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工人调动

恩斯特随口一说,只是让梅恩感到有些滑稽,不懂枪械就随意在这方面下赌注,不过老板执意如此,自己也不好说什么,自己严格把关一下毛瑟兄弟二人的成果,如果有一点不妥就把他们的方案驳回,这是自己作为厂长的职责所在。

虽然梅恩对枪械设计不太了解,因为他自己缺乏想象力,但是他对枪械有一种执着的审视,或者说严谨和刻板是他成为厂长的原因。

“殿下,如果他们的设计方案有缺陷,我可是不会让他们通过的。”梅恩说道。

恩斯特说道:“梅恩先生,这就需要你的帮助了,我相信你从业二十多年的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完成最后一步。”

梅恩说道:“看在您的面子上,我就给他们这次机会,如果他们真的有天赋,我也是会大力支持的。”

……

远东,胶州纺织厂。

“东非纺织厂,招募工人,待遇从优,包吃包住,可带全家人前往东非生活,这可是个好机会,有没有人想去的,想去的可以举手。”厂长卡尔顿在员工会议上对着全场职工们说道。

但是会场上没有一个人举手,胶州纺织厂的待遇虽然不算太好,但是胜在稳定,所以员工们并不想到千里之外的东非发展。

“既然没有人想去,那我们也就只能抽签挑人了,这是上面布置的任务,你们都不愿意主动到东非去,那就只能看运气了,被抽中的人全家到东非去,要不然就可以提前辞职了。”卡尔顿说道。

卡尔顿的话引起了厂里工人的骚动,现在大家反而都害怕起来,东非对他们而言,陌生而遥远,谁知道真的去了那里会怎么样,到时候想回来都不可能了。

有员工鼓起勇气问道:“卡尔顿厂长!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东非?”

卡尔顿说道:“自然是东非比较缺人,尤其是纺织工人,伱们也知道胶州纺织厂投资人是黑兴根王室,而黑兴根王室也就是东非王国的统治者,所以是厂里的决定,也是王国的意思。”

“那去东非待遇能有保障么?出了国,我们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有人质疑道。

卡尔顿笑呵呵的说道:“你的意思是在这里你们的待遇就能有保障么?其实不用太远,往北走,烟台也有英国人投资的工厂,你们可以去打听打听英国人是如何对待华人员工的,但是你们的官员可是连屁都没放一个,同理,胶州也是如此,说难听点,胶州纺织厂的待遇在远东同类型企业里算是超标的,也就是恩斯特殿下心善才给你们这么好的待遇。”

卡尔顿这么一说,就让底下的员工无话可说了,事实就是事实,在这里最不缺的就是人力,而且卡尔顿是洋人,那是官老爷见了都要弯腰的存在,所以说他们真要欺负自己,也就真欺负了。

看着沉默的工人,卡尔顿说道:“去东非后,就成为东非国民,东非是一个法律健全的国家,法律会保障你们权益的,或者说至少大家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你们也不用太担心东非的治安,最主要的是东非物价很稳定,便宜,不像你们这里起伏大,拿着同样的工资,在东非的生活成本都更低,何况东非的工资高于远东。”

“卡尔顿厂长,既然待遇这么好,你们为什么不从你们自己的国家招募工人,反而从我们这里不远万里的招人?”

卡尔顿说道:“这个待遇对你们来说很优厚,但是对于我们的人来说那是理所当然的,自然没有太大吸引力,他们更热衷于从事其他行业,所以我们才在远东招募工人,同理胶州纺织厂的建设也是这个原因,因为你们的工资低。”

卡尔顿直言不讳,但是这个时代情况就是这样,不要说工资,有的人一天能吃上两顿饭,都算小康家庭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有没有改变想法,主动去东非的?放心,你们的价值没有那么高,到了东非还是从事纺织行业。”

卡尔顿看着不积极的员工无奈说道:“既然这样,那我们只能抽签了,这样对你们来说,很公平,运气好的去东非,运气不好的就继续留在厂里。”

最终,卡尔顿就用抽签的方式从厂里选了三千多人,哪怕他们并不情愿去东非。

“卡尔顿厂长,我们去东非,可以带全家人过去,这是真的?”

“当然,而且可以保证他们的工作和吃住问题。”

“啊!还有这好事,您刚才怎么不说?”

员工们本来以为,只是自己过去才有工作,那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养活全家人,和远东没有区别,刚才卡尔顿可没说,工人亲属去了也包吃住和分配工作。

“啊!我没说么?我还以为你们都知道呢?”卡尔顿有些错愕道,“毕竟这在东非是一个常识。”

卡尔顿确实来自东非,所以自动把远东带入了东非。

听到家人去了东非也有工作,刚才还愁眉苦脸的工人都转而狂喜,这去东非也不算一件坏事。

“但是有句话,我先说清楚,除非你们家里人有特殊技艺,比如木匠,瓦匠……否则到了东非只能当普通的农民。”卡尔顿看着交头接耳的工人们说道。

而员工则无所谓,现在的情况是有的人想当农民都不一定当的上,即便给地主当佃农,搞不好还要倒贴。

“卡尔顿厂长,东非当农民是不是和这里一样?”

卡尔顿摇摇头说道:“不太一样,反而和工人有些像,也是拿工资的。”

“也包吃住?”

“是的。”

“那就好,我们家不怕吃苦,去东非一样能干活。”

……

东非王国从远东招收纺织工人是为了对冲意大利的纺织工人,新规划的纺织厂在内罗毕,涌入的大量意大利人差点让那里变成意大利城市,所以东非需要用其他地区移民,稀释意大利工人。

所以胶州纺织厂的员工就被东非调集一部分过来,到时候同厂里意大利工人混编。

第209章 第一铁路立项第421章 东非大铁路计划第401章 驳回第60章 向达累斯萨拉港进军第300章 掠夺第444章 到家第510章 给英国找点事做第482章 波斯尼亚第140章 新品第601章 橡胶种植业前景和危机第270章 忠心爱国的威尼斯商人第671章 西北的机遇第463章 站队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厂第327章 南下第415章 在的里雅斯特第184章 谈判第522章 列强守门员第207章 换牌第559章 诬陷第520章 发电厂第681章 金沙萨第456章 帝国主义第35章 牛马第318章 朱坝镇第267章 各自战场第716章 突击检查第187章 劝说第50章 教育第267章 各自战场第339章 加大投资第516章 爱国教育第692章 差距悬殊第669章 工农联动第757章 溃不成军第168章 餐具第731章 损失惨重第387章 初交手第565章 海军合作第303章 马拉维湖重工业区第634章 方案选择第65章 电灯第271章 新海军基地选址第590章 嘘寒问暖第518章 循序渐进第184章 谈判第480章 英法合谋第622章 索马里渔业前景第7章 扩大生产第477章 李济的责任感第485章 战争推演第69章 黑兴根王室领地第209章 第一铁路立项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达瓦市想法第654章 军用车辆研究所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购物第360章 安排第469章 鲸湾港第497章 准备调停第616章 行踪第581章 “火车头”第595章 鼓动第507章 两头通吃第585章 变革时代第436章 恶意竞争第188章 维斯特宫第303章 马拉维湖重工业区第110章 数据第366章 “礼尚往来”第257章 双方算计第726章 深入第30章 多多马第120章 热带疾病研究中心第139章 战争结束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购物第649章 新法兰克福市第40章 移民军回国第740章 古战法第663章 混乱西非第620章 步步为营第760章 421师野望第311章 意大利王国的想法第699章 兵役登记第557章 江户谍影第496章 交战第495章 准备反攻第179章 总部第338章 幕后黑手第231章第701章 城市化第679章 比属刚果第56章 平衡第244章 转败为“胜”第289章 教学第509章 起步第551章 交给时间检验第600章 尝试第119章 农忙第151章 在法国第409章 比属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