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进军杭州

至正十三年十一月底,从高邮府杀来的反贼出人意料地以极快的速度,打下了常州,平江,前锋直逼江浙行省的首府:杭州。

江浙行省,已经是一片慌乱之中。

这几年,整个元朝在起义的暴*之中,飘摇不定,作为元朝最富庶的江浙行省,也是刀光剑影。

就在去年,至正十二年七月,天完红巾军政权派人攻入了杭州路,项普略(又名项甲、项奴儿、项普寿)、彭莹欲两人,率军攻克了杭州城,行省官员纷纷逃窜,参政樊执敬自杀。

后来,皇上急命围攻濠州的军队撤离,与江浙行省平章三且八一起攻打杭州的红巾军,项、彭等被迫弃守杭州,退回徽州,官军一路反攻,才狠狠地打击了天完政权。

作为已经称帝的徐寿辉,其实非常受妥欢帖木儿的重视,无奈的是,南方水网遍地,北方的骑兵派过去了也不会有大用场,而朝廷缺乏水军,对于天完政权,妥欢帖木儿拿不出有效的办法来。

但是,各地的地主武装,对红巾军非常嫉恨,从今年春天后,南方各地红巾军普遍遭到官军和地主武装镇压,天完红巾军由盛势转入低潮。现在,官军在卜颜帖木儿、蛮子海牙及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哈临秃、左丞秃失里、西宁王牙罕沙等率领下,向天完都城——蕲水发起进攻。预计很快就会拿下蕲水陷落,天将完政权彻底干掉。

谁料,又出来一个朱元璋,占领了采集。

采集虽然并不著名,但是,这代表着江北的红巾军也想向江南发展了,江浙行省非常重视,命令各地的守备队抽调力量,前去围剿这支突然出现的红巾军。

只有一个徐寿辉,就够自己受的了,幸好现在快死翘翘了,要是再来了朱元璋,那自己还怎么活啊?江浙行省左丞达识帖木儿一边慨叹自己运气不好,一边调集人马,围剿朱元璋。

南面得围攻徐寿辉,兵力不能抽调,唯一能调的,就是东北部这些暂时还安定的地区,所以,达识贴睦迩陆续从常州,平江,松江,嘉兴,甚至首府杭州,调集了近十万的兵马,去围剿集庆。

将朱元璋赶回江北去这是所有江浙行省官员的共识。

还好,在这支生力军的攻击下,集庆的朱元璋,虽然没被赶下水去,却一直被窝在集庆,无法向四方扩展。

除了官军,各地的地主武装,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汪同、程国胜、俞茂等组织的“义兵”,帮了很大的忙。

这已经是朝廷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对这些地主武装,都封了官职,编入了正规军,甚至给他们粮饷。

但是,没想到,就在这个空档,兵力空虚的东北部,出了问题。

难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切,仿佛都在和朝廷做对,徐寿辉,朱元璋,张士诚,三人仿佛是商量好的,让行省顾首不顾尾,陷入了危险之地。

先是徐寿辉,牵制了行省的兵马,所以,才会让朱元璋得手,占据了采集,才会导致东北部兵力空虚,才会被张士诚钻了空子。

在江浙行省,纯种的蒙古军,探马赤军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新附军,战斗力不高,这也是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

从采集调回部队?这样的话,就等于将朱元璋这条猛兽放了出来,在江北,朱元璋就让淮南江北行省头疼不已,现在,要是让朱元璋在自己行省站住了脚,那就想当麻烦了,要是不调的话,张士诚怎么办?

达识贴睦迩感觉自己手中的力量捉襟见肘,拆了东墙补西墙,结果,哪堵墙都塌了。

让他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张士诚来得好快没有任何征兆地,下了常州,刚得到常州被打的消息,连平江都失陷了,常州是小城,可是平江却是江南的大城啊,城池坚固,兵马众多,却连一天都没有坚持得了,就失陷了。让他对张士诚,从心底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张士诚军队的战斗力,比朱元璋和徐寿辉加在一起还强百倍

张士诚的军队,是自己最大的威胁想起朝廷的百万大军,都在高邮府前面碰得头破血流,达识贴睦迩就心头一紧。

“大人,大事不好。”突然,参知政事匆匆而来。

“发生什么事了?”

“大人,反贼张士诚,拿下了平江路之后,并没有在平江路里面多做停留,而是,立刻接着挥兵南下,现在,已经打下了乌程”

乌程?达识贴睦迩心头一惊,这个张士诚,还真是个不能轻看的人物,他本以为,张士诚打下了平江之后,得在平江里面呆一段时间,毕竟平江是个大城市,这种乡下来的土包子,还不得游历一番?

没想到,张士诚看重的根本就不是平江,在平江城,没有多做停留,接着向南,已经打下了乌程。

常州,平江,乌程,这一条线下来,另一端,就直指自己脚下的土地,杭州了。

这个张士诚,胃口还真大,想要连杭州也一起吃掉?

“立刻抽调集庆和南方的军队,即刻回援杭州。”达识贴睦迩终于下定了决心。

暂时先给朱元璋和徐寿辉留**路吧,迫在眉睫的威胁,是张士诚。

张阳指挥着自己的军队,从来没有感觉像现在这样爽快过。

当初当纲司牙侩,需要低三下四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见到一个看城门的小兵都得贿赂。

建立基地的时候,东躲西藏,最终找到了合适地方。

而起义向鞑子宣战,也是迫不得已采取的手段。

终于,自己发展到了今天,现在,自己踱跺脚,就能将大地撼动。

乌程是个小城,只有几千守军,和往常一样,几炮下去,守军就投降了,派一个千人队驻守,张阳带着自己的军队,接着南下。

连日来的作战,让这些士兵深感疲惫,但是,胜利的喜悦冲刷了他们的疲劳,他们现在仿佛有使不完的精力,坚决地执行着张阳的每一个命令。

士气可鼓不可泻,借着这股劲,一直冲进杭州城,自己的这一个战略大包抄完毕之后,再好好地休整军队吧。

随着占领地盘的扩大,留下了一部分军队驻守,张阳的军队,已经少了六千人,不过,江北的战事已经结束,第六营和第七营,已经将防备移交给第五营,他们也移交过江。

如果杭州城也能像这样顺利地拿下来,那就好了

不过,张阳并不这么乐观地认为,因为,杭州和别的地方不一样,那可是江浙行省的首府所在。

在江北,张阳下高邮,拿泰州,却故意放过了扬州城,因为扬州城是行省首府所在,他并不想过度刺激行省。而且,有扬州城做屏障,还可以暂时不与朱元璋冲突。

而杭州,这却是他必须要拿下来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即平江)苏杭之地,是江浙最富庶的地方,有了这里,兵员,粮饷,赋税,自己的实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大哥,大哥。”一个传令兵终于追上了张阳,说道:“大哥,我是第一营的,奉命给大哥报信,在平江城,发现了大哥的两位熟人。”

士义派来报信?需要这么兴师动众吗?两位熟人?是谁啊?

张阳接过信,打开一看,士义虽然是个老粗,也会写几个歪歪扭扭的字,实在不会写的,就用图画表示。

没办法,事情太过隐秘,士义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他得请示大哥,究竟怎么处理。

张阳略已浏览,明白大概,何照依和敏敏都在平江,何照依在做粮食的生意,想运粮去大都,但是得自己点头同意。还有,敏敏居然和何照依在一起,这个敏敏,目前成了烫手的山芋,这恐怕也是士义请示自己的原因。

问题就出在,敏敏是蒙古人,还是脱脱的女儿,不过,现在脱脱已经成了阶下之囚,敏敏的身份,就非常尴尬了。

不如,将脱脱弄过来?张阳的脑子里,冒出这么一个想法,将脱脱弄来的话,利用他的影响力,能够兵不血刃地拿下许多城市,不过,脱脱太师是死忠朝廷的人,虽然被小人谗言,他能听自己一个流寇的吗?

张阳知道,在这个世上,有一种精神境界,叫做忠君之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是脱脱这样的人。他恨不得杀掉自己,会投降自己吗?

脑子有些乱,张阳决定,先答复第一条,运粮去大都,绝对不可,除非,朝廷能首先对自己做出足够的姿态来。不过,鉴于对大都的同情,运些木薯,小豆之类的,还是可以的。

自己先做出这些友好的表示来,看大都方面怎么办,反正这些东西,在南方都是无用的,尤其是自己占领的这些地区,稻米已经足够食用。

大军越过德清,离杭州越来越近了。

此时,江浙行省青田九都武阳,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男子,正在自家的院子中沉思。

他身材依旧挺立,胡须却已经飘飘,两双有神的眼睛,依旧充满了自信,他,就是落魄不得志的刘基,字伯温。

刘基自幼好学敏求,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一目十行,更重要的是,还能融会贯通。12岁时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十四岁即入郡庠(即府学)读书。

十七岁那年,刘基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周程(程颢、程颐)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

虽然出身儒家,但是刘基并不局限于儒学经典,他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他在一家书屋看到一本天文书,便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了此书。第二天竟能从头至尾背诵如流。

二十三岁的时候,刘基赴大都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本来以为可以从此有一番大的作为,谁知他的仕途却是坎坷曲折、跌宕起伏。

刘基考中进士后,因为汉人的身份,却没有被立刻授予官职,二十在家闲居3年。至元二年,才被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

虽然是个小官,却可以施展自己的一腔报负,上任后,刘基开始了对自己理想的实践,做官为民。对高安几个劣亦昭著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

刘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被百姓唤作了青天大老爷。

但是,无数的流言飞语,开始在朝中流传,刘基对官场的黑暗并没有看透,他不会做官,得罪了许多人,只好辞官回家。

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直到至正三年,朝廷再次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这次短暂的做官经历,还不到一年。

但是,刘基终于看透了元朝的**,这种朝廷,根本就不会长久,他辞官回家,并没有闲着,而是左右打探,知天下之事,他在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刘基看到,元朝是绝对不会长久的,这个天下,还是汉人的,他虽然老了,但是,一番如青年的热血还在身上流淌,好男儿,谁都想建功立业,参加起义军,再次打出一个汉人的天下来

现在,四处兵峰已起,南面的徐寿辉,江北的朱元璋,一直都在战斗着的刘福通,都有着不低的实力,不过,刘基并不看好他们,他们还缺乏一个条件:气运。

昨晚观察天象,那股代表着龙气的星象,已经南移,开始他还并不敢确认,而现在,他几乎已经可以肯定,那股龙气盘踞之地,正是高邮的张士诚。

(在这个年代里,迷信真的很重要。)

龙气南移,因为,张士诚已经进军江南。而龙气越来越盛,张士诚,应该会在江南称帝

第392章 帝国扩张第7章 自制突火枪第103章 峰回路转第33章 拜见达鲁花赤第321章 出城反击第337章 造船厂(三)第154章 干掉跟屁虫第347章 遭遇第360章 失忆第270章 脱脱大军第171章 先攻兴化还是盐场?第354章 炮轰第101章 找朱元璋算账第200章 江南沈家第190章 偷袭得胜湖第325章 投毒第178章 借粮第177章 白驹盐场的晚上(二)第217章 攻打兴化城第282章 进入高邮第242章 回扬州第218章 劝降第261章 进军高邮府第218章 劝降第7章 自制突火枪第172章 冤枉的刘子仁第310章 南进路线第325章 投毒第281章 功亏一篑第233章 请君入瓮(一)第367章 赵普胜进攻第81章 另辟蹊径第29章 杀人港(二)第354章 炮轰第128章 人肉盾牌第359章 意外第204章 初会沈家第279章 向高邮府进军第30章 杀人港(三)第256章 战神炮,射击第49章 都是盐引惹的祸第108章 进攻横涧山(一)第118章 天阙铳的刺刀第316章 炮轰平江第315章 兵临城下第24章 得胜湖第232章 高邮府的新府尹和达鲁花赤第296章 弹劾第295章 兵败如山倒第38章 芙蓉寨第16章 天下大势第356章 向朱元璋,开战!第107章 帮朱元璋的忙第1章 送盐第109章 进攻横涧山(二)第212章 攻陷泰州第130章 战场混乱第124章 封锁第225章 大婚(三)第275章 水战三步走第227章 拿下高邮府第39章 进攻芙蓉寨(一)第205章 商议第259章 地面战斗第64章 运铁矿石第109章 进攻横涧山(二)第266章 回回炮和床弩第143章 人工呼吸第48章 拍卖盐引第83章 制作手榴弹(二)第150章 说服第16章 天下大势第112章 如此解释第52章 酒馆定大计(二)第330章 暂缓第264章 再定计策第118章 天阙铳的刺刀第379章 常遇春攻城第265章 将计就计第7章 自制突火枪第305章 各有对策第98章 危机四伏第308章 下泰兴(二)第146章 和我回扬州第337章 造船厂(三)第307章 下泰兴(一)第121章 考核第54章 美女相伴第227章 拿下高邮府第113章 家规第270章 脱脱大军第87章 落入孙德崖手中第102章 闯军营第348章 大醉第52章 酒馆定大计(二)第125章 探子刘三第358章 弃城而逃第145章 流民第77章 炼铁(一)第384章 白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