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劫营(下)

“夜深了,总督大人回去休息吧。”

扬州城头,漕运总督的卫士劝说道。他们的顶头上司正站在北城楼上,一直向着高邮湖的方向张望,任凭寒风呼啸,身体屹然不动。可惜这番场面没有能够被忠君爱国的人士看到,不然他们一定会被漕运总督这种心系圣君的表现感动得落泪。

“知道了。”林起龙轻声答道。今年的漕运已经顺利运去京师了,他本人因为接驾事宜所以没有跟着漕船一起北上。朝廷看到林起龙在这样危机的局面下仍然督促漕运顺利完成,留守的鳌拜大人也来信称赞,表示若是接驾不出现什么大问题,他留任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御营进入江南前,林起龙就把御前的兵力打听了个清清楚楚。和邓名反复商议后,林起龙按照邓名给的部署图,一板一眼地给御营搭建营地,前天邓名交给了他最后一张……经过多次的实地练习后,昨天搭建的这座营地绝对称得上是完美无缺,壕沟、营墙应有尽有,保护营门、营墙的望台、塔楼也都一样不缺,绝对不会让八旗觉得还有不足之处而导致他们自行修筑额外的工事。

虽然已经尽力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一切,但林起龙仍然非常担忧,邓名的军队固然精锐,但对方毕竟是名震天下的八旗劲旅。而且不是驻防八旗,不是普通的京畿八旗,甚至也不是一般的上三旗皇帝亲领,而是御营的天子近卫。

一想到这三十年来八旗的赫赫武功,林起龙就对前景感到更加的忧虑,如果不是实在没有退路,林起龙绝对不肯把宝压在邓名能够击败御营八旗这边。

虽然翘首张望,但林起龙其实也明白他多半看不到高邮湖那边的战事。他之所以迟迟不肯回衙门,也是因为他实在是紧张得无法入睡,只能站在城头上向北望,让心里的忧愁稍微放松一些。现在林起龙的靴子里就有一把匕首,如果突然有一队御营兵马抵达,在城下高喊林起龙接旨的话,林起龙就会拔出匕首,在纵身跳出城头的同时一刀捅进自己的胸膛——他绝不肯去受那千刀万剐之苦。

“大人,呆得太晚了。”又过了一会儿,卫士再次催促道。

“嗯。”虽然是晚上,但城头上还是有巡夜的士兵,林起龙若是一直呆下去,说不定士兵们会感到非常奇怪,等消息传来时,他们会想起今夜看到的林起龙的古怪行为,而模模糊糊地产生什么联想。

林起龙走下城头,回到了自己的衙门里,他给房门落下门闩并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然后把匕首小心地从靴子里抽出来,藏在枕头下面。躺到床上之后,林起龙又用手摸了摸匕首,确信如果有人想破门而入的话,他绝对可以抢在来人冲进来之前完成自裁。

……

“敌袭!敌袭!”凄厉的报警声响彻在营地上空,这是一座蒙八旗的营寨,位于皇帝大营的西北方。刚才有人先是听到南面传来惨叫声,然后就响起了更大的喧哗声。黑夜中,营墙上的哨兵一开始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很快他们就注意到有大队人马借着夜色的掩护逼近自己的营地,前去询问的人只得到利箭的回答。

守营的军官有不少都拥有战斗经验,按常理来说,若是敌军从南而来,不应该很快逼近位于西北角的这座营盘。但敌人的行动之快实在超乎他们的想象。将领听到喧哗声匆匆跑上营墙询问时,敌人已经接近了营墙。见到营地周围到处都是火光和晃动的人影,将领竟然说什么也不相信敌人是从南面来的。因为将领深知,在这样的黑夜中,前来劫营的敌人肯定会发生不同的程度的混乱,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摸清清军营盘的部署,只有最鲁莽的敌人,才会在不清楚守军分布的情况下冒然前冲——现在乱声才响起不久,敌人就杀到了营墙下,这显然不可能是从南面来的,正常情况下,摸黑而来的敌兵应该正在试探最南方营盘的实力和坚固程度呢。

“全速前进!”姜楠大声催促着手下。明军已经分成了几路,他从属的这一路,目标是西北角的蒙八旗。所有的明军军官都对他们负责的敌军的数量和位置非常清楚,这一个月来明军进行过反复的训练,虽然是在夜间行军,但都能以最快速度逼近自己的目标,而且各路的行军互不冲突、干扰。弓箭手冲在最前,紧随其后的甲兵几个人一组,携带着刚好足以翻阅营墙的云梯。

“准备迎战!”清军将领大吼着,他完全不知道对面的敌人是谁,也不知道对方的数量,更无法理解对方为何能够如此迅速地在黑夜里组织起针对他营寨的深具威胁的多路进攻,他根本没有时间去观察、辨别对方的主攻和佯攻。

现在营地里是一片大乱,士兵们还完全没有做好战斗准备,但清军将领临危不乱,他知道自己必须争取每一分、每一秒,为部下争取披甲参战的时间。大批的火把被投掷出营墙,把壕沟前照得通明。

清将清楚地看到一群敌人的强弩手涌到壕沟前,在这个距离上,他们对望台上的守兵已经构成了重大的威胁。但经验丰富的守将却一点儿也不担心,更没有下去躲避的念头,因为他知道现在敌人在明处,自己在暗处,位于火光环绕中的敌军弓弩手根本无法看清黑暗中的哨塔位置。

“弓箭手!”清将沉着地低喝了一声。他周围的士兵纷纷张弓搭箭,准备攻击敌人。除了这些近在咫尺的敌军弩手外,清将还在寻找着那些想用土囊填平壕沟,或是搬运云梯的敌兵,后两者是和弩手同样危险的目标。

就在此时,清将看到壕沟前的敌兵纷纷举起弩机和弓箭,向着自己的方向瞄准。

“他们……”清将错愕不已,火把前的敌兵怎么可能才停下脚步就看清了塔楼的位置和高低?

密密麻麻的飞蝗射来,对方明显地是在进行覆盖射击,大部分都没有命中清兵,而是从塔楼旁或是人之间穿了过去。但因为箭矢众多,清将一瞬间就中了六只箭,和楼上的另外几个士兵一起跌落下去。在摔到地面上之前,清将依然想不通对方是如何进行这种准确的覆盖射击的。

……

借着火光,确定自己已经到了演习中每次都该到达的位置后,郑尧君就和同伴们一起,向着黑暗中塔楼大概的位置进行了齐射,对面传来的连绵惨呼声让他知道己方击中了对方的值夜哨兵。

不仅郑尧君这一处,其他地方也传来了利箭破空和敌人的嚎叫声。

一批土囊被推入壕沟中,大批明军士兵冲过壕沟,把云梯搭上了营墙,并紧紧地扶住了梯子的下端。

郑尧君飞身而上。第一批登上营墙的都是四川常备军的战士。爬上营墙的时候,郑尧君心里虽然依旧紧张,但完全没有对未知的恐怖。演习中他一次次重复过这样的动,而且刚才的动静说明左右两侧的弓箭手已经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当几座哨塔被压制后,这段营墙就完全不会受到守军的威胁。

攀上营墙后,郑尧君迅速地寻找到一个位置,俯下身做好射击的准备。跟在他背后登上来的明军向营内投出火把,把弓箭手面前的视野照亮。

郑尧君并没有左顾右盼地寻找着其他目标,而是一动不动地瞄准前方,他知道自己这队人的的任务非常明确,那就是守住眼前这段营墙下的通道——左侧就是这座蒙八旗军营的马厩,如果敌人想从他们的宿营地去马厩的话,面前的空旷地就是敌人的必经之路。

在营地的另外一面,武保平也带着部下登上了营墙。他解除了他负责地段上的哨塔的威胁,并把自己的人派了上去。大批的明军士兵在同袍的掩护下快速地向营内突入,他们的任务是在第一时间攻击对方的草料房,将其点燃以形成足以向营内蔓延的火势。武保平并不是第一次来这座军营,林起龙修建它时,武保平就是前来督造的带队军官之一。

轰!

在武保平的侧翼,一声巨响传来,另外一队明军在营内敌人做出有效抵抗前就攻击并顺利地引爆了他们的火药库。

相比防守者而言,进攻一方对营地要更加熟悉和了解,在防守方还大半处于混乱,散布在整个营地上被动地等候进攻时,进攻者已经敏捷地控制了最关键的几个地点。邓名几天前把最后一份部署图交给林起龙,清军御营今天傍晚入住其中,而明军则在布置完全相同的营地里居住了几十天,并从事过大小上百场的攻防演练。

短短半个时辰内,厮杀声就遍布了整个御营宿营区,一处处火光冲天而起,并不断地向着营地的核心方向延伸。

“到底是怎么回事?贼人是谁?贼子有多少?是有人叛乱了吗?外围各军眼下情况都怎么样?”仓促起身的顺治歇斯底里地叫喊着,直到此时他仍对周围形势一无所知,围在皇帝周围的御前侍卫们,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他们主子的问题。

第42节 中立(下)第40节 泥潭(上)第33节 孤注(下)第12节 围困(下)第21节 追兵第47节 赎买(上)第64节 平息(下)第45节 颜面第18节 登陆(上)第6节 疑惑第25节 弃军第22节 风起(下)第30节 赛跑第43节 征兵第51节 晚宴第6节 事变(下)第50节 动向(下)第54节 霸气(下)第12节 混乱第26节 生意(上)第50节 挫折第21节 东进(下)第41节 难民第52节 往事(上)第28节 城前(上)第19节 军功第33节 固执第52节 反击第27节 派系(上)第5节 放弃(下)第10节 锁喉(上)第36节 否决第56节 推销(上)第25节 投奔(下)第44节 中介第51节 晚宴第44节 靖难(下)第4节 国民(上)第35节 表态第23节 波澜(上)第58节 同盟(下)第51节 晚宴第2节 抵x制第42节 反击第58节 同盟(上)第53节 烈焰第54节 霸气(下)第2节 赏罚第36节 施琅第57节 轻取第15节 攻防第7节 穷途第33节 试探第22节 突破(下)第37节 报告(下)第9节 问话(下)第13节 勇气(下)第17节 政策(上)第52节 往事(上)第5节 退兵第7节 变脸(上)第33节 固执第1节 误会(下)第50节 动向(上)第41节 占卜第47节 情报(下)第31节 呆仗(下)第21节 东进(下)第58节 接触(上)第5节 隔阂第41节 争夺(上)第12节 调整(下)第54节 投机(下)第6节 疑惑第59节 议款(下)第52节 私心第22节 尖兵第56节 宣战(上)第35节 进军第22节 反正第14节 乱战(下)第7节 变脸(上)第49节 扩张(上)第46节 证券(下)第51节 求战(上)第19节 忠心(上)第19节 军功第11节 事变第28节 借刀第3节 信号(下)第30节 剑阁第5节 密信第31节 呆仗(上)第49节 败像第16节 攀谈(下)第57节 信件第25节 投奔(上)第57节 分赃(下)第5节 润滑第50节 金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