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节 战后掠影印度篇

让我们通过德里共和国首都新德里《观察家报》太初三十五年某日的一篇社论来看看战后的南亚半岛是个什么情况吧。

“我们可以看到海德拉巴、孟买的中国信息工业园,这里和周边的城乡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边是老迈的牛车,汗津津的黝黑农人和他们赤身裸体的孩子,一边是中国产的最新式轿车飞驰在园区内的高速公路上,里边坐着的国人也许肤色和农人一样,但是他们不会出汗,因为园区里空调无处不在。如果他们离开那个占地300或500平方公里的国中之国,他们也许会挎着中国的海鸥相机,和其他的中国游客一样一边摇头叹息环境的恶臭,一边拍摄着周围的人群,好回去展示给亲朋一个肮脏而真实的印度半岛,让他们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脱离了苦海是多么的幸运,如果可能他们希望自己的后代也能生活在这块飞地上,成为下一代印度裔中国人。是的,理论上说他们还算是印度人,他们却在心里和生活的每个细节都尽力磨灭印度的印记,如果有一天能躺在中国医院里太平间里,而不是在恒河岸边被鲜花围绕着火化,那么他们才会认为自己的人生很完满。

可能园区内外的每一个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说“看哪,好好学习理科和中文吧,到时你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也许作为父母的我们都有幸能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园区内工作而得到许可进入园区,进入这个人间天堂,哪怕只有一天,我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幸福的。”在园区内外的差异像天堂和地狱一般明显的时候,我们只能说印度半岛的前途快要死了,他的精华已经被两根插在这块神土上的吸血管给吸走了。当为园区培养人才的学校招生榜单前,所有人的喜怒都被上榜与否给牵制的时候,没有人能阻止这一切,神也不行。

现在印度半岛数个邦国的IT产业十分发达。“地球人”谁不知道这一点呢?如果有人说印度的IT产业是“畸形”发展的,可能会招来无数哂笑。因为印度的IT教育和IT产业十分发达,发达的IT教育推动了IT产业的快速发展,几乎已经成为了“常识”。

可是,谁又知道,到了太初三十年,海德拉巴共和国奥德里亚大学的财务处竟然没有一台电脑——财务报表从地面一直堆到房顶,半个房子堆的都是账本。该校的国际政治系只有一台386型的电脑,还经常不工作。发一个电子邮件往往要等一两个小时,打字员用的打字机跟英国工业革命时候的差不多,工作起来响声很大:整个行政大楼都是这声音!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对印度IT产业的抹黑。印度海德拉巴奥德利亚大学的IT产品使用情况,其实是整个印度半岛的IT市场规模的一个缩影。也就是说,印度半岛各国的IT产业,与印度半岛国家的IT市场,是脱节的。

从上个十年开始,印度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发展

很快。太初三十年,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不足17.3亿卢比,到1960-1961年度猛增为970亿卢比。但是,深究一下印度的IT产业结构,就会发现,它是过度依赖海外市场拉动的畸形产业。

作者辛格认为,迅猛发展的印度半岛IT产业并不是由印度民族经济自主推动而是由国际,尤其是由资本中心国家(中国和中华共同体)的经济需求拉动的。中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集团对印度半岛IT产品的需求,对提高印度IT产业的技术,尤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的进步,不会有太大的帮助。而造成IT产业这种依附性发展的原因又在于长期处于萎缩状态的印度民族市场——80%左右的贫困人口大大限制了IT产品国内市场的购买力和IT技术的国内培育和开发条件。

那么这一“外向型”的IT产业结构,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一方面,萎缩的国内消费市场,使得IT的繁荣发展与大多数印度公民没有关系。战后初期到十年后的今天,印度半岛千人中拥有计算机从0.3台增长到7.2台,而同期中国从0.4台增长到37.2台。没有国内硬件消费的支撑,即意味着软件消费不可能有国内市场。而没有国内市场,通俗地说,就是印度普通民众无法消费并享受到IT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果实。

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导致了IT产业成为“无本之木”,根基不稳。一旦国外消费市场萎缩,IT订单减少,那么,对印度IT产业来说将是致命性的打击。而由于没有国内市场的支撑,在面对这种打击时,整个产业将只能坐以待毙,毫无招架之力。

同时,与IT产业相关联的IT教育,也成了向国外而不是国内输送IT人才的“人力资源”生产机构。张文木指出,由于印度民族市场吸收人才的产业潜力有限,这两大部门实际上也成了向海外资本提供人才“产品”的新部门。与印度经济快速发展与其外向利润逆循环流速同步的现象一致,印度教育与IT业较快发展与人才失业和流失海外的数量也同步增长。

数据显示,印度软件业产值中63%都是来自中国的订单,高度依赖中国经济。印度的软件出口到1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60%以上出口到中国。印度有软件公司近3000多家,从业人员达40多万,在中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印度裔中国人多达30万人,硅谷10%的网络公司创始人是印度移民,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多达10万人。印度IT教育发展最快,报考IT专业的生源如潮,究其原因并不是印度国内对IT的需求很大,而是资本中心国家IT产业快速增长牵动了印度知识分子出国需求倾向。

也就是说,印度的IT产业,实际上是中国等发达国家的IT外包业务;而印度的IT教育,也蜕变成了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

”生产在印度的代理机构。如果从其IT产业的这种尴尬状况反过来审视印度的IT教育,我们就不会武断地评价印度的IT教育的“好”或“坏”了。

因此,在借鉴印度半岛的IT教育发展情况时,我们在发展其他产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鉴别其教育所处的经济环境。从“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树立市场化的职业教育价值观”、“推进教育国际化”等方面着手,借鉴印度半岛的IT教育之长,是必要的,但依然是不足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IT产业发展,必须以印度民族市场萎缩导致的后果为鉴,在缩小差距、扩大内需的前提下,发展IT教育。否则,再怎么发达的IT教育,都将是在“打工经济”的模式下“为他人作嫁衣裳”。”

其实在中国的辐射下,整个中国共同体的发展还是比较均衡的,当然这也是相对于整个共同体而言,比如三韩不会发展大量的核电站,他们完全可以用日本的核电资源和自己丰富的水电资源,日本也无需发展钢铁重工,这一点上他们完全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其他产业。

“中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句话在印度半岛的人们的耳边萦绕了几十年,我们一直有个印象就是中国人会打到印度半岛来,让这里的人再做一次亡国奴,然后统治和奴役印度人民,抢夺印度的资源,置印度各国的百姓于水火当中。如果你仔细推敲的话,发现这里面的漏洞很大,甚至根本就不合乎逻辑。

放下前面的故事不表,当人们暂且为中国描绘另外一个蓝图。中国的西部与俄罗斯全面接壤,那我们看看到底是俄罗斯肥,还是印度肥。俄罗斯的领土和印度的1.5倍差不多大,地下原油的储量仅次于沙特排世界第二位,而且各种矿产十分丰富,很多地方都没有勘探。那地上呢,淡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跟印度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说起军事力量跟中国,甚至跟印度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中国人只出动轻装甲部队就能把俄罗斯给占了,让俄罗斯人当亡国奴,语言和文化又与北疆相通,管理起来很方便。他们连原*子*弹也没有,连吓唬中国人的筹码都找不出来一个,美国人要是把加拿大占了,要比不远万里去占中国方便、容易、成本低。那有人会说,俄罗斯总共三千万人口,占了以后奴役谁去啊。那真是太简单了,中国人只要在印度贴个告示,上面写着:诚招赴俄罗斯工作人员,无须签证,自愿自费前往,工资每小时3中元(中国及共同体各国最低工资的一半),支付一半工资算是够奴役别人的了吧。不过我敢相信,愿意去被奴役的印度人一定挤破脑袋,你看看现在的农民工进城拿多少钱就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了,包括那些偷渡的非法移民,每个人的成本都要十七万卢比,而且他们很多都是冒生命危险来到的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国家,却发现原来这里已让不是他们的乐园。

(本章完)

第九十五节 一不小心创纪录第四百零九节 炮兵集群显神威第五百七十一节 大和最后的一搏第十七节 刁镇招兵管闲事第五十八节 雷霆救兵老佛爷第三百七十节 红色革命的余波第一百六十六节 日军浴血尔灵山第十六节 开创商业新业态第五百八十八节 战后掠影阶层续第四十六节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四百二十二节 趁虚而入鲤师团第一百零二节 海外游子来投奔第二百六十七节 夺宝奇兵在行动第一百零九节 呼吁救灾伸援手第九十节 布局两江通商道第四百三十四节 以血还血吾信条第五百八十一节 美利坚的国耻日第五十四节 收降俘平定鲁南第三百二十六节 共和六年风和雨第三百三十二节 日军后撤我军上第四百三十节 战略轰炸进行曲第五百六十二节 神风突击难奏效第一百三十三节 革命军中马前卒第五百二十一节 所向披靡下南洋第四百三十一节 地狱入口东京都第七十七节 武翼初建名将投第九十四节 新军扩充终成镇第二百九十七节 国防军改战斗群第五百六十四节 桥头堡行动启幕第九十一节 江浙齐鲁携手进第五百八十一节 美利坚的国耻日第五百七十五节 史诗一般的碰撞第二百六十九节 还我黎民太平境第四百四十九节 一弹一星铸脊梁第六十九节 联军将领遭绑票第三百九十六节 知己知彼谈军改第二百五十八节 乔夫宣言抢总统第二百八十八节 共和万岁与万*税第七节 三转一响打名头第二百二十节 宸轩老施双雄会第十六节 开创商业新业态第一百二十四节 三镇分兵不分家第一百五十八节 武翼展威拒饿狼第二百六十节 上海会议立国体第二百六十一节 清亡拾遗三两件第三百五十四节 悲催元帅尼维尔第五百一十五节 海狮行动的序幕第四百八十六节 南下恒河饮战马第三百三十一节 日军浴血青岛堡第一节 误打误撞初选址第二百三十八节 前度刘郎今入京第一百四十八节 日露战争显端倪第四百三十一节 地狱入口东京都第四百九十七节 白色计划取波兰第四十八节 回省城再续新篇第八十四节 谈判桌上露锋芒第五百一十六节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四百九十六节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二百三十五节 吴王订婚宴宾客第一百八十四节 飞兵海宁浙江潮第一百七十九节 停战之前三两事第二百五十八节 乔夫宣言抢总统第四百一十六节 一次战役始开端第二百六十八节 清乡剿匪豫东北第三百八十三节 国防海军有三宝第二百八十六节 南北谍战风波诡第四百四十五节 七大原则定国策第三百五十节 坑爹第一是霞飞第一百节 兄弟相煎何太急第四百四十四节 帝国架构终成型第一百八十三节 浙东暴*动风波恶第二百四十四节 共和兵变起滦州第五百五十三节 奇葩舰队来单挑第一百五十五节 诱敌深入金州城第六节 时来运转遇苗家第二百八十八节 共和万岁与万*税第二百五十六节 立宪革命孰是非第二百七十六节 士兵皆是吾兄弟第五百七十一节 大和最后的一搏第三百零三节 低调做事高调人第二百一十七节 华府寻访老麦克第二百八十四节 青马覆灭鸟兽散第四百八十六节 南下恒河饮战马第一百二十一节 顺气顺到销金窟第四百二十二节 趁虚而入鲤师团第五百八十节 红色巨熊覆灭记第五十四节 收降俘平定鲁南第四百六十九节 资本市场的隐忧第五百三十七节 被遗忘的珍珠港第五百七十一节 大和最后的一搏第四百五十五节 中华精神的升华第四百八十节 德奥合并策源地第二百八十节 统治战场冷杀手第二百二十六节 地下室里擦火花第一百一十五节 新军神器亮个相第五百四十九节 晨曦行动在东线第五百八十节 红色巨熊覆灭记第五百九十九节 传奇时代百姓观第二百节 海上偶遇三原客第五百六十六节 莫斯科战役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