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进军

湖广绿营不知道李来亨正在赶来战场的路上,现在胡总督那份褒奖名单上已经没有几个人了,反倒是黑名单长得一张纸写不下,现在几乎囊括了所有参与出兵的文官、武将和幕僚。

见到军心如此糜烂,胡全才其实对战争的前景也不是很看好,不过他现在是骑虎难下:两万多明军进入湖广他的地盘后,通过不停地攻陷胡全才的城池、歼灭他的军队扩充到五万以上,甲兵从一开始的六千左右发展到现在两万左右,夺取了半个湖北;最近一连串的纠纷更让胡全才与湖广缙绅、官兵的关系降到了冰点,现在能够压服手下人靠的全是北京满廷的威势。

现在胡全才已经坐在火山口上了,一本《孙子兵法》也已经快被胡总督翻烂,他说什么也没法在书中找到挽回军心、士气,把湖北明军一鼓聚歼的办法,反倒是他怎么看兵圣都说如果敌人处于湖广绿营现在的状态,就赶紧去打不必客气——可见兵圣也不是万能的。

胡全才现在退而求其次,希望至少能够把明军赶回老家去,最近的军事行动就已经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胡全才生怕对方会抓到自己的破绽再发动一次进攻,所以每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缓缓地向钟祥滚动前进。清军将佐也猜到了胡全才的心意,他们同样不愿意冒险浪战,就一营、一营地向前蹭着走,每天清军的大部分兵力都处于防守状态,不给明军丝毫的进攻机会。

可是对方明明已经缴获众多,却偏偏不肯老实地离开。胡总督权衡再三,觉得对方应该也很清楚他们无法依靠现有的实力占据两湖,朝廷的效率再慢,迟早也会从河南派援军来。

“难道你们一定要逼死老夫么?”胡全才愤恨难平,等河南、甘陕派来援军才能赶走明军,和依靠湖广自己的力量收复湖北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地赶紧走人?”

胡全才又把孙子兵法翻了一遍,他感觉自己确实是处于死地了,不然也不会不顾形势一意孤行。

“死地……”这个词引发了胡全才的灵感:“死地则战!”

营帐里没有其他人,胡全才顺着刚刚出现的灵感琢磨下去:“如何才能把全军引入死地,迫使他们不得不与贼人决一死战呢?”

……

钟祥。

“胡全才有没有上过战场?”钟祥明军已经与李来亨取得联系,知道友军正在全速赶来,而清军也没有丝毫退却的意思,眼看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不可避免,邓名有些紧张,就询问起对方主帅的情况。

刘体纯、郝摇旗等人都纷纷摇头,胡全才虽然在军中的时间不短,但以前在甘陕时的主要工作是招降纳叛,后来帮吴三桂筹集粮草;等到了湖广后在洪承畴手下倒是曾经独当一面出任过郧阳巡抚专门负责防御郝摇旗、贺珍等人,但是他的工作仍然是节制地方将领,每次都是坐镇后方督促粮草。

郝摇旗告诉邓名,他从未听说过胡全才曾经亲临一线,而胡全才镇守郧阳时,夔东明军的主要注意力一直在如何打穿夷陵江防,得不到友军支援的郝摇旗那期间一直避实击虚,没有强攻过拥有两万清军的郧阳。

“胡全才之前没有指挥过一场万人以上的大战,不要说野战,就是守城战斗都没有,”邓名看了一眼周围的将领,夔东四将都是身经百战,就连他自己也多次在战场上冲杀:“当初郧阳兵力有两万人,这也是胡全才指挥过的最多军队,这次战事还是他出任湖广总督以来的第一场大战,我说的对吧?”

众人都说邓名讲的不错。

邓名轻轻舒了口气,在他原本的世界里湘军很有名气,但现在湖广清军却是清廷手下的二流部队,湖广缙绅远没有北方士人对清廷那么死心塌地,他们的矛盾心理大大影响到了湖广绿营的战斗力。一支二流的军队,由一个只有在后方统筹经验的统帅指挥,还处于士气瓦解的边缘,邓名觉得结束湖广的战事应该没有悬念了。

“不知道郑成功那里怎么样了。”邓名记得文安之说过七月左右郑成功可能就会发起攻势,这次在湖广耽搁的时间远比邓名最初预料的要长的多,只是战事未了他无法离开,不然说不定会给明军留下一个临阵脱逃的印象:“要速战速决。”邓名暗下决心。

……

此时在崇明岛,看到郑成功只留下监视部队,率领大军驶入长江后,梁化凤立刻命令把船只上的火炮都拆下来,动员全军加固炮台,囤积物资、弹药。

郑成功的水师比苏松水师强大的实在太多,梁化凤觉得就算整备水师也无济于事,出去和明军在江面上交锋完全是以卵击石。因此梁化凤决定把全部力量都用来加固防御工事,只要明军给他十天时间,等防御工事得到加固、完善后,崇明岛就不会再任人宰割了。

在加强防御的同时,梁化凤还在拼命鼓舞士气,清军现在还没有从最初的惊骇中恢复过来,这同样需要一些时间来让士兵恢复,同时梁化凤还希望郑成功能够在上游清军那里吃两场败仗,哪怕是稍微受挫也好,这样就能让崇明岛的清军振奋起来。

至于附近的明军监视部队,梁化凤也依旧保持和他们的通信,他首先把从水师上拆除大炮的动作说成是友好行为,其次通知这些明军他要为守军从两岸购买粮草。梁化凤通报完以后,光明正大地派出没有武装的船只出岛购买蔬菜和粮食,暗中则偷偷收集火药和兵器,进一步加强崇明岛的防御能力。

相比小动作层出不穷的梁化凤,吴淞提督马逢知则老实得多,看到明军的实力后他觉得清廷在东南的统治很可能要到头了,自从答应了郑成功的要求后就一直老老实实地呆在军营里,没有试图和周围的清军地方官联系。

对马逢知的无所作为,他手下的将佐和幕僚都急得不行,一个急脾气的幕僚就对马大帅嚷嚷道:“如果大帅要效忠朝廷,那就要设法离开这个险地,现在郑逆的主力已经往下游去了,只留下少量人监视我们,我们突然开往浙江,这点人马是拦不住我们的;如果大帅要反正,那就不要再犹豫,立刻出兵与延平郡王会师,水陆并进直取南京,即是将功赎罪,也要争取立下大功,这样将来大帅的位置才安稳。现在大帅既不助明、又不助清……延平若败,清廷绝不会饶了大帅,延平若胜,大帅也没有任何地位。”

可马逢知依旧不肯作出决定,他指出若是此时出兵,必然会被郑成功当作前锋使用,去与那些抵抗的清军硬拼:“延平郡王已经答应了,同意我按兵不动,那我为什么要主动送上门去,折损自己的兵马呢?”

马逢知环顾着周围的将佐,问道:“你们有不少人都劝我速下决心,那你们谁肯去打前锋?”

一句话把所有的部下都问得哑口无言,那个幕僚仍不死心,追问道:“就算大帅按兵不动,等延平攻下南京后难道还能容忍大帅按兵不动下去吗?”

“这你就不懂了,延平直取南京,清廷必然调集周围的所有精兵强将到南京抵抗,此战必定艰苦,我们现在去与延平会师,就得被送上前去与这些强军拼个你死我活;所以要延平自己去拿下南京,把这些清军精锐都消灭,到时候江西、浙江等地的守军必然胆寒,而且也没有了主心骨,接下来的仗就好打了。”马逢知的话让幕僚恍然大悟,原来马大帅并非没有决定,而是想得远比自己要远。

只听马逢知继续说道:“南京苦战一番,延平也需要修整兵马,肯定会让我们去扫荡周围,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独自作战,打下来的领地也可以归我们所有,不比现在出兵强得多吗?现在拼光了人马,说不定会被延平并吞,而且就算我们打南京立下再大的功劳,难道延平还会把南京许给我们不成?”

见马大帅说的如此透彻,将佐们顿时人人兴奋,都觉得割据一方的好日子就近在眼前,马上还有人说道:“大帅,将来若是要出兵,我们可一定要去浙江,江西也行啊,可不能渡江去打扬州。”

“这个我还会不晓得么?”马逢知笑道,等郑成功夺取南京隔绝南北后,清廷肯定会全力南下,试图重新打通漕运和交通,到时候谁在北面谁就会首当其冲。

看到郑成功的军容后,马逢知在惊惧的同时,突然也萌生了一些野心,这两天他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说:“郑成功仅仅在福建沿海生聚教训,就能组织起这样一支大军来,若我能割据浙江,在清廷和郑成功苦战的时候好好经营,谁敢说我就不能成为一方诸侯,甚至与群雄逐鹿天下呢?”

……

在马逢知和梁化凤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时,郑成功的先锋已经抵达瓜州,这里的清军守将是游击左云龙,他和马逢知、梁化凤不同,断然拒绝郑成功的劝降,准备进行抵抗。

得知瓜州城内的几千清军不肯投降后,郑成功大笑:“螳臂挡车,当真不知死活,不过也好,正好拿他们祭旗,也给马逢知、梁化凤他们看看本藩的军威。”

略一停顿后,郑成功就命令中都督甘辉道:“率铁人军出战!”

张煌言此时仍在郑成功军中,听到这命令后就叫道:“且慢,铁人军是大王的亲军,杀鸡何必用牛刀,若是大王手下不便,这瓜州便由我来打吧。”

郑成功精选魁梧雄壮的精兵组成铁人军,每个士兵都有一套全身铁甲,张煌言见过后也啧啧称赞,认为会在战场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郑成功设计的全身铁甲十分沉重,只有非常强壮的士兵才能披挂着它在战场上杀敌,延平郡王虽然拥兵十万,但铁人军不过五百人而已,张煌言觉得这种杀手锏应该秘不示人,等到关键时刻再突然拿出来。

“本藩有十几万大军,怎么会手下不便?”郑成功觉得张煌言这话有些太轻视他的军力了,他并非没有其他的军队可用,以往他也确实把铁人军藏在手中,不让清军知道他有这样一张王牌,但现在郑成功觉得是时候向南京周围的清军展示自己的实力了:“张尚书请看,我们若是不能一鼓攻破x瓜州,说不定周围的鞑子就会生出侥幸之心来,只有让他们看到官兵的天威,知道绝对无法抵抗,才会老老实实地向我们投降。”

郑成功在出征前已经打造好一些攻城器械,装在大船中一起运来,随着他一声令下,明军就把一些梯楼从船中搬出来,铁人军此时也已经准备就绪,一些战士登上梯楼,还有一些则在下面跟着车一起前进。

见到明军向城门缓缓逼来,瓜州守将一叠声地下令放箭,郑军的铁军虽然行动迟缓,但在瓜州城下泼下的箭雨中毫发无伤。这些铁甲兵不仅全身都在铁甲的保护中,脸上还有面具保护,清军使用的破甲箭撞在郑成功特制的铁甲上,也只能发出无奈的叮当声,纷纷坠落在地。

瓜州的防御工事也并不完备,没有像夔东周围的城市那样密布梅花桩,明军填平壕沟后就一直把梯楼推到城墙边,他们的梯楼差不多和瓜州的城墙一边高,放下前桥后,铁人军的士兵就直接从梯楼里走上城墙。

“弩箭,齐射!”

左云龙大声喝道,用威力最大的弩射击郑家的铁甲兵,但竟然看到即使被弩箭击中,郑家士兵依旧行若无事地继续前进,他们对面的清兵都骇然失色。

一个个铁塔般的高大明军慢慢地走到对手面前,举起武器向清兵斩去,几个还在发呆的清兵立刻就被砍翻在地,其他反应过来的清兵纷纷挺抢、抡刀而前,对着这些行动迟缓的明军乱扎、乱砍,但和弓弩的攻击一样,这些刀枪的攻击同样完全无效,顶多只能把明军打得后仰而已。

明军士兵的行动虽然远远不如清兵灵活,但是他们刀枪不入就立于不败之地,即使被对面的清军击中数十次都没有大碍,而清军若是不幸中了一记,立刻就会倒地不起。

登上瓜州城墙的明军铁甲兵越来越多,与之厮杀半天的清军一个战果也没有取得,很快开始失去信心,再看到前排的人被明军杀死后,后排的清军也不肯上前从事完全无效的攻击。

见士兵不断地后退,督战的清军将佐一个个都心急如焚,左云龙刚才亲眼看到三个长枪兵一起在扎一个明军的铁甲兵,把他顶在墙垛上使出吃奶的力气戳,但就是戳不透对方的盔甲,等到三个枪兵力气耗尽,那个明军就从墙垛上离开,重新开始向前移动。

刚才就有人曾想攻击明军的脚,但清兵看到明军的裤腿下露出的是铁鞋而不是草鞋,明军的脚面同样受到很好的保护。

“砍小腿!”已经快绝望的左云龙突然大喝一声,他命令亲兵营的士兵专攻这些明军的下三路,对方的移动极其迟缓,看得出来他们身上的盔甲异常沉重,只要能伤到他们的腿脚,守军觉得他们多半就无法再扛着这样沉重的负担继续推进了。

亲兵们应声上前,他们面前的明军又高举起手中的斧剑,几个亲兵抢在行动迟缓的敌人把武器斩下前,就地一滚欺进到明军身前,挥刀向他们的小腿上砍去。

这些武器装在明军的裤子上,被弹了回来,发出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在裤子的布面下,铁人军的战士都穿着长筒的铁靴,这种铁鞋也是郑成功参考荷兰人的甲胄后亲自设计的,能够防御刀枪的攻击。

明军的铁人军不可阻挡地继续推进,把大批的清兵从墙头驱逐开,缓缓地取得了对城楼的控制权。郑成功满意地看着秘密武器的巨大成功,命令后续梯队跟上。

后续部队早就已经等得不耐烦了,铁人军的威势早就让他们身后的明军斗志昂扬,士气异常高涨,听到战鼓声后,数以千计的明军呐喊着向前冲去。此时城楼已经在铁人军的控制中,已经没有了清军的火力威胁。

大批的明军迅速地登上城墙,协助铁人军把瓜州守军杀散,在明军打开城门的时候,守将左云龙也已经死在了一个铁甲武士的手中,丧失斗志的清军余部从另外一侧城门逃离。

看着这些落荒而逃的敌人,郑成功下令不要进行追击:“放他们走,让他们去告诉周围的府县,瓜州的鞑虏是如何不堪一击的。”

瓜州一战,郑成功的铁人军大显神威,轻松攻破了重兵把守的城门,而且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拆除了清军部署在瓜州的拦江铁索、木桩和炮台后,满清部署在南京下游的江防已经消去大半。

第7节 仲裁(上)第5节 放弃(上)第21节 根基第22节 殿下第13节 试探(上)第44节 中介第17节 政策(上)第54节 议和(下)第49节 副手(下)第60节 人心(上)第2节 默契第58节 同盟(上)第33节 试探第39节 向导(上)第41节 失控(下)第55节 死地第53节 擒贼第3节 君臣第20节 康熙(下)第4节 一致(下)第11节 两全(上)第36节 方向(下)第49节 坦承第52节 私心第46节 接触第19节 跋扈(下)第60节 算盘(下)第43节 鹰派第58节 遗孤第39节 向导(下)第14节 强攻(下)第16节 攀谈(下)第43节 征兵第56节 蛊惑第46节 战备(上)第39节 王佐(下)第11节 劫营(下)第59节 细作第49节 副手(下)第21节 风起(上)第52节 壮士第42节 中立(上)第10节 爆破第60节 人心(下)第63节 黄雀(下)第35节 捆绑第47节 情报(上)第6节 密议(上)第29节 道破第37节 刺客第11节 两全(下)第60节 约法第47节 赎买(下)第25节 骇浪(上)第18节 恐怖(上)第14节 强攻(上)第34节 糊涂(上)第17节 虚招(上)第13节 天明(上)第45节 突破(下)第12节 征税第34节 晋王(下)第15节 相识(下)第56节 宣战(上)第2节 软硬(上)第35节 巩固(下)第47节 证据(中)第41节 遭遇(下)第33节 孤注(上)第4节 推荐(上)第3节 信号(上)第45节 炼金(下)第22节 尖兵第11节 优待第14节 初捷第7节 变脸(下)第9节 失言第23节 瓷器第34节 诈降第56节 推销(上)第49节 坦承第12节 调整(下)第35节 面谈第24节 怒潮(下)第24节 内忧(下)第28节 借刀第26节 告状第26节 兄弟(下)第32节 突围第9节 买路第20节 合伙第68节 混乱(上)第50节 债券(上)第33节 问策(上)第24节 整训(上)第14节 乱战(下)第25节 投奔(上)第1节 秘旨第20节 相逢第55节 报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