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良机

邓名苦思再三,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于是就同意了袁宗第的方案,第二天天明后就让士兵把高明瞻押到船上,命令数千士兵一起列于船上,向重庆的清军喊话。

“高明瞻、谭诣被俘。”

“我大军已经出兵剑阁,直捣三秦。”

“尔等已成孤军。”

“李国英还不早降?”

昨天明军还准备了无数书信,此时也一起绑上弓箭,让水师向对岸射去。

今天看到明军水师齐出后,岸边清军估计他们要有大动作,都严阵以待。川陕总督闻报后,也匆匆登上城头,观望江面上的明军动静,同时还让隐藏在嘉陵江的清军水师戒备,随时准备冲出配合陆地做战。

一开始李国英还以为明军打算试探进攻一次,见到明军的水师并不靠近北岸,而是在长江上一字排开后,也有些不解。李国英一边继续观察,一边让水师和标营不得轻动,想看明白明军到底有何打算后再做定夺。

听到明军的喊话后,李国英身边的幕僚、部将无不人人变色,他们此时已经看到明军把一个人绑在当前的大船船头,就是距离太远,也看不清是不是高明瞻本人。

明军喊过几遍后,就向岸边抛过来铺天盖地的羽箭,有一些落到的清军营地前。立刻就有士兵跑过去拾起,带回来交到军官手,这些军官不敢耽搁,立刻让传令兵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信件送入城。

很快第一封信件就被呈递到川陕总督手,李国英神情严肃地打开书信看起来,里面称高明瞻、谭诣在江油被明军击败,进攻川西的清兵全军覆灭,这两人也都已经落到明军手。接着又有更多的书信被其他的传令兵送来,一部分和第一封信内容一致,李国英匆匆扫了一眼就扔到一边。还有些则送来了明军的嘲笑,称四川提督邓名早已识破李国英奸计,正是邓名亲自带领一旅赶去江油消灭的高明瞻,现在邓名已经分遣一个偏将取广元、汉、西安等地,本人则赶来重庆与李国英一会。

看过这些信的内容后,李国英身边的众人无不脸色剧变,川陕总督抽调保宁、汉等地的主力前来重庆,后方已经非常空虚。如果邓名真派遣一支数万的大军出剑阁,广元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机会,就是汉估计也会被明军一举拿下,甚至西安都会受到严重威胁——现在陕西既无精兵,也无大员坐镇。

即西安挡住了明军的攻势,这对重庆的危局也没有丝毫益处,一旦明军掐断嘉陵江航运,从保宁到重庆的数万清军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一带以前张献忠和川军就征战多年,最近几年来刘秀、吴三桂又多次拉锯,早已经没有任何给军队提供粮草的能力,失去了与关的联系这支清军就会落得和高明瞻军一个下场。

或早或晚,川陕总督周围的人都想明白了眼下自己的处境,顿时人人脸色发白。位于他们间的李国英虽然仍强自支撑,但他心此时也是惊涛骇浪,受到的震动一点不比幕僚和部将少。和手下不同,他们对后方空虚的情况知道的并不全面,对各地驻军的具体数字也不是处处清楚,但李国英很明白后方到底空虚到了什么地步。保宁、汉是洪承畴五千里防线的最北端,有大量的堡垒和工事,但没有充足的守军再坚固的防线也发挥不出威力。若是几万明军从剑阁杀出,那这条清廷苦心经营多年的防线眼下根本就是纸糊的,一捅就破。

“呵呵。”李国英强自镇定:“此乃贼人虚张声势,定然是他们知道了高巡抚已经攻破了成都,邓贼不得前进,就想乱我军心罢了。”

这时又有城外快报,有一些认识高明瞻的军官靠到岸边去看,觉得被明军绑在船上的人好像确实是高明瞻本人。

刚刚被李国英安抚得稍稳的人心,顿时又都提起来了。

看到周围的人都直愣愣地看着自己,李国英只好派几个手下出城去江边,把明军船上的人看个清楚然后回来报告。

几个幕僚、部将领命而去后,城头上的人纷纷交头接耳,李国英虽然一言不发,但心里也急切地想知道真假。

“若是高明瞻、谭诣真的战败被俘,那么重庆大军就已经陷入险地,如果立刻弃城撤退,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逃出险地。”李国英在心里琢磨着,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全速赶回保宁坐镇,同时把水师和标营带回去:“贼人在嘉陵江上没有水师,很难让几万大军迅速渡江,辎重运输也不容易,只要我急行返回,维持住军心士气,再加上水师巡江,标营驰援,还是很可能保住广元、保宁一线的。这样大军也可以徐徐退回,不至于全军覆灭。”

不过李国英也知道,现在清军深入四川腹地,已经成为悬军,若是不留下足够分量的大将断后,恐怕自己一走重庆这里的军队就会崩溃。那样就算李国英能手守住广元、保宁,川陕的主力也会覆灭在从重庆撤回保宁的这一路上。

想到这里李国英看了一眼王明德,在心里想到:“上次高明瞻弃城脱逃,王将军独力守孤城、力抗强敌,没有动摇投降,这份胆色很难得了;这些日来他指挥军队进退有度,看起来军略也很了得……嗯,若高明瞻兵败一事为真,我就立刻带标营和水师回师,让王将军主持重庆大局,想必他能把这些甘陕绿营妥善地带回去的。”

重庆城头上的人目送着那几个前去分辨真伪的人疾驰出城,向着江边奔去,只见那几个人在江边停留了一会儿,就拨转马头,飞也似地向重庆赶回来。

“见到这几个人来后,贼人又把船只驶近北岸一些,显得有恃无恐,船上的人多半是高明瞻不假。”看到江面上明军的动作后,李国英的心渐渐地沉了下去,等看到探全速赶回后,他心已经明了,明军手的那人定是高明瞻无疑,不然手下的动作也不会这么慌乱。

派去查看的人满头大汗地跑上城头,不等冲到李国英近前,就大声哀嚎道:“总督大人,大事不好啊,高巡抚真的被俘了啊。”

“嗯。”李国英虽然仍是一脸沉着,对这个消息也早有心理准备,但真等他听到噩耗后,胸口仍好像是挨了重重地一锤,板着的脸孔也神经质地抽动了一下。

高明瞻进入剑阁的时间李国英很清楚,对高明瞻大概什么时候能到江油也心里有数:“高明瞻兵败了这么久,竟然我还没有得到消息,那肯定是被贼人一网打尽,没有一个士兵能够逃脱。天啊,一万多步骑,竟然没有一人一马能逃回广元报信……邓名的大军到底是什么时候从重庆过去的?我怎么全然不晓?”

已经有一个经略、两个总督死在邓名手里,清廷这边私下流传着一个说法,说邓名是高官的克星,对此李国英虽然斥为无稽之谈,但心里也难免有个疙瘩。

“这次邓名是找上我了吗?难道我要步洪经略、胡总督、郎总督的后尘了吗?”李国英心闪过这样一个念头,没有更多的时间耽搁了,李国英目光一闪,就望向王明德,打算把稳固军心,带领重庆大军脱险的重任交给此人。

“啊。”正在川陕总督张口**言的时候,被他寄予厚望的王明德突然发出一声惨叫,刚才听说广元遇险后,王明德就感到一阵阵天旋地转,绝望感铺天盖地地涌来,差点将王明德当场击倒。

贼人撒谎!贼人在撒谎!这是支撑着王明德没有立刻倒下的唯一信念,当这个最后的指望也被无情地击破后,王明德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这次形势比一年前独守重庆还要险恶,那次王明德还能不停地安慰自己,说川陕总督和平西王随时回来增援自己,只要再多坚持几天就能盼来援军了。但这次王明德是与川陕总督一起被套进了罗网,而邓名甲士兵数万,这样强大的兵力除非调集周围数省兵力根本无法给重庆解围,但调集几省兵力那要到猴年马月了?

“退兵吧。”王明德腿一软,一个踉跄竟然差点跌倒在地,等他反应过来后,立刻扑向李国英:“总督大人,火速退兵!”

在确认高明瞻被俘后,周围的人也都目瞪口呆,一个个如堕梦都说不出话来,他们都被王明德的这句话从噩梦惊醒,一起涌上来劝李国英火速回师。

没有回答周围人的求告,李国英死死地盯着王明德看了一会儿,感到心里有什么东西碎掉了,那是他对此人的殷切期望:“不能把军队交给此人,否则我一走,军队就会立刻瓦解。”

城头上闹成一团,大家都忘记阻止消息扩散,很快各种谣言就在清军传播开,很快就演变成广元已经丢失,现在大家都已经陷入死地。这些谣言传出城外,一直蔓延到江岸边上的清军,在明军射来大批羽箭后,个别识字的军官就读了其的内容,见到城内的乱象后,军的不安逐渐演变成恐惧。

李国英在长江北岸的营地也隐藏了大炮和火铳,本来他们都全神贯注地等待着命令,随时准备迎头痛击登陆的明军。但现在无论是这些火器兵,还是弓箭手,都变得惶恐不安,有人甚至离开了自己的岗位。

……

“清军好像有点乱。”邓名和袁宗第一直在岸的另一边观察清军的动作,他们等了大半个时辰,也没有见到清军采取措施消除明军宣传的影响,而是听凭明军在船上不停地劝降。

“好像江边的清军在乱动。”邓名努力地在马背上站得更高一些,想把对岸的情况看的更清楚一些,他心里突然一动:“这是不是我们突然登陆的机会?”

“提督不可莽撞。”袁宗第急忙阻拦:“李国英乃是宿将,虽然事出突然,但他不至于手足无措。”

“那怎么清军看起来正骚动不安?”邓名遥指着对岸的敌军:“而且李国英也不说击鼓,就这样由着我们不停地劝降,他是不是吓坏了,已经不知如何是好了?”

袁宗第眯着眼又看了一会儿,微微点头:“鞑是有些奇怪。”

“袁将军也觉得如此吗?”邓名有些期待地问道:“我们是不是登陆,打一下试试看。”

“不可,不可。”袁宗第琢磨了一下,说道:“李国英不至于此,事有反常。嗯,定然有诈。”

“有诈?”

“是啊。”袁宗第和李国英交手多次,觉得对方是个沉着的统帅,不会因为一个高明瞻被俘就失去自制力:“多半是想诱我们登陆吧。”

“是吗?”邓名没有和李国英碰过面,既然袁宗第说李国英不至于此,那他自然没法反对。

但袁宗第并不知道现在汉、广元到底空虚到什么地步——虽然他和邓名猜想清军后方的留守部队不会很多,但绝对没有想到已经接近一座座空城——所以袁宗第也无法想像他和邓名随口一说,给李国英造成了多大的震动。

“看不清楚。”邓名虽然无法反驳袁宗第的看法,但他还是感觉对面的清军似乎不太正常,也还没有彻底放弃发动一场突然登陆作战,趁着清军混乱予以突袭的念头:“叫一条船来,我到前面去看看。”

邓名打算去江的战舰上,近距离看看清军营地那边的形势。

但这次卫士们纷纷出言阻止:“我们不知道鞑把火炮藏在哪里了,提督不可轻身犯险。”

“我又不是第一次靠近敌兵了。”邓名有些不以为然:“你们有什么不放心的?”

“船上可和陆战不同。”李星汉叫起来:“陆战我们可以护卫在提督左右,可在江面上就完全不一样了,要是提督的坐船被贼人的火炮集了该如何是好?”

“哪有那么巧?”邓名觉得这风险明显比持剑冲锋要小得多,再说对面清军火炮既没有这么高的命率,威力也绝没大到能把船只一炮就轰沉的地步。

“提督,以前都是兵马有限,或是情况危急。”赵天霸也不同意邓名离开安如泰山的陆地,去存在风险的江船上:“现在提督身边有数万大军,怎么还好总是和游侠一样呢?”

“赵千户他们这是忠言啊,”袁宗第也在边上劝道:“提督现在身为万众之主,不要再做这种冒险的事了,若是提督的安危有所动摇,大军就危矣。”

总之,没有人去给邓名叫渡船,见大家都这般想,邓名也不好坚持,只能留在岸边继续向模糊不清的对岸张望。

又过了约莫半个时辰,重庆城头突然响起两声炮响,接着就是一阵鼓声大作。

李国英此时已经从震惊恢复过来一些,看到众将都围在自己身边劝自己退兵而不去操控部队后,梦醒过来的李国英勃然大怒:“你们都在这里做什么?要是贼人突然登陆,岂不是要被打个措手不及?”

从城头上望下去,李国英看到营边的秩序也垮,不少官兵在阵后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议论,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这下面是怎么了?贼人杀上岸不就完了吗?”

李国英当即命令开炮、击鼓,把城内外的官兵都唤醒。

“马上炮击敌船!”李国英指着江上的明船喝道:“不许他们再继续蛊惑人心。”

为了尽快恢复秩序,李国英毫不犹豫地把他的标营派了出去,城外的军队回到了岗位上,炮手也纷纷从隐藏的炮位开始向江面上进行射击。这些射击并没有给明军造成任何损失,不过见到清军炮铳大作后,明军也后退到更江面的另一侧。

明军退去后,李国英当众宣布他不会从重庆撤退,接着不顾众人的劝告,返回自己的书房,独自坐在桌后思考对策。

“撤兵是一定的,但不能太急了。”王明德的表现让李国英意识到,现在能够坐镇重庆,带着甘陕绿营安全离开的只有他一人而已:“我决不能走,否则官兵就会以为我和高明瞻一样,是抛弃军队独自逃生了。”

除了王明德以外,其他部将的表现也让李国英很不满意:“精兵强将都去贵州了,剩下的都是洪经略挑剩的二流将官,若是赵良栋、张勇、王进宝在,断不至此。”

斟酌了一番后,李国英决定再等两天:“邓名能够把高明瞻一鼓聚歼,兵力定然非常雄厚。但高明瞻也不知道我已经把保宁、汉的兵力都掉空了,邓名也不会知道,他的偏将出剑阁后也会小心翼翼地进兵,所以我还有时间。”

“等两天后,等重庆这里人心稍定,就派王明德带领水师返回和标营,所有火炮都用来封锁嘉陵江,我亲自带着军队缓缓后退。”李国英觉得这是挽救重庆清军的最好办法:“而且平西王还说会派援兵来重庆,我再等两天吧,要是这两天他们到了就带他们一起撤兵,我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第32节 才能(下)第18节 对手第25节 印象第23节 波澜(上)第11节 实验第16节 龙骑(下)第23节 瓷器第37节 刺客第8节 震怒(上)第59节 安抚第36节 分摊(上)第19节 防区第42节 升级(上)第21节 风起(上)第9节 海权第22节 突破(下)第8节 矛盾第39节 都府第28节 欠条第49节 风气(下)第4节 推荐(上)第51节 求战(下)第20节 相逢第16节 瓮中第5节 隔阂第15节 双赢第30节 剑阁第22节 尖兵第52节 壮士第38节 买卖(下)第28节 人心第48节 失误第38节 隔江第58节 同盟(下)第15节 出降(下)第44节 先行第19节 忠心(上)第47节 证据(下)第22节 尖兵第23节 援助第49节 坦承第8节 矛盾第26节 生意(上)第59节 议款(上)第34节 动摇第13节 提督第6节 事变(下)第37节 刺客第15节 攻防第15节 双赢第16节 攀谈(上)第21节 风起(上)第30节 剑阁第5节 协作(下)第44节 中介第44节 失踪第24节 宣传第53节 惨痛(上)第29节 解围(上)第29节 搏斗(下)第49节 风气(上)第15节 战象(下)第30节 成长(上)第13节 攻守第31节 裁军(下)第45节 炼金(上)第62节 蠢动(下)第44节 退意第58节 接触(下)第4节 推荐(下)第50节 金砖第7节 仲裁(上)第38节 牵制(下)第56节 待遇(下)第35节 会面(下)第48节 潜逃第34节 动摇第16节 龙骑(上)第6节 密议(上)第17节 政策(下)第4节 国民(下)第26节 生意(下)第57节 疲兵第58节 遗孤第47节 情报(上)第31节 名将第59节 魔鬼(上)第4节 生变第7节 北上第37节 军火第19节 跋扈(下)第6节 密议(下)第42节 中立(上)第44节 夹击(上)第14节 应对第58节 战书第29节 解围(下)第1节 精明(上)第45节 颜面第57节 夜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