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农业

第80章 农业

随着“整肃”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大量土地被空余出来,未来随着移民的增加,势必会全部开发出来。

当前东非殖民地农业体系还是比较混乱的,因为殖民地人口过于分散的原因,在作物种植上也是天差地别。

光主粮就有小麦,水稻,玉米,而最近东非殖民地还在尝试在肯尼亚引入小米种植,这是恩斯特强调的,毕竟肯尼亚尤其是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而小米是非常耐旱的作物。

前世东非就是小米的重要产区,这个地方非常适合小米种植,毕竟东非作为热带草原气候,最适合长“草”,而小米还是狗尾巴草驯化后而来的。

这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就更加混乱,东非殖民地,地处热带,基本上所有热带植物都可以种植,剑麻,咖啡,橡胶,可可,各类蔬菜水果……

如果东非殖民地只考虑本土的温饱问题,那随便种什么都行,可东非殖民地作为恩斯特未来要大力发展的地区,毕竟要为工业化做准备。

而农业想为工业化做铺垫,就必须先进行现代化改革,发挥出其规模优势。

说直白点,就是东非的农业要去市场上厮杀,赚取大量的真金白银,来积累东非的原始资本。

目前恩斯特手里的最好的模板是阿根廷,阿根廷是典型的靠农业起家的国家,先不论其后续工业化上的各种问题。

仅仅依靠发展农业,阿根廷就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东非和阿根廷也有相似之处,同样地广人稀,同样草原遍布。

只不过一个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一个地处热带,而东非殖民地的土地仅仅在肥力上比阿根廷的黑土地弱一点。

两者的降水量,则不分伯仲,阿根廷北部降雨可以达到1500mm左右,南部只有600mm左右,东非则是自东向西递减,在大湖区又达到一个高峰,全地区水平在600mm到1500mm之间。

这个水准在全世界都不算差了,直观数据:华北平原地区的年降水量大约在600mm左右,而且集中在七八月份。

而东非的却有两个雨季,分别是十一月到十二月的小雨季和四月到五月的大雨季。

而东非殖民地力主发展农业的原因主要还是发展农业成本比较低,只要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改良一些生产工具就差不多,对技术和人员的要求没有工业那么高。

而想要发展农业,走“小农经济”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肯定是死路一条,其自保有余,开拓无力,最后还是会被大规模农业生产的低成本优势击垮。

资本主义农业,显著特征就是将土地集中化来管理,当代最突出的就是“普鲁士模式”和“美国模式”。

其本质都是将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统一经营,以规模优势冲击市场,占领市场获得巨大利润。

东非殖民地的土地产权直接就在恩斯特手中,所以不需要像普鲁士那样自上而下的改革。

但恩斯特本身又不滥用黑人,所以和美国的庄园有所区别。

既然如此,恩斯特直接采用大农庄的模式算了。

东非的所有土地都是恩斯特的私人财产,移民没有产权,其性质是农庄里的农业工人。

取得酬劳的方式,自然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当前东非殖民地按照气候和雨量,直接划分几个大的农业区域,在区域内统一种植同一作物。

西部的大湖区,索伦湖区,和北马拉维湖区,东马拉维湖区,和中部高原区,肯尼亚南部以小麦种植为主。

其按照移民的饮食习惯和市场需求所决定,不管是奥匈帝国移民还是远东华北地区的移民,都有面食习惯,而粮食的主要销往市场欧洲自然也以小麦为主。

东部的三个滨海区,以及肯尼亚东部沿海平原地带以水稻种植为主。

大草原区和大湖区以东,北部高原区,肯尼亚以北则发展小米和畜牧业。

其中小麦和畜牧业是东非殖民地除了经济作物之外的主要创收手段。

这两样都在欧洲有深厚的市场,就算欧洲挤不进去,阿拉伯人也照吃不误,毕竟大多数阿拉伯人靠商业和游牧生存,自身产出太少。

远东就不在恩斯特考虑之内了,主要是当前远东实在是不富裕,而且是纯农业产地,又穷,市场竞争还大。

前世东非最受欢迎的作物估计就是玉米和木薯,但是恩斯特开发东非还是选择了小麦。

玉米和木薯固然高产,但二者都有一定的缺陷,需要加工的成本也比小麦高,而且移民饮食习惯和欧洲市场的原因,还是侧重于小麦种植。

经济作物,当前东非殖民地最大的经济作物自然是剑麻。

除开剑麻,恩斯特准备筹划油料作物种植,橡胶园种植,茶叶种植,棉花种植,和咖啡种植五个重要经济作物。

除了这几个主要经济作物外还有丁香,除虫菊等优势作物。

前世东非就是非洲重要的棉花产区,东非各国均有种植,所以棉花种植不成问题,而市场也比较好找,背靠德意志,还是可以在德意志地区的一亩三分地上消化掉的。

油料作物选择就比较多了,花生,芝麻,大豆……等传统油料作物都可以生长,东非本土还有蓖麻,小葵子……

橡胶园主要规划在沿海地带和大湖区周边,水量较为充沛的地区。

茶叶主要是一些山地和高海拔地区种植,直接和前世一样大量种植红茶就行了,反正欧洲人又喝不出什么区别。

这些都是要集中生产的作物,而剩下各种就不再细说,东非的土地和气候条件实在过于优越。

前世东非还有花卉产业,和各种热带果蔬,这些恩斯特当然也眼馋,但现在的技术水平达不到,也无法做到大规模的短时间运输。

就是畜牧业,恩斯特也没有办法直接在东非大规模开展,东非整个地区都是适合畜牧业发展,问题是保鲜技术实在拉胯。

除非恩斯特把肉类初步在东非加工出来,制成各类腌制食品,可这些都需要时间。

(本章完)

第564章 贵人第673章 象牙第624章 要人第68章 阿拉斯加第261章 威胁第279章 索马里香蕉第402章 妥协第460章 冲突第212章 苏伊士运河第598章 新年第457章 插旗占地第261章 威胁第191章 青柠第667章 扩军备战第500章 德国大使第580章 达累斯萨拉姆市电缆国营一厂第108章 历史课第561章 海军抵达第593章 巴尔特库姆造船厂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务局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42章 三区一改第261章 威胁第435章 钢铁和人口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259章 意大利:这次该轮到我上场了吧!第654章 军用车辆研究所第471章 漏洞第357章 索加第446章 灾情第698章 鱼饵第775章 绍奎第721章 1885型重机枪第608章 会面第524章 幸福第93章 姆特瓦拉第61章 桑给巴尔新朝雅政第154章 发“货”第397章 普鲁士在下一盘大棋第47章 联姻事宜第425章 扩大市场第257章 双方算计第646章 南方形势第646章 南方形势第152章 恢复联络第596章 压迫感第89章 汉堡远洋商业贸易船队第126章 边境巡逻队第521章 申请第56章 平衡第730章 拉穆湾海战第584章 黑森铁路设想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421章 东非大铁路计划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687章 近卫师境况第10章 各国反应第781章 大环套小环第636章 分担压力第720章 东非军事工业发展第694章 讹诈第647章 准备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达瓦市想法第598章 新年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758章 331师第537章 过去的七十年代第283章 特雷西亚军事指挥学院第740章 古战法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订)第232章 裁区设省第620章 步步为营第293章 入关!第268章 “爱国者”牛肉土豆罐头第51章 坦噶港第50章 教育第728章 索马里海战第553章 大公无私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战争的第一枪第505章 提速第764章 计划调整第552章 过往第524章 幸福还在审核……第302章 考察团续第427章 赫尔曼亲王号第192章 拆分研发部第327章 南下第114章 东非的圣诞节第370章 (不用订阅章)第662章 参会人选第427章 赫尔曼亲王号第12章 战场间隙第497章 准备调停第448章 1874年行政区划第251章 各方行动第231章第564章 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