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节 慈禧光绪同驾鹤

时间永远不会因为我们哪个人而停顿下来,因为,谁也不是谁的良辰美景,谁也不是谁的穷途末路。握不住的细沙,不如随手扬了它。日子仍旧在继续,生命的里程永远没有终点。在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之后,我们会发现,时光老人依旧用那年青的眼神注视着我们,眼神里面有着关切也有着欣慰,更有着些许的担忧。就算是大清国的挽歌吧,时间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京华烟云,寒暑相易,已经到了光绪三十四年的暮春。

这一年北洋的日子也很难过,不仅扩建第三期陆军的计划搁浅,连现在的十个镇五个混成协都在勉强维持,袁世凯已经几次气的差点撂挑子,被徐菊人、杨士奇、梁世怡他们劝着才勉强忍住了。武翼新军中镇在大换血之后,才算在德州沧州驻防起来,然后挑了一个新建的协进入北京南苑练兵场组建了禁卫军一镇,期间也没少抽调北洋军的官兵,袁世凯也没了脾气,不和铁良、荫昌他们一般见识。

吴宸轩更是几乎被人遗忘,在自己的小院落里几乎是过起了宅男生活,期间还和几位来华访问的物理学、化学、药剂学的专家进行过学术交流,后来干脆到北洋大学堂去客串了一段时间的物理学教授。在未名湖畔的一座教学楼上开了一个小实验室,指导几位亲传弟子开始进行放射物理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贝尔-西门子-标准企业大清实验室也在大清邮传部的一个院子里奠基,吴宸轩闲暇时也去这里做些实验,指导他们进行短波通讯的实验,期间改进的微型短波电台成了各国间谍的必备神器,除了供应两处的几十部电台之外就是通过让贝尔和西门子贴牌卖给欧美国家的政府和情报机关,让人吃惊的是,短波电台的最大用户居然是股票交易所和军队。光是这五千多套的电台就让吴宸轩刚起步的标准电气公司忙的不亦乐乎。从梅赛德斯奔驰引进的一条生产线,虽然暂时只能生产四轮载重小卡车和部分柴油版的双座汽车,但是摩托车的推广速度显然要在汽车之上,特别是三轮摩托更成为很多城市富商家庭的新宠,轰鸣的油门,铁头盔和皮质茄克,让山东的青年成了世界上第一批朋克族,很快驾驶三轮魔托和两轮摩托成为世界上很多有钱人家年轻人的最爱,看来一百年后追逐保时捷911和现在的这些骑着500CC摩托满世界腾云驾雾的青年是一脉相承的。

山东的另外一项重点工程就是日照港的造船厂,这座造船厂除了日资之外又引进了英国和德国的资本,规模一再扩大,已经成为超越日本吴港的远东第一大造船厂,当然造的都是万吨以上的各类商船,虽然让日本人眼红,但是还不至于感觉到威胁,这也是日本政府和海军能保持克制的关键所在,肥牛再庞大也没有威胁,在联合舰队眼里,一艘万吨邮轮还不如一艘鱼*雷快艇来得有威胁,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山东的造船企业积累的经验却可以迅速支撑起军用舰艇的制造。当然等吴宸轩推出集装箱货船的话,英国和日本联合舰队是否还能如此绅士就不要太奢望了。

武翼新军也在悄然的进行着几项改革,但是暂时还没有引起任何国内外势力的特别关注,也许他们总觉得十万人,或许还不到十万人的纯陆军队伍对于整个大清而言还算不上定盘的星。不过让他们意

外的是,首先武翼新军的中镇并没有因为遣散而取消反而以左镇右镇的名义保存下来并且转移到苏北地区驻扎,形成了左镇在东、右镇在西、前镇在北、中镇在南,都在济南府四周三百公里范围内驻扎,而后镇则属于机动兵力经常和其他几镇进行轮换,翼镇镇守浙东并且向皖南地区发展,成为武翼新军的一块飞地。其次,武翼新军的预备役体系也在建设中,第一批(服役五年没有晋升到上士)退役士兵几乎被商会和各地巡防营给瓜分了,好在第二批第三批都是当年大规模扩军的士兵,军事素质不错,也成为一级预备役的骨干力量,各地的中小学都开始了军事体育课程,条件好的十五岁到十七岁少年除了自愿参军的之外,大多主动加入“少年军”,成为一支经过了基本战术训练的队伍,虽然他们大多数都不会进入军队,但是经过了队列、战术、射击、行军训练的这些青年人已经不再是毫无纪律性的老百姓,他们的军事素质甚至不弱于很多地方巡防营的士兵。加上“海上俱乐部”、“航空俱乐部”、“山地俱乐部”、“摩托俱乐部”、“射击俱乐部”等一系列准军事俱乐部的民间组织在武翼新军的扶持下产生,山东民间尚武风气已经得到很好的恢复,具备一定军事素质或者具备军方需要的一技之长的人才储备已经增加到四十五万人的规模,其中就有近七万多名退役一两年的退伍士兵,二十七万人的男女“少年军”,十万名通过俱乐部培养的近乎成品的摩托车、汽车、飞机驾驶员和机械师,还有众多的神枪手和登山爱好者,虽然还是十万人的武翼新军其实已经具备了短期内扩张三倍的底蕴,这也让今后和武翼新军放对的对手甚为痛苦,因为他们即使消灭了全部现役部队,但是增补的后备军人也都是合格的兵员,让对手总觉得辛辛苦苦换来的战果毫无意义的被后续军人给替换了,。

历史的年轮在此有了一点小小的改动,此时的慈禧已经觉得能暂时压制住汉人的武装,可以给大清的列祖列宗一个交代了,心下无事也就缺乏了求生的欲望,身体完全垮了下来。

但是慈禧还有一个心结未了,那就是瀛台上的皇帝,她的亲外甥。为什么呢,且不论光绪与慈禧在政治上势不两立,矛盾尖锐。就从戊戌变法中光绪意图圈禁或者干脆刺杀慈禧这一条,就够自我中心惯了的慈禧恨死光绪了,但按清代法律是不能随便行废立之事的,所以戊戌变法失败后四五天,她就用光绪的名义发布谕旨,找全国的名医进京来为光绪治病,大张旗鼓制造舆论说光绪身体不好。这分明是假话,即使光绪有点小病,宫里太医院,宫外同仁堂和各大名医馆,也用不着通告全国,征请全国名医来给光绪治病,其实她就是为杀光绪做准备。当时上海商绅1200多人联名发电,请求保护光绪,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侨也反应强烈。外国公使关心光绪安全,强硬要求由法国医生入宫为光绪看病,法国医生看完回去后说,光绪身体很好,没啥毛病。她做的第二件事是立了大阿哥,也就是太子,不仅找好了,还都进宫了。其实这两件事慈禧都做得非常愚蠢,让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不过这位老佛爷一贯是“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叫他一辈子不痛快”的主,所以光绪的性命就成了她的心病。

虽然慈禧早就想废了光绪,只是由于朝野上下的反对,她权衡利弊后没有马上动手。但是她心里边老惦念一件事,就是:皇帝不会死在我后面。她惟恐自己先死,光绪复出掌权,尽翻旧案,因此她希望造成光绪体弱多病而先死的假象。不过事与愿违,偏偏是她自己先得病入膏肓,所以她就迫不及待的采用了极端的手段。

或许是崔玉贵或许是小德张,甚至已经隐居神乐属的李大总管和远在天津的袁大头同学,都有动机成为刺杀的主使者,一句话,怕光绪活着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些人都能决定光绪的生死,这种情况下,清国皇帝死亡的直接原因据说是神经衰弱症已经算是再正常不过了,好歹没死于躲猫猫就算光绪祖上积德了。不过当快断气时,这位皇帝陛下依然是任性的很,他拒绝让别人把他搬到长寿宫去,这违背了大清国的先例。因为每当清国统治者死去时都被指定放入这个宫殿中。终于,他在还没穿上在这种场合应该穿上的寿衣之前就断气了。而他的亲爸爸慈禧老佛爷也于次日下午2点钟去世,前后不过二十多个小时,也算是两人恩怨一生的最佳结局了。当然官方已正式宣布皇太后驾崩,而宫里才宣布了光绪皇帝的死讯,但这一切已经毫无意义了。人们相信,在官方向外颁布讣告前,皇帝陛下和皇太后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

后来名医屈桂庭说,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诊治光绪帝秘记》)。根据戴逸先生的研究,提供证言的有长期陪侍光绪的起居注官恽毓鼎,有给光绪帝治病的医生,有内务府大臣增崇的儿子,有光绪帝继承人宣统,有陪侍慈禧的德龄,还有早就预言光绪之死的高官伍廷芳。众口一词,都认为光绪被毒害而死。因此,在距今30年前,历史学界和社会上大多数人都相信此说。戴逸先生指出:“这许多人所说虽然在细节上有不同和矛盾之处,但都猜测或肯定光绪是被毒害致死的。凶手是谁?多数说是慈禧,也有人说是袁世凯或李莲英。”其实是谁害死了光绪并不重要,因为以当时的条件、环境而论,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主使或授意,应该说谁也不敢、也不能下手去杀害光绪。不过对于两位最高统治者的死亡,或许人们更多的是考虑对自己的影响。

策动夺权的光绪和谋划弑上的慈禧遗体被一起供奉在一间香烟缭绕的屋子里,两张阴森恐怖的脸被厚厚的珍珠粉覆盖着,遗体两旁分别站着擎刀而站的清廷侍卫,我们更愿意相信他们是在持刀给自己壮胆,前面或跪或躬身俯首着几位如丧考妣的大臣。“流传了三千年的传统丧葬仪式宣告了皇帝陛下和皇太后的过世。临终时,虽然在他们身边围绕着一群身份低下的守护者,但他们却很孤单地、未被人注意地死去了,因为这些看护者不能接近他们神圣的君主,与他们的主子保持着一丈以上的距离。”

这是吴宸轩去瞻仰遗容的时候所看到的灵堂内的光景,他很有恶趣味的用随身的纽扣摄像机记录这一切,或许可以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但愿奖金够吴宸轩给飞行队再添置一个中队的雨燕,让这两位风光大葬的生死冤家能为这个国家再做平生唯一一次有益的事情。

(本章完)

第三百五十三节 西线鏖战凡尔登第四百九十一节 欧洲命运的路口第五百三十六节 最大包围战基辅第八十八节 强撑病体返济南第三百八十五节 南开女儿不弱男第三百二十二节 巴尔干风气云涌第二百一十三节 暴毙疑云难猜度第四百八十六节 南下恒河饮战马第五百六十八节 截断日本防御链第二十八节 承包军营初合作第三百九十一节 五年计划研讨会第五百七十五节 史诗一般的碰撞第五百八十五节 战后掠影军事篇第五百八十九节 战后掠影印度篇第一百三十三节 革命军中马前卒第二百三十七节 养精蓄锐三两事第三百一十节 妖孽横行国丧日第二十二节 商会武装上户口第八十二节 君子约定为段公第一百零四节 狂澜突袭标准厂第一百九十节 试看齐鲁新面貌第五百四十一节 小亚细亚攻略忙第五百五十节 狂飙突击秋明州第一百一十七节 初到京城见川岛第二百三十八节 前度刘郎今入京第四百四十节 共和帝制或立宪第三百七十九节 闽系海军之没落第九十九节 新任巡抚三把火第八十三节 辛丑和谈初启幕第一百六十六节 日军浴血尔灵山第九十五节 一不小心创纪录第一百三十四节 吾之喉舌是铁流第一百四十二节 乔大炮豪礼送上第五百零九节 正前方就是巴黎第三百零四节 真相大白千夫指第一百四十五节 两淮崩坏谁堪用第一百六十二节 兵和一处出奇兵第四百九十节 捷克危机在眉睫第五百零五节 中国的渐进介入第四百一十三节 南海斩倭放豪气第一百九十五节 孤身说服光复会第四十八节 回省城再续新篇第三百七十九节 闽系海军之没落第四百三十九节 翻旧账的杀伤力第一百零一节 奈何齐鲁不识君第二百四十三节 慈禧光绪同驾鹤第一百九十九节 凭海临风扬帆去第五百三十五节 西线鏖战乌克兰第一百九十九节 凭海临风扬帆去第一百九十一节 战后论兵谈变革第七十五节 整合齐鲁产业广第二十四节 官司缠身难辨解第二百零六节 力邀天华齐鲁行第一百零六节 冤有头来债有主第二百五十三节 武昌首义两湖风第三百一十三节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四百八十三节 深远包抄猎群羊第四百六十二节 扶不扶的大拷问第三百六十九节 十月惊雷彼得堡第三百五十一节 无疾而终落帷幕第四百九十一节 欧洲命运的路口第三百七十二节 巴黎和会预备会第八十一节 救吴氏芝泉求助第四百零三节 尽诛祸根判官团第四百四十二节 全民公决选帝王第七十六节 求和试探杂事多第四百四十九节 一弹一星铸脊梁第九十一节 江浙齐鲁携手进第二百一十八节 登陆汉堡访德国第七十五节 整合齐鲁产业广第五百三十一节 美国宣战入盟军第三百二十六节 共和六年风和雨第三百四十九节 装甲突击掀狂飙第五百六十七节 东线战局的变幻第二百九十节 关东谍影暗战急第三十四节 暗流涌动上海滩第四百九十三节 恐怖战车进行曲第四百五十一节 中国崛起的信号第二十五节 衙门公审明事理第三百九十六节 知己知彼谈军改第四百六十五节 春和景明赶山会第四百三十八节 再揭革命党老底第五百六十九节 扫清外围登奄美第二百五十九节 逼宫功臣赵秉钧第一百三十九节 河间秋操比军容第三百五十五节 工潮乱起在粤港第五百九十九节 传奇时代百姓观第一百八十七节 杀人放火在今夕第三百一十九节 跛脚总统是黎叔第二百零二节 船中论战到东瀛第九十四节 新军扩充终成镇第三百五十节 坑爹第一是霞飞第四百二十四节 勇猛无伤四师团第一百八十四节 飞兵海宁浙江潮第四百四十六节 肇始中华新帝国第一百一十五节 新军神器亮个相第三百七十八节 整军砺武备国战第二百六十一节 清亡拾遗三两件第四百三十四节 以血还血吾信条第五百三十一节 美国宣战入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