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奴隶制经济

第143章 奴隶制经济

8月,姆贝亚矿区,土著被用木制枷锁,束缚住双脚,扛着锄头清理地面的杂草和碎石。

因为行动不方便,所以效率不高,但是一旁监督的东非看守人员,丝毫不害怕低效率坏事。

东非压根就没指望这些土著效率能高起来,每天定一个死目标就完事了。

至于完成不了,自然少不得竹鞭炒肉和伙食减量。

反正土著干的都是粗活,东非压根不期待其做的多完美,只要数量够了就可以。

刨土,拉砖,挖沟,砍树……都是上手就会的技能,这些土著搞个大概,后面只要东非的移民再修整一下就好了。

尤其是姆贝亚矿区,在人口非常稀缺的情况下,东非想保证煤炭生产,就少不了大量使用土著。

姆贝亚煤矿,目前就工作着三千多名土著劳工,虽然名义上是劳工,其本质就是奴隶。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存在着两种文明,一个是原始社会,以部落形态存在,一个奴隶社会,以奴隶制王国为形态。

东非肯定是属于奴隶社会,因为东非真的存在大量黑奴,并且是东非殖民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东非殖民地开辟之前,东非虽然也有大量奴隶,但文明形态依旧是原始部落为主。

所以坦噶尼喀地区的土著被称为东班图人诸部。

东非殖民地建立等于是将东非整体的文明形态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改变。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东非土著部落是用奴隶来和阿拉伯人交易,甚至是祭祀和当做口粮。

而东非殖民地则把奴隶用来搞生产建设,把奴隶从商品(食物)变成了生产工具。

而等到东非自身又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状态。

东非的移民那都是根正苗红的封建民众,没有受到过自由主义思想的袭扰。

而东非的黑人奴隶处在不断减少的状态,那时整个东非就以封建民众为主,所以说未来东非至少会经历过短暂的封建时代。

当然,不管进入哪个阶段,东非的建设都少不了土著来出大力,就像美国南方种植业,都资本主义了,奴隶该用还是用。

搞建设,尤其是在热带地区搞建设,那就必须拿人命去填,东非高原还算不错,其他热带地区那是真要命。

这一点东非殖民地政府就深有体会,沿海地区虽然开发早(包括桑给巴尔苏丹国的建设),但是真的不如内陆宜居。

民众经常要顶着高温工作,更不用说那些奴隶了。

姆贝亚海拔在一千七百米左右,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虽然地处热带,姆贝亚却非常凉爽。

这样的好天气,自然适合土著下矿工作,而移民也不是什么也不干,维持矿道支撑的木架(坑木)等,就需要移民来完成。

这说实话,真不是什么比较难的活,但是土著就做不了,他们会敷衍了事,或者装傻充愣。

щщщ▪TTKдN▪co

仿佛一个小小的木架支撑成为了非洲土著难以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实际上这些土著就是没有耐心,他们宁可干那种又苦又累但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也不愿意完成稍微具有一点技术性的活。

这不是瞎说,在他们没有被东非殖民地俘虏之前,还处在部落状态的时候,他们可以用枝条编出棚屋,会将木头雕成漂亮的雕塑,还会打磨武器,制作弓箭……

可当他们落入东非殖民地手中后,那些天生的技艺仿佛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只能当做畜力来用。

早期,东非殖民地有些不信邪的管理人员尝试用黑人来种地(那时还在东部),结果把水田里的秧苗搞得东倒西歪,疏密不一,把华人农民都心疼坏了,最后全部推倒重来。(我国农业人员援助非洲种植花生的时候就遇到过类似情况,手把手教,当地人也学不会按照相同距离埋种子,最后我国农业人员制作了那种带标记的绳子,非洲人按照绳子上的标记,才能埋好花生种子。)

农业是东非的第一产业,粮食产量更是关系着东非经济的好坏,所以不能让土著这么败活。

土著们的工作也就被限制在那些没有技术含量和非常吃体力的工作上。

比如,东非开发田地,在烧荒后,要对田地进行翻土,而东非当前的畜力明显不足,所以土著就成为了畜力的替代品。

姆贝亚的土著奴隶,就是被充当矿车使用,矿下的的原煤,全部都需要土著奴隶背上来。

就算这样,东非殖民地政府对这些土著照样不放心,要每隔一段时间就下矿检查一遍,防止土著在矿道里违规操作。

而姆贝亚煤炭运输出去,却用不着这些土著,反而使用牛马车来将这些煤拉到东非去。

姆贝亚的产能其实并不高,但是相较于当前东非殖民地的需求,也是远远过剩。

恩斯特将这些煤在东非各地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也就东非的几个蒸汽机工厂需要煤作为能源。

东非虽然以草原为主,森林面积也不小,所以各地都不缺木材,可以用来满足各地的燃料需求(生火做饭等),所以对煤的需求不算高。

但是姆贝亚挖出煤又不能白白浪费掉,干脆在东非各地建立仓库存储起来。

至于销往欧洲,德意志坐拥鲁尔区不缺煤,还会挤占原本用来移民的船只运力,所以完全合不来。

而且后面东非要建设一些初级工厂,少不了这些煤炭出大力,姆贝亚煤矿开发出来后,东非殖民地就不再从德意志进口煤矿到东非来,就省了一大批钱。

而姆贝亚煤炭开采主要用的是土著奴隶,成本非常低,只是需要管饭就可以了。

除此外,基本没有什么投入,许多工具都是就地取材,也就是部分铁质工具还要从欧洲进口。

除了姆贝亚矿区的开发外,东非各地都大量使用奴隶建设生产,但大多数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工程才会用,毕竟移民们也不能闲着,许多工作还是要移民自己来完成。

就比如田地的开发,在开发之初,会用土著来充当畜力,但是后面田地开发后,就要交给移民自己来完成所有工作了。

同时,移民还要接受兵役,定时清理殖民地区域的野兽和参与殖民地的扩张任务。

(本章完)

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03章 “大杀器”第163章 年底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382章 渡河第721章 1885型重机枪第337章 美利坚老乡第676章 摩托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161章 检阅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273章 鸡飞狗跳第622章 索马里渔业前景第230章第666章 卡尔彼得斯第645章 马塔贝莱省工业发展第549章 自行车产业第89章 汉堡远洋商业贸易船队第119章 农忙第718章 奥赛罗“贩奴”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708章 东非标准化协会第358章 战争准备第440章 太美丽了,维也纳!第431章 居所第377章 意大利的进展第287章 西逃第727章 舰队第399章 还是要请爹第531章 兵城第83章 拯救马西米连诺一世第612章 美食节第616章 行踪第432章 三个渠道第581章 “火车头”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23章 阻碍时代进步第667章 扩军备战第9章 接触战第130章 入侵第320章 双标第466章 各国态度第272章 亚得里亚海海战第489章 战争归战争,贸易规贸易第34章 动员第692章 差距悬殊第617章 行动第156章 焚烧(内容可能引起不适)第597章 军纪败坏第290章 长绒棉第171章 1868年发展情况第322章 视察多多马市。第465章 准同盟关系第254章 不欢而散第618章 良知第386章 兵临城下第46章 船队第276章 “老朋友”第73章 消化第452章 东非铁路网第210章 小丑第667章 扩军备战第451章 人口(续)第415章 在的里雅斯特第359章 来了就别走了!第318章 朱坝镇第421章 东非大铁路计划第479章 牛马帝国第502章 兰芳海外省第613章 工作报告第348章 城镇化率第490章 奇葩指挥官第353章 下一站第410章 海军问题第167章 文化灭绝第91章 说明:请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479章 牛马帝国第711章 归国第82章 面粉厂第312章 剑指阿比西尼亚帝国第553章 大公无私第757章 溃不成军第283章 特雷西亚军事指挥学院第211章 “口袋”计划第483章 新民族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181章 武装使团第35章 牛马第63章 攻克桑给巴尔王宫第693章 再次独立!第694章 讹诈第395章 耍无赖第287章 西逃第300章 掠夺第183章 到达第578章 水利建设问题第641章 一进一出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购物第147章 橡胶种植第549章 自行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