和余新先后瞅见了穆潭,他们和穆潭对视了片刻,然后一起望向邓名,向邓名连连使着眼色。

邓名心里奇怪,就跟着两人到营帐中,把卫士们都留在外面。

帐内只有三人后,甘辉和余新一同向邓名再次大礼拜倒,低声叫道:“殿下。”

接着余新就忙不迭的问道:“殿下,王上现在何处?是不是回福建了?殿下跟我们一起去福建吧,末将誓死也要保得殿下周全。”

说完后余新脸上突然一红,他刚刚想到自己都是邓名救出来的,却自称能保护对方,这话听上去有种大言不惭的感觉。

“不,我不去福建。”邓名摇摇头:“也不要这么称呼我。”

“殿下,”甘辉充耳不闻,着急地说道:“福建有十几万将士,还有大批的舟师,安如泰山。”

“是啊,”余新也附和道:“当今天子弃国,殿下当早登监国之位,以安人心啊。”

“如果我出海,那么不是也弃国了?”邓名话一出口就知道不妥。他明明不是宗室,根本没有弃国一说,这话一出,好像承认自己就是少唐王一般,邓名忙又道:“你们还是叫我提督吧,我不是什么宗室。而且现在四川、湖广的将士都在浴血奋战,我不能离他们而去。”

见二人还要争辩,邓名就告诉他们:“延平郡王大概明日就能到这里了,你们明天就可以见到郡王本人了。不去福建的事,我会亲口和他说明。两位将军还是安心休息吧。”

此时郎廷佐也听到了外面的动静,猜到甘辉他们已经被放回来了。

“蒋国柱,管效忠,你们二人真是万死不足以赎其罪。”现在郎廷佐已经从心底里相信,全部的责任都是蒋、管二人的,自己与邓名的交易也是被逼无奈。郎廷佐盼着梁化凤赶紧把银子运来,自己好脱身回南京城去为国除害。

接受了邓名放归的战俘后,蒋国柱就让银车出城,自己则带着部下去管府。在那里,蒋国柱找到了一身酒气的管效忠。

听说蒋国柱不但把俘虏都放了,还送给了邓名五十万两银子后,管效忠又一次一蹦三尺高:“你这是私通贼寇,背叛朝廷!”

“当初你也有份!”蒋国柱不甘示弱地反驳道:“当初提议邓名杀郎廷佐,送给他情报去伏击梁化凤,你难道不知道吗?”

“大错啊,我真是太糊涂了。”管效忠失态地嚎叫起来:“我光想着自己脱罪,保住家人了,又恨郎廷佐落井下石,气不过梁化凤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竟然做下了这样的事!我对不起先帝啊。要是知道最后会放走这么多海逆,我一开始绝对不会同意和邓名交易的,我会把他派来的使者剁成肉酱喂狗的。”

“别喊了,现在你要是不拼命,我们就都完了。”蒋国柱生气地扯着管效忠,凑在他耳朵边喊道:“我用五十万两银子买邓名离开三天,趁这个机会我们解决了郎廷佐和梁化凤。你不是想把他的使者剁成肉酱么?有机会!我已经答应邓名,等他回来后再给他一笔钱。可是只要我们除了心腹大患,就不用看邓名的眼色了,到时候我就把他派来要钱的使者交给你,悬首城门,再狠狠地奚落他一通。你不是愧对先帝吗,将功赎罪的机会有的是。邓名说不定恼羞成怒攻打城池,你尽可以去和邓名拼杀,将功赎罪,报答先帝对你的恩德。”

“我不去。”管效忠听说要火并梁化凤,立刻摇头:“我已经犯下大错了,现在皇上就是把我千刀万剐,我也没有一句怨言。火并梁化凤,只会给邓名偷袭江宁的机会。而且梁化凤绝对不是我这么忠心耿耿的臣子,他要是失利了,说不定会去投奔邓名,把江宁出卖给闯贼。那我就是危害东南的大罪人。”

“我会不防这手吗?我们至少有两天的时间巩固城防。”蒋国柱告诉管效忠,他已经派人去尾随邓名的军队了,一定不让邓名有机会偷袭南京:“你也说过,朱洪武修建的城池绝对不会被轻易攻破的,只要没有郎廷佐和梁化凤在内给我们添乱,我们还怕邓名不成?

但任凭蒋国柱好说歹说,管效忠就如同一条死狗般说什么也不肯动手,仍在一个劲地灌酒。蒋国柱去抢的时候,管效忠死死地抓着酒杯,嚷嚷着:“让我喝死吧,我马上就要下狱了,再没机会喝酒了。”

“你的家里人呢?”蒋国柱仍在进行着最后的努力:“你的母亲、妻子、儿女呢?你不替他们想想吗?”

“这都是先帝赐给我的,没有先帝我本来就是一个奴才,不会有妻子儿女,现在我犯了这么大的罪,他们有什么下场也都是应该的。”管效忠好像已经什么都不在乎了,可蒋国柱却不像他那么看得开,他还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族人。

蒋国柱两手空空地从管府离开时,已经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怎么办?怎么办?”

蒋国柱觉得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多半是打不过梁化凤。而论在南京的号召力,蒋国柱觉得也比不上郎廷佐:“我的活路在哪里?”想了一会儿,蒋国柱就派一个使者去梁化凤的军营:“现在郎廷佐已经恨我入骨了,而且他又在邓名营中,无法联系。我和梁化凤没有太大的旧怨,看看他能不能为我美言两句。”

梁化凤与蒋国柱的心腹谈完后,马上慷慨激昂地表示,他愿意在蒋国柱和郎廷佐之间做个中间人,为他们两个人化解怨恨。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使者后,梁化凤冷笑了一声:“蒋巡抚你说什么出卖我行踪的是管效忠,你全不知情,你当我是三岁小孩么?被你随便骗?”

“那大人还答应为他向总督大人说项?”一个旁听的心腹问道。

“哼,聊慰其心。”

蒋国柱的心腹说他主人想倒戈一击,与梁化凤合力对付管效忠,梁化凤听到蒋国柱这种表示,就知道对方已经对形势绝望了。虽然梁化凤感觉胜劵在握,但却愈发的谨慎小心,他可不想把蒋国柱逼得狗急跳墙去投奔邓名。现在明军还在城外,而蒋国柱和管效忠不但仍有着一群党羽,还控制着几座城门,梁化凤觉得守住南京的大功马上就要到手了,可不能在这个关头把对手逼反了。

梁化凤已经把银子给邓名送去了,郎廷佐明天晚上就能回来。梁化凤打算到时候说服郎廷佐假装宽恕蒋国柱,先收拾了管效忠,然后再和蒋国柱算账。只要蒋国柱倒戈,梁化凤一方的军事优势就会变得很大,很快就能解决对手,损失也会小很多,更不怕邓名强攻城池了。

在城外,邓名核对完银子的数目后,就通知郎廷佐可以收拾行装了。

“这家伙可比蒋国柱出力多了。”李来亨嘲弄地说了一句。

“是啊,因为他有一个高尚的目的。”邓名评价道:“蒋国柱和管效忠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做的事不对,他们感到愧对鞑子,所以一直在犹豫;但郎廷佐不同,他坚信自己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他要为朝廷除害,他只有活着回去才能好好地替鞑子守住东南。”郎廷佐似乎已经把他自己催眠了,所以无论做什么都感到理直气壮。邓名道:“有些人越是认为自己的目标崇高,就越是无所顾忌地使用卑鄙的手段。或者说有些人为了能肆无忌惮地作恶,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充分的理由。”

“提督说的很有意思。”张煌言赞同地点点头:“所以我军才要时刻提醒自己,切不可因为要驱逐鞑虏,就祸害百姓。”

“张尚书所言极是。”邓名轻叹了口气,幸好郎廷佐的目的只是为了替顺治守住东南,如果他的志向是解放全人类,那一定能心安理得地犯下所有反x人类的罪行。

……

第二天上午,郑成功终于领着一队兵马赶到南京城下。他没有打出自己的旗号,而是不引人注意带着一些亲卫进入了邓名的营地。

“大王之名,如雷贯耳。”邓名和大家一起,与郑成功见面,又把这些天救出来的闽军将士都交给了郑成功。

见到甘辉、余新等人后,郑成功也是百感交集。当着邓名、李来亨和张煌言等人的面,郑成功向部下谢罪道:“我无能大意,连累将士,诸位将军能平安回来,真是苍天不弃我啊。”

郑成功又向邓名抱拳道:“此番南京城下大败,损兵折将两万余人,皆是成功之过。提督便是责罚也是理所应当的。只是中兴大业未成,成功还想有个将功补过的机会,望提督允我戴罪立功,若是再遭到败绩,成功就自裁以谢天下。”

虽然郑成功说得很重,但周围延平藩的将领却没有表现得太激动。延平郡王的军法一向很严,对战败的将领一般只是再给一次机会,若是再次战败往往就会被杀头。比如余新以前就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战败后被郑成功勒令立功自赎,余新知道再败必死,所以拼死冲杀,击溃了清军也救回了自己的性命。

不过并不是每个将领都能够像余新这样。上次厦门被偷袭后,郑成功处死了责任最大的将领,命令另一个罪将黄梧力战赎罪。但黄梧唯恐再次战败,就干脆投降了清廷,后来向清廷献计迁界禁海的就是此人。

张煌言听到郑成功的话则是大惊。虽然张煌言很清楚郑成功的性格和脾气,但让他大惑不解的是,郑成功居然会对邓名说出这样的话,就好像邓名不是文安之任命的江南提督,而是天子、监国一般。

环顾了一圈四周的人,张煌言看到甘辉、余新面色如常,其他的闽军军官也露出不解之色。。

“他们两个人都是延平的心腹,延平对邓名如此恭敬,他们两个人居然一点不该到奇怪,那他们一定是知道什么。”张煌言立刻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接着他的目光又扫到了李来亨。

见李来亨也一副行若无事的样子,张煌言心里顿时又咯噔一声:“怎么,在临国公看来,延平郡王向邓提督请罪也是合情合理的么?”

虽然邓名和李来亨都守口如瓶,但张煌言一直相信邓名确实是宗室,这也能很好地解释文安之为何如此信任他。但张煌言以为主要是因为文安之对闯营不是完全放心,岁数大了也无法随军奔波,所以需要一个年轻宗室在军中,充当他的耳目和代表。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郑成功绝对没有理由向邓名请罪。郑成功和文安之都是平起平坐,甚至还要略高一些,又怎么会甘居文安之的代表之下?

这时尴尬不已的邓名苦笑了一声:“延平郡王言重了。”

瞥了一眼旁边的张煌言,邓名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岔开话题:“延平郡王请坐,我们正在商议南京的事。”

笔者按:看到贴吧出台政策,晚点再贴更新,我还是挺感激的。

第36节 否决第53节 霸气(上)第56节 推销(下)第22节 谎言第51节 紧俏第16节 龙骑(下)第56节 离去第30节 赛跑第22节 尖兵第36节 分摊(下)第45节 队友(下)第2节 目标(上)第33节 孤注(上)第18节 链条第51节 晚宴第16节 家学第20节 合伙第52节 纵火第56节 待遇(上)第57节 疲兵第60节 约法第58节 同盟(上)第20节 廷议第40节 入寇(上)第21节 风起(上)第14节 乱战(下)第50节 追击(下)第54节 权变(上)第9节 问话(下)第31节 佯攻(下)第26节 兄弟(下)第35节 面谈第11节 攻势(上)第6节 事变(上)第19节 忠心(上)第51节 晚宴第1节 精明(下)第24节 掠夺第39节 王佐(下)第34节 问候(上)第66节 加入(上)第64节 平息(下)第25节 投奔(上)第50节 追击(中)第45节 队友(下)第62节 蠢动(下)第27节 围攻(下)第13节 提督第26节 反复第3节 压力(上)第44节 夹击(下)第40节 泥潭(下)第14节 乱战(下)第3节 说服第12节 征税第19节 跋扈(下)第29节 搏斗(下)第34节 攻势第51节 梦想(上)第27节 反攻第32节 突围第50节 债券(下)第10节 默契第1节 失忆第35节 进军第38节 隔江第52节 往事(下)第5节 放弃(下)第28节 战报第47节 情报(下)第12节 调整(上)第17节 冲击(下)第61节 未来第40节 泥潭(下)第9节 穴攻第24节 怒潮(上)第8节 纷乱第39节 良机第10节 决议(下)第26节 反复第18节 登陆(上)第45节 处置第53节 冲锋第25节 蒙蔽第22节 尖兵第36节 分摊(上)第60节 算盘(上)第23节 江防第57节 分赃(下)第34节 晋王(上)第44节 游骑(下)第48节 融洽(下)第2节 赏罚第11节 劫营(下)第11节 拦截第46节 接触第50节 债券(下)第58节 同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