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时光一甲子

东亚天台上,李福兆在望远镜里看到几条船离开了码头,有的开向蛇口,有的向东,应是开往另一个大亚湾,那边有另一个码头。

几架直升机也在海上飞过。

招标之外,已经另有小订单在执行,试用的样品,只要好就买,内地都要,这边几个人家已经暗暗买光了香江的物资,装船运往内地。

无人有异议,今日的新闻上,墨西哥城的震后画面还在播放,残垣断壁外满街的东西,民众就只能一脸无奈地守在街上,守在自己的家当边,带着烟尘的空气中仿佛处处写着“这些都是身外物”。

身后不远处,传真机正吱吱吱地吐出一条长长的清单。

阿劲小心撕下,走过来递上:“兆叔....”

“嗯....”

李福兆眼睛从镜头上移开,拿起清单,眯眼看。

这上头是机场的报关单,从清关到整理,再到传送至此,那边的货却已经上了船。

东西很零碎,品种也很多,一鸣是什么都要,什么都买,像是给外界一个信号,只要你想赚钱,就把东西运来。

东西真的很多。

李福兆表情没什么变化,心却绷得很紧。

在他出生的那时候,世界在一战后喘息,张学良在东北易帜,中国形式上统一了,进入了十年发展的黄金期。

北方的苏联也诞生不久,美国还没有成为西方老大,世界没还有明显的阵营划分,科技也没有意识形态的色彩,绝大部分的科技、设备都可以自由流通,只要你有钱,什么都买得到。

在这一时期,苏联依靠西方的技术完成了工业化,奠定了与西方世界分庭抗礼的基础。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1928~1932年,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29~1933年,世界爆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

苏联对各种物资、设备、技术如饥似渴,西方世界的各种物资、设备堆积如山,发愁处理。

二者结合发生了奇妙的反应——仅仅10年,相对落后的苏联便跃升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大国。

同时期,中国的黄金期却没那么大的成就,战事不停......小鬼子在东北蠢蠢欲动,直到三七年全面侵华......

时光如飞梭,转头近甲子,诸事如流水一般在李福兆脑子里过了一遍。

而现在,情景又开始有些相似......只是在那个少年的带领下,这个时间需要不需要十年,是成为世界第一还是世界第二。

那个少年......

+++++++++++

“香江现在主要有两家电力供应商,香江电灯,简称港灯,另一个是中华电灯电力发电厂,简称中电。港灯有亚利洲和南丫发电厂,供电港岛还有另外一些岛,中电有青山,青衣,还有鹤园电厂,负责九龙新界供电。”

“这些厂早期有燃油发电,上次石油危机后全都改成用煤了,煤主要是我们来供。”

“去年香江电力最高负荷381万千瓦,其中港岛110万,九龙及新界271万,市区负荷密度每平方公里为1.446万,其中尖沙嘴负荷密度每平方公里高达4万,这些都是公开资料。想想看,一年产多少煤灰?”

李一鸣偏了下头:“港灯那边还好些,他们是直接把煤灰填海了,中电虽然也填海,但也填地,九龙有个村子以前有个干涸的大坑,被中华电力的热电厂租赁了过去,都被粉煤灰填满了,香江那边那么缺建材,你说他们知道吗?”

“我们呢?”

“我问何铧,濠江新建的水泥厂,原料来自哪里,结果没有这个。那边也有火电站,正常来说,可以供货的....当然也没有。”

周正呼了口气,眉头又拧了。

“另外就是钢铁工业,我们现在这边还挺缺的。”

“嗯.....”

太多东西要用到钢铁了。

原先可没有说从香江进口钢铁,但近年深城开发建设,有些高楼就进口了香江的钢料。

价格不算便宜!

“香江绍荣钢铁厂在将军澳,现在年产能五十万吨。这是庞鼎元的企业,这个人祖籍是湛江。号称钢铁大王,筹办了花纱商会、棉业商会、拆船商会,五七年还出任过香江保良局总理、主席,另外还任职保良局联谊会小学校监。保良局有搞香江业余歌手大奖赛。”

“香江这些人这么多事你都记得?”

“很快我会把全部资料拿过来,你们随时也能查得到,现在查不到只能说以前他们工作没做到位!”

李一鸣淡淡应了声又接着说,“五八年他办厂时买地皮花了四十万港元,现在全港多半钢铁原料都是他在供。”

“五十万吨,你是要用上?”周正捏起了下巴。

“当然,如果他们还是按原来那种方式拼命盖楼,那这五十万吨都不够用,但现在嘛,谁敢盖?”

“......正好我们用得上。你要求的那种轻轨道每米是二十五公斤,可以...嗯...一万公里。”周正眼一亮,这是粗算的,当然,人家可能没那么多现货,但这又不要紧。

总之一万公里足够把闽粤桂这边的支线铺上了。

“对,产能空出来了,我们当然得用,而且做简轨很简单。另外还有捷和集团,这个是郑氏四兄弟的企业,前几十年这人家征得港府许可,打捞沉船废铁来轧制钢筋,也搜集弹壳旧铜制作金属用品。”

李一鸣顿了下,“有点像是金门那边,人家把我们炮弹片拿去打菜刀。”

“佛山那边你不是让人研究用陶瓷做刀子了吗?进展怎么样?”周正突然开口问道。

佛山那边,安排的可不光是卫浴一号,还有各种陶瓷小件,刀子就是其中之一,用的也不是传统的泥模,而是直接用混合粉末,小电炉生产。

人家不帮就自力更生,不具备条件,就只能走一条路——依靠本国积累资金,依靠外国技术积淀。

这极像是我们之前走的路,甚至老毛子老大哥就是这么发展的。

苏联工业化的起步资金,主要来自于农民,即通过农业集体化和工农业剪刀差筹集资金,以及向外国出口粮食换取外汇。依靠外国技术积淀,主要是指引进西方设备、技术、人才。

对于后者,列宁和斯达林非常赞同。

列宁曾说过,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又说:“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斯达林也认为,苏联与西方相比落后了百年,如果它不用自己的原料换取西方国家的机器设备,那就很难靠本身的力量组织运输业,发展工业并使城乡工业电气化。

联共(布)也曾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苏联工业装备落后、技术低下、工程技术人员缺乏,并指出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最迅速的办法,就是从西方工业国大量进口机器设备,引进先进技术。

指导思想确定后,剩下的就是怎么落实的问题了。

1928年的十月,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启动,目标是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此后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一千五百多个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企业相继落成,这种以电力、钢铁冶炼和机器制造等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建设,实际上是在补第二次科技革命落下的功课。

接着又是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然后猛地被德国发动战争打断!

如果没有那前十年的积累,后面的世界恐怕是另一番模样。

而现在,李一鸣本身就一脑子的技术,随便就弄出一堆发明专利各种版权作品,购买海外物资,狂铺铁路线,盖新式庄园,......全民终生教育,内容全是自己的!

与老大哥的发展史似是而非,却显得更加合理,没有那么多的隐患,都已经看出来了,也尝过了苦头。

现在就看这种完全有利的形势能保持多久了!

第967章 坚决第102章 甩建议第1174章 晨作第354章 劫车第748章 新式磨机第668章 世面第663章 汇集第698章 妥善安排第371章 不放心的事第965章 震怒第1121章 集训第817章 形象工程第1169章 溯源第900章 默契第585章 夜色第207章 投机第130章 故乡的云第1157章 滋尿第1035章 不速之客第684章 求援第808章 交标书第323章 可能第695章 贼船第959章 信无价第546章 花开堪折时第1244章 船桥第547章 维密第817章 形象工程第1217章 带路的第1201章 牛的逼格第223章 小小红星第47章 来自童话第1082章 白蚁第73章 烟屁第203章 有理有节第641章 狼奔(第31更)第265章 链式反应第391章 叹早(上)第1242章 铁饭碗第915章 紧急听证会第1210章 镜第329章 跟庄第1041章 刷刷乐第600章 你们得加人第315章 嘱托第1064章 猪场第357章 办法第515章 这怎么催第66章 某岭第1030章 考证第1054章 定级第253章 我来开车第35章 永远别失去成为伟大的勇气第969章 紧急任务第135章 图穷第1066章 以大带小第800章 味不对第1127章 关切第689章 抓捕第31章 迈出的一小步第143章 电话汇报第646章 想多了(第36更)第622章 不能排除第903章 洪门第1280章 新十万个为什么第991章 组团刷第622章 不能排除第863章 白手套第166章 交易中心第246章 香江第1222章 狗死了第1245章 十字坡第732章 还原第871章 一路向北第1202章 公鸡活少第793章 授权第11章 沟通第1245章 十字坡第743章 倒逼第660章 逼疯第1215章 稀拉门第116章 那话也错?第2.006章 包地卖毛第1031章 我很不喜欢第23章 断更的黑猫警长第923章 媒矿第396章 各有安排第612章 请指示第631章 转移(第21更)第986章 困难第548章 老子问题多第1166章 都是借口第1153章 似战非战第1091章 黑鹰坠落第143章 电话汇报第1182章 花架子第974章 走近科学第913章 viva la vida第594章 相见不如不见第94章 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