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晋朝廷的要求

五月十六,郗超从建康回转冀州城,带来了和大晋议定的纳降条款。

石青是汉人,一直和大晋关系暧昧,大晋朝野如褚衰、蔡谟乃至庚爰之、庚方之兄弟,琅琊王氏、颍川荀氏等不少人对他抱有很高期许,是以,邺城南归一事大晋不仅看得很重,而且如同对待西凉张氏一样要求很严苛,不像对胡人蒲氏、慕容氏那般随意。其中最重要的要求有四条。

一是中原行汉礼汉制。

所谓恢复汉家衣裳就是这个意思,汉家衣裳不能单纯理解为汉服,应该是汉人流传千年的礼仪传统文化制度。

这一条不需大晋要求,石青就会执行,而且会比大晋执行的更彻底,不仅在汉人中推行,还会在胡人中推行,他的目标是把中原胡人彻底汉化。

二是恢复中原王化。

所谓王化就是中原诸州由朝廷派员管理,不是慕容氏的燕国那等自行其事的藩属国。

顾虑到这个要求可能会引起邺城反弹,大晋朝廷做了些退让。一是麻秋封王。需要说明的是,麻秋受封的王位和大晋分封司马氏子弟的王位等同,和汉时分封刘氏子孙的可以立侯国、公国的王位不同;司马氏分封的王位尊荣自不必说,权利也极大,可以管理干预封地的民政、军政,唯一一条就是不能立国。二是任命石青为青州牧,不受麻秋辖治。三是朝廷派员施政可分步徐图,具体为:第一步,认可中原官吏,朝廷只遣一名抚慰使北上替朝廷抚慰中原黎庶;第二步,中原现任官吏日后的升迁罢免麻秋可以推荐,朝廷酌情处置最后定夺;也就是说决定权属于朝廷。第三步,五年后,中原州刺史、郡太守尽皆由朝廷任命,任命的官员受朝廷和麻秋双重辖治。

从第二条要求里,石青嗅到了大晋挑拨他和麻秋关系的味道,不过他没放在心上。麻秋享受尊荣名声,他掌握实权,这种格局已经在邺城形成并且牢不可破,怎么挑拨都无济于事。

三是中原裁减军队。大晋对这一条特别看重,而且理由充分。石赵、冉魏俱已覆亡,中原归晋之后,天下一统,勿须征战,朝廷负担不起太多兵马,而且中原历经战乱,土地荒废严重,此时应该化剑为犁,让士兵解甲归田,开荒拓地。

大晋朝廷知道这一条非常敏感,是以答应麻秋、石青可以各自保留一支卫队,各州郡也可保留一定的郡守兵维持治安,保留人数多少再行商榷,但卫队和中原九州郡守兵总数不应该超过十万。

四是邺城向朝廷敬献玉玺。

永嘉之乱,长安城破,西晋灭亡,作为天命所归象征的传国玉玺就此在北方胡人政权中颠沛流离,直到杀胡令之后,才重归汉人政权冉魏之手。作为天下正溯,数十年来,江东大晋朝廷的皇诏向来是有章无玺;这是一件极其尴尬且难以启齿之事;逮着邺城归晋的机会,大晋朝廷上下自然要讨回传国玉玺,让天下正溯得以实至名归。

“大将军。你看这还能成吗?”郗超为难地问。鉴于身份的原因,他这个使者不能和大晋朝廷讨价还价,据理力争,只能在一旁眼睁睁看着大晋朝廷诸公商讨着怎么设下圈套套住石青。

“大晋朝廷这是漫天要价,等着石某就地还钱呢。不过,朝廷诸公缺乏魄力,担心逼急了惹得石某翻脸不认帐,条件没敢开得太苛刻,这事应该能成。”

石青盯着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亲自写的书信,细眯的双眼满是笑意。“这几条要求看似严苛,实则全是废话,只要大晋朝廷没有彻底掌握中原,朝廷诸公又怎知北方兵马是否裁撤,中原官吏是否升迁罢免等诸般详情。指望一个宣慰使能弄清这些?哦,不对,不止一个宣慰使。。。。。。。”

石青冲郗超挤挤眼,调笑道:“。。。。。。还有令尊和那几位北上的‘内应’呢。”

郗超嘻嘻一笑,脸上只见顽皮,丝毫没有和父亲分属两方的难为情模样。

石青扬了扬手中书信,断然说道:“石某看出来了,其实朝廷最在意的只有两条,一是邺城不能开国;二是讨要传国玉玺。开国距离称帝仅一步之遥,而且是极具诱惑的一步;一旦邺城开国,所谓的归降就没有任何意义,阻止邺城开国,才是朝廷诸公的底线。传国玉玺同是此理,玉玺不敬献给朝廷,而由分封王掌握,这样的归降既无诚心也无意义,朝廷肯定不会接受。若是这两条满足了朝廷要求,其他的一切都好说。”

“不错。郗超也有这个感觉,只是没大将军想得这么透。”郗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话音一转,疑虑地说道:“传国玉玺非同小可,敬献朝廷只怕有些不妥。大将军谨慎!”

“事实上传国玉玺不过一方玉石耳,饥时不能食,寒时不能衣,除了蕴涵着人为赋予的象征,实在没有多大意义。眼下中原缺的是衣食温饱,是黎庶百姓实实在在的安居乐业,是恢复汉家衣裳需要的稳定。。。。。。虚幻的象征虽然有必要,与这些相比却不急迫,若是能够用传国玉玺交换些钱粮布帛、工匠才俊,石某认为非常值得。当然,敬献传国玉玺和其他条款不一样,这是一桩生意,敬献可以,朝廷封赏为何需要提前商定。。。。。。”

石青蹙眉思索了片刻,随即继续说道:“景兴不便和朝廷诸公扯皮,这样吧,回邺城后,石某请刘群为正式使者,随你走一趟建康把这事定下来。其他什么的都无所谓,只一条最重要,那就是朝廷暂时不能驻军中原,驻军之事,三五年以后再说;其他的好说,能争取就争取,争取不到也无所谓。天高皇帝远的,谁管的了谁。”

郗超点点头,说了声是。

“景兴一路劳累,下去洗漱休息吧。石某去和邓恒他们说几句话,明早我们一道启程回返邺城。”石青交代了一句,和郗超一起出了书房。

征北大将军府前身是石琨的汝阳王府,石琨在冀州时间不长,王府圈地圈得挺大,只是还没来得及完善建筑他就潜逃到南方去了,以至于王府像个正在施工的半拉子工地,石青没嫌粗陋,随便修葺了一下,挂上“征北大将军”的牌匾就开府建衙了。

和征北大将军府邸一样粗陋的,是征北大将军人事编制。

肥子军帅府解散之后,军帅府人员大多会被充实到邺城,征北大将军府的幕僚将会有所调整。石青选定的幕僚人选为:左长史申钟,右长史王亮,主簿刘茂,功曹王羲之,仓曹李承,记室韦伯阳,参军郗超、戴真、赵庶、张季,司马丁析,从事张春、薛瓒、尹刺。

这个人选是石青深思熟虑的结果,他既要给降将希望,还要不动神色地把位高权重的申钟、刘茂调出邺城,以便军帅府原班人马少受些阻力将青兖的政令条律在中原全面铺开。

问题是征北大将军府开府三天了,除了右长史王亮、仓曹李承等寥寥数人就位,其他人选不是因为这样就是因为那样的原因,没能赶到冀州城赴任。

石青没有为此着急,他对草创的涵义理解的很深刻。大将军府邸是草创,大将军府人事是草创,整个中原也不例外,也是处于草创阶段。

关中、青兖、豫司、河北诸地律令不一,官职大多沿袭传统,很多人石青既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以几万忠诚的新义军为核心,以不到十万利益关联的邺城禁军、麻秋屠军为外延,裹挟出一支包括幽州军、襄国降兵、关中私兵等各方的数十万人马让石青时时刻刻心惊胆战,持续不断的胜利,让这支杂兵尚能保持号令如一,若是遭遇哪怕一次的失败,这支军队就可能全盘崩溃。中原大部分已落入邺城掌控,可是这种掌控仅仅限制在军事层面,至于如何发展民生,如何稳固人心,如何建立如臂使指的政治体系,邺城还没拿出全盘规划,很多地方还处在无官府管理的自然衍生状态下。

政治、军事、民生经济。。。。。。所有的一切就像大将军府搁置的工地一般,急迫地等着有人梳理、振兴。而这一切需要的不仅是精力的投入,还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稳定的外部环境。邺城归降大晋,争取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这些。

浮想联翩中,石青穿过半拉子的工地,来到大将军府前厅。邓恒等人被何三娃安排在前厅等候。

石青的脚步在前厅外响起之时,邓恒、秦兴、郑生、王琨便已站起来恭候。待他的身影刚刚在前厅门口露出来。四人一起踏上几步,各自作揖行礼。

石青呵呵一笑,冲秦兴、郑生、王琨略一点头示意,目光最终落在邓恒身上。“辛苦征东将军了,可是坐牛车来得?”

“唉!这身子看着是坏了。行不得路,骑不上马,只能坐车过来。”邓恒感慨连连地和石青寒暄。末了爽朗一笑道:“坐车摇摇晃晃,很像年轻时在马背上的感觉,倒比躺在榻上舒服,哈哈哈,大将军若是多招几次,老夫不仅不辛苦,反倒多享受几次呢。”

秦兴、王琨、郑生都陪着大笑,石青也附和着笑了两声,随即径直到上首坐下。四人有样学样,连忙各自回座坐定。

“诸位。与燕国之战至此算是结束了。石某感谢诸位能与我军联手与共,同进同退。感激之余,石某想说明的是,联军已无存在必要,可以宣告解散了。诸位以为如何?”

石青没头没尾地问了一句,秦兴三人犯起了迷糊:这个问题需要问吗?幽州军被兼并,联军早就不复存在,哪里还用得着解散。只邓恒不动神色,微笑着答道:“大将军说得是。”

“联军既然已经解散,那么,诸位以后有何打算呢?”

石青身子稍稍向前一倾,双目兴致勃勃地在下首四人身上流连。稍倾,不等有人回答,他又补上一句:“哦,对了,诸位应该知道,石某已然归晋,放眼天下,除了诸位以及并州张平,四方豪杰尽皆遵奉大晋为尊,如今情势,说一句江山一统、四海升平也不为过哦。”

秦兴一直在用心琢磨石青的话语,当他发现石青说的三句话里,只说“诸位”如何如何,从不提“幽州军”如何如何,他便彻底死了心。对方摆明把他们和幽州军掰开了,这时候再不识趣当真会有大祸临头。

心意已定,秦兴站起来冲石青揖手作礼,慷慨说道:“秦兴本是晋人,朝廷南渡,石赵雄起中原,为生计迫,不得已加入赵军。眼下天下一统,四海升平,秦兴愿诚心归顺朝廷,诚惶诚恐,但求朝廷能够予以接纳。”

“很好。”石青平静地点点头,眼光看向另外三人。

邓恒咳嗽一声,无精打采地站起来回道:“大将军。联军虽然解散了,老夫却不愿和大将军分开,若是不嫌弃,大将军随便找个地方让老夫安生就好。至于效忠朝廷吗。。。。。。呵呵,老夫身子已经朽了,有心无力啊,还是罢了。”

邓恒一开口,另外两个不甘落后,马上接口说道:“不错。联军虽然解散了,我等却不愿和大将军分开。请大将军收留。”

秦兴愕然一愣,旋即惊醒过来:大晋朝廷和石青是有区别的,自己刚才选择大晋朝廷,难怪石青没有半点反应。

想透这些,秦兴再不犹豫,虎跳而起蹿到厅心,作揖拱手道:“不错!不错!江东天气燥热闷湿,原不是我等北人居留佳处。秦兴唯愿追随大将军身侧,鞍前马后,不敢怠慢。”

“诸位拳拳之心,难得可贵,石某心领了。”

石青微微一笑,和声道:“中原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时,诸位请回去收拾一下,明日随石某回返邺城,到时会有任用。”

三十二章 祭灶节中第1章 智与勇的选择题五十二章 屠夫父亲的一面第8章 风起云涌十二章 这个女人不简单一百章 四面楚歌三十章 感觉敏锐的人三十八章 另外一场对话五十八章 襄国之战八六十二章 荣誉与骄傲七十三章 风满楼下误操作章节请勿订阅十八章 战争节奏难掌握三十八章 进城二三事十二章 出巡四十四章 悲伤六十一章 襄国之战十一第7章 公祭之序幕二十二章 草剑第1章 煎熬二十章 关中的意外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养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第10章 军帅府长史十八章 开战六十七战事二十五章 窝盔西进七十三章 风满楼下八十三为了胜利第1章 智与勇的选择题四十九章 火烧慕容评四十七章 夜战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八十三章 博浪八六十二章 枋头之变六十六章 停止攻击十七章 免费的晚餐第2章 三个杂号将军第3章 谈婚论嫁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乡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第7章 出路在哪里第5章 再续前盟第2章 重返邺城六十四章 消息二十四章 进位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三十二章 上党风云六十六章 山重水复十八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第10章 第一次任务四十七章 跳河五十一章 信念与本能的对决十七章 是否当斩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严第10章 至方君子第10章 军帅府长史七十一章 人要有觉悟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严二十八章 弥合第5章 韩氏入宫二十章 有客来访七十八章 博浪三六十九章 张遇的真实意七十一章 有理由吗二十二章 全面开战下三十九章 潼关露出的端倪四十四章 同修夫妻之道五十三章 用什么下酒七十九章 博浪四第9章 行踪泄露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六十二章 枋头之变五十三章 下一个目标四十一章 还是称帝的好四十八章 三月三十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结果五十九章 惊变上十七章 关中来得喜讯第5章 随时指点你十五章 给你个马扎坐不坐二十二章 全面开战下十八章 开战四十二章 诸葛攸入伙三十五章 假传军令四十二章 皆大欢喜的结局第3章 悍民军来了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二十九章 天网恢恢十一章 乱局十二章 出巡三十章 以后的打算补全四十四章 同修夫妻之道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3章 谈婚论嫁九十九选择退路四十六章 大晋风流人物四十三章 血修罗十九章 举中原以降晋十八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