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工作会议

从1876年开始,东非中央铁路赞比西河上的铁路桥修建完成,列车可以通过铁路桥直达津巴布韦地区,为了开发内陆地区,东非开始沿着中央铁路为大动脉继续兴建东非版的农业合作社。

“今年我们计划沿着铁路线在津巴布韦地区建设一千五百多座新式农业合作社,来推动内陆地区的发展。”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长说道。

农业合作社其实不是东方独有的产业模式,像法国和德国小农场和家庭农场比较发达的地区都有这种组织存在,本质上是工会类型的组织,由农民自发组成,

前世法国法律规定:“农业合作社及其合作社联盟是不同于民事企业和贸易企业的一类特殊企业,它具有独立法人权利和完全民事权利。”农业合作社是可变资本企业。

东非的农业合作社和前世法国不同,因为东非农业合作社由东非政府力量主导,属于半政治性经济组织,且土地仍未私有化,由王国分配使用。

东非农业合作社的主要职能是科学指导种植,提供良种,粮食收购,存储,牲口和奴隶管理分配,农业用具保养和管理,同时兼具组织农业工程建设等。

东非农业合作社的隶属于东非基层政府,但是具体指导由东非农业总公司来完成,东非农业总公司才是东非农业的产业链上游。

东非农业总公司只存在于东非本土,但是其对接的是德奥两国的黑兴根财团产业集群,为这些黑兴根系企业提供原材料,基础农产品,同时和诸多商业群体保持联系,主导东非粮食出口工作。

主要业务还是采购与销售,所以东非农业总公司是类似辛迪加式的超级农业垄断组织,和辛迪加企业的区别在于它过于庞大,意在加强东非农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这种竞争不是企业的竞争,单纯是以国家为单位竞争的存在,是东非粮食和美俄竞争的有利武器,美国那些粮食生产商实力确实强,但是它们在东非农业总公司面前也显得像游兵散勇。

当然,东非农业总公司虽然庞大,但是对外输出靠的还是黑兴根财团在欧洲的食品公司,超市渠道,以及大大小小经销商,所以出了东非基本上听不到东非农业总公司的名头。

这样东非农业总公司就和农业部职权有一定冲突,不过对于当前东非来说,还是比较适合东非国情的。

农业总公司人员由更加专业的人员构成,而农业部因为教育水平太低,对东非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就不如农业总公司。

“关于新村庄的建设,我们的建议是再开辟一部分烟草田,就在前一段时间,德国政府宣布烟草专营,这对烟草的利润来说不是好事,要缴纳的税金要更多,所以为了更好垄断德国市场,我们必须压低东非烟草产品的成本,保持我们对德意志地区的优势。”

俾斯麦推动了新的法案,用来给德国政府开源节流,不过这对于黑兴根财团来说是一个打击,本来烟草税就比较高,现在德国烟草专营后,购买销售牌照又要多缴纳一部分资金。

不过再不满也只能憋着,市场控制在德国政府手里,而德国政府的权力和奥匈帝国不一样,在奥匈帝国黑兴根财团可以使用舆论逼奥匈帝国中央政府做出妥协,显然更加集权的德国,黑兴根财团做不到这一点。不过这对于东非来说也能接受,主要还是能把东非的烟草卖到德国去,东非本土的烟草市场消费能力不小,但是显然没有德国市场更有诱惑力,本土烟草消费更重要的作用是回笼货币。

“这几年各国都提高了关税,尤其是钢铁和农业进口关税,我们是钢铁进口国并不担心,各国大幅提升农业关税对我们的打击是最大的。”

恩斯特说道:“粮食消耗还是要靠本土来做,现在内陆地区的开发需要大批粮食托底,在增加内陆人口的同时,要加大今年对内陆奴隶的征集力度,用来给新增加区域修筑道路,水利等一系列工程,同时我打算在津巴布韦铁路沿线开发一批矿上,矿山也能消耗掉一批粮食。”

粮食生产过剩不可怕,过剩了就搞工程,这种东西是永远修不完的,内陆地区还有大面积未开发土地,这些都需要人力来做,而开发需要口粮,这样多出来的粮食就能被消耗掉。

至于把多余粮食用来提高东非民众的生活水平,呵呵,想多了!说句难听的,这确实不利于东非民众奋斗,东非虽然卷,但是没有其他国家卷,在给民众一些福利,那就真躺平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世的阿根廷,民众光想心安理得的拿福利,政客也以此为竞选手段,就是没有人专心工作或者搞建设,但是阿根廷本来就不发达,那福利政策只能靠借债来维持,没有产业支撑,最后就债务暴雷,国家搞得死气沉沉。

当然,这只是夸张和片面的说法,阿根廷那种国家问题太多了,总而言之,阿根廷政府营造了一种不利于奋斗的社会氛围,政客和民众玩着一种极其抽象的游戏,维持着阿根廷那艘破船继续航行。

不过阿根廷也确实有摆烂的条件,农业条件比美国都要优越,人口也不多,要是真维持不了民众生活基本成本了,大不了军政府上台,游戏又可以继续下去,永远都处在轮回之中,这一套打法实际上是所有落后国家的套路,尤其以南美和非洲最为突出。

东非作为一个新国家,实际上发展还是不错的,黑兴根王室没有必要和那些低能“虫豸”同流合污,乘着现在国际体系的混乱,完全有机会成为国际大棋盘上的棋手。

不要看这个时代列强那么多,但正是因为列强多,分账不均,其他国家的机会才大,像日本就能抓住机遇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何尝不是一种多极化。

东非的条件可能不算顶级,但是比什么意大利,日本可之流强多了,潜力也比美俄以外的其他列强大的多。

“我们要充分利用内陆的铁矿和煤矿资源,把东非的钢铁产能继续提升,到1880年至少突破百万吨水平。”

第628章 引入外资第531章 兵城第610章 军事顾问团第469章 鲸湾港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71章 海底电缆第253章 维森堡战役第274章 第一次接触第207章 换牌第594章 矛盾第729章 正式宣战第316章 莱茵盾第554章 背后的东犹之争第82章 面粉厂第732章 双输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212章 苏伊士运河第601章 橡胶种植业前景和危机第730章 拉穆湾海战第658章 方针第218章 跑歪的会议第21章 军事化管理第561章 海军抵达第451章 人口(续)第535章 落后农业国第198章 乌龙对话第503章 多管闲事第339章 加大投资第51章 坦噶港第466章 各国态度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612章 美食节第188章 维斯特宫第453章 借款第31章 部落冲突第144章 贸易第544章 奎河拱水坝第558章 祸水东引第291章 “偷国”第258章 夜袭第722章 人员再培训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657章 安哥拉防务第653章 省会选择第20章 第一镇(姆兰迪济)第291章 “偷国”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74章 食品产业独立第691章 南非形势第634章 方案选择第527章 东英(印)贸易第53章 土豆种植第559章 诬陷第260章 南辕北辙的猜想第145章 烟草工厂第187章 劝说第210章 小丑第231章第81章 煤矿第488章 情报战第181章 武装使团第325章 恩德贝莱人的支持者第748章 第二阶段第545章 孤儿第462章 由德国引发的危机:狼来了!第565章 海军合作第665章 东英必有一战第746章 士气可用第616章 行踪第524章 幸福第160章 革新第542章 生个舰队第443章 韬光养晦第322章 视察多多马市。第50章 教育第257章 双方算计第589章 繁荣新城第536章 间谍第128章 打探第156章 焚烧(内容可能引起不适)第322章 视察多多马市。第436章 恶意竞争第647章 准备第380章 夜谈第32章 霍亨索伦城堡第491章 进攻失败第521章 申请第59章 桑给巴尔宫廷政变第97章 日常第137章 补丁第392章 战略安全第168章 餐具第746章 士气可用第180章 足球国度第263章 放长线钓大鱼第668章 都需要时间第238章 三把“刀”第678章 “民主”东非第498章 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