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交通状况

第836章 交通状况

而今美国铁路在二十多万公里,也就是说东非未来至少要修建二十万公里铁路来满足全国需求,但美国铁路不可能不增长,未来巅峰时期最少要长到四十万公里,对于这么夸张的数字恩斯特还是要斟酌斟酌的。

东非本土比美国本土(同时空美国没有阿拉斯加)大了近一倍,所以铁路翻倍也说的过去,不过根据前世欧美铁路发展的路径,恩斯特依旧要注意点。

当然,美国发展如此夸张的铁路和当前时代息息相关,首先就是美国人想不到未来汽车规模发展十分夸张,几乎成了美国家庭人手必备的交通工具。

其次是巴拿马运河尚未建设完成,这样美国东西海岸的主要交通方式必须依赖铁路来完成,如果走海路要绕一整个南美洲,这就好比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的亚欧贸易绕路非洲沿海是一个道理。

说起苏伊士运河,恩斯特的心情是复杂的,如果没有苏伊士运河,东非的经济绝对能在上一层楼,但是没有苏伊士运河前二十年东非在南部非洲的扩张也绝对没有那么顺利。

苏伊士运河开通降低了列强对非洲的重视,其次东非欧洲移民的主要路径和进出口贸易走苏伊士运河也更便利。

现在东非立国经过南非战争已经稳固,列强也改变不了南部非洲的格局,所以没有苏伊士运河……

驱散这些复杂的想法,恩斯特对安德烈说道:“铁路是关系国防,经济,民生的重要交通方式,不能完全以盈利为导向,就比如某些铁路开通,可能会亏损,但是对当地的经济拉力也是不可想象的,综合而言,东非铁路建设要多方面考虑,甚至要考虑环境问题,就比如对生态的影响,当然,不能因噎废食,现在铁路建设还是以发展国防,经济,民生为主。”

恩斯特还是把国防放在第一位,实际上东非铁路建设最早就是把国防安全放在首位的。

当时中央铁路建设的首要目的就是控制南部非洲区域,当初东非中南部被敌对势力三面环绕,中央铁路就像东部伸出的臂膀把中南部领土牢牢的控制在东非统治之下,至于顺带的中部经济开发,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话锋一转,恩斯特对刘益德维尔说道:“交通部也要积极和铁路部门合作,尤其是公路建设,铁路不可能通达到每一个地方,铁路是大动脉,公路同样是如此,甚至公路的作用更重要,他还起到毛细血管的作用,能够把城市,乡村,铁路枢纽等等串联在一起。”

而今东非正在大力推动公路的升级,尤其是一些重要城市内区域,已经铺设沥青路。

18世纪末,工业革命期间,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这也是“马路”的由来。

至于沥青路发展时间较短,在19世纪50年代前后,法国首先将岩沥青用于道路路面,1854年在巴黎修建了接近现在的薄层沥青路面,可称为热铺沥青路面的开始。

东非有沥青路面的公路非常少,只有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城市有建设,毕竟世界天然沥青的分布是极其不均匀,而东非在这方面自然禀赋很差,当然,作为一个大国肯定不是完全没有,就恩斯特自己所知刚果的沥青砂资源不少,也就是刚果出海口位置,基本和东非油气资源分布重迭。

不过这都是矿业部门的工作,恩斯特也只是知道大概区域,开发也是未来的事,而且以现在的工业水平,全世界还主要以天然沥青为主,所以东非也需要从欧洲进口。

而且沥青这种东西,价格也不会高到哪去,即便比水泥路体验更好,但是水泥路也有其优点,而任何东西有了平替品,价格也就不好涨太高。

刘益德维尔说道:“截止到去年我们仅在黑森省就完成了两万公里的路面硬化工程,极大改善了黑森省的交通状况,其他地区虽然推进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和以前相比也是极大的进步。”

黑森省是最早推进路面硬化的省份,因为当地路况在东非属于下游水平,东非在这方面都是集中优化多雨地区的道路状况,就比如黑森省和大湖区的省份。

这也好理解,两地的经济状况在东非并不全差,可以排在中上游水平,加之需求也比较强烈,所以推进速度快。

而中东部其他地区的道路,因为地处草原或者高原区域的原因,加上道路建设较早,所以还能维持一段时间。

“到去年为止,全国硬化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二十万公里,放在全世界也属于进度较快的。”他不重说道。

恩斯特点点头道:“公路发展是多多益善,目前东非的公路情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和欧美之间差距巨大,所以在公路建设方面也不断加快。”

“而且随着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公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甚至取代部分铁路的功能,这是我国产业革新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说到底还是为了推动东非汽车产业的发展,作为世界前列的汽车产业“大国”,东非大部分路面的驾驶体验并不好。

当然,汽车不像火车被固定在铁轨上,只要是平地,基本上都能通行,只不过颠簸很多罢了。

就比如军用车辆,越野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个时候东非广阔的草原都是“道路”,就是有些废人。

除了铁路和公路以外,水运也是东非的重要交通构成部分,只不过东非水运条件较差,所以没有什么好说的,目前还是主要以陆上交通建设为主。

当然,全国来看水运条件较差,从区域而言就并非如此,尤其是东非境内多大型湖泊,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前五十里就有六个分布在东非,而且其中三个世界前十,大湖(维多利亚湖)更是排在世界第三,仅次于里海,苏必利尔湖。

而且东非三大湖还集中在东部区域,这使得东非的湖运业比较发达,而且增长速度非常快。

这些湖泊同时是东非重要的渔业资源来源地,这使得即便在东非内陆,淡水渔业资源丝毫不比沿海地区差。

唯一的缺憾就是这些湖泊相对独立,没有形成五大湖那样相互联通,不过这样也有利于水资源的分散。

除此外高原大湖群主要还对东非国土形成了一定的限制,就比如马拉维和坦噶尼喀湖的存在,使得中间姆贝亚成为唯一通道。

未来也是如此,马拉维胡和坦噶尼喀湖都是深度动辄数百米,面积也大,不具备桥梁修建条件,未来东西两岸的交通肯定也会以轮渡为主。

第787章 进攻纳塔尔第993章 东方省的强省会战略第516章 爱国教育第964章第169章 费舍尔的工作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528章 与时俱进第362章 第一铁路总体设想第930章 汉萨省第328章 境外势力第165章 拉斯坎坡里贸易市场的发展第1192章 钢铁森林第518章 循序渐进第1196章 达累斯萨拉姆市炼铝厂第618章 良知第46章 船队第903章 莱茵宫第944章 赛尔号起飞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爆发第898章 太特市第161章 检阅第380章 夜谈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145章 机遇第141章 中亚马匪第126章 边境巡逻队第638章 利益交换第398章 狗都要挨两巴掌第63章 攻克桑给巴尔王宫第3章 在柏林第552章 过往第858章 蔫坏的英国佬第1095章 《东,英和解条约》第897章 远东战争结束第254章 不欢而散第724章 临时调整第910章 坦克试验场第183章 到达第308章 渗透第772章 心态第348章 城镇化率第864章 莫罗戈罗市第603章 能源问题第1096章 北部湾领地第495章 准备反攻第97章 日常第522章 列强守门员第101章 招人第959章 南美国家关系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987章 经济危机和一五计划第366章 “礼尚往来”第1175章 登陆三马林达第586章 忽悠合资第6章 战争临近第56章 平衡第1047章 奥匈海军求助第81章 煤矿第3章 在柏林第931章 汉斯莱顿的改革第949章 战败第62章 激战第1041章 新农业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850章 移民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662章 参会人选第881章 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可行性第494章 假情报第636章 分担压力第1184章 通吃第1038章 资源城市问题第697章 石油产业布局第207章 换牌第717章 南非版“三国同盟”第245章 我的总督舅舅第863章 三纵三横第182章 抉择第1033章 一五计划尾声第678章 “民主”东非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912章 罗安达商人第787章 进攻纳塔尔第338章 幕后黑手第515章 狗咬狗第485章 战争推演第503章 多管闲事第654章 军用车辆研究所第258章 夜袭第766章 集结第475章 出手第940章 迁都工作开启第348章 城镇化率第203章 秽土转生第746章 士气可用第72章 烟草种植第967章 奥拓