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刁民

“挂……挂回去?那让我刚才摘他干什么?”

听到又挂尸,范达一脸懵懂,不知是什么道理,倒是范长旺道:“按你兄弟的吩咐做,洪家子弟既不敢拦着你摘尸,就不敢拦着我们挂尸。再跟族里人把话传下去,这是洪家那边故意要来害我们范家,凡是姓范的,都要把嘴给我管严了,谁若是吃里扒外,就别想再进祠堂一步。”

范长旺对上洪总甲固然弱势,但是能做到吃绝户产逼死人命的地步,对于本族的控制力,却是毋庸置疑。洪家几个子侄只能负责看管现场,如果范家埋尸抛尸,他们能指出地点就是极限。要说阻挠范家挂死尸,那多半是办不到。

范长旺的院子已经乱成一锅粥,不时的有人进进出出,有人烧水,有人为差役准备茶饭。范进摇着折扇,如同戏台上的诸葛武侯统筹调度,吩咐着该如何准备,以及如何应付上差。洪家那两个看守死尸的族人,也被范进叫到眼前说着什么。

随着他的言语,两个洪家人脸上神情几变,先是迷惘后是怀疑最后是恐惧,接下来便是不住地点头。到最后范进送两人出去时,三人满面笑容,一望可知,达成了某种共识。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农人对于读书人,都有一种既崇拜且畏惧的情绪,即使那些剪径强人,一旦成了规模,也希望有个读书人担任军师出谋划策。范进的书生身份加上范长旺的支持,让这些范家子弟对范进的吩咐言听计从,全都按着他的吩咐执行并不稀奇,但是能把洪家人震住,就得说他的话术确实了得。

范志文远远的看着范进,并不敢靠近他。论年纪,他比范进大十余岁,又考过县试算是有见识的那一类人。可是当人命发生时,他只感到惊慌失措,接下来便是深深自责。爷爷逼死七奶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用这份产业供自己读书进学。

可以说,七奶奶有半条人命,是丢在自己手上的。一想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因自己而消逝,身体在自家门上飘来飘去的模样,范志文的腿就忍不住打颤。只要一闭上眼睛,那大红袄裙的尸体就在眼前飘来飘去,似乎是在喊着还命,又似乎是在喊着还地。每一念及此,就让他五内如焚,汗如雨下。

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范进可以泰然无事的在那里调度安排,谋划着如何让这条冤魂冤沉海底。

大家都是读圣贤书的,圣人要求弟子做好人,做君子,包庇人命,武断乡曲的勾当,显然与圣人教导相违背,这从道理上说当然是错的。可是他的行为又正是是在帮助自己的家族,自己的父祖,自己和他,圣人和家族,到底谁错了?

“洪家有人在刑房任经承,于衙门里有人,如果这一切是他们搞的鬼,我只怕衙役来的时候,不好对付。还有啊,他家有个秀才的……”

范长旺回过神来,却又想起另一件要命的事。平素里来催粮催款的吏,都已经可以让自己疲于应付,这次犯了人命大案,来的衙役又该怎么打点。

范进摇头道:“大伯别慌,越是人命案,我们反倒越安定。若是在别处,或许来的是典史加上刑房的人,可是在南海县,人命案必然是县令亲临。别忘了,三生做恶,县城附廓。南海县不能不来,也不敢不来。那些衙役随着县令同来,一如小鬼伴着阎王,哪还敢自己乱跑乱动,茶饭该预备还是要预备,但是打点常例能免则免,否则反倒落了他口实。宁堵城门,不堵海眼,留着银子供阎王,也好过供小鬼。至于洪家那个秀才,我记得是在社学做附生,就算是他想来,也未必能分的开身,不用担心。”

南海县作为广州附郭县,县衙位置在广州城里,距离大范庄有四十五里的距离。受制于科技条件和交通环境,这个距离足以让大多数大范庄百姓一辈子也见不到官。

大明朝吏不下乡制度,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客观的条件所影响,官员就算想下乡,也分身乏术。刚下过雨的道路泥泞难行,进一步阻碍了行程,直到天色过午,才有几骑马,向大范庄本来。马上最醒目者,乌纱青袍,边催动坐骑边问担任引马的洪总甲道:“前面可是大范庄了?”

“回老父母的话,这里便是大范庄。老父母不辞辛劳,亲临这穷乡僻壤,实在是我们这些老百姓的造化。有您这样的父母官在,我们就不怕没好日子过了。”

南海县令侯守用却没接洪总甲的话,只冷冷哼了一声,让拍马不成的洪总甲,碰了一鼻子灰。

看着自己青色官袍上沾染的黄泥,侯守用心里就忍不住升起阵阵厌烦,这种厌烦究竟是来源于泥泞,还是来源于制造这一切的洪总甲又或者是逼迫他不得不来此亲审的府县同城,却是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

大明的知县人称百里侯,本是极逍遥的职位,收收钱粮,断断官司,过一过破家的瘾,做上一任,怎么也能进几千银子。但是当这个县令与知府同城,那就是另一回事,如果不幸遇到一位强势的知府,便是几辈子作孽才有的人间惨剧。

这种不幸,正好落在了侯守用头上。广州知府陶简之为人的强势,在整个广东都颇有名号,人送绰号陶铁头,就连广东巡抚凌云翼的帐也不大买。在大明的官场格局里,知府是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他虽然是巡抚的下僚,但是考绩并不受巡抚控制,升降罢黜由吏部直接负责,巡抚无法干涉。反过来知县的考绩,倒是由知府掌握,这就让知府的权力进一步加大。

巡抚是独官,知府则拥有大批属官下役,两下消长,明朝知府类似于一个小号的布政使。以后世标准看,就是一个拥有副生级身份的府官。当这么个庞然大物存心找知县麻烦时,知县的处境不问可知。

与知县一样,知府手下也有三班六房,靠着陶简之撑腰,知府衙门公人,从知县衙门手里抢案子,侵夺权力的事,屡见不鲜。侯守用已经接连吃过几次哑巴亏,面子里子都受损不小。这次的人命案,如果他只派几个公人来,知府衙门一定会出面接管,事后还会给自己的考评上加个怠惰公务。是以明知道道路难行,侯守用也得走上这么一遭。

这该死的泥……这该死的贱妇,为什么不到番禺县的地盘去死……这该死的范长旺。侯守用咬牙切齿的在心里诅咒着,紧随其后的忤作以及几名衙门公人,也在心里,把大范庄一干人等的祖宗十八代排头问候过去。

乡村里多见牛少见马,一见来了外人且骑着马,就知道来人身价不同。刚刚进村没几步,范长旺已经带领着宗族子弟迎了出来。眼看他们手上既没拿农具也没拿刀枪,不像是要搞暴力对抗的模样,侯守用气势更盛,连马都不下,在马上用手虚点:

“你就是范长旺?当日民妇范林氏告你侵夺她亡夫田产一案,案卷犹在衙内。你们族内处分田产,原本与外人无干,但是逼死人命,国法却不能容。你且随我回衙门,把这事分说清楚吧。”

范长旺跪在泥水中,以头触地,语声哽咽道:

“老父母明鉴,草民与范林氏虽有嫌隙,但早已握手言和,其名下田产充作族田,也是体恤她女流之身,难以耕作,更无力承担朝廷赋役。我合村百姓,为其分担丁赋,又以口粮周济,保其衣食无忧,实是屈己为人之想。范林氏初时想不开,到县里告了状,到后来想明白利害,早已经具结完案,具结文书现在草民家中。范林氏既以具结,又怎会因此再与草民为难,说草民逼死人命,实在是冤枉,请大老爷明查!”

“大老爷明查啊!族长是好人啊,怎么可能逼死人命。小七嫂一向对老族长极是爱戴,口口声声,说老族长是为了她好,又怎么说是族长逼死人。”

已经动员起来的范家宗族同声高呼,仿佛是一只无形的手,把一个已死的孤苦妇人,在世间最后的一点申冤悄悄抹去。侯守用看着这些百姓,眉头微微皱起,暗自给范家庄的人打了一个标签:刁民。

第一百七十四章 文武双状元第一百六十四章 鱼与熊掌第四百四十一章 豪雨(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丈田地第三百三十章 夺情第一百八十八章 张千金的决断第一百三十四章 当然选择原谅他第四百六十九章 范进的修、齐、治、平(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闲棋立大功第一百四十章 神仙睁眼第四百五十八章 范氏新政(下)第四百六十一章节妇清官(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按我说的做第一百七十二章 秦淮会(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名利双收(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蜚短流长(上)第一百六十章 伏兵第五百五十一章 表态(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举步维艰第五百零二章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闹崇文(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战旗第五百三十六章 薛五寻亲(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施压第一百六十九章 诛心(下)第二十九章 县试(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六部观政(下)第二章 同居长干里第五百二十六章 死士(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仪仗第八十八章 分功第五百五十四章 余波第五十七章 闲来写就青山卖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第五百二十章 迷弟第二百五十八章 蜚短流长(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辛爱第二十三章 谋划第十二章 刷脸第六十三章 锦衣来访第三百五十七章 红粉兵团(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盗第二百七十二章 弥补第二百九十二章 月黑风高(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穷途末路(上)第六十一章 发达第一百三十四章 当然选择原谅他第十二章 刷脸第一百六十八章 诛心(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旭日(下)第一百二十章 术道之论第五百四十九章 卖破绽第九十四章 花烛第三百一十五章 丧报第三百七十八章 亏空第三百二十一章 跬步之积第一百三十章 衣冠遍羊城第五百二十章 迷弟第一百六十七章 何心隐第四百五十四章 白面包公范退思(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风中一舞第五百四十五章 射鹿中虎第三百九十二章 初次交锋第五百九十二章 塞上行(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初会郑洛第五百八十七章 烽火(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路向北第四百八十九章 恨嫁之女第三百六十二章 初施手段第二百五十章 相府偷会(上)第二百零三章 救星(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通风报信第三百七十二章 烧冷灶第三百一十一章 涅槃(下)第二十五章 夜话(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名利双收(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传胪大典第一百九十二章 威风八面张千金第四百二十一章 拜师第十八章 小店佳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巧设罗网(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鱼与熊掌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闹崇文(下)第五十二章 国事家事考事事必关心第四百七十八章 春景(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除障碍第七十九章 讲斤头(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天花第三百二十四章 帝心飘摇第四百七十八章 春景(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南辕北辙第四百二十七章 吏员的传家宝第一百零二章 探监第二百二十六章 底线与退让第七十九章 讲斤头(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勒石记功第七十九章 讲斤头(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熄灭的火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能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