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战漠北(一)

在诱敌之计彻底失败后,噶尔丹策零终于选择了放弃消灭面前这股复汉军的机会,开始选择往后撤,不过他并不打算完全撤离克鲁伦河,而是打算等等俄罗斯人的反应,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对于噶尔丹策零而言,他眼下跟宁楚之间的战争,绝不是逃避就能解决的,因此当宁渝希望能够在漠北全歼准格尔主力时,噶尔丹策零也希望能够留下复汉军的主力,如果能够留下宁楚的皇帝,那自然会更好。

出于这种心理,噶尔丹策零就好像是一只在等待着偷鸡的黄鼠狼,带着自己的大军开始撤往尼布楚的方向撤离。因此在尼布楚一带,已经有了俄人的军队,只要大策零敦多布能够跟俄人达成协议,到时候或许能够合兵相攻。

就在噶尔丹策零撤离之后的第三天,宁渝所率领的军队终于赶到了巴喇和屯,与东路军正式汇合,而此时的复汉军合兵一处时,加起来却已经有了足足五万人,遮天蔽日的复汉军红色军旗,几乎将天地都给盖住了。

“回禀陛下,臣等惭愧,未能留下噶尔丹策零。”

董策弯腰抱拳,脸上带着浓重的惭愧之色,毕竟噶尔丹策零是从他眼前走掉的,可是他却没有什么办法去阻拦。

宁渝轻轻叹口气,心中多少有些失望,轻声道:“你无需自责,实际上能够发现准格尔军的主力,就已经很难得了,在这种情况下要拦住他们,实在是太过于困难,再加上噶尔丹策零生性狡诈,若是一味蛮干,反而落了他的圈套。”

一旁的次辅李绂却是笑道:“陛下,眼下虽然走脱了噶尔丹策零,可是不代表他们就会一味北逃......实际上通过这次事情能够看出一点,噶尔丹策零野心勃勃,且极具自信,若非先前打疼了他,他也不一定会走。”

宁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李绂这话说得确实在点子上,噶尔丹策零的后撤几乎是压着最后的时间走的,如果他再晚撤离一天,宁渝绝对会派骑兵赶上去,去吊住他们——这也能说明一点,噶尔丹策零实在是有些贪婪了......

就在这个时候,董策脸上却带着几分笑容,道:“陛下,虽然眼下臣未能留住噶尔丹策零,可是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实际上就在噶尔丹策零刚刚拔营而走的时候,臣便让孛儿只斤根敦率领草原师跟了上去。”

“如何?赶紧说来?”宁渝顿时眼前一亮。

董策满怀信心道:“臣见到噶尔丹策零大队北撤之后,便让孛儿只斤根敦将军在军中挑选精锐骑兵一千五百人,一人三马,要做的事情只有一点,那就是死死跟在噶尔丹策零身后三十里处,每日都派一次轻骑返回报信,我等只需要跟上即可。”

宁渝不由得眼前一亮,笑道:“此计甚妙,准部虽然众多,可是他们正因为队列庞大,反倒不如我军灵活,只要能够咬住,我军完全可以追上去进行决战!”

“绝不可错失良机!”

在得到了这个好消息之后,复汉军很快开始沿着前军的道路,进行加急追赶,由于孛儿只斤根敦沿途都会安排人手返回报信,因此前面的状况也开始逐渐清晰了起来,简单来说就是准格尔军也发现了缀在自己身后的复汉军骑兵队伍,便也开始安排拦截,并提高了全军的行军速度。

你逃我追,你追我逃。双方却是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形成了一场越来越严酷的缠斗,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开始爆发了剧烈的冲突,每日里都有大量的骑兵互相追逐,拦截,杀戮,也造成越来越多的士兵,死在了这条充满艰辛的追逃之路上。

一天,

两天,

三天,

.......

一直到第六天,双方的缠斗持续了整整六天,也给了后面复汉军一个追赶的机会,终于在第六天的时候,宁渝的赤色团龙旗与准格尔汗国的大汗旗帜相遇,双方之间仅仅隔了不到二十里,而两只大军所抵达的位置则叫做孟克脱罗海。

孟克脱罗海,是位于霍勒津布拉格旁边的一处部落,而霍勒津布拉格在蒙语中的意思是指‘旺盛的泉水’,而在后世还有一个更加有名的称呼——满洲里。

当然,在如今这个十八世纪初,中东铁路西部线尚未开始建设,因此作为从俄国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首站,‘满洲里站’这个称呼自然也就没有出现,而兴盛发达的满洲里也就不曾出现了,如今依然只是霍勒津布拉格。

说起来,在北疆之地维持五万兵力作战实在不是一件简单事,也幸亏双方都不一般,像准格尔汗国自然因为游牧性质,本身就带着大量的牛羊作为后勤,才能维持住军队的规模,而复汉军则是因为长期的准备,才能短暂维持住这么大规模的军队。

两军相遇之后,自然再也容不得准格尔军再从容后退,毕竟宁楚也是有自己的骑兵军队的,若是噶尔丹策零再不管不顾进行后退,到时候复汉军很可能会继续安排骑兵进行袭扰进攻,到时候恐怕很容易被复汉军一波冲散。

“咚咚咚——”

随着复汉军的鼓声响起,复汉军保持着整齐的队列开始缓缓进入战场,因为这一战是双方遭遇的会战,因此不可能提前形成营垒,那么为了抢占先机,便需要抢占先机占据有利方位。

数万复汉军所形成的声势自然非同凡响,行进间所带起来的烟尘更是席卷漫天,其中整整三个师的步兵结成了三排横阵,而在他们的身后则是三百余门火炮,另外还有一万余名真正的骑兵正排成了四个大方阵,加起来却是凑出了五万之众。

其中真正惹人耳目的则是位于阵中的中军,一面高大的赤色团龙旗竖了起来,略显古朴而有韵味的苍龙在血色一样的旗帜上,显得是那么气势十足。

而这一幕落在准格尔军中众人眼中,却是颇为有些不同的感受。

“汉人居然都敢走出营垒,前来追击我等,看来他们之所以有这般胆色,确实倒有些与众不同,只可惜于今日之战,本汗必当取胜。”

噶尔丹策零的脸上带着些许轻蔑,又带着些许不自然,他可不会忘记几日前的那场血战,那一战虽然只是闹了个虎头蛇尾,可是却让噶尔丹策零并不敢真正小觑复汉军了。

在噶尔丹策零的命令下,准格尔军也摆出了战阵之势,两万名火枪兵同样摆出了两道长长的横阵,而在他们的身后还有数千名弓箭手,在弓箭手之后则是以及上万名拿着矛的步卒,初步看上去也颇为气势堂皇。

令人不胜感叹的是,在准格尔大军当中,还有一百八十余门骆驼炮,看上去数量虽多,可是与如今宁楚的火炮数量却是彻底颠倒了过来,与先前局势大为迥异。

不过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在准格尔大军的阵后,超过两万多人的骑兵排成了密密麻麻的阵列,却是让人几乎数都数不清楚,只能看到那些旗帜在风中呼呼作响。

在复汉军中央,宁渝身穿一身铠甲,手中持着装饰意义更重的长剑,脸上并无太多的凝重之意,因为只要准格尔军放弃逃窜选择合战,那么在正面战场上就绝无战胜的可能。

因为正面作战,复汉军当为天下第一!

“此战须胜,朕将为诸君先贺!”

宁渝望着眼前气势雄浑的复汉军士卒们,当下拔出自己的长剑,斜斜指向了天空,而随着宁渝的这番拔剑,复汉军与准格尔军的距离也在缓缓拉近。

由于这个时代的火器射程有限,只是远远开火并无太多用处,因此两军之间的距离也开始逐渐拉近,从原先的数里之遥,逐渐逼近到了二里左右。

当双方战阵逐渐拉近之时,率先打响的依然是复汉军的炮兵,不过与先前不同,眼下复汉军的火炮不光在质量上远远超越了准格尔军,而且在数量也几乎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只见复汉军的炮兵阵地上,此时被分为了三个炮群,每个炮群前都有一队进行测算的士兵,他们将会算好敌军方位和距离,从而好给炮群制定打击目标,其中下令之人便是各炮群指挥官,基本上都由炮团团长出任。

“目标划定,距离测算,点火!”

在每门火炮后面,都站着几个复汉军士兵,其中一人手里便拿着火把,在该人听到指挥官的命令后,随即便点燃了引线,只见复汉军的火炮纷纷作响,浓烟弥漫之际,却是将数百颗弹丸发射了出去。

“轰隆隆——”

剧烈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之下,却是将准格尔军前变成了一片火海,大量的开花弹还有实心弹,在准格尔军中肆意收割着士卒的性命,而作为全军前驱的火枪兵,由于阵型密集,更是变得伤亡惨重,仅仅只是一轮炮击下来,死伤几乎超过五百余人。

大量的士兵几乎在懵懂无知中,就已经倒伏在了地上,他们许多人的身体几乎都变成了一个破筛子,上面正不断流出鲜血,浓郁的血腥之气却是使得众人都为之咂舌。

在瞧见了这一幕后,噶尔丹策零的脸色却是阴沉了下来,他原本就十分重视火炮的力量,还不惜组成包沁部队,可是此时在复汉军面前,却几乎处处落在下风,这使得他多多少少有些气恼。

当下,噶尔丹策零心中明白,此战如果要胜,就必须拔除复汉军的炮兵阵地,而想要做到这件事,就只能依靠步卒缠住对方主力,然后用骑兵全力突击过去,才能真正威胁到复汉军的火炮力量。

很快,一连串的命令被噶尔丹策零下发了下去,只见军中传令兵快速地将命令传达了下去,而准格尔军也很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军上下几乎都开始不要命地向前行进,他们急切地想要拉近与复汉军的距离,以此发挥自身的优势。

“轰隆隆——”

当然,在准格尔军向前行进的时候,复汉军的火炮也在玩命一样地倾泻着弹药,大量的开花弹在逐步提高的射速面前飞快消耗着,而带来的变化便是越发残酷的战场,以及越来越多倒伏下去的准格尔兵。

终于,当距离拉进到一里半的时候,准格尔军的火炮也开始进行了轰鸣,而准部其他的士兵也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往前,因为在准格尔军中的命令上,写的是不惜一切代价要将复汉军拉入到缠斗中。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骑兵一个冲锋的机会,而骑兵也是眼下噶尔丹策零最为倚重的优势,他希望能够通过骑兵的冲锋,来转化胜利。

“杀啊!”

准格尔军毕竟久经战事,士气并不算差,因此偶有伤亡也还在承受的范围内,其中也不乏骁勇善战之精锐,他们冲在最前方,口中大呼酣战,纵使被弹片伤着也毫不在意。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复汉军士兵们也开始端起了火枪,在烟雾缭绕中扣动了扳机,一排排的弹丸如同暴雨一般席卷了过去,大量的准格尔士兵随即便倒地身亡。

在第一排的枪声响过之后,后排士兵立刻便踏步向前,然后举枪射击,弹雨纷飞之下去是将准格尔大军前打出一道白地,陷下去的那一块随即又被后排的士兵补上,仿佛这般的伤亡还没有让准格尔军崩溃。

而就在前军即将接战的时刻,噶尔丹策零虽然心疼准格尔军的伤亡,可是瞧见了机会,那就是当前军相接之际,复汉军的炮兵阵地终于出行了一个空档,在他们的身前除了那一万骑兵之外,便只有两千余名的步卒了,而他完全可以用两万的骑兵压垮复汉军!

“汗王金令,诸部勇士随我一起杀!”

“杀啊!”

在一阵阵的呼喝声中,只见准格尔骑兵如同翻滚的浪潮,密密麻麻的骑兵们朝着复汉军的方向开始进行慢慢加速,而等到现在这二里左右的距离跑完之后,他们速度也会达到一个巅峰,到时候当一举击溃复汉军的骑兵!

第二百六十九章 财政盘点第三百二十三章 枪和骰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视制度第二百六十二章 图穷匕见第一百三十章 欢欣第一百零六章 游击战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军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三百零九章 立国称制第一百四十一章 战临江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还是不用?第六十八章 兵败如山倒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义凛然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九十三章 缓兵之策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兰阅兵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进无退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战余音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层第二十四章 严肃军风第二百五十七章 夺嫡之争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药第四十六章 内部审查第一百五十二章 义阳三关第五百七十八章 严正抗议的大英帝国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尔丹策凌的奋起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二百五十七章 夺嫡之争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货可居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九)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决战之遗诏留书第六十七章 抉择第五百三十一章 证券交易所第五百八十五章 铁路兴国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战,我便战第一百四十一章 战临江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关!出关!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二零五章 白莲内斗第四十七章 宁千秋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零二章 朝鲜失陷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军第三百三十六章 创建报纸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五百五十六章 区区十万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决战练潭镇(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军备战第四百九十九章 黄河清,圣人出第三百零八章 摊丁入亩第四百五十一章 联合大义军第四百六十章 难当的大清官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来使第五百六十八章 战漠北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国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货币第一百七十八章 劝降可行?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战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风起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二百四十章 战康熙(十)第三百六十章 咱们中计了第二十八章 七成药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决战练潭镇(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级烂摊子第四百章 忠臣义士第八十一章 监察院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权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参崴第一百四十章 备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四百四十二章 开始收网第三百六十二章 两广尽收第四百一十二章 给资本套上笼子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一百七十八章 劝降可行?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一百九十章 誓师东征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进江南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业第一百一十八章 临湘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获全胜第四百九十六章 辽东屯田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