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追兵

“原来是这样!”邓名看见这些万县的降官互相攻击,不由得笑道:“你们担忧熊把总对抗王师,所以就哄骗熊把总,听见熊把总提出一个诈降的计划,你们就将计就计假装同意了下来。”

“正是,正是!”那群跪在地上的降官纷纷点头称是。作为同谋,现在大家只有把责任都推给熊兰才能争取自己脱身。虽然听上去这个明军头领说的话好像是在讽刺大家,但降官们仍旧连声附和,他们一厢情愿地盼望可能明军还有用得着降官的地方,讽刺一两句也算不了什么。

“熊把总则是担忧万县城里有人不识大局和朝廷顽抗到底,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一条计策,说服大家老老实实地投降。”邓名说出下半截话后,没有人再接茬了,顿时都闭上了嘴。熊兰也摸不清邓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偷眼观察邓名的表情。

“所以这是误会了嘛,你们原来都是志同道合的人。”邓名摆摆手,忍不住笑道:“都起来吧,也给熊把总松了绑。”

但跪在地上的那伙人却没有敢立刻站起来,邓名看上去虽然显得和善,但这群人对他并无了解,觉得片刻后也许就会翻脸。

“为什么都不起来?我说错了吗?是不是有人不是这么想的,而是打算以后找机会再叛变朝廷?”

邓名这话一出口,哪个人再不起来就坐实自己居心叵测了,于是大家就战战兢兢地慢慢站起来。不过不少人膝盖还没敢完全站直,暗暗做好了准备,等着邓名一声大喝就再次跪倒求饶。

周开荒见邓名一个人都不打算杀,就皱起眉头叫了一声:“邓先生!”

邓名很明了这些降官都是满口谎话,但是并不打算追究,难道要把这些刚刚投降过来的人都杀了么?虽然邓名在战场上已经亲手杀过人,但还是不可能杀一批向自己求饶的人——毕竟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猪狗。

听到周开荒的声音,邓名知道他对自己的决定很不满,所以马上解释道:“正像这位熊把总说的,他们今天投效王师,让我们不流一滴血就能进入万县。既然他们不让我们流血,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他们的命?”

说完这段话后,邓名转身面对眼前的降官,正色说道:“我这个人主张论迹不论心。或许你们早先商议这件事的时候,你们心里想的和现在对我讲的不一样,不过你们确实弃暗投明了,我因为这个不追究你们跟着谭弘背叛朝廷的事;至于你们商议的那些计谋和你们刚才的辩解,都是用嘴说的,属于空口无凭。我不是因为你们辩解得好就放过你们,也不会因为你们口头上说要去投鞑子就惩罚你们。”

邓名前世的法律讲求犯罪事实,口头上说的话不能作为判罪的凭据,更何况是死罪。但是他这一番话,投降的众人听得似懂非懂,不过他们明白眼前暂时没有性命之忧了就放心下来,争先恐后地开始表白,对不杀之恩表示感激和崇敬之情。

此时熊兰已经松绑,站起身来是个魁梧的军汉,相貌堂堂,刚才说话的时候嗓音浑厚有力。听起来这个人颇有应变之才,万县这群降官里面就数熊兰最有心机,不知为什么谭弘会如此不待见此人。经过今天这一通内讧,熊兰得罪了现场的很多人,将来未必还能在军中站稳,但是对这种有煽动能力的人邓名还是比较重视,也不打算轻轻放过,他盯着熊兰的眼睛说道:“熊把总,这一次你带头弃暗投明,让明军能够顺利进入万县城,所以将功补过,以前你背叛朝廷的事情就一笔勾销了。但是你要知道,背叛国家这种事毕竟是犯罪,可一而不可再!”

“邓先生指点的是。”熊兰躬身受教。

wωω ¸тt kдn ¸℃O

熊兰越是观察越觉得邓名深不可测,从来川军和闯营的矛盾都是不可调和,可是眼前两个阵营的人都对邓名表现出尊重和服从。在这个讲究“其心可诛”的时代,邓名用“论迹不论心”的奇谈怪论做依据赦免众人,但是明军将领却没有出现什么反对之声,更是说明此人在众人心目中有相当高的地位。

“新津侯现在是我们的俘虏,不知道万县城中有没有牢房?”邓名让人把谭弘和他的五十多个死党送到牢房里去,而且交给熊兰等人去看押。

“有牢房,有牢房。”这些人果然立刻应承下来,在明军士兵面前领路,押送着他们的老上司,把谭弘一伙人带去万县的牢狱里看管起来。

刚才除了周开荒以外没有其他反对之音,等到熊兰和谭弘等人离去后,赵天霸第一个出声:“邓先生实在是太心软了。”

“熊兰这厮已经没用了,”李星汉接口道:“邓先生为何不杀了他,以安抚其余人的心?他们一定会感恩戴德为先生效力的。”

“熊兰怎么会没用?他可是个家贼,对谭弘的军情比我们了解得多。要我说,应该把其他的那些家伙宰了。”周开荒存着一个念头,想要收编谭弘的余部,所以一开始就放弃了对熊兰的杀心:“这些人反复无常,商议这样的阴谋诡计,怎么可信呢?”

“他们就是不商量这个阴谋,或者我们不知道他们曾经这么商量过,我也不会信得过他们,难道你们会信得过他们吗?”听到这些反对意见,邓名摇头道:“就是杀了熊兰,剩下的那些人就会感恩戴德,诚心诚意的为我们尽心出力吗?我看就是杀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处。”虽然这么说,但邓名觉得软弱和恻隐之心是完全不同的,周开荒他们可能还是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

赵天霸一直认真地听着邓名的辩解,像是为了证明邓名的怀疑,在他说完后赵天霸飞快地追问道:“邓先生其实就是不想杀人,对不对?”

见邓名不置可否,赵天霸又大声地重复了一遍:“邓先生就是太心软啦!”

“不过万县城中可虑的也就是熊兰这个小人,以前只听说他是个溜须拍马的鼠辈,不想事到临头居然还有不少鬼主意,”李星汉在边上评价道:“现在他和其他的鼠辈算是水火不相容了,我们也不用担心这群降兵还能一起搅起什么乱子来。”

……

把谭弘、秦修采一伙儿送进大牢,派人认真看管起来后,熊兰和他的同僚们走到县衙的大厅中。周围没有了明军士兵,气氛有些尴尬,大家看向熊兰的表情都有些复杂——刚才他们为了给自己脱罪都欲置熊兰于死地,现在侥幸活命,几个人凝神屏息等着,只要熊兰破口大骂自己不讲义气,就要反唇相讥骂将回去。

熊兰先是左右环顾了一圈,再次确认没有明军的士兵后,猛地向周围人深躬行礼:“多谢诸位兄弟救命之恩。”

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熊兰这个做派,一时间都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熊兰做出一副后怕的表情,用手连连拍着自己的胸脯,大声感慨道:“刚才那个邓先生本来是要杀我的啊,他担心我是这一军领头的,是要杀我的啊!幸好诸位兄弟有急智,做出一副和我有仇的模样。哎呀,我当时真是给吓傻了,多亏了你们反应快,我连忙跟着有样学样,这才化解了邓先生对我的杀心。”

刚才没有一个人是这么想的,他们只是想把熊兰推出去顶缸,现在看见熊兰不但没记仇,还长吁短叹表现出一副劫后余生的感激模样,没有一个人想出来该说些什么。

“刚才诸位兄弟为了救我,那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熊兰继续在大发感慨:“我本来以为诸位兄弟会为了自己的性命安全,矢口否认我们商议过这件事……”

熊兰立刻给大伙儿分析,如果万县的降官不发生争吵,邓名肯定会认为他们是拧成一股绳的紧密团体,那么为了便于打散这个团体肯定要宰了熊兰。而大家这么一闹,邓名以为他们各有各的算盘,是一盘散沙,留下这样的的印象也就没有必要非杀领头的熊兰不可了。

“不想诸位兄弟为了帮我,想出了那么巧妙的借口,”熊兰说着又对众人一通行礼:“说真的,我一点儿也没想到诸位兄弟会如此仗义,要是换了我,我可未必能想到,更未必能做到。”

经过熊兰滔滔不绝的解释,搞清楚了他到底为何感激大伙儿之后,就有人大言不惭地接受了他的感谢,拍着胸膛说:“熊把总说哪里话,我们以前就是熟识的兄弟,这几天更是患难之交,当然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了。”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很快所有的人都慷慨地向熊兰表示,不必把这件事记在心上。

“不过,我们日后做事,还要照此办理才可以。”熊兰指向他的一个同僚,今天就是这个人第一个挑头企图把所有罪责都推到熊兰的身上,熊兰竖着大拇指称赞他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当着他们的面,日后我们一定要互相攻击,显得水火不容,这样邓先生才会觉得可以把我们分而治之。”

“正是,正是,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那个被熊兰称赞为反应迅速的家伙连连点头,他楞了好一会儿才算明白熊兰的意思。

“高啊,真是高!”熊兰随着又是两声恭维送上。

众人看这个家伙的眼光也变得复杂起来。没看出来这个平日二傻子一般的家伙,居然也有不逊于熊兰的脑筋。嗯,简直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原来当时他们俩是在唱双簧!要不是熊兰这通解释,老子估计现在还没看明白呢。

把营中最有心计的头衔赠送出去以后,熊兰趁热打铁,凑近那位同僚做出一副请教的样子,连续问了几个问题:“……你是不是觉得我们要想自保,就一定要齐心协力?……你的意思是不是,我们以后再商议什么事,一定要挑选没人的地方,免得再次泄露风声?……你是不是想提醒大伙……哎呀,我怎么就想不到这些呢?”

对方在熊兰的追问下,机械地跟着回答“是”或是点一下头。每当他有所表示,熊兰就夸张地赞叹一声,把自己的声音降得越来越低,而那个同僚的下巴扬得越来越高,做出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

熊兰苦口婆心地和大伙又交代了一番,他相信今天商量的事情若是再泄露出去,大伙儿为自己辩白的时候就会指认这个家伙出的鬼点子,而不再告发是熊兰领头,这也算是聊胜于无的自保手段吧。

熊兰感觉明军中只有那个邓名高深莫测,他处理事情的方式和别人不同,有些看不懂,其他几个明军军官和自己这帮同僚一样,心里想的都明明白白摆在脸上。

成功地化解了大家和自己之间的疙瘩,熊兰这才放下心来,感到一丝成功的喜悦。接着赶忙去分派工作,安排明军住宿休息。

……

明军第二天没有上路而是在万县驻扎了下去。伤病员需要草药,毕竟在万县还可能收集到一些,荒郊野外就更困难了。而一旦得到舒适的住房,连日紧张奔波的明军士兵就渴望休息一下,对此邓名自己也深有体会。邓名和众军官没有急着催促部下上路,周开荒、李星汉都认定万县附近没有具有威胁的敌军,尽可放心。士兵们得到休息的好处也很明显,军队的状态变得相当不错,以士兵们现在的体力,一口气返回奉节不是大问题——万县到奉节的距离差不多只有重庆到万县的二分之一。

问题是如何把万县的两千多新近投降的士兵一起带回去——现在夔州需要壮丁,明军按说应该把这些人都带回去。本来在谭弘的南大营俘虏了数百俘虏,再加上万县这一批总计会有三千人,比自己手下可靠的士兵还多,上路前需要准备大量的食物。

万县的仓库已经空空如也,趁着修整的工夫,明军让降军在附近捕鱼、捕猎,只是由于天气寒冷所得有限,估计照这种工作进度,恐怕没有个十天半月凑不出足够行军的粮草。沿途人烟稀少,收集粮草不但会影响行军速度,而且数量非常不可靠。

“留下一些人在万县。”明军中有人提出这个建议,正符合熊兰的心意。万县城防被严重破坏,留下明军自己人防守太危险。如果留下一部分降军防守的话,虽然他们可能再次叛变,但明军毕竟要返回奉节,总不能无限期地在这里呆下去。

明军军官们在县衙门里讨论了一番,迟疑不能做出决定,突然有人风风火火地冲进县衙,向军官们报告:“鞑子!鞑子来了!”

“什么鞑子?休要谎报军情。”李星汉不满地呵斥道。

“真有鞑子来了。”这个士兵说,他在万县上游的岸边监视捕鱼的降兵,远远地看到有船只沿江而下,打着清军的绿旗。据他说船只绝不是一艘两艘,而是实力相当可观的一支船队。

周开荒不相信,向周围的军官们问道:“你们说,鞑子有实力进攻奉节吗?”

所有人都知道奉节有文安之的大军,消灭谭弘后附近不会遇到什么有威胁的敌军。

“难道重庆会为了我们这些溃兵出动大军?”出动大批军队需要消耗很多物资,这是常识。如果重庆真舍得为追击溃兵而出动大军,那他们早就动手了,也不该等到今天啊。

“因为我们不是溃兵了,”邓名轻声说道:“我们击溃了谭弘,闹出的动静不算小了。”

“不知道他们来了多少人?”李星汉总是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样:“邓先生说得不错,我们不是溃兵了,鞑子来了也不过是送死罢了。”

“去看看吧。”众人没有心思再议论收集粮草的问题了,他们从谭弘那里缴获了十几匹马,进了万县城又设法搞到几匹,足够决策层的军官们使用。

邓名这些日子也学会了骑马,听说有敌军前来不由心中着急,自然不肯呆在衙门里坐等消息,虽然自己骑技不太好但是肯定比走路快,就坚持跟着众人一起去山上亲眼看看情况。

“我只是看看情况,我不懂打仗,不会干涉这些军官的决定。”邓名和周开荒等人一起离开万县,直奔上游而去。

不多时他们就策马上山。站在制高点上,遮蔽物不多,冬季视野相对开阔,山坡上有一块一块的梯田,长江从脚下流过,可以望见远远的江面。

只见遥远的江面上船帆遮蔽,清兵的船只铺满了长江的水道。

“这……怕不是有三、四千人之多?”见到这样的场面,周开荒大出意料,吃惊地说道。紧跟着他又看到视线尽头的山峦背后,还有更多的敌船驶出:“不止,可能要有四、五千人。”

这里我多说一句哈,理论上我只授权给了纵横刊登本文,贴吧和其他什么网站刊登纵横和本人就算不愿意似乎也没什么办法,不过贴吧既然都是我的读者,好歹给个面子加个链接吧,也给我增加点点击……

第27节 反攻第10节 锁喉(下)第58节 同盟(上)第47节 赎买(下)第54节 授权第28节 城前(上)第37节 等待(下)第12节 围困(下)第31节 佯攻(下)第24节 内忧(下)第38节 牵制(上)第7节 变脸(上)第18节 拒绝第22节 突破(上)第28节 欠条第22节 突破(下)第45节 队友(上)第27节 合作(上)第30节 新年第50节 金砖第42节 中立(上)第47节 赎买(上)第12节 专家第3节 援军第38节 牵制(下)第58节 断后(下)第48节 专利(下)第28节 借刀第10节 决议(上)第11节 实验第56节 蛊惑第24节 整训(下)第45节 移民第52节 私心第4节 国民(上)第12节 调整(上)第47节 证据(下)第27节 派系(下)第45节 炼金(下)第26节 观感第13节 天明(上)第59节 魔鬼(下)第59节 议款(上)第18节 登陆(上)第42节 中立(下)第52节 登陆(上)第56节 离去第53节 惨痛(下)第48节 专利(上)第26节 观感第49节 昆明第49节 扩张(上)第17节 坚壁第37节 等待(下)第12节 专家第6节 勇士第31节 裁军(上)第16节 攀谈(下)第47节 情报(上)第6节 鲁王第20节 合伙第13节 攻守第14节 弹尽(上)第3节 说服第16节 家学第37节 干涉(上)第13节 勇气(下)第53节 烈焰第18节 拒绝第17节 虚招(上)第22节 反正第49节 扩张(上)地十七节 虚招下第3节 信号(下)第4节 暗示第29节 解围(上)第28节 算计(上)第38节 整训(下)第2节 VIP第35节 巩固(下)第12节 调整(下)第9节 问话(上)第59节 细作第50节 债券(下)第17节 政策(上)第54节 权变(上)第41节 争夺(下)第30节 成长(上)第37节 等待(上)第58节 战书第19节 军功第38节 牵制(下)第22节 反正第67节 守法(下)第24节 整训(上)第1节 秘旨第24节 川西第20节 伪诏(上)第53节 惨痛(下)第46节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