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军事编制

宁渝经过后世的教育,自然明白如果仅仅只有近现代化的武器,却没有近现代化的军事组织能力,那么战斗能力也不会高到哪去。

因此针对目前雏鹰营的发展,宁渝选择将目前的所有学兵分为四个连,以连为基本作战单位,每个连都有正副连长一名,并教导员一名,军鼓手两名,而十岁以下的孩童为童子连,大概一百余人,十四岁以下的少年为预备连。只有剩下的两百名十四岁以上的学兵组成正式连,分别为一连与二连。

另外,针对炮兵建设方面,宁渝打算组成一个营直属炮连,由六门六斤炮和两门十二斤炮组成,炮连编制人员直接从正式连进行选拔,至于正式连人员缺口,逐渐从预备连进行补充。

在宁渝的设想里,未来的雏鹰营将会成为一个类似于军校一般的存在,从里面不断孵化出更多的军队,从连到营,从营到团再到师。至于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宁渝从来都不会坏意,以这种每日教育训练长达十个小时的军队,去对付五日一操十日一操的满清绿营,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至于骑射无双的八旗劲旅,宁渝从来都没有担心过,因为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为什么要担心?

在宁渝的设想里,在未来的半年时间到一年时间里,将雏鹰营里的两个作战连队扩充到一个满编营的规模,也就是五百五十人左右,设立四个步兵连,每个连一百二十人左右,然后加上一个五十人左右的炮连,一个十人左右的后勤班,剩余的人员为营内的指挥人员。

这样的一个综合性质的步兵营,对付三千清兵毫无问题,而五个这样的步兵营组成的步兵团,宁渝相信便可以打下武昌了,而三个步兵团组成的步兵师,打下湖北不是难事。

至此,宁渝感觉自己一点点的经营,终于出现了成效,虽然目前只是萌芽状态,可是未来却大为可期。

过了几日,宁渝便又来到了汉阳城,他决心针对如今的现状,跟老师崔万采盘盘底。从一开始宁渝就知道,这位老师对满清隐藏着深深的不满,上一次的谈话更是赤裸裸的暴露了想法:好徒弟,师傅支持你反清大业。

因此宁渝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崔万采会去泄密甚至去告状,只是摸不着头脑他想要干嘛。为了确保放心,宁渝便专程来逼宫来了,一来是将崔万采彻底打上贼船,二来也是为了更好的向对方请教未来该如何。

崔万采似乎对宁渝的到来一点都不感觉奇怪,依然是备好了山茶相佐,琴音悠长。

宁渝心里很不满,这老头子每次都弄个弹琴的调调,却从来都没有真正引荐给自己认识一下,实在是太古板了。

其实这倒是冤枉了崔万采,因为并非崔万采不安排崔姒见他,而是崔姒自己不愿意现在出来见他,她需要考察,自己这个未来的夫君,担不担得起她的信任。

是的,在崔万采和崔姒看来,以后崔姒是指定要嫁给宁渝的,至于其他的因素,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或者说无需考虑。

宁渝端着茶,面对面望着崔万采,心中有许多话想要说,可是事到临头,却不知从何说起。因为无论他干的任何一件事,在这个时代都太离奇了。

崔万采先开口道:“看你这模样,比起最初见到你时却是大为不同了。”

宁渝好奇的看着这老师,心道他还会看相?这可真是博学多才啊。

“不知有何变化?还请老师赐教!”不管心中怎么腹诽,宁渝面子上的礼节却从不放下。

崔万采微笑道:“如今看你眉目之间少了许多郁气,倒是多了几分洒脱。想来前番两次的教诲你是听到了心里,那么这一次的功课,为师便更有信心了,也能接着往深里说。”

宁渝连忙道:“还请老师赐教。”

崔万采吹了下茶面上的浮叶,笑道:“前番说的是势,可是光有势还不够,还需有术。”

一番话说的云淡风轻,可是宁渝却感觉到了万钧之力,此时的琴音也略微快了两分。

“为师这番言论可不是法家的法术势,你却不要胡思乱想。所谓的帝王术,最终也是落在了术上,只有术成方能势长。”

宁渝听完心道,这总算是说到戏肉上了。

“我华夏之治可分为两个大阶段,第一个大阶段,起于先秦,终于魏晋,贯穿了整个汉朝,所谓的中心思想便是外儒内法。可是势尽则衰,最终分崩离析,而后便引来了五胡乱华之祸事。”

“第二个大阶段,起于隋唐,一直到今天还没有真正终结,如今的外儒内法又出现了大的变革,特别是有清一来,帝王权柄之盛可谓亘古未有,这便是因为满清帝王看穿了儒法的本质,便不再为其所制,这便是帝王术的根基,跳出儒法,自成一家。”

这一番话却是说的酣畅淋漓,入骨三分。

崔万采又叹道:“想要跳出儒法的圈子,就需要拿出足够凝聚人心的东西出来,否则只会让偌大的国家分崩离析,因此自隋唐以来的帝王,无论如何天才,都难以彻底摆脱儒法的限制,可是这样一来,国家能够大一统,却无法真正长久。”

“哪怕以洪武皇帝之才情,给民众制定了万世一法,寄托于户籍制度与卫所制度,想要实现长治久安,可是人死政息,天下更是变幻莫测,仅仅两百余年便分崩离析。这便是儒法的威力与要紧处,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寄托,则势不能久。”

宁渝深思一番,道:“若是等到将来,这满清之势或可长久?”

崔万采轻笑道:“虽然满清帝王已经成就帝王术大成,可是天然受其自身身份的限制,只能通过商君之术才能维持其统治,可是一旦对外则无法力敌,纵使长久一些,最终也是会走向灭亡的。”

宁渝回想后世历史,无一不被这个老师所猜中,心中的赞叹更是多了几分。

第二百三十七章 战康熙(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庙算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对王第七十章 震动天下第六十四章 战起第六十五章 排对排第三百七十一章 凤翔之变第五十四章 拒绝第三百六十三章 欧洲的中国热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四百二十八章 风雨欲来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来客第三百六十三章 欧洲的中国热第五百七十八章 严正抗议的大英帝国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鲜利益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争纷纷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康熙(五)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准格尔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斗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决战之雍正吐血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与败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进江南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币还是友谊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二十三章 炮响第三百六十四章 陈采薇有喜第四百三十八章 为万世开太平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国第二百四十六章 铁骑冲锋第一百八十三章 岂有意乎?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军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二百零八章 决战练潭镇(一)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战起第二百一十七章 决战练潭镇(十)第三百九十一章 让人心跳的数字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爷党覆灭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决战之汉臣处境第二百一十章 决战练潭镇(三)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三百六十三章 欧洲的中国热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鹰计划第二十八章 七成药第三百三十三章 诛清逆,平人心第三百七十四章 还能叫八旗新军吗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八)第四百二十二章 对萨摩藩之战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敌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机已至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十一章 杀人立威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决战之天津登陆第二百零九章 决战练潭镇(二)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发枪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结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轨马车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义凛然第一百零八章 巡视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扑朔迷离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五百六十六章 战漠北(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庙算第五百四十二章 党争要公开第五百三十八章 广州码头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货可居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战桐城(上)第四十二章 两淮盐商第二百三十三章 战康熙(三)第四百章 忠臣义士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爷党覆灭第四十一章 铁与血第一百一十章 乱起第八十三章 夺嫡第十三章 父子夜谈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尔丹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决战之血雨山海关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十章 寻矿第四百六十五章 对比的烦恼第一百八十八章 临战大祭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决心第三百三十三章 诛清逆,平人心第八十一章 监察院第四十五章 湖广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