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帝国

“肯定得多雇人,而且要把卤具、灶具都换成铁的。”在叶天明看来,第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扩大生产,现在成都只有十余万人,每年需要的食盐数量只有百万斤的规模,就是出口一些给建昌,所需的产能也非常有限。但如果想满足武昌这里对食盐的需要,无疑需要雇佣大量的工人,需要更多、更好用的工具。

这次明军带来的三百万斤盐都是都府利用解散的军队的人力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邓名再次召集军队把很多临时的盐工都征召入军队。即使都府的盐商想扩大生产,一时间也未必能有这么的人力可雇佣,想提高产量势必要改善工具。

“我打算从武昌这里买一些铁器。”叶天明随口说道。

“可以,但是若是从武昌这里买铁器,我要从中抽税,至少一半,如果数量大还要提高抽税比例,如果你们只是买生铁,送回去委托都府的冶铁商行帮你们制造,我抽税比例不会超过百分之十……嗯,这次我不抽税都可以,还可以给你们免费运输。”邓名马上答道,并进一步解释道:“这是为了保护都府的铁器商行,不然你们都从武昌买他们怎么办?”

“可,”叶天明据理力争:“都府的冶铁商行同样缺乏人手,而且他们很难一下子造出这么大批的铁器。”

“所以我只抽一半的税,这笔钱会用来扶持都府的铁行,若是你们一点买卖都不留给都府的铁行,我就要抽更高的税,以保证都府的铁行不会倒闭。”邓名用一副理所当然的口气答道:“铁行和你们盐行一样,都是退役军人开办的,雇佣的伙计也有很多都是同举人,我当然不会厚此薄彼。不过我不会干涉你们从武昌购买工具,我乐于见到你们赚钱,你们自己权衡,或者缴税帮助都府的铁行,或者把活交给他们办,两者都可以。”

叶天明琢磨了一会儿,没有立刻下决定,而是说道:“提督,这件事我需要计算一下,也需要和都府的同行知会一声。”

“没问题,如果你有信想送回都府,我会为你安排快船和使者。”邓名本来也没有立刻逼盐商做出决定的意思:“还有什么要求吗?”

邓名的问题让叶天明沉默了一会儿,虽然他在返回军营前屡次下定决心,但当他真要把这个要求吐出口时,还是感到很为难,因为叶天明也知道这个要求很过份。

“提督能不能……能不能……”不过叶天明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张开口,大着胆子说道:“能不能带着船队在江西转上一圈。”

邓名脸上并没有显出惊奇的表情,而是平静地问道:“为什么你希望我去下游转一圈?”

“因为……”叶天明把牙一咬:“淮盐销来武昌,借重的就是长江航运,只要航运断绝,别说一天五万斤,就是五斤也别想运到这里。”

“而只要淮盐运不来,武昌这里的人就不会想着压低川盐的价格,若是长期不能运来足够的盐,他们就会越来越依赖川盐,叶老板打的好算盘啊。”邓名轻叹了一声,叶天明的要求并没有太出乎他的意料,刚才看到叶天明那副吞吞吐吐的样子时,邓名就隐约猜到对方希望影响他的军事战略。

随着把要求说出口,叶天明所有辛苦聚集起来的勇气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他只剩下羞愧,为自己轻佻、狂妄的要求而感到悔恨。

“我们这次的军事计划就是到武昌为止,只要能迫使武昌收下我们带来的盐,并不完全禁止我们的川盐进入武昌,我们就满足了,出兵前我也是这么和全军宣布的。”邓名又像是和叶天明解释,又像是自言自语。邓名对商人的支持远远超出这个时代的习惯,他也知道总有一天商人集团会试图影响他的政治、军事决策,但邓名绝没有想到这一天居然会来的这么快,稚嫩的成都盐商集团现在就是才出娘胎的婴儿,居然连眼还没有睁开,就有向封建制度下的同行露出牙齿的意图了:“如果我下令向江西进军,那就会让战事扩大,兵凶战危,将士们可能会遇到危险,也可能会遭到损失,而这一切都不是为了攻城略地,为了帮助同盟,而是单纯为了都府盐行能够谋取更多的利润。”

“小人知错了。”听到这里,叶天明已经惭愧得汗流浃背,他甚至忘记了维持朝廷功名的尊严,连自称都换成了原先的那种。

邓名又看了叶天明两眼,他有一种感觉,这似乎是帝王专制向帝国x主义国家转变的第一步。在封建帝王国家里,最重要的是一姓一户的利益,就好比他前世的鸦片战争,只要对外妥协能保住爱新觉罗家族的利益,那牺牲国内的利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甚至是天经地义的。而帝国x主义则更倾向于按照国家内外来决定取舍,只要对国内有利,那么外国人为此要付出多大的牺牲都无所谓。

因此叶天明的要求无疑在侵犯邓名的封建权利,他提出的要求虽小,但本质上却是在要求属于邓名的私人军队为他的利益而服务。

“如果军队按照他的要求而行动,那就更像是帝国军队而不是天兵了吧。”叶天明并不知道邓名现在正浮想联翩:“帝国x主义臭名昭著,在我前世如过街老鼠一般,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大英帝国了,为了英国人的口袋里能多一块钱,英帝国x主义是不在乎世界人民会蒙受多少苦难的。”

其他帝国x主义者也差不多,比如在邓名前世的一九二九年,苏联拒绝归还沙皇俄国从中国抢走并且已经到期的中东路铁路极其附属权益,为此苏联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中国境内奸x淫掳掠,杀害中国军人近万,迫使中国政x府同意继续割让铁路及其附属权利,最后将其出售给日本关东x军。

而在苏联发动侵略战争后,中国国内部分人立即策划在全国进行暴x动和罢工,以达到支援红军和武装保卫苏联的目的。这种把世界人民的利益置于国家和民族之上的思路,就是享誉全球的国际主义,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无限敬仰。

“领先时代一步是天才,领先两步是疯子。”邓名在心里默默想着,他并不相信这句话,不过偶尔也会用来当作说服自己的理由:“国际主义超越这个时代太多了,还是先凑活着用帝国x主义吧。”

“召集全部军官开会。”邓名叫来一个卫兵,对他下达了命令,然后转身对叶天明说道:“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我必须与全部的军官商议此事。”

叶天明又是羞愧又是感激,他并不知道为什么邓名为什么不能一言而决,在当前的情绪下,叶天明并没有仔细思考的能力。

“如果由我做出这个决定的话,那军队依然我私人之兵,是军阀的军队,如果有一天我被黄袍加身,他们就会从军阀的军队变成天子之兵、皇帝之兵,而不是帝国军队。”在等待军官集合的空闲里,邓名仍在思考这个严肃的哲学问题,他身边并没有其他的穿越者可以探讨,所有的定义都是他自己的理解:“就是不知道这些军官有没有帝国军官的觉悟呢?我猜多半没有,他们多半还是把自己看成军阀的下属。”

很快所有少尉以上的明军军官就聚集在邓名的讲台前,邓名朗声开始发言:“诸君想必都知道,我们这次来武昌是为了售出我们手中的三百万斤食盐,这些食盐都是我们在这两个月在都府造出来的,跟着我们来武昌的士兵中,十个里有七、八个曾经烧过盐,他们还等着这些盐卖出后好拿到分红。”

接着邓名就大声宣布,这次销售食盐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顿时台下响起一片欢呼声。

“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是按照原几乎返回都府,然后展开对重庆的围攻呢?还是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邓名仔细地向军官们叙述了叶天明探听来的食盐行情,在场的军官都和叶天明差不多,一辈子也没见过十两银子,也想像不出五十两的元宝会是多么大的一块,所以听到武昌的盐业能够给四川盐业带来每日一千两银子的进账时,不少军官都露出匪夷所思的申请。在最初的震惊过后,不少军官的呼吸都变得沉重了。

“但想要让盐行拿到这每天一千两的银子,就需要军队继续切断长江下游航运,请诸君注意这点,是都府的盐行而不是我们军队拿到这么一大笔银子。不过若是盐行确实能拿到这笔银子的话,他们就会有能力在都府雇佣数千个短工,让这些工人和他们的家庭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些工人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你们的亲属朋友。而盐行的发展会让他们购买更多的工具,就会让都府的铁行、矿行雇佣更多的人手,提高工钱。”

邓名尽力地说明了一番前景,最后问道:“但这需要军队冒生命的危险,如果我们按计划回师,这次的战争就结束了;如果我们向江西进军,就会爆发新的战斗。”邓名环顾着在场的军官们,问道:“你们认为我军应该如何行动,是就此班师,还是发动新的攻势?”

底下的军官对邓名的问题都感到很惊讶,一时间根本没有人能够回答他的问题,过了很久周开荒才带着迷惑之色举起手。

“周少校请说。”邓名立刻指了一下举手的心腹。

“提督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好了。”周开荒站起来后大声说道:“我是个粗人,只知道唯提督之命是从。”

周开荒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顿时大批的人都纷纷响应,表示坚决服从邓名的决定,很显然,他们和叶天明一样,认为这军队是邓名的私人工具,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服从而已。

“果然还是皇帝的军官而非帝国军官啊。”邓名在心里叹了口气,他并不打算在军队实行表决制度,也认为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他只是希望军官们能够对战争有自己的看法罢了。

“我现在就是拿不定主意,因为权衡不好利弊,而且我在出兵前已经和将士们说好卖出盐就班师。正因为我迟疑不决,所以我才把诸君请来,希望你们各抒己见。”邓名知道观念不可能一下子扭转,但可以加以诱导,同时他也很想知道这些军官会如何取舍。

邓名宣布自由讨论后,台下的年轻军官们立刻大声交流起来,不久之前他们还都是浙江的义勇军,有一些人也知道商业的利润。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次出兵的目的让他们感到有些不解和迷茫。以前在张煌言手下时,无论军队多么缺乏训练和组织,每一个人心里都很清楚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驱逐鞑虏,夺还汉家江山。而他们浙军的每一次行动都紧密围绕这个目的,是为了从清军手中把土地和政权夺回来。

到了成都之后,邓名给明军更好的训练,更精良的装备,但是邓名的军事目的则远比张煌言要复杂的多,这让很多军官都感到非常的迷惑。就好像这次邓名出兵武昌,就并不是以夺取土地或是歼灭清军军队为目的,而是为了销售他的食盐。

如果仅仅如此,这些军官还能勉强理解为:这是为了改善官兵和成都百姓的生活,为了获得珍贵的物资来进一步提高明军的力量,最终还是为了邓名的大业。但如果仅仅为了满足叶天明垄断盐业贸易而出兵下游的话,那这场战斗对邓名来说到底意义何在呢?无论邓名如何解释,军官们都感到邓名能够从中获得的好处实在拐了太多到弯了,而且军队看起来似乎是在为商人的利益而服务,其次还有百姓的利益,相比之下邓名的利益就显得太少了——这就是封建军队向帝国军队转型时必要要出现的思想混乱吧。

“这应该也是一种启蒙吧,真正的帝国军队应该为帝国利益而不是皇帝的利益而行动,”看着台下人热烈讨论的时候,邓名在心里琢磨着这个决定的利弊:“帝国军队无疑比天子之兵更有战斗力,更有为国家而战的欲望,但对皇帝、军阀来说,这很能是一条通向断头台、绞刑架的道路,因为不会有一个封建专制的皇帝因为犯下叛国罪而被判决死刑的,但帝国x主义国家就完全不同了,军队真正效忠的是帝国的利益而不是一家一姓。不过我没有什么可担忧的,现在我也就是一个军阀而已,满清十分天下有其九。再说,就算我最后击败了满清,要皇帝担忧犯下叛国罪也得要很多代人以后了吧?”

……

叶天明并非军官,无权参加明军的军官会议,所以只能在营帐外等待消息。

过了足有一个多时辰,邓名才缓缓走出营帐,见状叶天明立刻迎接了上去,满怀着期待问道:“提督,将士们都怎么说?”

邓名手中拿着一份信,他把这份信向叶天明挥舞了一下,然后交给身后一个打扮得十分利落的卫兵,对后者吩咐道:“立刻出发吧。”

“遵命,提督。”那个卫兵向邓名行了一个军礼,大步走向帐外。

“这是我派去舟山的使者,他会和另外两个人带着我刚才给他的那封信去见张尚书。”现在邓名已经从湖广这里得知,达素在把张煌言和马逢知赶出大陆后,已经带着主力前去了福建,汇合耿继茂的福建水师窥视厦门。所以眼下江南又变得空虚,只有蒋国柱、梁化凤他们刚重建的绿营。被两江总督衙门依为长城的江西、苏松水师之前也因为邓名和李来亨的偷袭而全军覆灭,虽然蒋国柱努力重建,但时间只有短短六个月,实力可想而知远不如前。

“他们去舟山?”叶天明轻轻重复了一遍,激励忍耐着心中的激动,等着邓名的下文。

“在信中,我问张尚书有没有兴趣和我列舟长江之上,向南京的虏丑展示我军的兵威。”邓名微微一笑,今天在场的明军军官绝大多数都支持继续进军。不过仅靠邓名手边的这点人马,他觉得威慑效果恐怕有限,而且风险也有些过大:“不过若是见到张尚书,我们可不能说我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切断长江航运。要是张尚书发现我们的真实目的,那他恐怕会大为光火。”

“提督的意思就是说,您同意为了都府的盐行而发动一场攻势了?”虽然事实摆在眼前,但叶天明还是感到如在梦中一般。

“国民的意愿,就是帝国军队的使命。”邓名微笑着说道,看到面前这个商人脸上的疑惑的表情时,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不错,我的意思就是,我们将向江西进军,向南京进军,向扬州进军!”

第25节 投奔(下)第47节 赎买(上)第56节 离去第8节 战备(下)第34节 问候(上)第57节 夜战(上)第31节 大敌(上)第26节 观感第60节 争夺(上)第47节 证据(上)第11节 实验第52节 往事(上)第39节 王佐(下)第9节 问话(上)第14节 弹尽(下)第50节 怀疑第51节 保卫(下)第46节 扫荡第38节 奔波第39节 向导(上)第47节 赎买(上)第12节 专家第66节 加入(下)第64节 平息(上)第45节 合作第42节 中立(下)第22节 谎言第58节 同盟(上)第22节 退让(下)第54节 霸气(下)第26节 布防第11节 拦截第32节 意外第32节 争夺(上)第50节 挫折第7节 变脸(下)第39节 王佐(上)第44节 夹击(下)第19节 跋扈(下)第13节 天明(下)第50节 动向(上)第46节 证券(下)第9节 买路第36节 否决第51节 梦想(上)第41节 难民第41节 遭遇(下)第58节 同盟(上)第19节 感慨(上)第59节 议款(下)第57节 疲兵第55节 混战第45节 处置第2节 竞争第31节 裁军(下)第32节 才能(上)第28节 盟军(下)第53节 兑换第14节 应对第43节 鹰派第47节 证据(上)第10节 锁喉(下)第48节 打赌第68节 混乱(上)第60节 约法第52节 纵火第57节 信件第56节 离去第26节 观感第23节 江防第64节 平息(上)第55节 混战第64节 平息(下)第16节 攀谈(下)第37节 干涉(上)第3节 上风第53节 齐射(上)第14节 弹尽(上)第29节 统一(上)第40节 拥立第8节 矛盾第42节 送行第31节 佯攻(下)第53节 齐射(上)第65节 援助(下)第59节 助剿第11节 攻势(上)第21节 风起(上)第8节 纷乱第25节 投奔(上)第38节 牵制(下)第46节 战备(上)第8节 纷乱第26节 兄弟(上)第39节 冲突(下)第39节 王佐(下)第5节 密信第40节 印象(下)第4节 一致(下)第45节 突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