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佞臣的用途

五月二十一清晨,石青在邺城东门送别郗超以及南下和谈专使刘群。

“刘大人,此行南下最重要的一点是快,尽早与大晋朝廷缔结和议,依靠建康朝廷制衡荆州桓温。。。。。。。”

建安驿外,石青、刘群离开和议使团队伍,在一行青青柳树下漫步而行,随意叙话。石青刚从宫中出来,他和麻秋就降晋称王、诸葛攸豫州之败以及未来的形势做了大半夜的畅谈,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石某和麻督议定,欲请大晋朝廷赐封麻督‘民王’之号。嗯,不错,这个赐号确是浅显直白了些,但事不在其表而再其里,石某以为这个赐号不错。”

石青瞥了一眼惊愕的刘群,娓娓而谈。刘群点点头,示意记住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传国玉玺敬献一事。这件事其实是桩买卖,可以另外商谈,石某所求者,不过是越多越好的布帛、粮食而已,其他并不在意,刘大人需要在这方面留心。石某对和议条款要求不多,唯有一点就是,无论如何三五年内大晋军队、政令不能在中原畅通无阻,中原需要时间,石某需要时间,刘大人切切留意!”

“刘群明白。”刘群躬身长揖,随即招呼和议队伍辞别石青,翩然南下。

一夜没睡,石青没有一点疲惫之感,荆州军的出现仿佛点燃了与慕容氏罢战后渐趋熄灭的斗志,让他处于极大的亢奋之中。“三娃子!即刻传杨群、赵韶、赵诲去西苑见我,然后传令亲卫骑,收拾行装,备妥七日粮草,随石某去豫州走一遭。”

荆州军在豫州出现,让石青不敢有丝毫大意;另外,关中密使向石青转诉了王猛征募胡人出关的用意,石青对此很是赞同,所以,他想往豫州走一趟,解决大晋荆州军的威胁并把关中河西的胡人士卒安置下来。

谁知道石青刚回西苑坐定,豫州新的通传报到了邺城。

这份通传是诸葛攸从堵阳报来的。诸葛攸在通传里先是请罪,言道自己轻敌冒进,因大意导致大败,罪不容诛,然后道出了敌军的动向,说宛城之战过后,上官恩等敌军没在原地驻守,而是匆忙南下,据守新野、樊城、邓县三城。诸葛攸道,也许对手听闻王朗后军正全面攻略豫州,自知实力相差太远,所以不敢轻锊其锋。通传末尾,诸葛攸道出了自己的判断:环顾宛城,能予乐弘、上官恩臂助者,必是荆州桓温。然,对手不能以力凌之,只能曲意谋划,设伏偷袭,且大胜而不敢留守,实因事发仓促,力有未逮,先前无备耳。

看罢通传,石青打消了去豫州的主意。荆州军北上是临时起意救援乐弘、上官恩之举,短时间内可能不会给豫州带来威胁。这样的话,从建康朝廷入手制衡桓温也许更有效。

拿定主意,石青吩咐亲卫:“请杨群大人进来说话。”

杨群在青兖任太守期间,勤恳谨慎,辖治有方,石青很是满意,这次青兖人士大规模进入邺城,他让杨群也跟着来,目的自然是为了提拔。

半年的太守生涯过去了,杨群一改昔日落魄模样,神色间恢复了许多自信。进了营房,他从容对石青施礼道:“征北大将军,杨群来了。”

“杨大人请坐。”

石青请杨群就座,他自己却在营房内来回踱步,随意地问道:“不知杨大人对青兖施行的胡人抬籍一事怎么看?”

“杨群窃以为胡人抬籍实乃长治久安之良谋。”

杨群先给出一个肯定的结论,然后斟酌着解说道:“自汉以来,胡人开始内迁中原,历经汉、魏、晋数代,内迁数目已达数百万之众。内迁胡人是为了充实边塞,避免胡人在塞外骚乱扰边,原本是个好计。然则,中原朝廷历朝历代看重胡人之勇武剽悍,喜用其为卒为伍,却忽视了胡人乃野蛮之人,不受忠义靡勒,没对其予以王化。国力强盛之时,中原朝廷自然不在意这些胡人,然则一旦国力衰弱,变乱迭起之际,未曾驯服的胡人便容易成为大患。八王之乱后,中原之所以沦落如斯,根本因由便是如此。”

“好。不错,杨大人见地透彻。”石青扬声大赞。

杨群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大将军借抬籍之名,对胡人施以王化,以礼仪羁绊之,去其粗俗野蛮。一旦时日长久,胡人便只能为我中原汉家之鹰犬,再不可能成反目之虎狼。抬籍之根本,就在于此。”

“杨大人之言深得我心。这件事交给杨大人,石某很是放心。”

石青来到杨群席塌前站定,俯首注目杨群道:“石某有意将关中一部分胡人迁至豫州施予王化,并在其中推行抬籍之策。这件事说来容易,若想安稳妥当,不出纰漏,却大为不易,不知杨大人可否帮石某分忧?”

杨群起身一揖道:“杨群驽钝,大将军但有所命,唯尽心竭力耳。”

“能尽心竭力足矣。”

石青点点头,缓缓交代道:“王朗来报,关中军进入豫州以来畅通无阻,许昌、谯郡、汝南等地闻风而降,眼下豫州全境已归入邺城下辖。石某有意以王朗为豫州将军,驻守宛城,防御大晋荆州军。王朗将军麾下有徐磋、白犊等部胡人近两万,诸葛攸麾下还有毛受部千余胡人。石某意欲以防御荆州军之名,命令关中各部胡人分别驻守许昌、悬瓠城、淮北、宛城等地。待秋后农闲时,令豫州各部胡人家眷部落从河西南迁豫州定居,弃游牧渔猎之习,学耕种植桑之道,治汉家礼仪经学,推行青兖抬籍之策。这便是汝——豫州新任刺史杨大人之职责。”

杨群愕然一愣,随即有些惶恐。在青兖推行抬籍之策比较容易,因为青兖胡人早被石青肢解的支离破碎,没有半点反抗之力。可在豫州就有些难了,关中胡人尚未受到严厉靡勒,而且数目如此众多,一旦做起乱来,可不是文职刺史能够应付的。

杨群的为难神色石青尽收眼底,当下开口点拨道:“杨大人勿须顾虑太多,在豫州推行抬籍之策,一手需要硬一手还需要软。硬的一手由王朗将军以军令靡勒,若有人胆敢抵触,石某不吝于杀一儆百;软的一手就是大人的职责,对于心向汉礼的,杨大人可予以鼓励,对于懵懂不知的,杨大人可点明汉礼的尊荣加以引导,对于抵触的,悄悄报于王朗将军即刻。”

杨群幡然醒悟,欣然道:“杨群明白了,有大将军和王朗将军依助,杨群定会将抬籍之策在豫州推行下去。”

“抬籍之策若在豫州推行的好,以后可以邀请关中、河西等地胡酋前去参观,以便在中原各地予以推广。杨大人切切当心。”

石青密密叮嘱了一阵,然后送杨群出去,站在营房门外交代道:“杨大人准备准备,尽快赶往豫州去吧,石某会通知王朗将军将豫州政务予以转交,大人任命刺史的正式文诰过段时间再行补上。”

杨群应声称是,揖手作别石青。

杨群刚一离开,何三娃就引着赵韶、赵诲两兄弟过来拜见。

作为和杨群同时被邀请到青兖的关中子弟,赵韶、赵诲两兄弟的际遇与杨群可是天壤之别,两人在青兖一直没能担任职务,如吏员一般只在军帅府做些抄抄写写的杂事,这种生涯可把两兄弟急坏了,这般下去如何对得起天水赵氏的名头?随军帅府来到邺城后,两兄弟憋足了劲,打算走和天水赵氏关系不错的麻秋的路子,谋个超不多的职位官爵。只是向他们这等微末小吏想间邺城第一人麻秋并非易事,来邺城十余日了,竟然还未能和麻秋取得联系,就在这时候,石青先行派人前来敦请了。

对两兄弟来说,“姑爷有请”比“麻秋有请”更为重要,一接到通传,两兄弟匆匆整理了一番衣饰,然后慌忙赶过来拜见。

“见过征北大将军,大将军威风八面,杀得燕军丢盔弃甲,闻风而逃,真乃神人也,只可惜我等未能鞍前马后供大将军驱策。。。。。。。”

一见面,赵氏兄弟把奸佞名臣的潜质发挥的淋漓尽致,赞词谀语滔滔不绝,大拍特拍黑雪的屁股。

“好久不见,二位一向可好。”石青微笑着说了一句实话,自从关中回来,他确实再没和赵氏兄弟见过一面。

赵氏兄弟闻言鼻子一酸,四只眼睛雾蒙蒙地,竟是有了些泪花。

“好!好——多谢征北大将军牵挂,赵韶和兄弟一切都好,只恨不能随侍大将军身侧以效犬马。”赵韶哽咽作答。

石青点点头,郑重说道:“贤昆仲拳拳之心,石某深知。石某并非不愿让二位跟随,只是前方战事凶险,担心伤着了二位啊。”

石青这番苦心着实感人肺腑,赵诲忍俊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石青面前,嚎哭道:“能得大将军如此体谅,赵诲兄弟虽死无憾,肯请大将军将我兄弟留在身边,上阵以身挡刃,回营日夜服侍,苦累凶险我兄弟亦甘之若饴。”

听到日夜服侍一词,石青腹中一阵翻江倒海,过了好一阵,他强自压下腹胀的感觉,感慨道:“贤昆仲盛情石某心领了,二位但有此心便可,用不着随某上阵厮杀;且中原初定,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时,贤昆仲大才,正可为石某分忧。”

话说到这里,石青重用之意昭然若揭,两兄弟精神一阵,当下不再恳请“日夜服侍”,一起躬身施礼道:“但有用得着之处,大将军尽管吩咐,披肝沥胆不敢有负。”

“披肝沥胆倒是不用,此事只需用心即可。”石青淡淡地说了一句,随后似乎十分为难地样子,蹙起眉头沉默不语。

赵韶眼珠一转,心中窃喜。让石青为难的事情不多,这等重任能交给他兄弟二人,说明石青很看重两人之才。

私下琢磨了一番,赵韶小声试探道:“征北大将军何事为难?只要有用得着处,无论让我兄弟二人做什么都可以。”

“唉,此事难以启齿,确实令石某很是为难。”石青长叹一声,淳淳说道:“石某信得及贤昆仲,有心请二位帮着分忧,请二位务必替某保守秘密。”

赵韶、赵诲又是一喜,眼看着自己兄弟二人是要被石青托为心腹了。“大将军尽管放心,我兄弟二人理会的其中厉害。”

石青目光温淳,在赵氏兄弟身上流转了好一阵,这才重重地点点头,道:“贤昆仲乃天水赵氏子弟,家门和麻督关系交好。石某有意请二位随侍麻督左右。。。。。。”

赵韶、赵诲四只眼睛俱是一亮。

两兄弟其他的本事平常,对勾心斗角、宫斗阴谋却极有天赋,要不然也当不得历史上有名的佞臣。一听话音,两兄弟便猜到石青是打算暗中监视控制麻秋,以防有变。能担当这种事的只有绝对的心腹才行,石青将二人依为心腹之意至此清清楚楚、再无可疑了。

赵氏兄弟骨头轻了几分。赵韶谀笑道:“征北大将军放心,一旦我兄弟能随侍麻督左右,定将麻督一举一动报于大将军知道。”

“麻督的动向倒不是石某最感兴趣的,石某最感兴趣的是。。。。。。”石青微微一笑,语气加重了一些:“张举遗孀韩氏是何底蓄,她到底意欲何为?”

“张举遗孀韩氏?”赵家二兄弟顿时摸不着头脑了。两人才来邺城,什么根底都不知道,连韩氏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石青把韩氏的来历已及如今随侍麻秋左右的处境向两人一一讲明,然后道:“石某对这个女人不是很放心,只因为张遇、张平尚未剿除,这才容她活到现在,没想到她竟然进宫到了麻督身边。碍于麻督颜面,石某暂时不好明着下手,是以打算请二位陪着麻督,找机会将这个女人的来历和打算探查清楚。”

“按大将军的说法,这个韩氏很不简单啊,只怕一时半会难以露出马脚。”赵韶兴致勃勃地说。

“石某不好明着对韩氏动手,但会把张氏家人仆妇全部送到隐秘之地拘押。只留韩氏一人在宫中,这样她就算有所图谋,也是孤掌难鸣,无奈之下,她一定会想法寻找他人襄助。”

说到这里,石青得意地笑了笑,意味深长地向赵氏兄弟说道:“贤昆仲若经常陪伴麻督左右,必定有机会与韩氏认识,如二位这般能经常进出宫中的,应该是襄助韩氏的最佳人选,也许要不了多久,她就会想法暗中接纳二位呢。”

“不错!石帅推算的极为精妙,韩氏若真的有所图谋,必定会寻找他人襄助。”赵韶、赵诲恍然大悟。

石青眼中闪过一道厉芒,转头向着皇宫所在的方向,吩咐赵氏兄弟道:“二位不要刻意去做,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话,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事,依着平常样子就成。”

八十二章 就叫新华吧六十二章 枋头之变三十二章 邺城换主上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六十三章 诸葛攸显能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十三章 南下东枋城第3章 连环箭三十八章 雷弱儿的烦恼二十四章 杀恩二十二章 草剑三十七章 各打各得十六章 蛰伏二十七章 因果循环四十五章 逃遁二十三章 接风宴上的变故五十二章 先胜一局第7章 献计二十六章 接触上了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万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谋算五十二章 先胜一局第6章 郎闿的发现第8章 如何选择这是个问题三十三章 祭灶节下五十七章 敌我同行五十四章 襄国之战四第3章 连环箭六十一章 襄国之战十一二十七章 因果循环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沟河二十九章 天网恢恢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四十六章 三月二十九第2章 小耗子历险记(中)二十二章 狩猎上第5章 杀威棒?二十五章 奏对四十章 端倪初现第2章 博彩二十二章 情势互易八十章 必须付出代价四十一章 还是称帝的好三十二章 急转直下第5章 杀威棒?六十六章 登陆作战四十四章 杨群的青兖印象三十五章 假传军令八十二章 博浪七二十章 想决战没门六十七章 意外丛生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祷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八十五章 结束与开始三十一章 三个战场第4章 抵达邺城二十八章 中国式政治第1章 序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五十九章 媾合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五十章 联系上了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十八章 江湖高手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三十章 疏而不漏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二十二章 嗬哈三十四章 邺城的阴影二十二章 全面开战下第7章 出路在哪里十一章 祸福由天四十一章 还是称帝的好十一章 祸福由天四十七章 夜战五十三章 下一个目标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五十四章 心笼打开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七十章 夜袭旱寨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荆州军二十四章 夜谋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五十八章 见便宜就捞第7章 公祭之序幕十五章 给你个马扎坐不坐三十四章 杀胡令三十五章 假传军令五十二章 屠夫父亲的一面五十一章 失望二十八章 各有算计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国之夜十二章 这个女人不简单五十二章 扬州的开局九十四章 可怕的谣言五十一章 信念与本能的对决二十四章 进位十五章 给你个马扎坐不坐三十六章 连番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