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遗孤

战斗并不长,但有四百多漕工付出了生命。

见扬州派出使者,邓名就没有让士兵继续去冒险爆破城墙,而是带着使者返回军营,不过回到军营后邓名并没有立刻与使者谈判,现在他还有一个很大的疑惑需要搞清,那就是为何漕工会如此拼命。邓名担心扬州附近的百姓对明军有强烈的敌意,这将会给明军后续行动造成威胁。

一开始俘虏们的口供乱七八糟的,邓名也不是听得很明白,只知道他们看见运河方向有火光,就认为明军把运河附近的漕工家属都杀光了,而且见了漕工就杀,根本不给他们留一条活路。后来明军从俘虏中找到一个负伤的漕头,有了这个人后很快就搞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漕运总督衙门一直在造谣生事,起的作用极为恶劣。

“林起龙这狗贼。”有几个闯营出身的卫士听得怒发冲冠,在他们看来这些漕工之所以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就是因为林起龙的蛊惑。

问清事情经过后,扬州派来的使者也已经在军营外等了很久了,邓名就让卫兵把他带来。穆谭、任堂和周开荒都陪在邓名左右,其中以周开荒看扬州使者的眼光最为不善,任堂的神态也不太友好,但穆谭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敌意。

一见到邓名,扬州的使者就立刻把林起龙的说辞倒出来,将他的责任推了个干干净净。

“竟敢当面撒谎!”周开荒闻言大怒,不等使者说完就跳将起来,指着使者的鼻子骂道。

但邓名拦住了周开荒,让使者不必惊慌:“刚才有几个俘虏讲得和贵使说的不太一样。”

先把那些俘虏的口供仔细说给扬州的使者听,然后邓名一摊手:“但既然贵使说是盐商蛊惑的,那就是吧,这些人还提到了几个总督大人的属官,看起来他们恶斗拿了盐商的贿赂,扯虎皮做大旗,煽动漕工攻击我军。”

“提督大人放心,卑职回去禀告漕运总督大人,保证这些鼠辈一个也跑不了。”使者马上拍着胸脯保证道,然后又在脸上堆出笑容:“漕运总督愿意查抄盐商的家,向提督提供一百两银子的补偿。”

“现在一百万两不够了,要二百万两,”邓名摇摇头,掰着手指给对方数起来:“在运河上,我军烧毁了大批的房屋,需要补偿失去房屋的漕工;还有在扬州城前,我军使用了大量的弓箭攻击漕工,这些也都要花钱的……”给使者仔细算了一遍后,邓名告诉对方:“军费和给漕工的补偿银一共是八十万两,还有一百二十万两的惩罚性赔偿,共计二百万两。”

“这……”使者见邓名狮子大开口,一下子把补偿银提高了一倍,脸上也露出些苦色:“些许弓箭用不了一万两银子吧,就是加上沿途所费,也远远到不了八十万两银子啊。”

“好吧,可能确实用不了,看在贵使的面子上,我减一半,军费赔偿就算四十万两银子好了。”邓名慷慨地说道:“再加上一百六十万两银子的惩罚性赔偿,共计二百万两,贵使者还有什么问题?”

使者无话可说,只要再在惩罚性赔偿上做文章:“这并不是总督大人的意思,完全是盐商和一些宵小所为,而且提督想补偿漕工的住房,这个总督大人可以代劳,就不必提督花费了。”

“是,所以煽动漕工的盐商和那几个总督衙门的属官,我希望总督大人能够给予严惩,而他们能够闹事成功当然是林总督御下不严,既然如此林总督当然要负责赔偿;而漕工的房子是我烧的,当然也由我来赔喽,但如果林总督看好手下,我就不会发动进攻也不会受到漕工抵抗,所以我赔漕工、林总督赔我,这非常合理。有了这笔惩罚性赔偿,以后林总督就可掂量一下,到底是花点小钱,消除那些敌视我军的宵小为好呐,还是等我打上门来合适?”邓名不依不饶地说道,见使者放弃在赔偿上争论,邓名又提到以前说的条件:“林总督还需要给我写一份誓书,发誓不支持重建两江水师,不花钱购买战舰,不兴建船厂,如果有人提出类似建议需要通知我,并竭力反对。这封誓书要有林总督的画押,还要盖上漕运总督的大印,如果林总督出尔反尔,那就是有意挑起事端。”

“是,总督大人会给提督一份誓书的。“使者应承了下来,林起龙放他出来时已经说过,可以满足邓名的这个要求,漕头供出了煽动他的总督衙门的属官姓名,扬州使者把这个官员的名字记下,然后告辞离去。

送走了扬州的使者,邓名叹了一口气,等着周开荒发问。

但周开荒跳出来质疑时,回答的却不是邓名而是穆谭,在穆谭看来邓名的反应非常合理:“若是一定要林起龙承担责任,那他还怎么肯和我们谈判?又不是他亲口煽动漕工,既然他说是那些属官自行其事,那就让他替我们问罪吧。”

“让林起龙把那些盐商和属官交给我们,我就不信了,这事会不是他指示的。”周开荒冷笑道。

“林起龙怎么可能会把人活着交给我们?再说谁不知道这事的幕后指示是林起龙?但要是不给他一条活路,他不就要和我军死拼到底了吗?”穆谭哭笑不得地再次答道:“刚才提督提醒了一下,就是要让林起龙知道提督给他一个人情,这事就装糊涂装过去了,让他老老实实地交银子免灾。”

周开荒当然也明白邓名的用意,只是看到那么多漕工不明不白地死了,总有一种替他们追究罪魁祸首的冲动。听了穆谭的话后,周开荒强辩道:“今天林起龙能煽动漕工,明天就能煽动其他人对抗我军。”

“只要林起龙给我们造成损害,我们就要找他要赔偿,”这次出兵明军损失微乎其微,而如果林起龙老老实实地把银子交出来,那明军显然是大赚特赚,所以穆谭甚至有些感激林起龙,觉得若不是他出来找不自在,明军还没有借口敲诈勒索他这么一大笔银子:“那些漕工被林起龙煽动了,也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又不向我们纳税,不为我们当兵打仗,我们管得着他们的死活么?”

“毕竟都是大明子民。”任堂听得有些别扭,忍不住帮腔道:“周兄弟说的也有道理,他们归根结底还是大明人。”

“攻击官兵的大明子民?”穆谭冷笑一声:“都向官兵动家伙了,那就是反贼,不是什么子民了,杀之有功无罪!我们不杀这帮反贼也就罢了,还要替这帮乱党打抱不平吗?”

任堂不得不承认穆谭说的非常有道理,他立刻就被说服了,并认为自己确实管得太宽了,一群听从伪官号令与官兵对垒的乱贼,被扬州的伪官出卖、杀害也是他们自找的,明显是狗咬狗,任堂作为大明官兵确实没有必要过多地同情这些乱贼。

但周开荒却不干了,他觉得穆谭这话有指桑骂槐的味道:“他们也有苦衷。”

“什么苦衷?反贼就是反贼。”穆谭得理不饶人:“有什么苦衷也该死!有些人意气用事,见了反贼就像见了亲戚,莫名其妙地非要把大笔的银子往外推。”

“胡扯!”周开荒确认对方不是在指桑骂槐,而是指着自己的鼻子骂上门来了,提高了嗓门就要反击。

“好了,好了。”邓名急忙出来圆场,让周开荒和穆谭停止争斗。

周开荒立刻就住嘴了,而穆谭仍在嘀咕:“提督有命,卑职自然领命,大军孤悬在外,到处都要用钱,都府那边也是恨不得一文钱当做两文花……”

“好了!”邓名再次出声制止了穆谭,对扬州的政策也就此定了下来。

没用多久,扬州的使者就又赶来邓名营中,跟着他一起来的还有几个河道官兵,他们带着一堆竹篓,里面放着一颗颗死不瞑目的首级。

听了使者的报告后,林起龙快刀斩乱麻,那几个被他派去煽动漕工的几个衙门属官都被立刻拿下二话不说就割了他们的脑袋装在竹篓里给邓名送来;和这几个衙门的官员一起被杀的,还有那些动员漕工的扬州盐商,他们即是知情人也是财主,林起龙右手杀人,左手就派兵把他们的家都抄了。

邓名很认真地检查了一遍首级,又威胁了使者一句:“这事我不信和林总督有关,但若是将来让我知道这里面冒名顶替的……”

“提督就唯我们是问。”使者急忙答道,林起龙下手很利索,不但那个漕头供出来的官员被他立刻拿下,就是去煽动董笑野那几个战死漕头的官员也都被他宰了,保证邓名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对于邓名来说,这些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可以让漕运总督衙门看看清楚,帮漕运总督出谋划策对抗明军会是什么样的下场。以后若有人在劝漕运总督和邓名作对前,势必要想想明军兴师动众来问罪后的下场,而且就算漕运总督再想给邓名下绊子,他手下的官员也需要考虑是不是真该使出全力帮他达成目标。

除了邓名要求的负责的罪犯外,扬州使者还保证他们会在两天内向邓名转交二百万两银子,希望邓名能够暂停对扬州的进攻,并且在拿到全部的银子和林起龙的誓书后,退回江南去。

邓名表示他不能立刻退兵,或许林起龙认为邓名说补偿运河居民是一句场面话,但邓名确要一丝不苟地实践自己的诺言。不过邓名告诉扬州使者,他即使呆在江北,也绝不会继续破坏漕运,那些被明军占领的漕运码头也都会得到保护,完好无损地移交给林起龙的河道官兵。

“张尚书还没有过江吧?”处理完扬州这边的事情后,邓名见清军已经妥协,就让人去打探张煌言的位置。

现在马逢知已经渡河了,正在岸边收拢部队,而张煌言目前还在对岸的镇江府。

“既然张尚书还没有渡江,那就让他不要麻烦了,这里已经不需要更多的兵力了,我很快也会回到南岸去。”邓名派使者去张煌言那边报捷的同时,让他留在南岸保卫大营,要是张煌言也跟着过江,看到邓名一把火烧了这么多民居,不定又得如何痛心疾首。

……

随后的两天,邓名亲自在运河边指挥救济和赔偿工作。

“那些漕工的孤儿,你们打算如何处理?”有一些被明军杀死的漕工留下了遗属,邓名询问了一下,得知寡妇改嫁在运河两岸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原因很简单,漕工都没有土地、几乎没有私有财产,缺乏谋生能力的寡妇不改嫁就和等死差不多。

而孤儿几乎肯定会被抛弃,运河两岸大部分都是赤贫人群,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养不活的人,是不会收养其他人的孤儿的。若是大一点儿的女孩,大概还可以嫁人或是被卖掉,生存的机会稍大一些,八岁以下的女孩,以及十五岁以下的男孩,几乎都不可能生存下去。

“他们若是来粥厂,也会给他们一份。”姜楠报告道。

“那等我们走了以后呢?这些孤儿谁管?”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已经有人盯上了那些遗属,邓名听说行动迅速的人已经在劝寡妇和孤女嫁给他们,甚至可以照顾他们的孩子和兄弟。不过这话也就说说而已,赤贫的漕工用不了多久就会抛弃这些他们根本承受不起的负担,到时候他们的妻子也因为生活所迫而不会坚持。

“去找一找,把所有的孤儿带上。”整场军事行动造成了几千漕工丧生,他们留下的遗孤数量比邓名想象得要多,未成年的男、女孩加起来也有三千多了。

听说明军愿意收养,寡妇们也都含泪把孩子交了出来,尤其是十岁以下的男孩,运河旁不会有人愿意抚养他们很多年,交给明军虽然也是希望渺茫,但只要不亲眼看见孩子死了就还可以自己骗自己下去。

“对了,我听说死的几个漕头,也都有一堆家小,比如有个叫董笑野的,他好像就有两男三女,都找来了吗?”

邓名的问题让姜楠楞了一下,过了片刻才问道:“提督,这些漕头的孩子,我们也要救吗?”

死去的漕头和漕工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孩子一样生存几率极低,董笑野等人死后不久,他们的家产就被瓜分一空,妻妾也都改嫁。或许有几个手下能看在漕头以前的恩情上养他们的儿女,但漕头的仇人也非常多,孤儿正是理想的报复对象。

就算没有人报仇,而且有人愿意收养,那董笑野的儿子大概也只有两条路好走,或是和其他普通漕工一样,忍气吞声干苦力;或是和他父亲一样,拿着家伙去和其他帮派争夺地盘,最后多半也是横死运河旁的下场。

“都一起带走吧。”邓名点点头,表示手下没有听错命令。

“这些都是提督的仇人啊。”姜楠有些不解地问道,普通漕工也就算了,与明军之间的仇怨还好化解一些,他们的孤儿本来也没有什么前途,跟着明军走也不必之前更差;但这些漕头都是清廷的走狗,而他们孤儿地位一落千丈,很可能会对邓名怀恨在心。依着姜楠的看法,邓名甚至可以考虑斩草除根,以免万一有人能长大成人,会想找邓名报复。

“这和你下令防火烧五十步内的房屋一样,有时候,为了保证军队的安全,我们必须要攻击那些看起来无害、其实也可能是无辜的人。此类行动有时是无法避免的,但却是不对的,所以我才会给漕工们赔偿。”听明白姜楠的暗示,邓名就解释道:“就因为怕有人长大报复我,就把孩子都弄死,这中预防就有些太过分了,就类似你为了防止有人袭击我军,结果见人就杀一样,属于超过必要尺度的反应。”

“可,可是……”武保平和姜楠还是觉得危险。

邓名扫了他们一眼:“鞑子有时就会无节制地进行预防,而且还认为这是天经地义、不需要赔偿的,你们觉得应该向鞑子学习吗?”

“当然不是。”武保平和姜楠一起摇头。

“提督打算让这些孩子干什么?”武保平多问了一句:“有的孩子才几岁,十年之内什么都做不了。”

“他们可以先读书,我会成立一个孤儿院,让他们念书,将来他们会是好的商人、水手、工匠,也会有合格的账房、养殖能手。”邓名琢磨了一下,决定给手下打一点预防针:“女孩也得去念书,她们将来可以当老师,帮都府教育幼童。在我邓名的旗下,光想白吃饭不做事是不行的,她们不替我教两年书还账,别想出去嫁人。”

“确实,”在最初的惊愕过后,姜楠露出了赞同之色:“把一个丫头养大也得费不少粮食,我们也得想办法收回些本钱来。”

……

五十年以后,回顾成都孤儿院的第一批成员时,人们发现这批漕工的儿女中,涌现除了大量邓名迫切需要的人才。漕工的女儿们也在各个方面都做出来杰出的贡献,使得传统的看法被更迅速地改变。研究者发现,漕头的遗孤们,对政治的关注程度超出了平均水平。比如一个董姓漕头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成为一个报纸的记者,以揭露黑社会和官府的勾结黑幕为己任,他的侦查报道导致很多贪官污吏和黑道人物落入法网,最后在一次乔装潜入行动中失踪,从此再没有人见过这位勇敢的记者;而董记者的弟弟,则表现出了对法律的热情,当上了提刑官,详细分析过几百件官府对平民权利的侵害案例,并写下了大量的相关司法x论述,被认为是这方面的法律权威。

……

在和邓名达成协议后,林起龙一边忙着履行条款,一边给师爷口述给朝廷的奏章精神,让他们帮助拟稿。

林起龙报告,邓名此番围攻扬州时,裹挟漕工以及两江百姓数十万,而导致邓名进犯扬州的原因,却是因为盐商之前的通敌——经林起龙查明,扬州很多盐商向邓名麾下大将穆谭行贿,以求安全通过长江,但事后反悔,赖掉了答应给穆谭的大量贿赂,导致穆谭怀恨在心,一心劝说邓名来犯扬州。

除了穆谭以外,还有很多被邓名裹挟来的江南百姓也和盐商有仇,正是因为盐商在长江两岸仗势欺人,骗人钱财,所以才引起大批百姓仇视,邓名利用这种不满情绪煽动他们一起进攻扬州,堵截运河。

而漕工参与围攻扬州,林起龙声称还是因为盐商——他们在运河上屡屡克扣拉纤的工钱,还勾结一些漕头残酷压迫漕工。这些漕工不懂得太多君臣大义,听邓名一喊去扬州讨要工钱,就都跟着来了。

为什么这些百姓没有走正规途径呢?那自然是漕运总督衙门里有一些害群之马,他们勾结盐商,对被害人置之不理,蒙蔽了漕运总督——林起龙也向朝廷承认了工作失误,虽然他才上任不久,但没有发现就是没有发现,他向北京表示工作时间短不是理由。

总的说来,林起龙认为漕工和江南百信都是来要账、讨薪的,不过他们在正规途径走不通后,竟然不肯继续当良民,而是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还给邓名摇旗呐喊,那当然是恶意要账、恶意讨薪。

对于这种把个人利益置于朝廷利益至上的反贼,林起龙认为镇压是完全合理的,当一部分人在城外向城头上的梁化凤喊冤时,后者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觉悟,义正辞严地斥责那些乱党:“大将军奉旨讨贼,唯知有战!”

“……数万乱贼跪地不语,一手指天,一手指心……”在叙述过梁化凤的豪迈言语后,林起龙又继续描述恶意要账、讨薪的百姓的可怜之处:“皆称奸商恶吏勾结,运河两侧暗无天日……”

林起龙称,他觉得这些百姓还是应该与邓名的死党区别开来,因此仔细对照查验过他们带来的成千上万份文书后,林起龙拿出府库中的全部积蓄,又向扬州的缙绅募捐,筹得白银三百万两,支付给了这些百姓。还把那些贪渎的官吏、以及为非作歹的盐商都尽速斩首,以平息民怨。

后后果就是扬州城外欢声雷动,百万民众、漕工齐声颂扬朝廷英明,然后一夜之间就尽速散去。据林起龙说,现在邓名计穷,身边也只剩下党羽万余,估计扬州之围很快就可以解除。林起龙还告诉朝廷,他现在已经把扬州城内的那些盐商的家产都抄没入官,恢复府库积蓄后,剩下的会用来还给那些掏钱帮助官府度过难关的缙绅。

第56节 待遇(下)第48节 专利(下)第15节 相识(上)第6节 亲征(上)第7节 仲裁(上)第45节 合作第8节 进军第8节 升级(下)第69节 忠臣(上)第41节 失控(上)第37节 干涉(上)第53节 霸气(上)第40节 泥潭(下)第8节 战备(下)第34节 问候(上)第27节 饮血第58节 处罚第12节 调整(上)第16节 龙骑(下)第9节 问话(上)第17节 冲击(下)第50节 误判(上)第46节 证券(上)第14节 初捷第39节 都府第21节 闯关第2节 默契第8节 矛盾第37节 回返第10节 决议(上)第51节 梦想(下)第5节 退兵第41节 阻击第11节 优待第50节 金砖第51节 诈败第9节 买路第16节 冲击(上)第50节 金砖第33节 孤注(下)第44节 夹击(下)第52节 往事(上)第33节 通牒第14节 乱战(下)第12节 围困(下)第25节 捷报第17节 虚招(上)第21节 受降第3节 压力(下)第40节 打赌第38节 隔江第30节 新年第3节 援军第63节 黄雀(下)第15节 军心第54节 官衔第39节 良机第25节 投奔(上)第27节 合作(上)第27节 合作(下)第6节 事变(下)第12节 围困(下)第15节 军心地十七节 虚招下第15节 出降(上)第46节 证券(下)第57节 信件第30节 变化(上)第47节 奖励第22节 风起(下)第55章 山崩第56节 待遇(上)第15节 相识(上)第34节 糊涂(上)第48节 专利(上)第41节 遭遇(下)第14节 算账第50节 动向(上)第14节 应对第35节 捆绑第25节 投奔(上)第8节 信用第15节 军心第68节 混乱(下)第55节 报纸(下)第35节 请客(上)第52节 纵火第12节 征税第7节 仲裁(下)第55节 混战第26节 告状第42节 中立(上)第33节 固执第32节 突围第45节 炼金(上)第33节 通牒第5节 密信第6节 事变(上)第8节 纷乱第16节 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