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节 穷兵黩武德意志

此时的红俄已经变成了三块各自不相联系的地块,莫斯科周围是红俄最大的一个战略集群,但是也仅仅相当于战前最虚弱的南方面军的三分之二。坦克已经所剩无几,飞机则只能在夜间冒险飞上天空,几乎都是在执行自杀任务,甚至连红俄军一向丰沛的火炮也变得稀缺起来,往往一个主力师仅仅能配备30-50门75毫米以上的火炮,而且弹药不会超过两个基数,机枪步枪甚至不能做到满足大大缩编的红俄军的需要,工人自卫队更是连老掉牙的德莱塞击针枪都派上了用场,唯一还算富余的就是手榴*弹和炸药包了,这也是红俄军为中德侵略者们准备的最后一道甜点。坚强的朱加什维利同志还在指挥作战,但是华西列夫和朱可夫两人也无法让战报变得比外面的阴冷天气更让人振奋。面对三十多万德军和二十三万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的中国国防军,红俄军显然没有多少招架之功了,而那十七万人的白俄帝国国防军作为外围支援部队,早就开始磨刀霍霍了,估计农工党占据绝对优势的莫斯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缺少恐怖元素了。

高加索地区的山地里还有部分南方面军的残余,但是显然他们也只剩下苟延残喘的份了,在第6集团军和多达35万人的大中华共同体属国派遣军的包围之下,还不足五万人的轻武装红俄军这个冬天注定只能在崇山峻岭中和寒风与饥饿作战了。土耳其当然更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在11月上旬,四个旅的土耳其陆军作为盟国军队加入对俄军的围剿,甚至揽下了大多数的入山清剿工作,当然他们订购的两千个中国产的塑料运尸袋显然不太够用。

北方的摩尔曼斯克港附近有红俄第23集团军的残部和其他乱七八糟的红俄军,这些被编制表上称之为红俄北方面军的部队还不到2万人,而且除了一个月之前送来500吨面粉的美国货轮之外,他们已经和这个世界隔绝了。德国北方集群的两个中式装甲师和五个党卫军步兵师以及3个旅的芬兰猎兵构筑了一条冰雪防线,任何企图突围的红俄军都将被当做猎物一样被猎杀,而且他们断断续续的知道了距离他们最近的飘着同样旗帜的土地也只有500多平方公里,而且距离他们有800公里之遥,死了心的红俄军队也终于消停了,甚至连被空投来指挥这个方面军的崔可夫大将也不得不在隐蔽部里一面品尝美国面粉的大列巴,一面计算总投降的时间了。

红俄怎么看都是山穷水尽了,但是貌似节节胜利的德国此时也是强弩之末了。德国从一开始就两线作战,东征西讨,战功赫赫的同时也让德国经济背上了巨大的包袱。此时虽然红俄战场看似胜利在望,但是被打的退守伦敦的德军西线部队此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更可怕的是,赫斯元首突然发现自己国家的战争潜力已经是油尽灯枯了。

在战前德国的制造业力量的增长速度与红俄的进步相比是非常有限的。虽然对英国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考虑到联合王国的人口仅为4400

万,而德国为8000万。要是算上英联邦其他国家——如排名第八的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制造业能力,德国的优势并不明显。在战前,为了加强对英联邦国家的控制,联合王国就是英联邦国家“唯一的兵工厂”,其他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用于军工方面的极为有限,绝大多数军事装备都需要从英国本土引进。在大战爆发以后,以加拿大为首的其他英联邦国家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生产了大量的军事装备用于战时消耗。这方面是德国难以相比的,虽然它的盟国和占领区也有相当的军事工业,但这些地区的军事工业产品中,只有轻兵器、轻型装甲车辆等性能尚可。在德国迫切需要的飞机、军舰、重型火炮等方面,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这些国家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工人党上台以后,德国的军费开支简直是疯狂,太初十八年时,比同期英、美三国的总合还高出一倍!可以说,德国从3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为战争作了大量的准备。这种状态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有负面影响的。在1938年,按支出占可动用产品净值的百分比统计,德国用于军事目的的产品净值为16.6%,英国只有7.9%,美国仅有1.5%。也就是说,虽然德国在30年代中后期率先起跑并暂时领先,但它的后劲并不太足。毕竟德国没有足够的矿产资源、海外利益和外汇储备来维持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

德国军备方面的问题,直接来源于西塔拉的战略,因为西塔拉从未预期同大国集团作战,他同样没有预期打一场持久战。他所预料的是短期内通过外交威胁或闪电战来实现他的有限目标。正因为这个理由,德国军备生产的数量不是决定于可用的资源,而是基于这种战略估计的需要而定的低得多的水平。此外,集中生产立即使用的武器,即“广度军备”,正是适应这种闪电战略的策略。

但是,掌管德国战争动员的托马斯将军以及他在德国总参谋部的许多同事,都从未赞同过西塔拉的战略。他们要的是“深度军备”,即扎实地准备,精心地组织,谨慎地指挥的一场战争;“他们要的是能打一场对大国联合的持久战”。除了手头已有的武器以外,他们还要大量储备的装备和总体上是用来替换这些储备的重工业。虽然德国的煤、铁矿石、生铁和粗钢的生产有了相当大的增长,这些增长的大部分在三十年代已用于战争工业,从“现存”的工厂中增加煤和钢的生产并不等于深度军备,德国的军事工业似乎非常先进,但是由于缺乏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有效持久的支持,加之规模化不足,根本就无法满足长期残酷的全面战争的需求,如果不是中国从参战前就保持的欧亚大陆桥为德国输血,德国甚至在红俄入侵的时候就会弹尽粮绝了。

后来的赫斯虽然稳固了政权,但是一方面自恃有中国的军事援助,另一方面对于灯塔项目的过分期待让他也忽略了对德国军事工业乃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调整提高,德国战车过度透支了

他们的精力,现在的德军虽然还保持着350万的惊人数量,但是实际战力已经大不如前。英伦前线40个师的德军抵抗不住英美联军4个装甲师21个步兵师的攻击,节节败退,连重要的钢铁基地阿伯丁都已经丢失了,怎么看怎么像是要崩盘的样子。

曼施坦因、博克和龙德施耐德等德军重要将领也看到了德军的颓势,纷纷主张调动东线德军的部分精锐迅速西调,平衡英伦战局,防止被英美军队赶下英吉利海峡。但是赫斯元首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那是因为他对东线战局平息后的领土分割和一系列的利益划分问题还没有信心,那条乌拉尔线已经不合时宜了,但是让中国在一马平川的俄国腹地上站稳了脚跟,德国是否还能为自己争取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就还是一个未知数了。

元首赫斯的烦恼还远在天边,而万里之外的北太平洋上,而北太平洋上的第58.2舰队的伊斯特伍德将军的眉头都快皱成疙瘩了。本来他的心情还算不错,毕竟能在中美开战的关键时刻前被调动到相对安全的阿留申群岛附近待机也算是运气,虽然他并不认为自己会害怕中国海军,但是有其他的将军去先和中国人碰一碰总归是好事,死道友不死贫道嘛。但是现在他的心情算是糟透了,刚刚一艘一万五千吨的被征用的大型客轮毫无征兆的爆出两团火光,然后就在大家眼前断成三截,打着旋涡就沉入了冰海之中,只剩下一个船尾还在直上直下的插在水里,看样子一旦被压缩的空气跑出来,它也就和其他部位一起玩海底大冒险去了。

“该死,是潜艇。”伊斯特伍德已经反应过来,驱逐舰大队的指挥官也派出舰艇开始进行圆心搜索,主动声呐的噪声让周围的鱼群不是晕死一片就是惶惶不可终日。但是一个多小时的搜索能获得的也不过是一颗颗深水炸弹造出来的水柱森林。

“看样子不是日本货,不然早就被发现了。我们的定深太浅了,告诉安德森上校,定深要加大到80-120米,我想我们碰上了该死的中国潜艇了。”伊斯特伍德是个老到的舰艇指挥官,日本方面的伊字潜艇的声纹特征美国海军都已经了如指掌,一直没有发现就说明不是那些老旧的日本潜艇干的好事。

“轰隆”伊斯特伍德的脚下一震,他被强大的冲击波推到在甲板上,他脚下的邦克山号巡洋舰舰尾被鱼*雷击中,整个推力系统变得面目全非,更可怕的是引燃了重油舱,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

晕乎乎的伊斯特伍德和几十名在甲板上值班的水兵都开始放下救生艇,弃舰撤离。很快救生艇都被放下去了,但是显然不够这么多人使用的,于是更多的水兵抓着救生艇的绳索开始尽力划得远一些,不然如果邦克山号放焰火,他们可就要变成水煮鱼了。

整个舰队都在神经兮兮的忙活的时候,“轰”的一声一枚深水炸弹在水面上带起了一支高高的水柱,但是不一样的是那里面似乎有钢铁碎片和油渍。

(本章完)

第一百二十一节 顺气顺到销金窟第一百六十三节 第四师团放水忙第四百三十一节 地狱入口东京都第五百二十二节 摧枯拉朽夺狮城第九十九节 新任巡抚三把火第四百九十九节 钳形攻势闪击战第三百四十节 中国统治着天空第四百九十二节 我们已经被出卖第四十五节 江浙商会商大计第三百二十六节 共和六年风和雨第五百九十八节 战后掠影法制篇第五百六十三节 生死抉择东瀛难第一百零五节 中流砥柱是度娘第一百九十一节 战后论兵谈变革第一百八十四节 飞兵海宁浙江潮第四百八十五节 光复锡金和不丹第五百零九节 正前方就是巴黎第五百七十六节 穷兵黩武德意志第四百零三节 尽诛祸根判官团第三百一十六节 黄金五年良工器第四百二十四节 勇猛无伤四师团第一百一十九节 见驾前后奇葩事第四百二十五节 两军对垒洛东江第三百二十九节 日军浴血青岛堡第一百二十三节 惊闻已成反动派第七十三节 君臣对建军武翼第四十节 杜子成独守孤城第五百七十三节 日本入同的波折第五百六十八节 截断日本防御链第四百八十一节 雪域烽火燃藏南第二百九十二节 战争阴云笼辽东第四十六节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三百八十六节 有理不怕辩论难第五百七十节 菊水特攻血战酣第四十四节 理残局宸轩震怒第一百九十节 试看齐鲁新面貌第四百九十节 捷克危机在眉睫第四百五十九节 G9大会的召开第二百四十六节 北洋三分天下惊第四百四十五节 七大原则定国策第一百九十二节 军校授课亲登台第五百六十四节 桥头堡行动启幕第一百三十四节 吾之喉舌是铁流第一百零五节 中流砥柱是度娘第五百七十一节 大和最后的一搏第三百七十二节 巴黎和会预备会第一百三十七节 袁氏算盘精细打第三百四十六节 拯救大兵柏脱兰第四百零八节 和平轰炸启战幕第四百四十六节 肇始中华新帝国第三百三十五节 远东雄鹰初试翼第三百五十一节 无疾而终落帷幕第二十五节 衙门公审明事理第五百六十五节 叶尔绍夫的会师第二百八十节 统治战场冷杀手第二百七十三节 联军入关定三秦第二百四十八节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四百八十三节 深远包抄猎群羊第四十七节 推心置腹揽大将第四百三十五节 基隆屠狗九九九第五百零四节 死神挥镰指阿登第四百九十六节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一百七十六节 飞兵智取夺冰城第二百九十一节 推迟婚期亲挂帅第五百四十七节 堡垒计划的出炉第三百四十六节 拯救大兵柏脱兰第一百一十六节 前田喋血汇泉湾第四百九十一节 欧洲命运的路口第一百一十九节 见驾前后奇葩事第一百五十一节 武翼出征到辽东第十四节 开业大吉镇宵小第二百七十九节 观察入微云阶兄第三百二十六节 共和六年风和雨第四百九十四节 帝国国防动员令第二百九十三节 日军认怂熄烽火第五百二十三节 英伦争夺陷僵局第十八节 上堂归来把官买第三百五十八节 饮马珠江定两广第二百七十五节 宝鸡除霸杭拐子第九节 灵药救命又一村第四百七十节 烈火烹油华尔街第三百零六节 乔夫病危金陵降第三百一十九节 跛脚总统是黎叔第一百九十二节 军校授课亲登台第四百五十一节 中国崛起的信号第三百七十四节 最终签署凡尔赛第一百七十二节 奉战前奏黑沟台第十七节 刁镇招兵管闲事第三百三十三节 坦能堡俄德鏖战第二百零八节 不欢而散保皇派第五百二十九节 被逼无奈向东看第五百二十节 南下南下再南下第九十九节 新任巡抚三把火第五百零七节 突击集群逞英豪第三百四十二节 机动先锋初显威第三百七十六节 东线战场鏖战急第一百六十三节 第四师团放水忙第五百零一节 围困华沙的日子第三百九十八节 军事改革要深化第四百五十节 国务会议总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