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万以内

“基桑市相关产业也可以提前考虑了,整个黑森省主要还是围绕橡胶和采矿业为中心,而基桑市还兼具棉花种植业和初级纺织业。”

其实基桑市附近能种植的作物有很多,这里年降水量达到一千七百毫米,处在雨林的边缘地带,水热条件都十分优异,要不然省会也不会选在这里。

不过恩斯特选择省会,那肯定有前世的经验作为参考,基桑市前世做过刚果金的临时首都,人口六十八万,整个辖区人口超过一百六十万,加上居于整个非洲大陆的中心,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大城市。”

这从侧面说明了前世基桑加尼对外交流并不顺畅,主要反映在交通问题上,不过基桑加尼能发展成为六十多万人口的城市,而且是在贫困的刚果金,那说明底子还是厚,因为做过临时首都的原因,基桑加尼有很多大学和机构。

东非统治下的基桑市自然还没有前世那么辉煌,但是交通上比前世基桑市要好的多,这得益于东非在黑森省大力修建公路后的结果。

东非对基础设施的迷恋程度,不是前世非洲国家可以相比的,现在黑森省正在实行的路面硬化工程,基桑市就是获益者。

巴米尔:“整个黑森省,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和我们以往规划的铁路线路有很大不同,沿线工程难度大幅度提升,所以要尽可能使用黑森省内资源,这样可以大量节省时间和工程量。”

东非已经修建了不少铁路,但是这些铁路大多是在高原区域修建,而东非的高原地区,先不说高原气候凉爽温和,就是施工难度也不是太大,东非的高原除了海拔高,照样是一马平川,而且因为稀树草原的原因,反而更适合开拓,所以黑森省铁路对巴米尔来说是相当有挑战性的工作。

“这件事要和黑森省政府打招呼,等我们的图纸交给他们后,让他们根据铁路走势规划一下采石场和伐木场,水泥厂也可以扩建一下,基桑市的水泥厂也有三家,现在黑森省正在大规模提高水泥产能,听说是搞路面硬化工程,这就为铁路修建提供了便利。”克里斯蒂安分析道。

巴米尔:“嗯,还有钢铁问题,刚好现在马塔贝莱省的钢铁产能是比较充足的,这里距离姆贝亚市也不远,通过中央铁路,先把钢材运到卢本巴希,然后就地加工,就可以沿着线路向北铺设轨道了。”

水泥的问题,黑森省还能自己解决,钢铁就必须依赖外省支援了,因为东非铁矿分布局限性很大,这倒不是说黑森省没有铁矿,而是黑森省铁矿数量少,规模小,开发利用价值不高,未来技术进步了或许可以考虑。

克里斯蒂安:“原料的问题反而不用担心,真正要解决的是铁路施工的问题,这次铁路要经过雨林区域,那伤亡量恐怕是个天文数字,尤其是应对疟疾等疾病,所以奎宁应该提前准备充足,还有防蚊物品也应该大量采购。”

前世有人研究过,远东帝国南方传说中的瘴气,实际上就是疟疾,这是南方开发遇到的最大问题,疟疾主要通过蚊虫传播。

而人类的活动能有效压制蚊虫蛇蚁的生存空间,这一点在城市显得尤为明显,而东非其实和远东南方一样,在已经开发出来的区域,早就已经和世界上其他区域没有太大差别。

不过像黑森省这种地方,还是要稳妥一点,所以要做的相关准备工作也更多。

至于这次黑森铁路可能面对的伤亡情况,恩斯特心里是有预期的,前世比较知名的死亡铁路,泰缅铁路,就是用人命修建出来的,死亡人数不下于二十五万,用时仅十五月就完成了计划六年的工程,平均每公里就有600多人付出生命。

这个泰缅铁路工程就是日本人人干的,所以一点也不例外,幸存者罗伊·阿姆斯特朗回忆这段经历时是这样说的:我不知该怎么修铁路,但从来没想过用一个篮子和一把铲子。有的时候一天只能休息2小时,而随着工作量的加大,战俘和劳工的死亡率也在不断提升,分配到每个人头上的工作量又不断增加,有人曾经连续工作了133天。

每天只能吃上一顿标准量的米饭,里面还有蛆和蠕虫。偶尔日军会牵来一头水牛,把最好的肉切给日本军官和卫兵,剩下的骨头渣子无法满足数千张嘴的需要,他们会看心情放点肉在汤里。为了吃饱他们想尽办法,如果有条倒霉的大蟒跑进战俘营,那它注定就逃不掉了。

东非绝对不会像日本这么病丧命狂,至少东非的奴隶伙食比远东一些国家情况都好,搭配上是比较合理的。

同时东非对奴隶实行军事化管理,像卫生条件就比修建泰缅铁路的工人和战俘标准要高。

因为有句话叫做害人终害己,奴隶不注重卫生问题,如果感染疾病,那就很有可能波及到东非的管理人员,进而威胁到国家防疫工作。

巴米尔:“蒸汽抽水机应该多准备一些,那燃料问题也要解决,整个黑森省尤其是北方,沼泽不少,积水比较严重,除了工具上的提升,工程也要多考虑排水性,尤其是排水渠,涵洞,材料承受力。”

克里斯蒂安:“这就又涉及到一些特殊路段,肯定要多考虑大雨或者洪水引发的泥石流和滑坡问题,所以护路设施也要考虑,而有些路段肯定要提前排除风险,所以炸药也要多申请一些。”

现在东非虽然依然大量使用奴隶,但是奴隶使用也是要承担风险的,而且东非迟早要变成正常国家,那相关的奴隶制度最后肯定也要被淘汰,而取代奴隶的办法那就是大力提升东非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力。

目前东非的火药产能已经提升上来,这得益于东非的国防工业发展,所以在火药使用上也大方起来,十年前东非还需要大量进口,现在完全可以自己生产。

同样的,东非现在也能生产蒸汽机,东非第一台国产蒸汽机,还是1870年从德国引入全套技术后生产而来。

现在还是蒸汽机的时代,而蒸汽式抽水机在东非被大量生产,许多矿山和灌溉工程都有使用,当然,更进一步的内燃机式抽水泵也有使用,但是现在还在普及阶段。

除此外还有许多工具,也实现了国产化,在东非过剩钢铁产能的加持下,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这些都为这次黑森省铁路修建提供了条件,不过目前铁路还是摆脱不了对人的消耗,恩斯特认为把伤亡数字控制在五万以内是一个合理区间。

第58章 密谋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么?第757章 溃不成军第523章 旱情第463章 站队第524章 幸福第308章 渗透第753章 三个月结束战争!第134章 第一阶段作战任务结束第706章 东阿外交关系升级第109章 圣诞节第480章 英法合谋第598章 新年第444章 到家第142章 三区一改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协议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371章 生意第333章 三角联盟第507章 两头通吃第561章 海军抵达第298章 香蕉园第544章 奎河拱水坝第462章 由德国引发的危机:狼来了!第32章 霍亨索伦城堡第157章 风车磨坊第607章 迂回第218章 跑歪的会议第211章 “口袋”计划第315章 清仓第721章 1885型重机枪第304章 调停第745章 菜鸡互啄第574章 服软第75章 大逃亡第575章 达成共识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652章 经济收入第679章 比属刚果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744章 心态调整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账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达瓦市想法第231章第140章 新品第154章 发“货”第567章 电工技校第130章 入侵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00章 近海防御系统第537章 过去的七十年代第79章 闲谈第10章 各国反应第263章 放长线钓大鱼第659章 对阿贸易第753章 三个月结束战争!第72章 烟草种植第689章 心态失衡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390章 劝离第555章 羞辱第375章 第一镇市的安全形势第151章 在法国第383章 引入第660章 贸易和产业第370章 (不用订阅章)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宾第164章 肉类第238章 三把“刀”第51章 坦噶港第557章 江户谍影第67章 大臣路线第613章 工作报告第688章 巡逻兵第698章 鱼饵第98章 游历第163章 年底第561章 海军抵达第716章 突击检查第125章 鲁道夫的变化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542章 生个舰队第519章 百万黑奴第523章 旱情第280章 巴加莫约造船厂和文化战争第441章 回国第571章 封锁宫古海峡第467章 观察第562章 世界列强第721章 1885型重机枪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719章 骡马帝国第287章 西逃第172章 扩张和移民问题第680章 缓冲区第107章 图尔卡纳湖第392章 战略安全第338章 幕后黑手第372章 再临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