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蒙巴萨

第70章 蒙巴萨

1867年3月11日。

蒙巴萨是东非仅有的和达累斯萨拉姆齐名的港口,这座港口由阿拉伯人于11世纪建造。

现在随着东桑条约的签订,蒙巴萨这一桑给巴尔苏丹国的第二重要港口也落入了东非殖民地手中,为了提升蒙巴萨港的运营能力,东非殖民地政府着手改造港口的基础设施。

今天,蒙巴萨最高气温33摄氏度,最低气温22摄氏度。

白天在港口工作还是有些闷热,但还在承受范围之内。

殖民地士兵正在指挥着黑人奴隶推着独轮车来往于港区运送沙石,对港区的疏通也全部由黑人奴隶完成,

这些黑人奴隶全部是桑给巴尔苏丹国的资产,因为殖民地交接工作尚未完成,所以被东非殖民地临时征用。

除了监督港口改造的士兵和黑奴,剩下的大部分是华人工人和奥地利帝国移民。

为了改造修复蒙巴萨这一重要港口城市,东非殖民地蒙巴萨政府已经拿出了压箱底的水泥。

当前殖民地的水泥还是由船只从欧洲发过来,所以数量有限。

码头上奥地利帝国移民米特洛维奇,正在指挥手下工人筑起码头上的建筑。

米特洛维奇是来自奥地利帝国南部的一个南斯拉夫裔农民,这家伙好就好在上过两年学,有过参与修筑家乡教堂的工作,所以被蒙巴萨殖民政府任命为工头,来指挥工人施工。

这年头,农民本身都是会些手艺的,一些修修补补自然不在话下,毕竟家里那一两间破房子大多能传四五代。

所以水泥这种华人工人曾经没有接触的新事物,只要奥地利帝国移民带头示范,很快就能掌握,只不过是从原来的和泥巴变成和水泥。

几个工人用铁钎撬掉那些松动和腐朽的砖石,甚至还有一些夯土地基。

旁边的工作人员将敲掉的砖石土渣用铁锹铲上独轮车车厢,整车装满后,推到岸边倾泄在临时的土堆上,这些废料稍后还有可能被用来铺垫道路。

“这里,要砌到半米。”米特洛维奇对着工人说道。

他拿着量尺,将尺身朝外,用手垂直于尺身在刻度半米处截断,事宜华人工人注意。

“这样,懂了么?”米特洛维奇说道。

这就是语言不通的坏处,双方交流需要大量的肢体语言,虽然双方都会一些德语,但都不多。

奥地利帝国移民,本身有许多人会德语,但更多人只会奥地利帝国境内本地的方言,德语只会一两句,还有可能是从统治的贵族那里听到和学会的。

而华人移民,也接受过德语教育,大多是些殖民地开办的临时班,教一些简单的词汇和短语。

但是时间不够,且没有应用德语的环境,毕竟早期移民除了德意志雇佣兵基本上全是华人,压根没有德语的用武之地,甚至黑兴根军事学院的学生负责翻译工作。

不过东非殖民地招募工人也不是瞎搞,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只有老移民同时会少许德语的人,才有资格在殖民地当工人。

所以在蒙巴萨工作的奥地利帝国移民和华人移民都会一些德语,但不多。

在殖民地,工人的数量那是相当少,但是从离开田地那一刻开始,华人移民的地位就提高了一步。

目前东非殖民地士兵大于工人,工人大于农民。而会德语(至少会一点)才能成为工人和士兵,不然就老老实实种地。

华人工人至少和奥地利帝国移民里继续从事农业的人达到同一阶段,这一点体现在工资上。

奥地利帝国的移民那可不是傻子,好处拿不到手,光靠一顿饱饭可不好打发。

他们或许没有反抗殖民地的能力,但是还是有勇气向殖民地争取合法权益的。

毕竟在踏上前往东非殖民地船只的时候,他们心里还有一丝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东非殖民地政府也确实没有让奥地利帝国移民失望,虽然钱拿的少,但是胜在稳定,而且东非当前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场所,想花掉这笔钱都没地方花,这样日积月累下去,攒下的钱也很可观了。

当然,现在殖民地政府已经开始使用记账制度了,毕竟东非殖民地政府又不能印钞,所以移民手中的货币都是“虚拟”的。

在他们需要时,可以通过账本,从黑兴根银行支取,不过这种方式也只有德意志雇佣兵用过。

德意志雇佣兵只是来东非赚钱的,他们严格来说不属于移民,所以他们的家人在欧洲,同时也能和欧洲的家人保持联系,只是需要耗费些时间,有时家中需要用钱,他们可以通过黑兴根银行预支自己的工资寄给家人。

……

临近黄昏,蒙巴萨港已经改建了一大半。

在非洲毕竟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商品,所以货运量不大,所以蒙巴萨港的规模放在世界范围算不上大。

顶多在非洲的一亩三分地上有些地位,这也是殖民地修补工作进展快的原因。

当然,奴隶的使用也功不可没,当前蒙巴萨还处在交接阶段,本地的桑给巴尔苏丹国居民还没有完全撤走,所以从乌干达等地掠夺来的奴隶暂时被殖民地政府征用。

等船只空出来后,东非殖民地政府就将这些黑奴和桑给巴尔苏丹国的居民一起打包送到桑给巴尔岛上去。

由于,马吉德苏丹晚年的昏聩,蒙巴萨港年久失修,淤泥沉淀,运输能力大大下降。

而东非殖民地当前最重要的产业就是农业,而粮食作为大宗商品,需要的运量是很大的。

更不要说还有移民,机械,各国商船停靠,都需要东非殖民地准备更多优良的口岸。

而非洲本来就是个缺少优良港口的大陆,所以利用当前港口就很有必要。

目前巴加莫约港也在修建中,到时候东非殖民地就能同时拥有达累斯萨拉姆,巴加莫约,坦噶和蒙巴萨四个优良港口,大大解决运力问题。

翻修后的蒙巴萨,港口的道路被扩建了一倍,道路用碎石和建筑废料铺垫厚厚的一层。

码头被加固加宽,同时不合理的结构被拆除,安全隐患也被逐步排查,老旧设施被替换。

现在蒙巴萨港的运力将是改造前的一点五倍左右,作为当前东非殖民地最靠北的重要港口。

蒙巴萨将会取代达累斯萨拉姆港和坦噶港,在未来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承担起欧洲和亚洲方向商船的接待工作,成为未来东非最重要和运量最大港口。

(本章完)

第550章 战友叙旧第279章 索马里香蕉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万以内第520章 发电厂第61章 桑给巴尔新朝雅政第283章 特雷西亚军事指挥学院第672章 危与机第323章 恩德贝莱大起义第650章 牛粪经济第220章第58章 密谋第122章 北境开发第484章 训练第251章 各方行动第676章 摩托第353章 下一站第108章 历史课第371章 生意第293章 入关!第116章 鲁道夫噩梦之源第181章 武装使团第51章 坦噶港第661章 柏林会议第758章 331师第548章 东非历史课第660章 贸易和产业第576章 人参种植第374章 热闹的南非第214章 自己人,别开枪?第656章 扩产和升级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178章 叶克王国第518章 循序渐进第46章 船队第642章 制裁和认怂第257章 双方算计第405章 运河背后第321章 基图伊煤矿第342章 玻璃产业第167章 文化灭绝第272章 亚得里亚海海战第377章 意大利的进展第259章 意大利:这次该轮到我上场了吧!第445章 蝗灾和乘火打劫第409章 比属刚果第201章 走马上任第318章 朱坝镇第257章 双方算计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222章 体面第49章 疾病防控第44章 新欧陆局势第592章 巡视巴加莫约第186章 “三线”计划第244章 转败为“胜”第298章 香蕉园第400章 互不侵犯条约第19章 黑兴根军事学院第739章 防线失守第729章 正式宣战第88章 冲突升级第348章 城镇化率第265章 战前准备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61章 桑给巴尔新朝雅政第422章 铁路和铜矿第670章 人口流动第10章 各国反应第297章 军队换血第596章 压迫感第236章 “罗马”之谋。第348章 城镇化率第670章 人口流动第253章 维森堡战役第168章 餐具第757章 溃不成军第64章 一日政治第495章 准备反攻第32章 霍亨索伦城堡第727章 舰队第618章 良知第412章 买造结合第711章 归国第320章 双标第666章 卡尔彼得斯第682章 发展策略第22章 殖民地开发第521章 申请第714章 伊林加第188章 维斯特宫第545章 孤儿第106章 《东非与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条约》第505章 提速第757章 溃不成军第324章 珠海通商区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742章 大捷第277章 腾笼换鸟之计第471章 漏洞第319章 总部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