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翁婿

“妇人之见!自古以来变法就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一团和气的变法注定难以推行,变法之人必然有一颗铁石心肠才行。这种时候是不能交朋友的,一旦有了交情就有了牵绊,下面的人就放不开手脚。就算老夫自己心里有数,下面的人也不敢真的放手施为,结果只能是半途而废,让新法寸步难行。老夫并不反对交朋友,但只有志同道合之人,才有资格进入老夫的书斋,做我的朋友。那些蠹虫没有这个资格!”

张居正终自己一生也没做过地方官,全是在京城衙门里面升转,一步一步走上阁揆之位,并不具备地方行政经验。但如果有人因此就认为张居正不通庶务,对地方情形一无所知,就太过自以为是。

大明朝各地地方官员,以及各地进京赶考举子,就是张居正最好的消息来源。他会定期接见一些地方任职的官员以及回乡探亲的部下,以聊天方式询问地方舆情民风,彼此对照就知道自己掌握的情况是否属实。范进这种出挑的知县本来就在张居正召见范围内,何况还有了这层关系,是以即便姚旷不来,范进也得来拜见相国。

礼物是李夫人预备好的,都是很名贵的滋补药品,但是张居正并未往心里去,随手又赏回给范进,只问他上元情形。范进先把李夫人的意见做了转达,想来张居正既然是李太后的盟友,对于太后堂姐的建议总该慎重考虑,不想张居正的顽固远远超出范进的想象。。

“自古以来变法者多无善终,即使自己可以活到寿终正寝,子孙也难免受累。也正因为此,很多人不敢再提变法的事。遇到什么麻烦,就只会去翻古书,从古人那里学办法。不是他们真蠢到认为古人的办法比自己的好,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留好退路。一旦除了问题,就可以把罪过推到古人身上,自己可以减轻责任。大明官场不缺聪明人,但是聪明人太多,退路留的太多,给这个国家的退路就没有多少了。朝廷是个什么样子,你我心里都有数,如果再因循守旧,这间破房子就要塌了。”

张居正看着范进,“你当初说要做我的急先锋,怎么,如今要做我的女婿,就不敢再当先锋了?虽然老夫没经过战阵,但是也懂得最简单的道理。做先锋的人亲冒矢石死伤难免,你如今要做新郎官,怕死不想再当先锋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你是这么想就说出来,老夫不会怪你。”

范进摇头道:“老泰山,小婿不过南海一书生,家无隔宿之粮,如今得大小姐青眼,为相府东床,人生再无遗憾。冲锋陷阵又有所惧?但老泰山对小婿有恩,况且又为骨肉至亲,肺腑之言我必须向泰山说明。正如泰山所说,自古变法之臣,鲜有善终,泰山既善谋国,更应善于谋身。”

“如今明君在位,非前朝旧事可比。况且宫中有慈圣做主,老夫与万岁又有师生之义,不会像你担心的那样。”

张居正并不是一个一味唱高调的人,相反倒是个真正的实用主义者。他方才的言语正是他心中所想,所以说的极为自然。对于范进的担心,他也能够理解,其实比起那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门生故旧,范进这种态度更让他觉得真实。

夺情之前那次官衣贺喜事件对张居正打击很大,很多认为是心腹嫡系,可共谋大事者,一发现自己去职,立刻就去吕调阳府道贺。范进倒是始终不离不弃,为自己出谋划策四下奔走,乃至连改遗章的事都敢干。要知道,现在的大明是个迷信的社会,江南无数文人名士等着机会斩蛟子成仙,张居正本人也一样笃信鬼神之说。范进的行为等于是为了保护张居正,不惜损自己的阴功,这份人情和功劳,张居正嘴上不说,心里其实有数的很。

对于范进的谏言他并没有多愤怒,只是必须表明自己立场,否则范进万一有所动摇,自己就损失了一员干将加王牌打手。他安抚道:

“陛下虽然已经大婚,但是经验尚浅,不足以秉政。如果现在把天子请出来亲政,等于是做大臣的要挟陛下,那更不是人臣之道。当日大礼议之争,杨石斋就用类似的办法对待世庙,下场又如何?老夫现在想交权,有人敢接么?”

说到这里张居正轻轻一捻长髯,模样潇洒至极,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油然而生。大明宰辅当朝帝师,当今帝国实际掌控者的威风气派便在这不经意间散发出来,让范进心里暗自嘀咕: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王霸之气?跟自己那位座师张四维相比,后者明显就少了这种霸气,显得过于阴柔内敛,比较起来更像是一个恪守中庸得儒者,而少了这份舍我其谁的霸气。或许历史上张四维可以接任首辅,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特质,让小皇帝相信自己控制得住。比较起来,岳父这种人,对于小皇帝来说或许有些可怕。

他没办法对张居正明说,你一死家里就是那副德行,没几年就被清算个干净。既然劝了不肯听,就只好另觅他途,当下不住点头称是。张居正又道:“你放心吧,老夫不是个迂腐之人,也从未想过做了我的女婿就要比别人倒霉。该为你们安排的都会安排妥当。我朝为官虽然内外有别,但这终究不是什么律法,只不过大家约定俗成,都守这个规矩罢了。不破不立,推行新法本来就是要革除旧弊,非翰林不如内阁这个规矩凭什么改不得?最早不过是考虑翰林官熟知制诰,方便办差。如今的内阁差事既重,就该引入能任事的外官。再说天子喜欢你的文章,这也是个优势,等你完婚之后,老夫向天子保举,先把你安排去侍讲。接下来就去国子监,等到熬够年资,老夫想办法让你入阁。”

张居正说的一系列操作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可是在他看来,既然要推行新法,旧的规则就不必遵循,违反了也就违反了,不会有什么心里负担和后果。范进相信,自己这个岳父说得出办得到,但是这样一来,他日张居正的罪名上,又不知要加多少,连忙道:

“小婿多谢老泰山栽培,此事从长计议,不必急于一时。小婿以为,当务之急不是安排小婿而是安排新法。毕竟这是大事。”

“新法固然是大事,老夫女婿的事也不是小事!我把舜卿许配给你,是要她享福的,卿儿若为男儿身,足以继承老夫衣钵。她的相公若是碌碌之辈,岂不是说卿儿不能识人?我知道你现在和那些勋贵子弟在商量着做食盐生意,这简直是胡闹!老夫的女婿需要靠那种手段赚银子么?再说,你可知那些勋贵子弟眼里,你是什么?”

“盾牌,或者说傀儡。至于交情,小婿和他们中的一些人确实有交情,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小婿这个书生,依旧是个另类,和他们不是一路人。这些人想要做食盐生意,却又忌惮于盐商的势力,所以拉小婿入局,只不过是为了到时候可以找到一个人背锅,或是出来替他们遮风挡雨。再者有小婿入局,他们就能借上老泰山的威名,于其家族而言,也与泰山多了份交情。”

张居正点头道:“你的脑子还没发昏,倒是很清楚他们的用心。那你觉得,给他们当盾牌值得么?老夫的面子就值那几斤盐巴?勋贵人家结交老夫的目的又是什么,你不会想不到吧?”

“一条鞭法。这些勋贵人家都有大片良田,尤其是京师的勋贵,他们的田庄就在岳父眼皮子底下,其数字早已经超出朝廷恩赐,在黄册上又看不到。这些年他们一点点吞掉的田产现在一发吐出来,肯定不会甘心,所以就想办法跟咱们攀交情,目的还是为了这些田,也是为了在朝堂上可以多获取权柄。”

“你明白就好。这些人与国同休富贵不到头,却还要挖朝廷的墙角,占朝廷的便宜,良心何在!你觉得老夫该抬一手,把他们放过去?”

范进赔笑道:“老泰山,小婿没有替人请托说情的意思。也不会因为他们给几个小钱,就把老泰山的心血卖了。小婿在上元推行新法略有小成,若问有什么心得,归根到底就是事缓则圆。推行新法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奢望在几年之内就得到回报,更不会看到成绩。如今是太平盛世,外面没有足以动摇国祚的强敌,国内也没有成气候的反贼,这种时候变法就不必焦急,我们有条件减少损害,又何乐而不为?所有的新法都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不管这个新法的理由多么端正,人的利益受损失肯定不会欢喜。当然,您老人家不需要在乎一两个人是否欢喜,但是如果不欢喜的人太多,他们就会互相联络,形成朋党,接下来便是朋比为奸,与我们作对。”

“占据京畿田庄最多的是皇亲国戚,其次是太监,再次是勋贵,接下来便是朝中大臣。至于本地豪族士绅,反倒是不成气候。上次他们在京里搞破坏,就是对于新法的反弹。这些跳梁小丑虽然于新法而言,不过螳臂当车,但是螳螂太多了,车也走不稳。这些人虽然多是无用之辈,但是他们和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的沾亲带故,可以进宫面圣。一两个人或许无所谓,如果哭诉的人一多,天子就会动摇,毕竟圣上的年纪在那,心智再怎么坚定也有限。三人成虎,他所信任的人,身边的人,乃至亲戚长辈,都告诉他”

张居正道:“所以你的想法是,对其中一部分人抬一手,放他们过去。这种办法我不是没想过,也有人向我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可是想过没有,上行下效!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亲族、师门等等关系。我这个做首辅的抬一手,下面的人就要抬多少?何况这些田宅土地背后的主人家非富即贵,谁都有通天的手段。如果不是老夫给他们做主,那些办事的人又怎么敢去查他们的地,检他们的丁口。有人说老夫霸道,可是他们也不想想,老夫如果不摆出个霸道模样,让下面人相信我能给他们做主,不管得罪了谁有我撑腰就可保无事,又有谁敢做事呢?这个时候我退一步,下面的人会怎么想?若是他们怕了,这新法半途而废,这个结果我们谁也不想看到吧。”

“老泰山放心,根据小婿的经验,这种事不会发生。小婿在上元推行新法清丈田亩,也离不开那些勋贵的田地。虽然江宁地方特殊,勋贵不以兼并土地为乐,但是恩赏田宅总是有的。只要对他们表明,跟朝廷合作的可以放一手,不针对他们而来,这些人就很听话。而京师的勋贵论起底气来,比江宁的还要差一些。都是色厉胆薄之辈,不会因为我们退一步,他们就得寸进尺。毕竟他们的底气不足,也有把柄在咱们手里。”

张居正冷笑一声,“你说的应该就是三大营吧。京畿宿卫已经沦为勋贵的钱袋子,京师勋贵谁家不在三大营吃着空饷,占着军役。在老夫推行新法之初,就有人请求点验京营,看看这拱卫京师的大军,到底有多少实兵。老夫没答应这个主意,一是给勋贵留面子,二是怕吓到陛下。如果万岁知道他的京营实兵数量不足额兵三成,不知道该怎么想。这件事我不想闹大,不代表不敢。如果那些勋贵不知死活,老夫就给他们一点颜色!”

“老泰山英明,这件事确实不能闹,京营也不能查,首善之地理应求稳,京营只是我们制衡勋贵的手段,不能真的揭这个盖子。有京营这件事在手,再和勋贵们表个态度,只要他们配合我们推行新政,咱们就不碰他。这些人虽然无能,但是好歹有权柄地位在。家里有豪奴恶仆,也有熟悉乡下情况的管家下人。用这些人帮助我们检地,事半功倍。在太监或是皇亲找皇帝去闹的时候,这些人出来说几句话,也可以让天子多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

张居正看了一眼范进,“你觉得勋贵会帮我们?”

“给他们一个念想就够了,比如这盐务。两淮盐政必须要改,但是里面能给勋贵多少,是咱们自己有主见的事。先给他们一个指向,拿这件事做交易,把场面打开,让京师乃至顺天府、北直隶的新法像点样子。有南北直隶为样本,推行他处就有样可依。比起这些来,跟勋贵做做交易,就只是小节。小婿也知,老泰山不可能放下身段和他们交往,所以谈交易的事,小婿负责即可。”

张居正道:”你这么说,实际就是准备好承担后果了?一旦他日有变,老夫把责任丢在你身上?”

“为泰山分忧,为朝廷柱石分谤,小婿义不容辞!”

“荒谬!张家东床难道可以不要名声?这件事……让游七、姚八两个去做就好了。”

推书:跟着课文学历史作者就是重生方鸿渐的作者,大家有爱自取

第二百七十二章 弥补第二章 同居长干里第一百七十二章 秦淮会(上)第四十九章 采购军粮(下)第六十六章 好风借力(下)第二十一章 簪花第二百九十四章 整肃京师第二百一十八章 任他风雨满江湖第一百八十五章 有冤报冤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身为饵(下)第十二章 刷脸第四十一章 普法(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风中一舞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闹崇文(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线索第四百七十七章 春景(中)第三百五十章 用计收心(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开门揖盗(下)第六十章 借艇割禾(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降龙(下)第八十三章 海王请贤第五百五十五章 愤怒第四百六十二章 郁闷的朱琏第四百七十四章 小寒(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强援第二百八十九章 困兽之斗第二百五十七章 贺礼(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妖书第一百六十三章 吉王的礼物第二百二十二章 甜蜜之旅第五百零二章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万历的野心第一百六十一章 好部下与好兄长第五百三十四章 用心良苦第九章 范进出马第二百章 困境(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缓兵计第二百零七章 相依为命第五百一十九章 戚虎第三百九十七章 范进新政(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高拱出局第四百九十七章 新贵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国公府的善意第四百四十一章 豪雨(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郎心如铁(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夺情的代价第二百七十八章 衡文(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佛郎机人的进攻第十三章 初阵告捷第一百五十四章 手段 (上)第五百一十章 自由贸易港畅想第五百一十四章 金口玉言第七十三章 考核第一百七十三章 秦淮会(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会试(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穴(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范氏新政(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薛五寻亲(下)第五十五章 丹青(上)第十六章 特殊考题第四百六十二章 郁闷的朱琏第四百零九章 湘兰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五百五十九章 穿梭时空的降维打击第三百五十四章 春风十里杏花开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抬贵手第二百零七章 相依为命第一百六十九章 诛心(下)第三十一章 加试第八十八章 分功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穴(下)第六十四章 画影图形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身为饵(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十三太保,退思当道(上)第七十九章 讲斤头(下)第三百四十章 尸谏第三百六十三章 条件第二百四十七章 一本一利第一百零九章 风雨飘摇第五百八十二章 猎手猎物第三百三十七章 天人感应第一百五十二章 芳心有属第四百零六章 无心合作第二百九十九章 牵着鼻子走第三百五十四章 春风十里杏花开第二十三章 谋划第一百九十八章 决裂第六十二章 飞来祸第六十一章 发达第二十六章 夜话(下)第二百四十章 片言变成无情棒第二百四十八章 番子进门第二百四十六章 讨债第二百八十五章 前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贵客第二百八十四章 旧案第五十三章 不第而归第五百四十五章 射鹿中虎第三百四十七章 既做师娘又做鬼(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六部观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