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东非计划经济委员会

第906章 东非计划经济委员会

“为了顺应东非经济发展需要,成立东非计划经济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国工业,农业,能源,技术,工程等建设。”

“成立该机构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制定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维持发展政策的稳定性,同时更加科学的设计东非自主经济发展道路,协调国有企业和各个事业单位,各级政府部门工作,制定生产计划,提高工农业生产能力。”

在东非这样一个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主要是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凭借西方传统或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所以在1895年10月,恩斯特正式推动东非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的成立,从东非各个政府机关抽调精兵强将,构成了这个迥然不同于西方世界的经济政策机关。

东非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的成立,并不意味着东非对市场经济的否定,而是为了更加科学的指导东非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发展。

当然,东非主要私有经济就是王室企业,所以实际上也会顺应政府要求从而制定企业在东非本土的发展策略。

不过对于这个机构,东非内部政府的绰号是“经济内阁”,毕竟他完全不像财政部,大多数工作都是在部门内完成,而是能直接干预和国家经济领域相关的所有部门的工作,一把手自然由恩斯特兼任。

“在我国经济组成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为了方便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管理,计划委员会是必要机构,过去我国经济长期处于野蛮发展状态,各个部门和企业之间沟通和协作缺乏联通性,同时不利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所以东非计划委员会的任务就是贯彻‘全国经济一盘棋’的大大方针,制定政府经济工作任务发展方向,为企业和经济团体发展提供指导。”

对于恩斯特所言,东非的很多官员只感觉不明觉厉,毕竟这在世界各国没有先例存在。

不过也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毕竟过去东非也是“计划”经济,国家发展大方针完全由恩斯特一人拍板决定。

当然,恩斯特一个人肯定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主要还是依靠智囊团队来完成具体工作,最后由恩斯特签字同意。

所以现在东非计划委员会实际上就相当于恩斯特把智囊团队升级成为正式的政府机关,“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下,大家自然无感。

在东非计划委员会成立之后,财政部权力大大缩减,但是依旧是政府的重要经济部门,毕竟理论上计划委员会没有实权,而办事花钱,最后还要财政部审核和签字确认。

在部门成立后,恩斯特说道:“转眼就要到世纪之交,再过四年就是20世纪,也意味着新时代的来临,所以在这四年时间里,计划经济委员会要全面接管国家经济发展策略上的制定,同时熟悉相关工作,制定在1900年之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不需要定的调子太高,务实工作,完善当前国家的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委员会毕竟刚刚成立,所以能不能完成恩斯特的要求还有待考察,所以从1895年到1900年这中间的四年时间,是其磨合阶段。

让他们制定详细计划,那是不可能的,先制定粗略的发展规划,到1900年的时候,再观察一下效果,再做大的调整和变动。

在恩斯特看来,东非的计划经济,尤其不能操之过急,虽然容易出成绩,但也容易忽视潜在的弊端。

总要手底下人熟悉先各项事务,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国情,以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然后才能依照东非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对科学的发展计划。

这就导致东非计划经济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国家发展计划相当保守:

新建立各类国有企业至少五十家,钢铁产量突破三百万吨(当然东非在两百多万吨),耕地面积突破十五亿亩,粮食产量至少突破两千亿(当前一千百七多亿斤),铁路突破七万公里(比铁道部原计划还要少三万公里)……

而且在一些经济领域,目标制定相当含蓄,毕竟短时间内,计划经济委员会对东非国情的了解并不透彻,并不能掌握详细的数据。

所以只能说鼓励各个行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国防军事工业……等不确定性话题。

对此恩斯特是比较能理解的,毕竟是没有经验,所以恩斯特的要求也不高,等到四年之后,估计计划经济委员会才能熟悉相关工作,到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手足无措”了。

这也让东非的其他政府部门看了“笑话”,毕竟工作业务不熟练,使得东非的计划经济委员会看起来不伦不类,其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甚至不及原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计划。

其中就包括铁道部,铁道部设计的原方案是1900年之前,东非铁路总里程突破十万公里,被计划经济委员会一砍,直接没了一个法国全国铁路里程。

当然,初期计划经济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是磨合和学习,其制订经济政策只具有指导意义,如果铁道部能超额完成任务自然再好不过。

不过计划经济委员会给出七万公里这个数据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其数据是按照往年东非铁路建设数据来制定的,毕竟东非铁路建设有高峰也有低峰,按照他们的预估,未来四年内,东非铁路建设很难达到七,八十年代那种规模,毕竟七。八十年代铁路建设爆发有经济危机这个因素。

关于两者的争论,只有通过时间能够来证明,在此前,铁道部自然依旧按照原计划规划国家铁路建设方案。

所以,东非计划经济委员会成立之后,在1895年到1900年之间,几乎不会对东非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太大影响。

实际上,就是没有这个部门,目前东非经济在世界经济复苏这个大周期里,发展速度也不可能太慢。

在19世纪末,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期,只要能维持国家整体稳定,就算远东帝国当前政府都能取得不错的政绩。

事实上,远东各国经济和东非有很大相似性,那就是洋务运动中政府兴办的大批企业,实际上就是国有企业,而这个时间段正是远东帝国军事工业等领域快速发展的阶段。

当然,远东帝国政府显然在工业投入上还是有些畏首畏尾,不像东非全部都是大手笔,这也和两国国情有很大关系。

尤其是在远东战争之后,这可以看做远东帝国的一个国运转折点之一,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和平发展之后,远东战争也意味着区域动荡的重新开始。

而东非则因为南非战争,未来十几年内都将处于和平稳定状态,这种情况下,东非很有可能极速缩小和远东帝国在经济体量上的差距。

第996章 西部人口预期第479章 牛马帝国第380章 夜谈第379章 黄金叶第1041章 新农业第283章 特雷西亚军事指挥学院第306章 交接马约特岛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章 接触战第297章 军队换血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202章 收拢军权第1091章 英国选择退让第156章 焚烧(内容可能引起不适)第647章 准备第411章 斐迪南海军学院第872章 棉花扩产第173章 1869年农业发展方向第975章 外交风云第222章 体面第77章 “货物”到港第810章 海岸线第421章 东非大铁路计划第955章 莱茵宫地铁站第735章 廓尔喀第802章 争论第1179章 鹰击号航母第392章 战略安全第586章 忽悠合资第1083章 忧心忡忡的英国人第650章 牛粪经济第692章 差距悬殊第708章 东非标准化协会第1187章 东非世界博览会第910章 坦克试验场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883章 全面东非化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团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购物第891章 “米”字形铁路第66章 《东桑条约》第820章 购舰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842章 优势互补第718章 奥赛罗“贩奴”第798章 东非气象局第929章 海军的心思第639章 不对等交易第817章 东非粮仓第487章 太特城第518章 循序渐进第1095章 《东,英和解条约》第828章 奥兰治人口危机第871章 “莱茵”市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么?第408章 刽子手上线斐迪南大公第647章 准备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盘第209章 第一铁路立项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么?第941章 “莱茵帝国”第499章 建交热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协议第379章 黄金叶第859章 登陆,被俘,遣返第1200章 电气化第829章 逮着一只羊薅第950章 巴黎会议第943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262章 英俄态度第346章 移民过渡点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950章 巴黎会议第510章 给英国找点事做第1183章 撒哈拉铁路第1159章 交易和威胁第813章 马达加斯加岛第985章 第一大路桥第437章 霍乱和黑幕第1008章 分析第936章 军售第585章 变革时代第1116章 泰坦尼克号第871章 “莱茵”市第1011章 借钱第291章 “偷国”第766章 集结第610章 军事顾问团第384章 临危受命第267章 各自战场第712章 铁路所见第1049章 农业危机第215章 交涉第598章 新年第856章 最后的准备第979章 西部机遇第713章 不畏战第843章 《黑(东),德经济合作开发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