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风云之变

宁渝在南京搞风搞雨的时候,天下人也开始知道了复汉军已经立国称制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这天下各方势力的耳中,当然河南的白莲教也是最早知道这个消息的势力。

“砰——”

一只崭新的青花瓷碗被刘如汉狠狠摔了出去,他的脸色由涨红变得青紫,心里的万般怒火却感觉无从发泄.....自从上一次他侄子被复汉军给赶回来后,他的心情就一直不太好,只是一直在心里强自忍耐着。

如今听到了宁渝在江宁登基为帝,还将江宁改成了南京以后,刘如汉的心情就有些止不住的暴躁,那个黄口小儿,怎能如此?怎敢如此

对于刘如汉来说,现在虽然已经占据了小半个河南,可是依然难以突破北线的清军,只好围着洛阳干瞪眼......这个时候看到复汉军在南方大打出手,一举拿下了江南,眼珠子都羡慕得发红了......

老子在北线啃干骨头,一个黄口小儿在江南吞下了偌大一块肥肉!

此时的刘如汉已经不打算继续那个所谓的同盟了,毕竟人都已经是皇帝了,但是他也不会想不开去跟复汉军在南方争锋,因此处于南北交界之间的刘如汉,眼睛也就盯上了关中,绞在这南北的大漩涡里毕竟不是个事,若是能在将来割据关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薛观被刘如汉召来以后,这个狗头军师自从彻底投靠了刘如汉之后,日子并没有好过到哪去,特别是上一次出使复汉军,不仅没有达到结果,还使得他被刘如汉的侄子刘召嫉恨,因此回来后也被刘如汉不阴不阳地刺了几句。

可是这一幕很快便被所有人都知道了,大家心里便有了底,这很明显是失去了刘如汉的看重与信任......此时若不打落水狗,更待何时?

在这个所谓的大义军中,薛观被排挤得几乎立不住脚,他原先的一些亲信都被人给调离开了,此时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待在刘如汉的身边,可是日子却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对于薛观而言,他心里未尝没有过后悔的情绪,可是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因此只能跟着刘如汉一条道走到黑了......

“王上所言,属下以为甚可,三秦之兵骁勇酣战,当年闯王便是尽其三秦大军,一路打到了京城,夺了这天下!”

薛观当然明白刘如汉的一番心理,当下便顺从着对方的心思,将对方暗中比为闯王,可实际上眼下的刘如汉哪里比得上闯王?不过是惹人笑话罢了。

只是刘如汉的心思已经完全到了这上面,可是想要进关中,洛阳便是挡在面前的一块大石头,需得将其搬开才行,刘如汉心里细细思虑着,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拿下洛阳,进入关中。

“不过,咱们可不能单独面对清狗,你速速去南京,告诉宁渝,就说我大义军愿意向南京称臣,希望能够得到一些鸟枪和火炮的支援,以便于为大楚拿下洛阳!”

刘如汉脸上带着几分冷笑,他心里越是恨极了复汉军,可是面上却丝毫未显,反倒是希望能够再依靠复汉军得一批军备物资的支援,至于拿下洛阳以后,到时候他刘如汉也要开国建制,到时候就坐镇关中好了。

就在薛观再一次带着使团前往南京时,清廷也得到了这一消息,而对于知道此事的雍正而言,却是无疑在他的脸上再一次狠狠地甩了几个巴掌。

要知道,今年才是雍正元年!

他虽然已经登基有一年了,可是雍正为了表示对康熙的父子之情,还特意在去年一直坚持使用康熙六十一年,如今好不容易能换成自己的雍正元年,却被这样的一个消息给打得晕头转向了......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之前宁忠源、刘如汉和朱一贵虽然先后称王,可毕竟不是帝,这中间就有可以说道的地方,因此雍正装个死问题也不大,可是当宁渝称帝的消息传来后,雍正可以想到的一点,就是明天大臣们的折子估计都会像雪花一般飞过来,那就是开战。

能开战吗?

雍正心里不由得闪过一丝悲哀,安庆一战几乎葬送了京营的大部分精锐,现在组建的新军也才刚刚起了个苗头,如果这个时候开战,就只能把年羹尧的西北大军调回来.....可是刚刚看到胜利苗头的西北战场又该怎么办?

一桩桩一件件压在了雍正的心头上,他不由得感觉到一丝悲愤,甚至是对康熙的悲愤,若不是那一战举措不当,现如今岂会陷入这般被动的局面?

雍正从匣子里掏出一个青色的小瓶子,从里面倒出来几颗淡黄色的即济丹,一口吞咽了下去,接着喝了半盏子水,很快药力便出现了,他的脸色重新红润了几分。

“把军机处的大臣们都给朕请来.......”

很快,怡亲王允祥、户部尚书张廷玉、兵部尚书托赖、大学士徐元梦和隆科多等人便已经到了养心殿,只是众人刚刚一进来,便感觉到了不对劲。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磕完头之后,却发现雍正并没有让他们起来的意思,只好继续跪着,心里也都开始琢磨了起来,这皇帝今天是怎么了?

雍正慢吞吞道:“根据密探消息,楚逆已经在江宁登基称帝.......”

大殿中陷入了一片死寂,大家伙自然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楚逆这是在逼着要打了,如果大清不去打,等同于承认已经无法控制,这是什么局面?是明末的局面,其他地方的野心家也会出来的!

兵部满尚书托赖脸上赤红如血,高声道:“启禀皇上,楚逆此举实在是十恶不赦,奴才以为,当起大军伐湖广,攻江南!”

说是这么说,可是人人都明白,这不过是一句空话套话罢了,哪有兵去伐江南,而且现在宁楚在今年大肆招兵买马,那火枪火炮更是一水地从枪炮厂里拉出来,这些都是朝廷目前清清楚楚的,因此打打白莲教还行,打楚逆实在是力有不逮了。

张廷玉轻声叹气,“奴才以为,当下楚逆已经不可制,或可另选他法......”言下之意,便是要和谈了。

对于张廷玉的这番话,其他人罕见的没有进行反驳,任谁都知道,现在跟宁楚死磕确实有些不妥......只是没人敢说出这句话来,因为任谁说这番话,都将会成为朝廷上的靶子,哪怕是雍正,也难以将此人给保下来。

雍正面无表情,他心里已经认可了这一点,可是他不可能自己开口,只能找个替死鬼来才行......他的目光在群中大殿的群臣里巡视了一番,眼神落在了隆科多身上。

在目前的亲信当中,隆科多一来地位高,二来也是有功之臣,他说话是有这个分量的,黑锅他能扛得动。特别是,隆科多在前些日子里,跟八爷党来往确实密切了些,这让雍正早就有些不满,借这个机会把他放下去也好。

只是雍正是这么想的,可是跪在地上的隆科多却不想做这个替死鬼,他硬着头皮道:“奴才以为,不如派人去招抚白莲教与朱一贵,还有可以将西北大军调集回来,集中力量来对付楚逆,或可一试......”

这番话说的似乎很有道理,可是跪在地上的几个人心里门清,眼下跟刘如汉和朱一贵和谈,先不说对方会不会在这种局势下同意,就算对方同意了,也不可能改变清廷目前的现状,因为清廷本身就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二者身上。

眼见得隆科多敷衍推诿,雍正眼神微微眯了眯,现如今可不是刚刚登基的时候,就在上个月他已经将八爷党进行了彻底的清算,鄂伦岱坐廉亲王党被夺职削爵,发往盛京,以其弟夸岱袭一等公,而在之后,便已经召集了廷臣宣示胤禟罪状,并及胤禩、胤蓪、胤禵等人,算是来了一次了断。

就在雍正有心发作之时,一直跪在地上的怡亲王允祥却叹口气,低声道:“奴才以为隆科多所言不可,如今关键不在于宁楚,而是在于我大清如何保全现有的地方,稳住宁楚或可一试,奴才愿意出使宁楚,为我大清搏得一丝喘息的机会。”

允祥这番话当中,已经不再去说什么楚逆了,而是直接以宁楚代替,这让众人心里有了一丝明悟,看来这和谈怕是早就已经定下来了。

只是对于允祥主动背黑锅的行为,雍正心里还是比较感动的,因此当下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

“着怡亲王允祥为招抚使,前往楚逆.....宁楚进行招抚之策。为彰其为国报效之心,叙总理王大臣、怡亲王胤祥予一子郡王。”

这番事解决了之后,众人心里也是长长松了口气,看向允祥的眼神里带着几分感恩和同情,更明显这件事不管成不成,黑锅都是允祥背定了。

雍正冷哼了一声,“无论怡亲王此行是否成功,这备战一事绝不能停,在讷尔苏的十万大军还没成军之前,前面以绿营久拖待变之策,绝不能停止下来。”

张廷玉这个时候也就不再装死了,沉吟道:“眼下福建大半已失,两广处于包围之中也是岌岌可危,急切间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不如重点加强西南,云贵川陕或可重点经营,以地势之优来拖住宁楚,乃可行之策。”

雍正点了点头,“高其倬在云贵总督的位置上,还是合格的,他曾与朕言:‘士司承袭,向有陋规,已严行禁革。咨部文册,如无大舛错,请免驳换。’可见对于云贵之地还是颇为了解的,以此来总览大局,想必能够有一番作为。”

说道这里后,雍正又想了想,“贵州还差一个提督,尔等以为何人比较合适?”

允祥想了想,轻声道:“奴才以为,左都督马会伯忠勇诚毅,于西藏亦曾立下大功,资历和威望也足够,或可用之。”

雍正很快便在脑海里想起来了,笑道:“此人颇有儒将风范,也倒还合适,就让他去吧,令有司赐下貂冠并孔雀翎,以赏其心。”

等到诸事都商议完毕后,雍正也就挥手退散了诸人,他还有许多奏折需要处理,只是急切之间没能来得及,如今也只能加班加点了,只是他心里始终有一宗疑虑是放不下的,那就是现如今朝廷把希望放在了新军上,可若是新军也打不过楚逆呢?

想到了这一点,雍正心里却是越发地不安,他此时无比希望允祥这一次能够建功,如果真的能够说服宁楚议和,就算是把南方给出去,似乎也不为过了.......

不得不说,大清的皇帝在这方面是真的不一样,当初的康熙皇帝在战前因为一个省而反复纠结不已,还在想要不要跟楚逆和谈,可是如今到了雍正,先是让了江南,现在又在考虑割让整个南方.......

就在刘如汉和雍正都向南京派去了使团后,朱一贵的明军却跟复汉军在新化府一带对峙了起来,两支严格来说还能算友军的军队,互相仇视着对方。

当然原因并非是宁渝登基之事,这事还没有传到朱一贵的耳朵里,也不会就此大功干戈,双方对峙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明军的眼里,他们打崩了满保的清军,这福建和两广理所应当是他们的,因此并不愿意相让半分。

可是这对于福建的复汉军而言,却是不可能接受的,特别是在宁渝登基之后,大家心里想的是这全天下都是宁楚的,又何须你等相让?

双方也都是刚刚取得了大胜的军队,因此士气都十分高昂,不可能退上半步,便不约而同采取了敌对的手段,只是相对于队伍严整的复汉军,明军更像是一堆义民,武器装备也都是来自于缴获的清军,除了士气和人数以外,并没有什么其他出奇的地方。

“皇上的意思很简单,若是他们不让,咱们就直接打过去。”

宇治景的眼神十分从容而淡定,多次大战中他都死里逃生活了下来,因此整个人的锋芒似乎都被收敛了起来,看上去就像是一把藏在刀鞘里的刀一般。

当然,如果说宇治景是一把藏在刀鞘里的刀,那么程铭更像是一座山,他的年纪和阅历所积淀下来的东西,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因此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至少皇帝日后亲征的机会会很少,他得向南京证明一点,自己是有能力独当一面的,将来才能成为更高一级的统帅。

而最好的证明办法,自然莫过于战场上的战绩了。

而程铭,需要一场足够震撼的大胜。

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谁求谁第五十三章 祸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内忧外患第一百七十九章 坚不可摧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十章 寻矿第四百五十一章 联合大义军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折参奏第十三章 父子夜谈第两百八十一章 江宁谍影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闹一闹第五百零五章 二万万银元第三百九十章 谁买谁就是傻子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业1.0计划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军第一百七十九章 坚不可摧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处理第二百四十四章 决死之争第十九章 火炮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绅的本质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盘第二百七十四章 谢主隆恩第五百八十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来当皇帝第三百一十三章 捞钱是王道第十五章 宁氏钱庄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个都跑不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军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一)第六十二章 举大白,听金缕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盘第三百三十六章 创建报纸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层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后一击第五章 家族产业第五百六十八章 战漠北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八十三章 夺嫡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争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协的艺术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决战之大战宁锦第四百二十九章 处置老八第九章 云梦矿盐第二百二十二章 针锋相对第五十三章 祸事第一百三十章 欢欣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耻与风骨第五十九章 壮志雄心第六十七章 抉择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尧的决心第五百一十章 飞蛾扑火第二百五十八章 丧事喜办第六章 雏鹰营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万斤铁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进江南第三百三十六章 创建报纸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战余音第三百九十章 谁买谁就是傻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六十七章 抉择第六十一章 去辫第九十五章 陈小公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废除弊政第五十六章 密谋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诈勒索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十二章 问责第五十章 千古圣君第五百六十六章 战漠北(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四百三十八章 为万世开太平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两笔七十九章 利益攸关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忧第一百一十八章 临湘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占拉萨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斗第五百七十八章 严正抗议的大英帝国第二百一十三章 决战练潭镇(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军第七十二章 扩军第一百七十七章 关键抉择第一百零七章 勋阳府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一百一十九章 设伏第五十三章 祸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决战练潭镇(九)第三百一十五章 议定国号第一百一十四章 亲征第六十七章 抉择第一百零四章 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