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节 普天何处不中华

“我说父亲大人,我都快六十了,这把年龄早就到了退休的年龄线了,您把我扶上皇位,就是为了立嫡立长的规矩吗?”虽然因为当过几年的军事观察员,有一副军人的身板,还算硬朗,但是吴泰乾怎么也看不出自己有必要去履行自己这个老太子的终极责任—继承自己父皇的皇位,特别是自己父亲的身体条件看上去一点不比自己差,就在刚才还在高尔夫球场上又赢自己一场。

“如果你不打算当个木雕泥塑的君王,也可以试着当个有权势的偶像,只要不是复辟独裁帝制,其实当皇帝最容易了,你只需要会两件事情就行。”

“?”

“点头和微笑。”

“?”

“你当然会点头也会微笑,不过何时用何种方式对什么人点头和微笑才是学问。看来这门学问够你做篇社会学论文的了。”

“那我可以拒绝吗?”思考了半响,看着正在有一口没一口的品着参茶的老父亲。吴泰乾很明白父亲大人的意思,但是改变他从山东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教授位置上退休后和夫人苗若晴周游世界的打算,这让太子爷很不爽。

“那你可就创造了帝国第一位太子就拒绝继位的历史了,呃,不过也没什么,只要你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调皮的眨眨眼的吴宸轩微笑着,看着正在擦汗的大儿子花白的鬓角。

“您是说,让我说服我那个不着调的弟弟泰巽吗?”想想自己那个搞生物科技走火入魔的二弟就头痛,为了和手下一起验证人类基因图谱中人种因素对智商的影响,他都快一年多没用回珍珠泉了。天天和猩猩猴子泡在一起,都快被弟妹赶出家门了。他要是继位,那还不得把整个皇宫变成他的试验场啊。

“不一定啊。其实泰坤、泰震她们姐妹也在继位顺位内啊。你能说服她们姐妹当中一个,我不会介意帝国出现第一位女皇帝的。”吴宸轩把一颗朱古力偷偷藏在手心里合着参茶一起倒进嘴里,还偷眼看看一旁的私人医生邓芷媛(邓先贤的二女儿),脸上却是一副认真严肃的样子。

“啊?”自己的大妹妹在商界算得上呼风唤雨的龙头大哥了,别看商业六大家族在世界经济界说句话都震天动地,但是自己的大妹吴泰坤一声咳嗽,六大家族就都得感冒,什么?不感冒,那你干嘛不挑战一下冰桶呢?不感冒明显就是和六大家族的老爷子们找不自在呢,谁敢啊。当年“王宝和体系”遭遇到欧美热钱进入中国扫荡中元,六大家族也有点不太坚决迎战的表现。大妹把自己的一副耳环在太和拍卖行挂牌,指明拍卖款捐给中国工商银行用于支撑中元汇率。就这一个举动,六大家族还在的第一代、第二代纷纷在报纸上表态,破家为国,全力支持与国际热钱的对赌,支撑中元汇率不变。4.5万亿中元的资金不到4个小时扫荡全球四大股市(青、沪、柏、纽),对冲的欧美资金几乎折损一半才狼狈逃窜,而中国在当天收市之后,宣布因为出现大额洗钱交易,暂停中元自由兑换一周,让进入中国市场的欧美金融大鳄们的资金几乎完全没有来得及抽离中国,被全数留在了中国,曾经在欧洲金融界呼风唤雨的罗氏家族从此一蹶不振。

小妹?想想四十岁还经常亲自驾机上天玩特技的疯丫头,让她当皇家空军F17联队的联队长(著名的“公主”战斗机联队)铁定没问题,要是逼她做女皇,天知道这位暴脾气的小妹会不会驾驶“银鹏”轰炸机把天元殿从皇宫中抹去。数来数去第二代里还就自己算得上比较正常的继位人选。

“想清楚了?除了你谁还能当这个皇帝啊。你总不希望看着你老子我连陪你妈去看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风景都没机会吧,老子六十年前可就答应你妈等交卸了公职就陪她去海边渡长假的。再说你都当了四十多年太子了,不当回皇帝怎么说也不划算不是?”吴宸轩吐槽着,听得老太子吴泰乾一愣一愣的,合着就为了带着老妈去趟海滨就要主动禅让,不过想想这个今后注定是个木偶位置的皇位,好像也没有多少人关心这个位置的更替,或者说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老爸这个老元首在位,甚至没有人怀疑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是否还能掌控这个世界历史上最庞大和最强势的帝国。

“我继位当个木胎泥塑不打紧,可真要有事,您这太上皇可得出面给我撑腰,我之前可真没打算过如何当个皇帝。这个,当皇帝,我不专业啊。”吴泰乾见事情已经是无法转圜,干脆先敲定老爸做幕后,自己也好习惯一下这个新角色。

“你放心,有你老爸在,你在位期间就不会有事情的。”虽然是淡淡的一句话,吴宸轩这位开国雄主的霸气依然让吴泰乾同学感到气息一滞。不过他的心里有底了,老爸在后面坐镇,不管是国内的各大家族还是国际上的那些白皮们都没有能力真正的兴风作浪,否则绝难逃过老爸的

五指山。或许当了皇帝,不去给学生们备课了,自己还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一下自己喜欢的社会课题呢。

太初五十年,中华民主帝国的半百华诞之前,一个让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大事件被中华民主帝国皇室事务委员会宣布出来,中华民主帝国的开国皇帝,也是帝国唯一一位无任期限制的元首(虽然已经辞去了总统职务,但是仍然担任国家元首)吴宇汉自太初五十年五月三十一日辞去元首职务,并禅让皇位给自己的长子,太子吴泰乾在担任了四十七年的太子之后最终登上了皇位(一不小心也创造了皇帝继位前最长的太子任期纪录)。

太初五十年的国家庆祝大典,由新任皇帝陛下吴泰乾和皇后苗若晴主持,而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两位老人家则坐在观礼台上全程笑眯眯的观看自己长子的新君风采。直到阅兵式开始,穿着铁灰色棉布军装,扛着曼利夏步枪,打着济南商会保险团三角牙旗的第一纵队正步通过观礼台前的时候,刚才还嘻嘻哈哈一副弥勒佛模样的老元首吴宸轩突然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元帅军装式的皇帝礼服,而夫人王蕴宁在秘书的搀扶下把军帽戴在吴宸轩的头上。吴宸轩挺直腰板,大步走向观礼台的最前沿,目视这支由保险团的老兵儿孙辈们组成的仪仗队,或许他们没有经历过当年自己爷爷辈披荆斩棘,东征西讨的艰苦历程,但是流着老保险团血脉的他们忠勇一如当初的老兵们。当他们从小就被爷爷们无数遍念叨过,赞颂过的老元首吴宸轩站在观礼台前,向他们敬礼的时候,这支从各部队里抽调出来,堪称身高落差最大的纵队一起向他们的偶像,他们的神--吴宸轩还以最崇高的持枪礼。在他们的口中高呼的口号也不是“帝国万岁,国防军万岁,皇帝陛下万岁!”,而是简单的一句“大队长万岁!”,还在世的唯一一位保险团的老支队长吴禄贞元帅也激动的在轮椅上由大儿子搀扶起来,老元帅走上前去,扶着老队长的手臂,颤巍巍的敬了个军礼,口中喃喃的正是“大队长万岁!”。各国的电视转播镜头都敏锐的捕捉到这一幕,各国的解读各自不同,但是正如中华电视台的解说词“从保险团时代就铸就了中国军人的军魂,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皇帝陛下。在吾皇刀锋所指之处,无论敌人有多么强大,我英勇的国防军与皇家空军都将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吴泰乾在治理国家方面作为并不太多,但是有几点也算得上可圈可点。首先就是对党派内的一些腐败行为进行了肃清,特别是执政的新华党,很多干部为了提升在党内的职务,或者在竞选时获得党派支持,就使出了不少盘外的歪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新华党在太初五十五年大选中的失利。经过吴泰乾发起的肃清党派贪污行动,这一监察死角被彻底曝光,也带动了新华党在太初五十五年失利之后的自我反省和更新,并且重新在太初六十年上台再次组阁。

其次就是改变了过去的政府土地的招拍模式和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方式。对于炒地炒楼,吴泰乾直接采取了釜底抽薪的办法,趁着房市没有牵连过多行业和资本(或者说还在几大商会的控制下),督促政府永久停止了所有二手房交易。房产今后只能由国家按照买入价回购,不得进行私下交易。回购的房屋也将再次进入市场,作为政府房产出售,获利部分都进入了福利房和经济房的基金中,专款专用,杜绝了土地财政的漏洞。高企的房产税让靠几套房子来赚取房租的投资者也变得无利可图,至于城市里的租房需求完全可以通过公租房和廉租公寓来解决,反正政府手里的房子多的是。无法通过投资房产来获利,加上更多的民间投资渠道的打通,让房地产业始终跟着市场的刚需来运作,使得中国虽然有世界上三分之二的超级都市,人均收入更是排在世界前列,但是房产价格却始终在世界的前五十位开外。

另外吴泰乾还对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提高了遗产的税负,此外对于中产阶层的保护和对低收入者的关怀帮助,让中国的基尼系数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即使是各大家族也都竭力做慈善,搞全民福利,防止资产的过度膨胀。久而久之,依赖父辈的富二代自己在社会上都会抬不起头来,自主创业的风气深入人心,“莫欺少年穷”的思想让中国成为一个对创业者非常宽容的国度。

在国际上,中国外王内圣的形象让世界都渐渐熟悉,在太初二十八年,中国就公开宣布了“核唯一原则”,即为了维护世界对核能的安全利用,防止出现核恐怖或者核战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合法研究利用核能的国家,中国可以有偿的将民用核技术提供给可控制的范围内其他国家使用,但是其他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理由研究、生产、储存、使用核能,否则将视为对人类集体安全的挑衅,将判定违反核唯一原则的国家或者组织为恐怖主义国家或组织,反恐联盟将发动一切手段对其

于核研究和发展有关的任何相关人员与物资进行剿灭。直到太初六十年,美国和欧洲医院里使用的核磁共振和其他放射性检查设备还必须从中国进口,而且所有核原料都必须在中国核工业委员会的全程监控下使用,至于核电站更是只有中国才有资格设计与投建,有没有中国核电站也成为这个国家在中国战略体系中所处位置的一个明显标志。

在太初四十年,中国进入航天时代之后,中国虽然没有对太空发展进行垄断,但是在太空技术方面巨大的领先优势让中国在近地轨道上的飞行器占有了95%以上的份额,而《和平利用太空国际公约》在中国的主导下由联合国发起并邀请各国共同签署,这也断绝了很多国家企图利用太空建立天基武器平台或者反飞弹体系的打算。

中国在卫星通讯和国际互联网等信息产业方面的领先优势,决定了这些产业的核心技术和标准都掌握在中国人手里,这也成为今后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中国继续自己的一超独霸优势的重要根基。标准系在太初五十年后逐渐构建起了国际互联网架构,中国在互联网技术上的独步武林让欧美各国都无奈的很,失去了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他们在复兴的路上依然要摸索数十年才能有机会找到新的突破点。

中国在太初五十年进入了吴泰乾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皇室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还政于议会,但是在整个中华世界里,皇室还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而获得组阁权利的执政党也必须经过皇帝的下诏认可。全民对于皇室的敬仰并没有随着皇室的淡出而衰退,中国皇室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权威的存在,虽然他们从未远离百姓的视线之外,不仅仅皇室成员都在民间工作学习,而且他们还经常和百姓一起活动,甚至经常邀请各个人群的代表参加皇室的宴请与娱乐活动,与中国老百姓进皇宫的轻松愉快相对的是,吴氏皇室很少邀请外国政要和贵族访问,即使是中华共同体的成员国的元首,也不乏没有受到邀请访问珍珠泉的例子。

中国一枝独秀的地位在吴泰乾时代更加稳固了,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的全面领先,让中国一直在被模仿,却再无人敢提超越。十年之后,吴泰乾也以身体原因提出禅让,由自己的次女,一位聪慧善良的公主吴少颖继位,成为第一位中华民主帝国女皇。虽然到此时,皇帝在政治方面已经彻底的变成了一尊三不管大佛,但是六十年的帝国生涯让吴氏皇族享有了崇高的地位,超然物外的皇室除了保留了四大皇室产业,移交给国家的产业总值高达1.45万亿中元,不过即使这样,在德国人搞的路德维希富豪榜上,中国吴氏皇族依然以3.6万亿中元排名第一,而这个第一甚至可以完爆从第二名到第一百名富豪家族资产总额之和,而此时作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的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才不过3.32万亿中元。

太初六十三年十一月二日,在济南西南郊的798秘密基地里,马上就要迎来百岁寿辰的吴宸轩静静的躺在基地的维生舱里,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邓芷媛最后一次检查了他的心跳和呼吸,轻轻的把一副中华民主帝国的国旗覆盖在他的身上。当维生舱缓缓沉入地下的隧道,一段百年传奇就此落下了帷幕。当第二天全世界醒来时,他们才会知道中华民主帝国的始皇帝陛下已经告别了这个世界。无论他们如何反应,是哀恸还是庆幸,是悲伤还是诅咒,是敬慕还是叹息,这个属于他的时代都已经结束了。不过在帝都西郊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年轻的夫妻俩却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位太上皇的逝世,因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才刚刚诞生,这是一个精致的小生命,让这对夫妻欣喜若狂,不过他们唯一疑惑的就是从出生起这个孩子就没有哭过一生,反而经常用他灵活的黑眼珠到处巡视,含着手指头不时地笑出声来。

无论世界各国的政府和民间对于一超独霸的中国多有微词腹诽,但是却没有人敢于公开挑战中国的权威地位。欧美乃至世界各国都要仰仗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出口要靠中国的庞大市场,资源要靠中国占据的众多资源富集地,生产生活都要受制于中国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专利,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中国的产品、中国的技术、中国的资本甚至是中国的风范都成为世界各国从上到下竞相模仿追逐的目标。移民中国成为很多国家精英们的最终选择,而他们最终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对中华文明的信仰与尊崇。

而在另一条方面,华人移民正逐步在国家的强力支撑下遍及全球,成为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坚力量,与当地的原住居民形成良好的社区关系,一个中华文明为主体的时代,一个和平团结共存为主流的时代,一个世界各民族、各宗教、各种肤色大融合的时代已经悄然开始了。这正是----

试看龙鳞耀金乌,普天何处不中华!

(本章完)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九十六节 沪上华洋第一案第二百二十九节 宴会炫技惊四座第三百一十四节 西南暂安熄战火第一百零九节 呼吁救灾伸援手第一百七十五节 战场高唱英雄颂第四百九十一节 欧洲命运的路口第五百四十九节 晨曦行动在东线第四百九十六节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四百零八节 和平轰炸启战幕第四百七十九节 军刀所指皆惊忙第五百九十八节 战后掠影法制篇第二百二十五节 谈经论道博士女第四百五十四节 元首亲临海原县第三百五十九节 千里转战大西南第二百七十一节 直皖内讧战三晋第五百一十三节 志愿空军要介入第六十四节 怀来风雨起苍黄第八节 柳暗花明游岛城第五百二十五节 莱因哈特的秘密第三百九十五节 判官团小试锋芒第五百九十五节 战后掠影经济续第一百六十八节 乃木再请武翼军第五百五十四节 日美添油夺瓜岛第一百二十九节 说服鹤卿谈合作第三百一十七节 以农为本粮作纲第九十一节 江浙齐鲁携手进第五十五节 赴国难厉兵秣马第一百七十三节 穿插歼敌军威武第二百四十五节 蔚亭归乡遭身殒第五百六十一节 血肉磨坊山地战第二百二十九节 宴会炫技惊四座第一百七十五节 战场高唱英雄颂第三百四十五节 你打你的我打我第一百三十八节 一面秋操一面战第五百九十二节 战后掠影联盟篇第二百六十二节 防长之争起波澜第五百五十五节 反复争夺战尤酣第五百二十三节 英伦争夺陷僵局第二节 时间错位难脱身第一百二十节 武翼三镇分权柄第四百五十五节 中华精神的升华第三百八十三节 国防海军有三宝第三百八十三节 国防海军有三宝第二百五十一节 保路终成导*火索第五百三十节 瓦胡岛上旭日丸第四十七节 推心置腹揽大将第四百四十五节 七大原则定国策第九十五节 一不小心创纪录第三百八十一节 海上明月天涯客第三十一节 小人毒辣施暗箭第一百二十二节 血溅京师陕西巷第四百一十节 联合舰队升战旗第三百六十一节 进军西藏吴子玉第二百三十一节 磺胺旋风起欧陆第一百九十一节 战后论兵谈变革第二百九十节 关东谍影暗战急第五百一十一节 争夺海峡制空权第七十四节 俘虏是个大问题第二百一十九节 海上琴音遇明月第四百三十六节 下关和谈第二遭第二百八十七节 乔夫发飙要整军第二百七十三节 联军入关定三秦第一百七十六节 飞兵智取夺冰城第四百八十七节 中印勘界马拉松第五百五十九节 硝烟弥漫硫磺岛第三百九十九节 总装备部的野望第二百节 海上偶遇三原客第五百一十节 三韩内乱青瓦台第四百八十二节 自卫反击出达旺第三百一十五节 武器贸易换贷款第六十六节 回马夺宝出奇兵第一百三十五节 泰州起义烽火急第二百五十五节 风雨飘摇大清朝第三百零六节 乔夫病危金陵降第七十五节 整合齐鲁产业广第四百五十九节 G9大会的召开第八十九节 倒履相迎江浙客第四百七十二节 黑色风暴大萧条第五百零五节 中国的渐进介入第一百二十六节 最大卧底竟是他第四百九十二节 我们已经被出卖第四百九十八节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二百零八节 不欢而散保皇派第六十四节 怀来风雨起苍黄第四百七十九节 军刀所指皆惊忙第二十三节 沪上来客颇不善第二百七十七节 商洛巨匪孟三春第二百五十节 军政文商齐上阵第三百一十八节 大选再出洋咕咕第五百一十三节 志愿空军要介入第四百九十一节 欧洲命运的路口第四百一十六节 一次战役始开端第二百零九节 星台论政得彼岸第三百九十八节 军事改革要深化第五百二十七节 格鲁吉亚狂想曲第五百二十二节 摧枯拉朽夺狮城第四百五十节 国务会议总结中第三百四十二节 机动先锋初显威第一百九十九节 凭海临风扬帆去第四百九十八节 如箭在弦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