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运河背后

1872年10月4日。

康斯坦丁国王莅临第三镇市进行运河工程的视察工作,第三镇市作为以前殖民地时期东非大区首府(上滨海区),凭借先发优势,依然是滨海省内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省会兼海港城市的坦噶市。

随着恩德贝莱人被东非整体押送到中央省,中央运河的挖掘工作也展开了一段时间,其中一号运河即联通小莱茵河与瓦米河下游段开掘进度最快。

一号运河起点在第三镇(基通加),距离第一镇市不足八公里的位置,终点在瓦米河的姆沃梅罗村。

自从东非行政区划调整后,第三镇这个曾经和第一镇同级别的城市,差距被迅速拉大,未来很有可能和第二镇(鲁伏)一样变成第一镇的一部分。

第一镇市的发展方向也是如此,以西部、北部为主,选择和达累斯萨拉姆市,巴加莫约市错开方向发展。

“一号运河总长是四十四公里,河道宽二十米,深度六米,需要清理土石五百多万立方,全部劳工数量是五万人,按照当前施工进展,应该能在六个月内完成。”一号运河负责人向康斯坦丁介绍道。

康斯坦丁对这些数字没有什么概念,但是他知道苏伊士运河修建了十年时间,所以他询问道:“东非的运河是三段同时施工,当时你们说中央运河完成后长度同苏伊士运河相当,但是据我所知,苏伊士运河花费了十年时间才修建完成,为什么我们的运河只需要几个月?”

工程师回答道:“陛下,中央运河仅仅是长度可以和苏伊士运河相比,但是其他数据就差太远了,就拿宽度来说,我们的运河宽度设计是二十米,而苏伊士运河的宽度则在两百米以上,是我们的十倍,同时苏伊士运河的深度也是中央运河的两倍以上,所以苏伊士运河需要清理的土石总量至少是我们的二十倍以上,而且这只是一号运河的数据,像二号运河,三号运河,因为地形的原因,肯定要做些让步,宽度和深度达不到这个标准。”

原来是这样,不过康斯坦丁还是认为工程速度太快,他问道:“这样高强度作业,会不会使劳工受不了?”

“陛下,我们的团队是充分计算过得,每个劳工每天需要完成至少五方土石的清理工作,这对于熟练掌握使用铁锹和锄头挖土技能的劳工来说不是难事,一些身体壮硕的劳动力一天甚至可以完成十方清理量,五万人一天也就可以完成至少二十五万立方工程量。”

康斯坦丁:“难道他们不会出现伤病么?我可是听闻苏伊士运河挖掘死了不少人。”

“陛下,如果你详细了解过苏伊士运河的挖掘工作后,你就知道原因了。

苏伊士运河修建是一点也不把埃及劳工当人看待,而是完全当做一次性消耗品,苏伊士运河穿越沙漠地带,酷热难耐不说,还极其缺水,每天都有大量劳工被活活渴死,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而饮用水都不愿意供应,饮食方面条件可想而知会更差,苏伊士运河公司每天提供给劳工的食物量还不够儿童充饥,劳工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进行高强度劳作,如果这种条件下,苏伊士运河修建不死人才是怪事,埃及为了修建苏伊士运河付出了十二万条生命,平均每千米就死亡七百八十三人。”

康斯坦丁:“那我们在这方面条件怎么样?”

虽然运河工程是康斯坦丁提出的设想,不过具体操作由恩斯特执行,所以康斯坦丁对运河的具体情况不是很了解。

“饮用水我们是管够的,同时都会提前使用明矾对饮用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工作。

饮食方面我们也做的很到位,按照贡献率分配食物,即便是贡献率最低的土著也能获得一天所需的食物量。”

说着工程人员带着康斯坦丁观看工地的食堂,食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东非国民(主要是监工)的就餐区域,一部分则是土著劳工就餐区域。

监工的食堂没有什么特色,和东非的公共食堂基本一致,就是建筑条件差许多,毕竟是临时工地。土著食堂就很新奇了,桌椅板凳是别想了,就一个巨大的场地,吃饭的时候随便找地方。

“这口锅里熬的是什么?”康斯坦丁指着锅里糊糊状的东西问道。

厨子:“木薯炒饭。”

“炒饭!”如果不说的话,康斯坦丁还以为这是粥之类的东西,不过闻起来还挺香。

康斯坦丁:“伱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东西炒的这么香?”

厨子:“陛下,主要是在锅热后加入大量的油,同时加入了一点香辛料给予底味,使用浸泡过的木薯倒入其中,最后加上盐。”

“原来如此!不过是不是有些过头了。”康斯坦丁有点心疼,这都是钱啊!

一旁的工程师说道:“对土著劳工的伙食不能太差,这是恩斯特殿下特意交代过的,他特别嘱咐要用大盐大油,让土著长的壮实一些,因为这些劳工日后还要出售给其他国家。”

“那就好,物尽其用,那吃的好一点也不是不能理解。”康斯坦丁瞬间转变了面孔,猪都要养肥了再卖,所以饲料成本是无法避免的。

“他们每天都只吃这种东西?”

“陛下,当然不是,还有玉米,大豆等轮替,偶尔在周末还提供一次蔬菜鱼肉汤。”

东非的一些土著劳工吃的并不是很差,甚至比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生活水平要好上不少,就挖掘中央运河的土著劳工而言,其生活质量水平远超日本平民,至于东非国民,虽然收入不高,但是生活质量水平可以对标英美。

实际上殖民地的殖民者的生活质量都不会太差,就拿隔壁的莫桑比克来说,葡萄牙人肯定不会为衣食住行烦恼,他们主要是想捞更多的钱,然后回本土消费掉,东非王国虽然已经成为独立国家,但是黑人人口太多,本质上也是半殖民地国家,东非王国公民也是在土著身上吸血。

而在这种条件下,东非经济没有什么起色的原因,主要还是东非进行的长期投资比较多,投入高于产出,成果需要十几年后才能体现。

中央运河就是典型例子,整个小莱茵河上都没有多少船只,东非内河航运基本为零,天然河道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中央运河开发出来后至少要闲置几年时间,盈利更是要考虑到至少十几年后。

好在土著劳工是不用考虑工资的,只要维持其基本生存需求就可以,而这一部分则由东非政府承担,虽然东非不存在农业税,但是粮食产出完全由国家分配,而东非耕地资源要高于大多数国家,这样使得即便是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东非的粮食产量仍然十分可观,政府只需要拿出一部分就可以满足土著劳工的需求。刨除掉东非国民需求和土著劳工基本需求后,剩下的粮食依然可以大量出口。

而当前国际粮食产能过剩严重,在出口可能受阻的情况下,东非王国也不可能继续给予国民更高的分配标准,那样容易养懒人,不利于社会运作。

所以接下来像中央运河这样的工程会越来越多,把粮食烂在仓库里,不如拿出来实施各种大工程,大基建,这在其他国家不容易达成,因为市场经济下,底层至少享有一定的谈判权,只是筹码不多而已。

东非这种比普鲁士还要极端的君主专制国家则完全不用考虑,只要维持军队规模,随时高压统治土著,这样东非就有十几年内都白嫖不完的免费劳动力。

第707章 贸易和市场第450章 人口危机第612章 美食节第566章 比较第96章 西北悲歌第232章 裁区设省第375章 第一镇市的安全形势第96章 西北悲歌第381章 国礼第354章 电报第161章 检阅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269章 大津巴布韦遗址第159章 实验基地第183章 到达第177章 放牧第179章 总部第187章 劝说第674章 鱼米之乡第603章 能源问题第375章 第一镇市的安全形势第60章 向达累斯萨拉港进军第153章 送酒第587章 东美“西进运动”第128章 打探第226章 远东大使第161章 检阅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么?第663章 混乱西非第183章 到达第595章 鼓动第685章 人尽其用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269章 大津巴布韦遗址第650章 牛粪经济第144章 贸易第337章 美利坚老乡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论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4章 王国的野心第464章 劝说第32章 霍亨索伦城堡第154章 发“货”第573章 海陆之争第662章 参会人选第430章 客人第128章 打探第88章 冲突升级第85章 马西米连诺一世眼中的东非第282章 “进步”的桑给巴尔苏丹国第581章 “火车头”第491章 进攻失败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132章 跃跃欲试第159章 实验基地第602章 夫妻对话第632章 前往欧洲第12章 战场间隙第558章 祸水东引第728章 索马里海战第725章 战前算盘第611章 打入内部第411章 斐迪南海军学院第515章 狗咬狗第505章 提速第739章 防线失守第594章 矛盾第338章 幕后黑手第364章 燃烧第66章 《东桑条约》第194章 迎接第101章 招人第523章 旱情第130章 入侵第168章 餐具第480章 英法合谋第550章 战友叙旧第693章 再次独立!第209章 第一铁路立项第240章 大借款第472章 备战第479章 牛马帝国第236章 “罗马”之谋。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8章 远洋贸易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达瓦市想法第267章 各自战场第308章 渗透第394章 硬气第403章 撤资第731章 损失惨重第165章 拉斯坎坡里贸易市场的发展第250章 敌在巴黎第95章 兵工厂升级第676章 摩托第425章 扩大市场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97章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