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坍塌的祠堂

大范庄的社学正是一所私学,与大明大多数社学一样,社学临宗祠而建。由于财力有限,请不起有名的坐馆,只能由一位过了县试、府试却始终未能通过道试的老童生担任塾师,大小范庄总计六名学子在此读书。当然,教师如此,弟子成色不问可知,也都是未青一矜的平头百姓,最多也只是通过了县试而已。

这六个人不出意外的全都姓范,其中出自小范庄的只有范进一个。作为异类,平日受的白眼和排挤,不问可知,好在范进不管穿越前后,都不曾把这种事放在心里。在穿越前,范进的眼里只有四书一经,穿越后,只有真金白银,同宗兄弟如何,他压根就不在意。

虽然不从事劳动,但是按着后世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加上武术操练,眼下范进的身体远比普通农夫更好,在社学里更是武力最为强横的一个。几个同学都吃他揍过一顿之后,两下便自和睦相处,兄友弟恭。

因为路不好走,范进到学校的时间,早已经迟到,按规定该挨戒尺,可他平素就不怎么招老师待见,挨骂挨戒尺的次数不少,已经不当一回事。他看不起这个童生老师,一如看不起儒林世界里未来的自己。

一个五十几岁的童生,安心教私塾不再科举,人生也就没了前途。于学业而言,这穷乡僻壤的社学也没什么意义,塾师自己的文墨就只能算二流,又不像那些书香门第掌握四书五经精义,跟他学也学不出什么本事。最大的作用,也就是在县试的时候押题。

大范庄的社学成立已经有六七年,虽然连个通过府试的都没有,一起读书的人里,倒是有两个过了县试的。可见,这个塾师在县试押题上,还是有点道行。这也是他能在大范庄一直坐馆的原因,否则膏火之费,也不是那么好赚。

刚一进入村口,路旁的田间就有人向他这边看,随即有人大喊起来“九叔!是九叔来了!”

随着话声,一个赤了脚的中年汉子从田里拔出腿,费力地向范进跑过来。来人只穿着短衫,下面的裤腿掀到膝头,小腿上及赤足满是泥巴,脸色黑红,长着一张人畜无害的脸,看模样是那种典型朴实憨厚的庄稼人。

范进的年龄比之小了许多,但是宗族之中的辈分,不是按岁数算的。一把白胡子的老朽,要喊三岁孩子做爷叔也属寻常,范进恰好在范家辈分甚高,因此对大汉的称呼也坦然接受。

他后退两步,不让对方身上的泥碰到自己衣服,“是志高啊,你找我有事?不能等我散了学再说?”

“九叔,不是小侄找您,是族长找您。本来族长是打发小侄跑一到小范庄去请九叔,可是小侄想着,九叔总要来社学的,也省小侄点气力不是?您看看,今年的年成眼看要糟,地里实在是离不开人。”

范进深知,眼前这个名叫范志高的庄稼汉,是大范庄有名的多智之士,靠着他那憨厚模样可是没少坑人,谁要是信了他是老实人,最后一定是自己倒霉。对方虽然满脸带笑,但范进的警惕心理并未因此而有所放松,他点头道:“出了什么事,族长要找我?事情很急么,不能等散学再说?”

“族长他老人家请您商议什么事,小侄哪里敢问?不过社学九叔就不必急着去了,这遭瘟的雨一下,社学都塌了,怕是一时间难以复学,您正好可以休息休息,让那些圣贤滚一边去。圣贤哪里大的过族长?他老人家就在祠堂那边等,您还是赶快着过去,别让老人家等的太久。”

大明如今是典型的二元制社会,于城市里,衙门有绝对权威,到了乡下,则是宗族掌握一切。族长在本族里的威风,甚至超过父母官,尤其是在祠堂里,更可比土皇帝,听到祠堂召见,范进就觉得事情不会太简单。

大范庄的族长范长旺是范进父亲一辈的人,论起来,范进要喊他一声大伯,彼此的关系,却谈不上亲厚。长房与他房,大村与小村,因为利益分配而产生的矛盾,导致彼此貌合神离。听到族长的召见,范进不禁想起胡大姐儿的提醒,大范庄难道真对自己有什么恶意?

等来到祠堂,才知道为什么今天上不了课,曾经社学的所在,现在已是一片废墟,祠堂也垮塌了一半有余。对于迷信天人感应的明朝土著人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吉兆,是以当范进来到时,正看到族长范长旺带着一干族人,给放在一块青石上的祖宗牌位磕头请罪。

“进仔,你来了啊,也先来给祖宗磕头。大小范庄现在分成两个村子,可是一个祖宗,我们是同根之木,同源之水。大家日子可以过的下去,全靠祖宗保佑。现在祠堂成了这副样子,证明是我们这些子孙后辈不肖,让祖宗生气了。如果祖先不保佑我们,咱们的田里再也长不出庄稼,家宅也不得安宁。先磕头,给祖宗赔罪,有话再说。”

范进骨子里并不信这套东西,但是入乡随俗,便也只好撩起衣服下摆跪在泥泞之中,朝着这些书写着范家列祖列宗名讳的木牌磕过头去,心里却在嘀咕着:这些木牌要真是有什么灵性,怕是第一个不放过我这个冒牌范家人。所以他们最好安心当木偶,不要多管闲事。

泥水浸湿了衣服,连脸上都沾了泥,等起身时,范进用袖子擦去头上的泥泞,心内想到:这回算是彻底脏了。

范长旺在前,范进于后,两人在祠堂的废墟中穿行。在当下这个注重祖宗的时代,对乡下人而言,祠堂是第一等大事,祖宗比自己的生活更为重要。范进已经想到,范长旺接下来,要谈的是什么问题。

“进仔,你也看见了,祠堂成了这副样子,不重修是不行的。祖宗是咱们两村共同的祖宗,进孝之事一视同仁,不拘大小。出工出力,都该是两村平摊,祖宗在天之灵,荫庇子孙时,也会公平对待。你是个读书人,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吧。”

“大伯,道理的事我们先不谈,但是小侄不明白,这件事难道不该是和我们小范庄的村长去谈,与小侄谈……小侄怕是也难做主。”

范长旺并没有回头,“你不用先把肩膀卸的这么干净,自从两年前开始,你们小范庄的事,明面上是长友兄弟说了算,背地里却是你范进拿主意,这事你当别人不知道么?两村过去支差完税,都是按村摊派,按人丁口数田亩数字分派的主意,难道不是你出的?这件事我对长友说了,他肯定也是要问你,我就不如直接从你这先问问,你对修祠堂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当着老朽的面说个明白,话说在明处,总比说在背后好。”

大范庄的人丁田亩都远比小范庄为多,经济条件自然也比小范庄好。可是在支差力役等问题上,向来是按村为单位,平均分派,不考虑具体的人数及经济实力,这在范进看来,当然是极大的不公。关键是,村里多出一分,给自己的学费就少一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得争到底。

自他魂穿之后,就一直在小范庄村长那里提建议,改变以往的摊派方式。没想到,村长居然把自己给出卖了。想来这两年,自己在族长这总是挨白眼,多半也与这事脱不了干系。

既然事情已经挑明,否认也没有意义,他只好点头道:“大伯说的是,小侄年纪轻,思虑不周之处,您做长辈的还得多担待着些才是。至于说修祠堂,小侄自然没有什么异议,出人出工出钱,都是子孙后辈应尽之责,但是小侄只有个疑问,这祠堂重修,到底修在哪?是继续修在大范庄,还是小范庄?”

范长旺站住身子,取出腰间的烟袋,不紧不慢地装烟,范进不等招呼已经走上前去,取了火石为范长旺点烟。

白色的烟从范长旺嘴里吐出来,连吸了几口,才不紧不慢道:“进仔,你这么问,是想要重定社火?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们村子的意思?”

第二百零四章 救星(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我是一个粉刷匠第三百六十三章 条件第二百九十一章 月黑风高(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恨嫁之女第五百八十二章 猎手猎物第五百二十六章 死士(下)第三百零四章 小卒过河第五百一十三章 万历的野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范进的修、齐、治、平(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夺情的代价第四百一十四章 一家团聚第三百七十五章 入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告状第九十一章 离乡第九十七章 算帐(下)第五十五章 丹青(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冬至(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穴(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豪雨(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告状第三百三十九章 妙人张四维第二百零一章 夜茫茫第四百三十一章 孤家寡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王穉登的美人计(下)第四百零七章 冯邦宁的报复第七十九章 讲斤头(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范进的反击第三百八十六章 全新手段第五十章 临阵磨枪第一百四十五章 送别(上)第四百零八章 救场第二百零三章 救星(上)第一百零九章 风雨飘摇第一百三十章 衣冠遍羊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铁娘子(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解围第二百八十六章 铁案第三百四十四章 得窥天颜第一百五十二章 芳心有属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的对手第三百五十四章 春风十里杏花开第二百七十四章 阴招第一百九十八章 决裂第四百一十二章 几样心思第一百七十三章 秦淮会(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冬至(上)第五百零一章 大婚(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何心隐第二十六章 夜话(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少年意气皆堪托第二百七十一章 南辕北辙第五十五章 丹青(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巧设罗网(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旧情难忘第二十三章 谋划第一百一十一章 你算计我第二百九十八章 联合锦衣第三百八十章 家家有本难念经第三百八十四章 按我说的做第八十八章 分功第五百二十九章 接驾第三百一十一章 涅槃(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贵客第五百八十八章 烽火(下)第五百零九章 海珊朝贡(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六部观政(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好兆头(下)第二百七十章 斗智第五章 重定社火第一百二十一章 立足第四百三十章 班门弄斧第五百九十六章 旭日(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六部观政(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贺礼(上)第五百一十六章 诓虎入笼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道首辅第一百一十八章 名利(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报仇雪恨(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开门揖盗(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有室如牢第一百零三章 刺青第一百一十八章 名利(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软刀子伤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两难抉择第五百零九章 海珊朝贡(下)第五百四十五章 射鹿中虎第四百一十七章 再给一个机会(上)第五十章 临阵磨枪第一百七十一章 徐维志第三百四十七章 既做师娘又做鬼(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豪雨(上)第二百零九章 试探第五百六十九章 香饵(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绞索(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恨嫁之女第三百一十八章 两难抉择第三百五十五章文学少女第六百零三章 山西变革(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既做师娘又做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