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

经过了数日的对峙,宁渝十分无奈地叹了口气,这对面的杨琳很明显是个老狐狸,玩这场憋气大赛正玩得不亦乐乎,不过杨琳是在等其他几面的清军合围,所以有资格等得起。

可是他宁渝却等不起啊,二十万绿营呈合围之势,这对于复汉军而言是生死攸关,自己如果在长沙被困住了,恐怕最得意的就是康熙了。

实在不行,那就打吧!

康熙六十年六月初五,宁渝传令宁忠义,从岳麓山上下来开始准备接敌,而自己也率领了第一师的主力八千人,从长沙城出来,准备来一场堂堂正正的大会战。

当复汉军开始异动时,杨琳也得到了这一消息,对于他而言,这一幕并不是他最想看到的,尽管如今他为防守一方,占据了地利,可是他心里依然充满了担忧。

可是这附近已经再无其他绿营了,四万绿营兵马已经是两广能凑出的极限了,如若再多,恐怕两广本地都会弹压不住,到时候再出来一个复汉军,可就真正的大事不妙了。

无奈之下,杨琳只好叮嘱绿营官兵全力戒备,以守势应对攻势,想必复汉军也不敢贸然进攻,只盼望着其他方向的清军能够加快速度,只要对武昌形成威逼之势,不愁对面的复汉军不回援。

四万清军分布在长长的营寨当中,这种结硬寨的打法并不出奇,实际上由于清军火器技术的落后,缺乏攻坚能力,因此长期攻城都是以围困为主,包括之前对沙俄的那场战争,同样是以围困而取胜。

到了中午时,第一师和第二师的人马终于实现汇合,一共是一万八千余人,分别是七个步兵团和两个独立炮团,再加两个独立的侍卫营。从编制上来说,主力师的编制几乎都是一样的,不过在具体战力上略有差异。

二师新任的副师长许成梁来到宁渝面前,严肃地行了一个军礼,道:“枢密使,二师副师长许成梁向你报道!”只是眼睛斜瞄了一眼董策,却是露出几分不服气的神色。

宁渝拍了拍他敦实的肩膀,脸上露出了笑意,这位当初在雏鹰营里跟董策争锋的少年,如今在战争中的进步速度也是飞快,比起董策也差不了多少,前些阵子便是他亲自攻下的常德,被宁忠义赏识,提拔成了二师的新任副师长。

“你且好好做,复汉军不会辜负你,希望你以后能够再立战功!”宁渝不会跟许成梁客套,只是神情严肃地简单说了这么一句,在他心里,从雏鹰营里出来的兵,那都是自己绝对的嫡系,能照顾的自然会多加照顾。

许成梁亦是认真点了点头,行了军礼便下去了,如今他也经历过许多战事,整个人也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稳重。

随着复汉军向清军愈发逼近,空气也显得愈发肃杀,一场大战已经在所难免。

这一战,宁渝仅仅只是出动了两个步兵团,分别是一师第一团和二师的第三团,两个团的步兵排着两列横阵,开始向着清军的营寨进发。

此外两个独立炮团也开始向着清军的方向出发,准备在距离清军防线三里处建立炮阵,在这个距离上,宁渝的八斤炮和十二斤炮是完全可以打到复汉军的,而清军的子母炮却难以打过来。

一师第一团的团长宇治景也算是打了很多次仗,可毕竟以防守居多,这一次是以少数兵力主动进攻占据优势的清军,心里多少有些没底,虽然火炮是完胜对方的,可是战场上瞬息万变,到最终能打出什么样子来,还真说不好。

主要是清军的营寨建立的也是比较有章法,在营寨前挖两条长长的壕沟,后面则是高高的寨墙,一看就是研究过复汉军的手笔。

宁渝没有多说什么,望着清军的营寨沉默不语,身后则围拢了诸将,宁忠义、董策、许成梁等人也都望着清军营寨,这一仗怕是要打成尸山血海了。

实际上,宁渝脸上不动声色,可是心里却翻江倒海,他有些紧张,有些恐惧,这一仗的结果不比其他,他已经没有别的退路了。特别是战事规模在不断升级,而之前的经验却并没有让宁渝提高到能够掌握一切的地步。

难啊难,这是真的难,宁渝有时候都会觉得能走到今天这步来,是真的委实不容易。可是前有虎豹,后有豺狼,不得不杀出一条血路来。

就在宁渝沉思之际,战争已然打响了,随着一阵炮火的轰鸣,一颗颗弹子落到了清军的营地当中,造成了大片的伤亡。

而清军的火炮声同时也响了起来,大量的子母炮和威远炮已经被放在了阵地的最前沿,与复汉军的距离缩短到了一里左右,尽管这些弹子很难打到复汉军,可是却鼓舞了清军的士气。

杨琳持着千里镜,望着对面的复汉军阵型,从胸腔里深深叹了一口气,对面这军容阵列,实在是让杨琳有些羞愧,与自家的绿营兵比起来,倒是对面的叛军更像是正规军。

复汉军穿着大红色的军装,扛着长长的燧发枪,在清军的炮火中开始迈进,现在很明显是复汉军的火炮正在压制着清军的火炮在打,此时如果不再进攻,恐怕会浪费这一大好时机。

毕竟复汉军随军携带的弹药十分有限,若是不及时打开进攻的通道,等到清军缓过来,到时候吃亏的反而是自己。不时有弹子飞进了人群,造成一片死伤,可是却丝毫没有影响后来人的脚步。

短短的几百步距离,却成为双方火炮收割彼此的绝佳良机,尽管复汉军由于炮火更利占据了不少优势,可是清军借助地利,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只能被动挨打,说起来双方似乎都认为自己占了便宜。

此时清军营寨后倒也有不少大人物在观战,杨琳带着众将并一众大小官员,望着远方浓密的硝烟,一个个神情凝重,不时还有一些人在交头接耳。

“据说对面的可是楚逆的少将军,之前百战百胜啊!”

“咳,别听那帮子叛匪瞎吹胡咧,督台大人智珠在握,岂是那黄口小儿能敌!”

“就是,更何况我大军如今四面进逼武昌,若是那小儿识趣,此时早该回援武昌了才是!”

在这些大小官僚的眼里,我大清依然是那个战无不胜的大清,一连番的败仗还没有将他们从美梦里打醒过来。

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国的余晖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忧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发枪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庆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进江南第三百七十四章 还能叫八旗新军吗第七十六章 设伏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爷要奋起第二百三十九章 战康熙(九)第二章 奴才第三百六十二章 两广尽收第二百八十九章 劝进第二百七十八章 压榨殆尽第一百五十章 伤亡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二百八十九章 劝进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三十七章 军事编制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负重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战桐城(下)第十五章 宁氏钱庄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内乱第二百一十三章 决战练潭镇(六)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决战之血雨山海关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级烂摊子第二章 奴才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一)第五百一十五章 双方心机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换命第二章 奴才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五章 家族产业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断东南战未休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亲征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为南北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三十八章 资本力量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会议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绅的本质第五百四十四章 竞争上岗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义凛然第七十七章 大胜第八十一章 监察院第三百五十二章 扩八旗,开满洲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师变故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晕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耻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关!出关!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盘第二百六十二章 图穷匕见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军第一百一十八章 临湘第五百四十二章 党争要公开第二百一十四章 决战练潭镇(七)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击开始第四十五章 湖广商会第三百五十二章 扩八旗,开满洲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国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五百八十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门提督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谈判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阴抗清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二百一十四章 决战练潭镇(七)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决战之再战宁锦第五百六十八章 战漠北第一百一十四章 亲征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义凛然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国之道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决战之再战宁锦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来到的决战第二十一章 铸炮坊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战桐城(上)第五百三十章 东北开发第七十七章 大胜第八十九章 初战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阴抗清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尔丹第四十章 出鞘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三百零九章 立国称制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亲征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三百六十二章 两广尽收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会攻第三百九十五章 联土抗楚第三百零八章 摊丁入亩第六十八章 兵败如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